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AIWA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01:02 ;歷來作者:うちはイタチ幻象兩千其他...
台灣棒球維基館
(重定向自國際奧會)
跳轉到: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組織 > 國外組織

奧運會五環旗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英文縮寫:IOC,簡稱:國際奧會)成立於1894年6月23日,是一個非政府性、非盈利性和永久性的國際體育組織;它依照奧林匹克憲章領導奧林匹克運動,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其五環會徽的專管機構,和領導奧林匹克運動和決定有關奧林匹克運動問題的最高權力機關;對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奧運會擁有一切權力;它與其會員國以及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相互承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一負責人即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全體會議選出,另設四位副主席,六位委員;國際奧會總部設於瑞士洛桑,目前共有206個會員國;官方語言為法語和英語,另外也使用德語、西班牙語、俄語與阿拉伯語。

目次

[編輯] 歷任主席

  • Demetrius ViKelas(希臘)
1894年1896年
  • Pierre de Coubertin(法國)
1896年1925年
  • Henri de Baillet-Latour(比利時)
1925年1942年
  • Sigfried Edstrom(瑞典)
1942年1952年
  • Arery Brundage(美國)
1952年1972年
  • Mihael Morris Killanin(愛爾蘭)
1972年1980年
  • Juan Antonio Samaranch(西班牙)
1980年2001年
  • Jacques Rogge(比利時)
2001年2013年
  • Thomas Bach(德國)
2013年 ~至今

[編輯] 會員國

[編輯] 亞洲(44國)

中華民國TPE、日本JPN、韓國KOR、中國CHN、卡達QAT、黎巴嫩LIB、新加坡SIN、尼泊爾NEP、馬來西亞MAS、斯里蘭卡SRI、
泰國THA、緬甸MYA、寮國LAO、蒙古MGL、巴林BRN、科威特KUW、菲律賓PHI、孟加拉BAN、巴基斯坦PAK、烏茲別克UZB、
越南VIE、印尼INA、汶萊BRU、葉門YEM、伊朗IRI、伊拉克IRQ、柬埔寨CAM、塔吉克TJK、巴勒斯坦PLE、吉爾吉斯KGZ、
香港HKG、北韓PRK、印度IND、不丹BHU、約旦JOR、敘利亞SYR、東帝汶TLS、哈薩克KAZ、馬爾地夫MDV、土庫曼TKM、
阿曼OMA、阿聯UAE、阿富汗AFG、沙烏地阿拉伯KSA。
(※備註:澳門MAC不是國際奧會會員國,但為亞奧理事會會員國)

[編輯] 美洲(42國)

美國USA、加拿大CAN、波多黎各PUR、尼加拉瓜NCA、阿魯巴ARU、哥倫比亞COL、荷屬安地列斯AHO、巴哈馬BAH、聖文森VIN、
古巴CUB、墨西哥MEX、多明尼加DOM、委內瑞拉VEN、巴拿馬PAN、薩爾瓦多ESA、美屬維京群島ISV、巴拉圭PAR、千里達TRI、
巴西BRA、巴貝多BAR、多米尼克DMA、玻利維亞BOL、宏都拉斯HON、英屬維京群島IVB、牙買加JAM、烏拉圭URU、蘇利南SUR、
智利CHI、貝里斯BIZ、聖露西亞LCA、格瑞那達GRN、瓜地馬拉GUA、聖克里斯多福SKN、海地HAI、祕魯PER、哥斯大黎加CRC、
蓋亞那GUY、阿根廷ARG、厄瓜多ECU、百慕達BER、開曼群島CAY、安地卡巴布達ANT。

[編輯] 歐洲(50國)

荷蘭NED、義大利ITA、西班牙ESP、捷克CZE、立陶宛LTU、俄羅斯RUS、白俄羅斯BLR、愛沙尼亞EST、聖馬利諾SMR、阿爾巴尼亞ALB、
芬蘭FIN、奧地利AUT、葡萄牙POR、丹麥DEN、摩納哥MON、喬治亞GEO、亞美尼亞ARM、拉脫維亞LAT、保加利亞BUL、列支敦斯登LIE、
瑞典SWE、匈牙利HUN、希臘GRE、以色列ISR、馬爾他MLT、亞塞拜然AZE、塞爾維亞SRB、波士尼亞BIH、克羅埃西亞CRO、冰島ISL、
瑞士SUI、盧森堡LUX、愛爾蘭IRL、挪威NOR、安道爾AND、烏克蘭UKR、摩爾多瓦MDA、羅馬尼亞ROM、斯洛伐克SVK、斯洛維尼亞SLO、
比利時BEL、土耳其TUR、北馬其頓MKD、波蘭POL、法國FRA、英國GBR、德國GER、賽普勒斯CYP、蒙特內哥羅MNE、科索沃KOS。

[編輯] 非洲(54國)

南非RSA、埃及EGY、摩洛哥MAR、盧安達RWA、賴索托LES、烏干達UGA、象牙海岸CIV、厄利垂亞ERI、坦尚尼亞TAN、阿爾及利亞ALG、
加彭GAB、蒲隆地BDI、喀麥隆CMR、利比亞LBA、辛巴威ZIM、剛果共和國CGO、那米比亞NAM、突尼西亞TUN、赤道幾內亞GEO、
迦納GHA、波札那BOT、維德角CPV、馬拉威MAW、尚比亞ZAM、民主剛果COD、奈及利亞NGR、賴比瑞亞LBR、幾內亞比索GBS、
葛摩COM、貝南BEN、吉布地DJI、甘比亞GAM、幾內亞GUI、獅子山SLE、模里西斯MRI、索馬利亞SOM、衣索比亞ETH、布吉納法索BUR、
肯亞KEN、尼日NIG、安哥拉ANG、史瓦帝尼SWZ、塞席爾SEY、莫三比克MOZ、馬利MLI、多哥TOG、茅利塔尼亞MTN、聖多美普林西比STP、
蘇丹SUD、中非CAF、查德CHA、塞內加爾SEN、馬達加斯加MAD、南蘇丹SSD。

[編輯] 大洋洲(17國)

澳洲AUS、紐西蘭NZL、索羅門群島SOL、斐濟FIJ、東加王國TGA、巴布亞紐幾內亞PNG、吉里巴斯KIR、萬那杜VAN、吐瓦魯TUV、
帛琉PLW、薩摩亞SAM、美屬薩摩亞ASA、關島GUM、庫克群島COK、密克羅尼西亞FSM、馬紹爾群島MHL、諾魯NRU。

[編輯]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