|
本館粉絲專頁 |
|
|
臺北市104學年度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
台灣棒球維基館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賽事 > 國內賽事 > 臺北市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
臺北市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 | ||||||||||||||||||||||||||||||||
| ||||||||||||||||||||||||||||||||
91學年 | 92學年 | 93學年 | 94學年 | 95學年 | 96學年 | 97學年 | 98學年 | 99學年 | 100學年 | 101學年 | 102學年 | 103學年 | 104學年 | 105學年 106學年 | 107學年 | 108學年 | 109學年 | 110學年 | ||||||||||||||||||||||||||||||||
|
目次 |
[編輯] 賽事簡介
[編輯] 賽事資訊
- 賽事名稱:臺北市104學年度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
- 目 的:
- 1、發展全民體育,厚植棒球運動基礎,提昇本市棒球技術水準。
- 2、青棒冠軍學校負責組織聯隊參加105年度王貞治盃青棒賽。
- 3、青少棒冠軍學校負責組織聯隊參加105年度華南金控盃青少棒賽。
- 4、少棒甲組冠軍學校負責組織聯隊參加105年度TOTO盃少棒賽。
- 比賽日期:
[編輯] 相關單位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 承辦單位: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國民小學
- 協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臺北市體育總會棒球協會、臺北市社子國小家長委員會。
[編輯] 一般範疇
- 比賽組別
- 一、 青棒(團體賽):不分組。
- 103學年度前四名隊伍,不參加預賽賽程直接晉級複賽。
- 二、 青少棒(團體賽):不分組。
- 三、 少棒(團體賽)
- (一)甲組(硬式):經教育局核定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學校須參加甲組。
- (二)乙組(軟式):以推廣少棒運動為原則,依本競賽規程第壹拾捌條辦理獎勵相關事宜。
- 球員資格
- (一)青棒
- 1.應為86年9月1日至89年8月31日出生者。
- 2.須符合參加教育部「104學年度學生棒球運動聯賽」之球隊。並於105年2月5日(含)以前向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辦妥註冊手續。(社團球隊除外)
- 3.須為註冊「104學年度學生棒球聯盟」之球員,始具參賽資格。(社團球隊除外)
- 4.參賽選手,須以各校104學年度第1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 5.社團球隊轉學生參加此次比賽者,以具有就讀學校連續一年以上學籍者(103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如原就讀本市(或外縣市)之學校於103年係因教育部諭令停招或解散之學生則不受此限,惟須檢附相關證明。
- (二)青少棒(華南金控盃選手年齡限制)
- 1.應為90年1月1日至92年12月31日出生者。
- 2.須符合參加教育部「104學年度學生棒球運動聯賽」之球隊。並於105年2月5日(含)以前向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辦妥註冊手續。(社團球隊除外)
- 3.須為註冊「104學年度學生棒球聯盟」之球員,始具參賽資格。(社團球隊除外)
- 4.參賽選手,須以各校104學年度第1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 5.社團球隊轉學生參加此次比賽者,以具有就讀學校連續一年以上學籍者(103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如原就讀本市(或外縣市)之學校於103年係因教育部諭令停招或解散之學生則不受此限,惟須檢附相關證明。
- (三)少棒甲組
- 1.凡中華民國之國民於92年9月1日以後出生者均可參加。
- 2.須符合參加教育部「104學年度學生棒球運動聯賽」之球隊。並於105年2月5日(含)以前向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辦妥註冊手續。
- 3.須為註冊「104學年度學生棒球聯盟」之球員,始具參賽資格。
- 4.參賽選手,須以各校104學年度第1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 (四)少棒乙組
- 1.凡中華民國之國民於92年9月1日以後出生者均可參加。
