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Under hand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在2015年8月15日 (六) 20:26由Bones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圖片簡述:兄弟象隊的投手廖于誠
拍攝日期:2008年06月21日
拍攝地點:台北市立天母棒球場
所有人:幻象兩千
攝影者:幻象兩千
備註:攝於兄弟與米迪亞之戰。
Alt text
本上傳圖片採用CC-BY-NC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勿做為商業用途」。

注意:本館已自2012年2月8日起,改採CC-BY-SA授權方式,圖片原上傳者若有意更改此張圖片授權為CC-BY-SA,可徑行修改。

  低肩投球是四種常見的投手投球方式之一,又稱之為『下勾式投球』或『潛水艇式投球』,因投球的出手點明顯低於肩部而得名。此種投球方式需要較多的下盤力量配合,適合身材不夠粗壯、但腰部與腿部力量較強的投手。這種投球方式是最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對於肩部、肘部、腰部負擔極大,因此也必須比其他投手更注重運動傷害的防護。不過也因為這樣,低肩投球的球路有別於其他投球方式,球進入好球帶前會有上飄的效果,所以也是最讓擊球員難以適應的。通常是比較注重控球尾勁,而不在於球速

  在棒球發展的草創期,甫自低手拋球規則解放的投手,尚以低肩投球為投球的主流姿勢,但是隨著棒球規則的屢次修改,投手允許的投球出手點也逐漸向上放寬,上肩投法等更具威力的姿勢遂開始壓縮到低肩投法的生存空間。但低肩投法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乃是因為1920年發生了低肩名投Carl Mays對打者Ray Chapman投出頭部觸身球,並導致Chapman身亡的意外,此事件也使得使用低肩投法的投手,在美國急遽減少。但是低肩投法卻在不久後漂洋過海傳入了日本,隨著日本職棒的成立發展而在亞洲開枝散葉,而在日韓兩國棒球圈仍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出現各種不同的投球姿勢流派。

  目前已知屬於低肩投球投手,幾乎都以右投為主。在棒球界,使用低肩投法的投手已經算是稀有動物了,左投低肩的投手更屬罕見。在美國職棒中,低肩投手通常是擔任後援居多,而且也不乏左投低肩投手,如果以近20年的大聯盟官方紀錄,就至少出現過四個低肩左投的投手。但是在亞洲區的部份,若選手本身天賦與後天訓練均備,甚至可以擔任先發投手,並成為球隊的王牌投手,這也成為兩地棒球文化間有趣的差異之一。

目次

代表性投手

右投

左投

  • (現役選手以粗體顯示)

相關頁面

投 手 投 球 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