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季後賽: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Micheallin15(對話 | 貢獻) 小 |
||
第1行: | 第1行: | ||
{{導覽條2|賽事|國內賽事}} | {{導覽條2|賽事|國內賽事}} | ||
{{未完成}} | {{未完成}} | ||
− | [[季後賽]](PLAYOFF | + | [[季後賽]](PLAYOFF SERIES),通常指的是於[[例行賽]](Regular Season)結束後接續舉辦之賽事,而這類賽事與[[例行賽]](Regular Season)不同的地方是,賽程較短,競爭激烈,選手名單通常會重新登錄挑選近況之球員,各種運動賽事十分常見類似賽制。2005年起,[[中華職棒]]季後賽增加一輪外卡戰,使得六支球隊中有三隊能在季後賽爭奪冠軍金盃,除了兩支季冠軍球隊外、年度勝率第三名也能晉級季後賽,兩支季冠軍年度勝率較高者直接晉級[[台灣大賽|總冠軍戰]]、且擁有五場主場優勢,年度勝率較低的季冠軍則和年度勝率第三名進行五戰三勝制外卡戰,季冠軍隊伍擁有三場主場。過去[[台灣大聯盟]]也曾採用「挑戰賽制」,先由年度第三名球隊與第二名進行第一輪,勝隊晉級冠軍戰。[[中華職棒]]作法類似,不過分成上下半季第一名同一隊,與上下半季冠軍不同隊兩種方式。<br> 若上下半季第一名不同隊時,另外四隊勝率最高者可取得「外卡」資格,外卡球隊先與年度勝率較低的半季第一名球隊(享有前三場主場優勢)進行五戰三勝制第一輪,勝者晉級第二輪。<br> 若上下半季第一名為同一隊,則由年度勝率第三名與第二名進行第一輪季後賽,第二名球隊享前三場主場優勢,勝者晉級七戰四勝制[[台灣大賽|總冠軍戰]]。<br> 直接晉級[[台灣大賽|總冠軍戰]]的球隊,五場主場優勢分別為一、二、三、六、七戰,從第一輪季後賽勝出的球隊,則只有第四、五戰主場。對於球隊來說,握有主場優勢不一定在季後賽中獲得優勢,但票房收入上卻有不小差別。 |
==歷屆概況== | ==歷屆概況== | ||
*備註:○代表勝場,●代表敗場。 | *備註:○代表勝場,●代表敗場。 |
2007年9月1日 (六) 13:51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賽事 > 國內賽事
季後賽(PLAYOFF SERIES),通常指的是於例行賽(Regular Season)結束後接續舉辦之賽事,而這類賽事與例行賽(Regular Season)不同的地方是,賽程較短,競爭激烈,選手名單通常會重新登錄挑選近況之球員,各種運動賽事十分常見類似賽制。2005年起,中華職棒季後賽增加一輪外卡戰,使得六支球隊中有三隊能在季後賽爭奪冠軍金盃,除了兩支季冠軍球隊外、年度勝率第三名也能晉級季後賽,兩支季冠軍年度勝率較高者直接晉級總冠軍戰、且擁有五場主場優勢,年度勝率較低的季冠軍則和年度勝率第三名進行五戰三勝制外卡戰,季冠軍隊伍擁有三場主場。過去台灣大聯盟也曾採用「挑戰賽制」,先由年度第三名球隊與第二名進行第一輪,勝隊晉級冠軍戰。中華職棒作法類似,不過分成上下半季第一名同一隊,與上下半季冠軍不同隊兩種方式。
若上下半季第一名不同隊時,另外四隊勝率最高者可取得「外卡」資格,外卡球隊先與年度勝率較低的半季第一名球隊(享有前三場主場優勢)進行五戰三勝制第一輪,勝者晉級第二輪。
若上下半季第一名為同一隊,則由年度勝率第三名與第二名進行第一輪季後賽,第二名球隊享前三場主場優勢,勝者晉級七戰四勝制總冠軍戰。
直接晉級總冠軍戰的球隊,五場主場優勢分別為一、二、三、六、七戰,從第一輪季後賽勝出的球隊,則只有第四、五戰主場。對於球隊來說,握有主場優勢不一定在季後賽中獲得優勢,但票房收入上卻有不小差別。
歷屆概況
- 備註:○代表勝場,●代表敗場。
TML
|
CPB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