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原文刊載於【2004/08/24 大地地理雜誌八月號】
暌違了12年,台灣再度回到奧運棒球場,期盼重現1984年洛杉磯銅牌、1992年巴塞隆納銀牌的榮光。這支被喻為「史上最強」的棒球隊,徵召來自國內外的棒球菁英,其中包括黃忠義、鄭兆行、張泰山、鄭昌明、陳鏞基、謝佳賢、曹錦輝、陽建福、林英傑、陳致遠在內的十人,他們都來自後山、身上也都留著原住民的血。已淡出球場的原住民棒球選手中,郭源治、陳義信、王光輝更是球迷耳熟能詳的名字。
在台灣人口中原住民佔了2%,但在中華隊的24人中,原住民的比例佔了四到五成,而在可預期的先發陣容中,原住民球員更鐵定超過一半。原住民愛打棒球也會打棒球。
原住民為什麼特別會打棒球?
是優異體能打造了精湛的球技?
是樂天個性培養了堅毅的運動人格?
是紅葉傳奇引領了族人朝向棒球之路?
是曹錦輝的大聯盟之旅打造了美好的棒球願景?
以上的答案都對,只不過在於它們如何發生。
百年來,政經文教資源大都集中在台灣西半部,前山的優越使我們無視於後山的好山好水、原住民在體育、音樂上的天份,豁達樂天的性格也被視為懶惰散漫。
然而,也由於前山的優越,使得這齣後山弱勢者奮起終於贏得勝利的戲碼,充滿著戲劇性,這不僅是當代的寫造,也幾乎是後山棒球源起的最初情節。
百年前,殖民政府的力量挾著優勢武力深入後山部落,原住民開始接受授產、生活改造等「文明洗禮」。台灣第一支「純原味」的棒球隊,也在「沐浴文明」的標榜中,逐漸闖出了名號。
這支稱為「能高團」的棒球隊,最初是一群喜歡用木棍打石頭的原住民所組成的球隊,後來為了宣傳總督府的統治績效,日藉企業家與官員便開始贊助他們南征北討,甚至在1925年遠赴日本進行表演賽,並且贏得佳績。為此,日本球探到臺灣挖角,阿仙(稻田昭夫)、紀薩(西村嘉造)、羅沙威(伊藤正雄)、羅道厚(伊藤次郎)等原住民,遠渡重洋在日本棒球界開展了不同的人生。
1931年嘉農勇奪甲子園高校棒球賽的亞軍,總督府以日本人、漢人與原住民「三族共和」來宣傳得來不易的榮耀,而陣中陳耕元(上松耕一)、平野保郎(羅保農)、東和一(藍德和)、真山卯一(拓弘山)等都是後山原住民。而馬武窟蕃人公學校則在當年度的第三回全島少年野球大會中,擊敗台北、台中、台南等各州代表得到冠軍。
1968年,來自後山布農部落的紅葉少棒擊敗來訪日本和歌山少棒隊的傳奇故事,不僅是原住民棒球發展的戲劇性高峰,也為往後十年的三冠王熱潮,預先熱身。
2003年,阿美族的曹錦輝,成了台灣第一位登上美國大聯盟、並得到勝投的投手,空前的成就,使曹錦輝被喻為「夢幻部落」的「台灣之光」。
原住民與棒球的邂逅,一開始以接受文明的薰陶為口號,統治者的政治宣傳為目的,但,能高團、嘉農、馬武窟、紅葉、曹錦輝等百年來的棒球榮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原住民,義無反顧投身棒球。藉著強肩快腿,原住民得以改變族群關係中的邊緣安排,扭轉前山與後山的既定關係,棒球不僅讓原住民贏得榮耀,也改善了生活。
更有甚著,原住民對棒球的認同,不僅是偶像崇拜,棒球更內化為原住民的文化傳統。
一年一度的豐年祭中,阿美族人以悠揚的歌聲,輕快的步伐,慶祝著一年的豐收,在一系列祭典活動中,除慶祝狩獵與農業的收成外,透過傳統文化活動,也喚醒了一代又一代的阿美族人,身上流著祖先所傳承下來的武勇之血。因此豐年祭中除了歌舞外,射箭、捕魚、相撲、甚至棒球都是豐年祭的重頭戲。如同百年前殖民者將原住民勇氣的象徵,由出草轉為從軍出征。而棒與球的碰撞,也激盪起原住民的勇氣,豐年祭的棒球比賽,象徵棒球早已深入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
原住民的心中,棒球已是族人的傳統也是族人的榮耀,但棒球之路,卻也並非平坦。至少從紅葉之後,台灣棒球全力求勝而不重視全人格培養的錦標特質,製造了棒球明星、國家英雄,卻也有更多人因此失落。
許多在這段原夢之旅遭遇挫敗的原住民,因為錯失了其他能力的培養,往往從明星夢中一朝醒來後,身無一物,如同紅葉傳奇中的英雄,而今泰半凋零,十足的悲劇性。而原住民退役國手嚴重的失業問題,也才在不久前成為廣泛討論的問題。看來,國手與職棒明星的光環,依舊照不亮後山,更高的夢也意味著更多的失落,大聯盟場上的曹錦輝與懸在半空的板模工人,可能來自同樣的部落、接受同樣的訓練,但極端的境遇,有時卻只能歸諸造化捉弄,研究者因此以「是枷鎖還是羽翼」來形容原住民投身棒球的兩難與矛盾。
有夢才有明天,後山原住民的棒球路,即便具有迷航的風險,但他們仍然繼續走著,以致於每一代的棒球國手中,原住民不需要「保障名額」,便佔了絕大多數。
我們無法期望後山與原住民的政治、經濟地位能在可見的未來改變,我們也無權阻擾天生的運動家投身球場,但如同一年一度,由原住民職棒選手為「落實職業棒球員關懷少棒球員、回饋地方」所催生的關懷盃棒球賽一般,上一代的原住民職棒選手,以實際的關懷,平衡顯著的地域與族群的差異,讓每個年輕的原住民棒球手發揮天分、快樂打棒球,也期待培養出下一個夢幻部落的台灣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