- 2.參賽選手,須以各校104學年度第1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 3.轉學生參加此次比賽者,以具有就讀學校連續一年以上學籍者(103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如原就讀本市(或外縣市)之學校於103年係因教育部諭令停招或解散之學生則不受此限,惟須檢附相關證明。
- 其他共同規範
- (一)球隊應以學校之名稱參賽,每校限一隊參賽。
- (二)在高國中修業3年以上者不得報名參加高國中組。
- (三)欲參加本市各級球賽選拔之球隊、球員,務必註冊於「104學年度學生棒球運動聯盟」,始具資格參加選拔。
- (四)開學日之認定: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公布核定之學年開學日為基準。
- 教練資格
- 青棒教練均須取得B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高中(職)青棒社團、 青少棒、少棒教練均須取得C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始能報名參賽。
- 報名人數
- 一、職員:領隊1人、總教練1人、教練1-2人、管理1人。
- 二、青棒球員:17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12名)。
- 三、青少棒球員:18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12名)。
- 四、少棒球員:甲組16名,乙組20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12名)。
[編輯] 競賽規則
- 比賽用球: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審定合格之比賽用球。
- 競賽規則: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審定之最新棒球規則。
- 計分及名次順位之排定
- 一、循環賽採積分制:每場勝隊得2分,和局各得1分,敗隊得0分。
- 二、因積分相同無法產生名次時,依下列順序處理。
- (一)兩隊積分相同時,以勝隊為先。(兩隊以上時亦同)
- (二)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總場次之總失分較低者為先。
- (三)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總場次之總得分較高者為先。
- (四)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總場次之總打擊率較高者為先。
- (五)上述四項仍無法分出勝負時以抽籤決定之。
- 三、淘汰賽制:每場均賽至勝負為止(並採突破僵局制)
- (一)在正規局數結束後仍無法分出勝負時,進入延長賽。
- (二)攻方從無人出局一、二壘有人開始進攻。
- (三)雙方教練在延長賽開始時將跑者與打者名單交給主審,教練可任選其中一個棒次作為本局首位打者,如選擇本局從第3棒進攻,則1棒為二壘跑者、2棒為一壘跑者。
(註:棒次經提交後不得更改) - (四)第9局之後將繼續延用第8局的打序,如第8局結束時的最後一名打者為第8棒,第9局的打者將從第9棒開始,而二壘跑者為第7棒,一壘跑者為第8棒。以後每局亦同。
- ★其餘任何的代跑或代打將按照既有的規定進行。
- (註:因故被褫奪比賽之球隊,其已賽之成績均不予以計算)
[編輯] 本屆賽制
- 少棒甲組:7 隊分 2 組單循環,每組取前兩名進入複賽。
- 少棒乙組:7 隊分 2 組單循環,每組取前兩名進入複賽。
- 青少棒組:7 隊分 2 組單循環,每組取前兩名進入複賽。
- 青棒組 :18 隊分 6 組單循環,每組取前兩名與去年四強進入複賽。
[編輯] 參賽隊伍
少棒甲組
|
少棒乙組
|
青少棒組
|
青棒組
|
[編輯] 參賽名單
[編輯] 賽程表
[編輯] 各類獎項
- 團體獎:取冠、亞、季軍三名,學校各頒獎盃1座及獎狀1紙、隊職員各頒發獎狀1紙。
- 個人獎:各頒發獎座1座及獎狀1紙,前3名球隊始列入計算。(全壘打獎除外)
類別 | 獎項 | 少棒甲組 | 少棒乙組 | 青少棒組 | 青棒組 |
---|---|---|---|---|---|
團體獎 | 球隊名次 |
1 福林國小2 東園國小3 龍山國小4 長安國小
|
1 建安國小2 延平國小3 桃源國小4 健康國小
|
1 長安國中2 大理中學3 興福國中4 重慶國中
|
1 強恕中學2 大理高中3 陽明高中4 南港高工
|
個人獎 | 打擊獎 | 陳建瑜(福林國小) 0.875 |
王崇聿(建安國小) 0.385 |
陳思仲(長安國中) 0.714 |
練泓奕(南港高工) 0.625 |
投手獎 | 林冠謀(長安國小) 2勝 |
林語宸(建安國小) 3勝 |
劉予承(興福國中) 2勝 |
林書賢(大理高中) 2勝 | |
全壘打獎 | 張程皓(福林國小) 2支(場內) |
林語宸(建安國小) 1支(場內) |
劉冠銘(大理中學) 1支(3打數) |
陳嘉偉(大理高中) 1支 | |
教練獎 | 章子健(福林國小) | 陳九民(建安國小) | 陳逸松(長安國中) | 李以寶(強恕中學) |
[編輯] 相關頁面
[編輯] 相關新聞
[編輯]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