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指叉球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特殊名詞 > 球種介紹
目次 |
[編輯] 名稱由來
- 美:Forkball
- 日:フォークボール
- 韓:포크볼
- 中文翻譯:指叉球
[編輯] 簡介
指叉球據說是由一名MLB投手Dave Keefe在1920年代所發明的,而他發明此種球路的起因可說是因為他的個人不便所形成的。因為Dave Keefe在小時候發生意外,導致中指斷掉,所以自然而然使用食指及無名指夾球。而指叉球之後由後進Tiny Bonham在1940年代,以及Roy Face在1950年代將此種球路在美職發揚光大。但接近80年代起,因主流逐漸轉向較為不傷手的變速球以及二縫線快速球系的興起,傳統的指叉球也逐漸少見於美職。即使投手使用指叉球,也較傾向於使用速度較快但下墜幅度較小的快速指叉球,以利於投打對決。
而在亞洲地區,自指叉球開山始祖杉下茂從50年代開始使用以來,歷經村山實、村田兆治等一脈相承的道統,直至遠藤一彦、佐佐木主浩、野茂英雄與上原浩治等人集其大成。自90年代起由野茂英雄掀起的「龍捲風」狂潮更將指叉球的威力展露無遺,並與佐佐木主浩先後靠著指叉球進軍美國職棒,因而在日本棒球界幾乎已成為與滑球分庭抗禮的主戰變化球之一,故日本人也把指叉球稱為「二十世紀最後的魔球」。
而除了日本職棒,在中華職棒與韓國職棒也有謝長亨、前兄弟象隊洋投鄧肯、郭李建夫、蔡仲南、金廣鉉、孫勝洛等強投均以指叉球作為招牌武器。
[編輯] 投法與特性
指叉球以食指和中指夾住球的兩側,投球方式和直球相似,出手時運用這兩根手指內側的力量將球送出,瞬間手指向下扣會給予球正旋的力量,會讓球產生一個向上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可是和同樣會產生向上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的快速球相比,作用力較小。而球到本壘板前,因重力持續影響球,所以球在本壘附近的下墜幅度,比起快速球來的大,可破壞打者揮棒節奏。而ㄧ些擅投指叉球的投手,會在扣球瞬間藉由食指、中指兩者產生扣球力道的差異,使指叉球除了有犀利的下墜幅度,同時也會有往打者內角、外角移動的作用。另外有些教練會特別強調不可有壓腕的動作,甚至更極端的要投手在投球時手腕固定,但是這種動作其實是不符合人體工學,會造成投手受傷,正確的手腕動作簡單來說就是自然,如同投其他球種ㄧ樣,不要刻意地固定手腕,但也不需出現過度壓腕的動作。此外尚有一種小技巧,做法是球在未放入手套要開始投球前,就採用指叉球的握法,然後在球放入手套時可改變其他握法,讓打者困惑。或者可以考慮另一種方法,讓投各種球路在手套中調整握法的時間儘可能一致,藉此困惑打者。
鐘孟文提到指叉球投出時,會感覺球是從兩指間滑出,前大聯盟投手John Madden也提到較為基本的投法像投快速球一樣,但球是感覺像是從兩指之間滑出。
如果對於上述的基本投法十分熟練,再考慮利用扣球瞬間藉由食指、中指兩者產生扣球力道的差異,使指叉球除了有犀利的下墜幅度,同時也會有往打者內角、外角移動的作用。
打者面對指叉球突如其來的變化,常產生揮棒落空,或棒子出去、球卻掉到預設的擊球點之下,或容易擊成三、游間的滾地球而造成出局,因此擅投指叉球的投手通常都具有高三振率,被擊成滾地球的比例也高於飛球。不過相對於其他球種,指叉球因為控球不易,也有較高的暴投與四壞球比例。
[編輯] 代表投手
- 臺灣:郭源治(CPBL、NPB)、謝長亨(CPBL)、郭李建夫(CPBL、NPB)、蔡仲南(CPBL)、高建三(CPBL)、林恩宇(CPBL、NPB)、陳禹勳(CPBL)、林羿豪(NPB、CPBL)、陳韻文(CPBL)
- 美國:Roger Clemens(MLB)、 Gaylord Perry(MLB)、Curt Schilling(MLB)、Freddy Garcia(MLB)、Jose Contreras(MLB)、Jeff Shaw(MLB)、羅力(CPBL)
- 日本:杉下茂(NPB)、村山実(NPB)、村田兆治(NPB)、遠藤一彦(NPB)、野茂英雄(NPB、MLB)、佐佐木主浩(NPB、MLB)、吉井理人(NPB)、野田浩司(NPB)、上原浩治(NPB、MLB)、能見篤史(NPB)、千賀滉大(NPB、MLB)
- 韓國:孫勝洛(KBO)、具昌模(KBO)、徐眞勇(KBO)、金載潤(KBO)、金龍洙(KBO)、崔一彦(KBO)、金大鉉(KBO)、鄭明源(KBO)、李相睦(KBO)、鄭載勳(KBO)、李庸燦(KBO)
[編輯] 其他類似球種
[編輯] 相關頁面
[編輯] 相關影片
- 如何投變化球-指叉球
-
- 【待退弟兄的好朋友】— 指叉球
[編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