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打擊三圍
台灣棒球維基館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統計用語
打擊三圍指的是棒球選手的打擊率、上壘率與長打率三項打擊數據。
由於上述三項打擊數據常常是衡量一位擊球員表現形態的最佳方式,也是最常用、最易於瞭解的方法,故常常將這三項數據相提並論,久而久之就習慣被人稱之為「打擊三圍」。而寫法通常為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而打擊率在三成以上、上壘率在四成以上、長打率在五成以上為明顯突出。
[編輯] 表現形態分析
-
- 例如:葉君璋的打擊三圍:.230/.281/.271(CPBL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Cesar Izturis的打擊三圍:.254/.293/.322(MLB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林志祥的打擊三圍:.297/.349/.356(CPBL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Maicer Izturis的打擊三圍:.269/.331/.372(MLB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陳文賓的打擊三圍:.254/.314/.433 (CPBL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Tony Batista的打擊三圍:.251/.299/.453 (MLB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鄭達鴻的打擊三圍:.298/.364/.387(CPBL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Jason Kendall的打擊三圍:.288/.366/.378(MLB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張泰山的打擊三圍:.307/.363/.493(CPBL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Robinson Cano的打擊三圍:.310/.358/.499(MLB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陳金鋒的打擊三圍:.304/.394/.520(CPBL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Alex Rodríguez的打擊三圍:.299/.384/.558(MLB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彭政閔的打擊三圍:.333/.425/.485(CPBL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 例如:Manny Ramirez的打擊三圍:.312/.411/.585(MLB生涯累計例行賽數據)。
[編輯] 形態演變分析
-
- 例如:陳致遠的打擊三圍:.342/.387/.556(職棒十四年例行賽數據),
演變為:.267/.365/.476(職棒十九年例行賽數據)。
- 例如:林智勝的打擊三圍:.285/.348/.479(職棒十六年例行賽數據),
演變為:.380/.469/.689(職棒二十六年例行賽數據)。
- 例如:陳致遠的打擊三圍:.342/.387/.556(職棒十四年例行賽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