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棒球專欄/開港講棒球/007-台韓棒球 距離多遠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台灣阿成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15:44 ;歷來作者:Yarachen
台灣棒球維基館
在2008年8月12日 (二) 15:44由台灣阿成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較早的版本 | 察看最近更改版本 (差異) | 較新的修訂版本→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台韓棒球 距離多遠



關於本文

  • 專欄作者:謝仕淵(talk)
  • 發文時間:2006/08/30
  • 本站責任編輯:Yarachen台灣阿成
  • 版權標示:All Rights Reserved,作者保留本文所有權利,僅授權本館發佈,網友請勿任意轉貼
  • 備註:專欄作者之外的本站參與者,除提供排版協助之外,不應更動原文用語,以示尊重原始作者。協助者請於「本站責任編輯」欄留下ID。

Alt text
專欄作者簡介
  • 棒球史文字工作者
  • 現任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專攻體育史、棒球史之研究
  • 謝佳芬合著之《臺灣棒球一百年》曾獲得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推薦書及2004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人文類出版入圍
  • 2005年起開始參與中華棒協台灣棒球百年史》之編撰工作,該書於2006年7月問世。

  • 註:原文刊載於 2006/03/17 中國時報

  經典棒球賽自開賽以來,跌破專家眼鏡的戲碼不少,最讓人意外的,則是韓國隊至今連剋美、日等強隊所締造的六連勝。台灣的棒球迷,常認為韓國球員在球場上小動作很多,有違光明對壘的運動精神,愛國心的驅使常讓我們對韓國棒球帶有些許異樣的眼光。然而,這次我國體育頻道主播卻史無前例的自陳「這是我轉播棒球十餘年來,對韓國給予最多的稱讚」,電視機前的球迷們,更是驚嘆韓國隊的表現。

  然而,當回想到韓國與台灣棒球的發展時,心中難免五味雜陳。為何韓國晉級四強,而台灣卻早已打包回家?韓國棒球發展始於一九○五年,當初是由美國傳教士傳入,而台灣棒球發展則始於一九○六年(當然這是從日本殖民者的角度來看),引入者是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人。一九○五年與一九○六年迄今,代表韓國與臺灣棒球發展,分別進入一○一年與一○○年。

  百年來,殖民時期的台灣與韓國,因為中等學校棒球賽(俗稱的甲子園野球賽)與都市對抗賽,被強行併入日本帝國的棒球圈內,一九三一年陣中主將多為漢人與原住民的嘉農,勇奪甲子園中等學校棒球賽亞軍,寫下了台灣棒球史的里程碑,一九四○、一九四二年在韓國的日本人所組成的京城隊(殖民地朝鮮代表隊),則得到全日本都市對抗賽冠軍,但這是一段不被戰後韓國所認同的榮耀。

  戰後初期,台韓棒球開始建立屬於自我的主體,兩國同樣從戰爭的破敗中出發,棒球帶來了社會重建的熱情與活力,堅定一致的反共立場,說明了台韓堅定的友誼,於是一九五五年台灣棒球隊首次訪問韓國,並取得四勝三負一和的成績,當時的亞洲盃中,兩國的實力也在伯仲之間。而在六○、七○年代的棒球對壘中,兩國各擅勝場,台灣在三級棒球中稱霸,而韓國則常在成棒比賽中領先我國,八○年代兩國同列「世界五強」,也分別發展了職業棒球運動。九○年代以降,兩國依舊在國際賽中激烈對壘,也同樣遭逢日、美職棒的大力風氣,韓國國內還有職業足球與之瓜分市場。

  台灣與韓國百年來的棒球路,若干歷史情節的發展極為類似,國際賽成績對於國族主義的鼓動、日本與美國職棒所帶來的衝擊與邊緣化危機,韓國有的,我們也有。然而,韓國隊卻在史上棒球競爭層次最高的經典棒球賽中,寫下了棒球發展一○一年來最關鍵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頁。

  一百多年前,東亞面臨歐美國家的衝擊,日本以「脫亞入歐」的目標,希望社會經濟的發展向歐美國家看齊,藉以脫離落後的亞洲,進入先進的歐洲;一百多年後,韓國隊的表現宛若「脫亞入美」,所不同的是這次的脫亞入美,帶著亞洲的主體性,證明亞洲的棒球風格:細緻的技術、精密的調度與認真的態度,仍能在大聯盟選手為主體的各國強腕巨棒間爭得一席之地。這不僅是球場上的勝敗,更是一種文化刻板印象的超越。

  台灣棒球發展至今剛滿百年,但境遇為何有如此的落差,這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也不是王建民陳金鋒等球員是否與賽的問題,但眼看巨蛋又成為選舉政治學的操作話題、遙遙無期且步調不一的職棒二軍制度、甚至新建的小巨蛋竟然沒有體育館的標準配備LED螢幕等事件,難免令人洩氣。對於台灣棒球百年發展相關的沉殿與累積,則更顯得蒼白,有計畫的口述歷史、歷史書寫、文物收集、與棒球博物館,均有待相關單位大力推動。

  台灣與韓國棒球發展,幾乎在同一個起跑點開始,差距雖僅是一年之差,但善於遺忘過去的台灣,一如善於遺忘失敗的台灣,台灣棒球發展一百年了,我們還在等什麼!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