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推打
目次 |
[編輯] 推打描述
我們常在比賽轉播或相關資料裡聽到、看到關於打擊的一些技巧,最常聽到的莫過於推打、拉打,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打者,這兩個技巧是一定要純熟的。而推打、拉打最講求的就是「擊球點」與「手腕運用」,而在中職這種打擊法的使用,彭政閔、林益全、王柏融可說是運用的最好的,內角球與外角球擊球點都掌握得非常的好,再加上手腕的運用,就是常常從球評口中聽到的「可推又可拉」。那麼我們就來談談「推打」的擊球點。
[編輯] 運用時機
與拉打相反,推打反而是應付外角球較為理想,如右圖,是個快速球投向右打者外角,因為在揮擊時,球棒的尾端是最跟不上握棒處的移動的,此時若太過用力,硬是出棒的話,會導致揮空,或是擊球狀況不理想。這時候推打就是個好辦法,右打者利用右手(左打者則相反)手腕的力道,將球跟到進壘,或是正在本壘板上空時再出棒,這樣不僅可以擊到甜蜜點,壘上有人時,右打者將球打向右外野也達成了基本的進攻策略了(也就是所謂的反方向攻擊)。
一般守備陣容面對到右打者,右外野方向通常都守得較淺,假如推打力道運用得宜,就容易形成長打,相反的,假如球過於軟弱,接殺的可能性就高,所以要成為一個全方位的打者,下盤與手臂的肌肉群務必要鍛鍊好。
[編輯] 容易出現的問題
如打者本身的揮棒技巧並沒有非常純熟,卻出現了非推打運用時機,球卻經常往反方向飛,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少棒等等基礎較為不足的階層發生(當然職棒場上可能因為跟不上快速球而造成的情形也有),原因通常最後都會指向「揮棒速度過慢」。可能打者本身已經看好球準備要揮擊時,球棒起動速度過慢,造成球已經進壘了棒子卻出不去,或是在預設的擊球點之後才擊到球;這樣的球不僅容易受到擠壓而造成出局數,就算正好打到甜蜜點,因為力量本身已經不夠的關係,球也擊得不遠。
如上一段所提,推打其實是種力量不易發揮的揮擊模式,但能保護自己的外角好球帶,只要身體、手腕的力量能夠成功帶動球棒揮擊,持續鍛鍊力量,就能把打擊技巧更精進。
右方為2014年21U世界盃棒球賽預賽中華對南韓一役,七局下王柏融關鍵超前比分的三壘安打的影片,打出三壘安打的那球就是一顆外角偏高的變化球,王柏融就是利用推打將球推向左打者的反方向(左外野),也可發現推打所打出去的距離其實並沒有強力拉回來的遠,不過一旦推打出現了效果,都能對戰局有所貢獻,而如果能用推打打出更深遠的長打甚至是全壘打,代表打者的揮擊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
[編輯]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