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第四出局: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Jiashyan Yao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11:49 ;歷來作者:幻象兩千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導覽條1|術語}} '''術語''':Fourth out '''說明''': 通常,當擔任防守的球隊完成三個出局數時,該局比賽即為結束,兩隊攻守互換。但...)
 
 
(由1名用戶作出的一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第1行: 第1行:
 
{{導覽條1|術語}}
 
{{導覽條1|術語}}
 +
 
'''術語''':[[Fourth out]]
 
'''術語''':[[Fourth out]]
  
第9行: 第10行:
  
  
*舉例:在一人出局滿壘的情況下,[[擊球員]]擊出[[高飛犧牲打]](形成第二出局),三壘[[跑壘員]]跑回本壘得分、但二壘[[跑壘員]]趁傳貿進三壘遭到回傳球觸殺(形成第三出局),此時[[主審]]裁定得分發生在第三出局之前,因此得分算、該局結束。不過,若擔任防守的球隊懷疑三壘[[跑壘員]]提早離壘,向三壘審[[促請裁決]]並獲得成立(形成第四出局),則得分不算、原本的第三個出局數取消,改記錄為一壘與二壘的[[殘壘]]。
+
*舉例:在一人出局滿壘的情況下,[[擊球員]]擊出[[高飛犧牲打]](形成第二出局),三壘[[跑壘員]]跑回本壘得分、但二壘[[跑壘員]]趁傳冒進三壘遭到回傳球觸殺(形成第三出局),此時[[主審]]裁定得分發生在第三出局之前,因此得分算、該局結束。不過,若擔任防守的球隊懷疑三壘[[跑壘員]]提早離壘,向三壘審[[促請裁決]]並獲得成立(形成第四出局),則得分不算、原本的第三個出局數取消,改記錄為一壘與二壘的[[殘壘]]。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category:術語]]
 
[[category:術語]]

2021年5月19日 (三) 11:49的最新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術語Fourth out

說明

通常,當擔任防守的球隊完成三個出局數時,該局比賽即為結束,兩隊攻守互換。但在某些極少見的特殊狀況下,單局仍有可能出現第四個出局數。

當該局的第四個出局數出現時,在記錄上原本的第三個出局數,將不記錄為出局,而改記為殘壘,事實上的第四個出局數則記錄為第三出局。


  • 舉例:在一人出局滿壘的情況下,擊球員擊出高飛犧牲打(形成第二出局),三壘跑壘員跑回本壘得分、但二壘跑壘員趁傳冒進三壘遭到回傳球觸殺(形成第三出局),此時主審裁定得分發生在第三出局之前,因此得分算、該局結束。不過,若擔任防守的球隊懷疑三壘跑壘員提早離壘,向三壘審促請裁決並獲得成立(形成第四出局),則得分不算、原本的第三個出局數取消,改記錄為一壘與二壘的殘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