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棒球專欄/子毓貓流光歲月/026-直球連發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子毓貓 2006年6月10日 (星期六)04:36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Ottocat.jpg

注意:對本文的任何修改或轉貼都是不被允許的。

中華職棒15年例行賽第298場,滿心想要爭冠的兄弟隊天母球場面對到La new熊隊,九局上熊隊靠著雷歐斯一支打到左外野牆上的二壘安打,取得關鍵的一分,傷後復出的王牌投手吳偲佑在九局下登板救援,隨即製造滿壘危機。在一出局滿壘的狀況下,吳偲佑以連續七顆直球,接連解決掉林明憲以及馮勝賢,化解兄弟最後的攻勢,這一局,可說是兄弟隊無法打入總冠軍賽的重大關鍵。

更令人咋舌的是,吳偲佑在這一局所投的23球,全部都是直球,最快球速146公里,平均球速也超過140公里。年輕捕手陳昭穎的大膽配球,引起了場邊球迷的議論紛紛,雖然以結果論來看這樣的配球模式的確順利的解決這一局,但部份球迷卻認為這樣的配球是不用頭腦,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當投手投出以極高速度進入本壘板的球,打者首先要面臨的最大課題是揮棒速度跟不上球速,導致整個揮棒機制被破壞。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投手都能夠150公里直球連發,台灣目前也不存在這樣的投手,事實上在這樣的配球中,直球的movement更為重要。一般投手直球的movement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會稍微向上漂浮,另外一種是會稍微向下沉,而這一點點的位移,也決定了投手丘上的生與死。

先來解釋所謂向上漂浮的直球(4-seams),事實上這種球的球路軌跡跟一般的直球一樣,都是必須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而向下掉的。投手投這種球時一般握球並不深,球出手時手腕順勢下壓,以增加球的倒旋轉速,使得整個球的飛行軌跡有較少的向下偏斜,讓打者有球路上漂的錯覺,台灣話可以叫做球會「鑽、跑」。這種球很容易打到球的下緣,造成飛球以及擦棒被捕球。La New熊隊的吳偲佑跟梁如豪,就是這種飛球投手的代表。

另一類的直球,是所謂向下掉落的直球,由於球旋轉的速度較慢,進壘時的軌跡會較一般直球為低,通俗術語稱之為「沉」。這種球需要用力扣球,靠腰來帶動,揮臂速度要快,所以投手本身需要穩固的下盤。打者面對這種球時,容易打到球的上緣,而形成內野滾地球,中華職棒為我們示範這種投法的滾地球投手蔡仲南宋肇基許文雄

陳昭穎這樣看似單純的配球,除了有讓剛傷癒的吳偲佑減輕負擔的意味存在,事實上也是針對吳偲佑直球極佳的movement所選擇的對策。台灣的年輕投手其實並不缺乏球速,吳偲佑除了球速以外,恐怖的尾勁才是真正保護這顆速球能安全通過本壘板上的工具,也是吳偲佑之所以與眾不同的地方。當然,這一切都還需要有那個有膽識敢如此配球的捕手才能在台灣職棒場上實現,下次看到吳偲佑搭配陳昭穎上場,不妨多看幾眼,因為你將親眼目睹球場上絕妙技術與頭腦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