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蘋果日報刊載了一篇報導,內容是有關於徐生明與洪一中兩位總教練倡議組建二軍,雖然二軍這樣的構想從職棒初年便有部分球隊開始作嘗試,但終究在成本的考量上沒有成為職棒老闆間的主流民意。
洪一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倘若職棒不組二軍球隊,職棒的從業人口跟整體棒球界的產值都無法提升,在棒球沒有前景的狀況下,父母不會鼓勵小朋友從小走向棒球這條路。這樣的觀點,不但充分顯示了二軍成立的必要性,也讓我們知道二軍成立的急迫性。
二軍或許不是職棒改革的萬靈丹,但不管是球團老闆或是職棒球迷,卻一直把它當成賠錢貨,這點實在是對二軍發展的大大誤會。之所以會把成立二軍認為是種負債,是從二軍帳面上會增加很多過去不需要的支出來看,這樣的思維的確不難理解,但也正是發展二軍的最大盲點。
職棒身為台灣棒運的最高殿堂,所有投注在基層的資源最終都將流入職棒本身,過去到現在,有很多職棒回饋基層棒球的案例,所著眼的就是這種利益。但在沒有二軍的情況下,長期累積的資源很多卻是被白白糟蹋掉了。
年輕球員的名額有限,在選秀時不能廣納人才,很多璞玉就此消失在棒球界中,是資源的第一次浪費,當然職棒過去投入回饋的金額,很大部分在這裡就被當成做慈善花掉了。職棒球團花大筆簽約金把新秀簽進職棒後,除了少數天之驕子外,少有球員能夠有機會透過大量的實戰機會,逐漸琢磨自己的技藝,晾在板凳上的球員不但進步有限,球團也還要付可觀的薪水,此為浪費之二。一位沒辦法透過實戰成熟的球員,也許三年五年就黯然地離開職棒場,當初投注在他身上的簽約金,也就此浪費掉了,此為浪費之三。
所以我們知道,二軍不是一種有錢球團才應該做的投資,而是一種確保所有球團投資收益的必備工具,是必需品,部是奢侈品。當職棒產業形成較大的經濟規模,需要確保的投資收益就更高,二軍等於是在幫職棒球團買保險保障。
Field of Dreams裡上蒼告訴Kevin Costner:「If you build it,He will come」當玉米田改建成的球場落成,那些仍心繫棒球的靈魂們也在此獲得撫慰。在這裡我想說:「如果你建了二軍,他們就會被養出來」,當二軍在台灣終於出現的那一天,我們廣大心繫棒球的年輕球員,可以在他們青春正盛的年紀,有機會證明他們的身手,而不是早早被迫轉行。
期待二軍成為台灣所有棒球員夢想的孕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