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囝仔與魔球 關於本文
兩三個星期以來,球迷關注的焦點全部集中在王建民身上。二連勝的佳績,迄今未被擊出全壘打,被擊出的安打幾乎都是短程的一壘安打,王建民的優異表現站穩了洋基隊的先發投手行列。未料,就在王建民贏得第二勝後,洋基隊總教練JoeTorre卻說,目前正在傷兵之列的萊特,傷癒後將取代王建民目前的固定先發位置,時間就在六月中。
其實,王建民遭遇的情境,正如Michael Lewis在《魔球》一書中所述的情況。《魔球》描寫奧克蘭運動家隊,如何利用最少預算,成為大聯盟最有價值球隊的暢銷書,書中嘲諷的是投入成本與所得成績未成正比的球隊。西雅圖水手隊、德州遊騎兵隊,甚至連紐約洋基隊都可算是其中之一。運動家隊為了贏球,他們依賴統計數據,視上壘率的提升為球隊獲勝的重要憑藉,改變了傳統以打擊率、全壘打為指標的衡量標準。運動家隊的大刀闊斧,反駁了傳統球探認為好球員須具備球速快、身材好的迷思,並且認為,出手龜毛而不豪邁的打擊者,是磨損投手且能爭取四壞球保送上壘的「極品」。因此,運動家隊挑中的球員,被他們視為「璞玉」,但卻被他人視為破銅爛鐵。然而,他們卻締造了優異的成績。《魔球》提倡的新觀念,引發美國棒壇甚至社會的廣泛討論,至今依舊延續。可以確定的是,運動家隊的經營之道,開啟了棒球運動的另一種可能性,被視為百年老店的大聯盟,在乎的是傳統與榮耀,但運動家隊以小搏大的成功之道,卻逐漸吸引眾人的重視。
運動家隊挑戰百年老店與舊有思惟的經驗,此刻正是王建民的寫照。洋基隊全隊薪資高達兩億美金,白底線條球衣的傳統與榮耀,搭配著世界之都紐約的浮誇與極盛,七○○萬美金的薪水萊特取代三十萬美金的王建民,正是洋基隊的典型作風。對此,王建民的奮鬥猶如大衛迎戰巨人的戲碼,他所能做的就是一球一球好好投,當出局數一個又一個的出現,防禦率一局又一局的減少時,相信台灣囝仔王建民投出的球,也跟Michael Lewis的《魔球》一般,都在挑戰美國職業運動與洋基隊的固有價值,他們的意義,不在於顛覆、改變事實,而在於提供一種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