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五人制棒球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101.10.6.211 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12:33 ;歷來作者:Catcher32061.223.228.147其他...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View?usp=drivesdk.jpeg

  五人制棒球(Baseball5)起源於古巴的街頭棒球運動「Cuatro Eskinas」。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於2017年改良規則後,以「棒球5」為官方名稱納入管理,並開始在世界各國推廣。五人制棒球主打「Play Everywhere/隨處皆可玩」,不需要廣大的場地,甚至是球棒和手套,只需要一顆橡膠球便能進行比賽。WBSC希望打造與傳統棒球相比,規則更精簡、節奏更快的運動,來吸引青年世代參與棒球,並協助驅動全球的棒球選手和球迷的成長。五人制棒球目前已有橫跨五大洲、超過70國投入發展。2020年12月,WBSC將在墨西哥舉辦共12隊參加的第一屆世界盃五人制棒球錦標賽(因疫情延至2022年)。2022年塞內加爾達卡青年奧運開始,五人制棒球列入青奧正式比賽項目。

目次

[編輯] 簡介

[編輯] 球場

Baseball5field.jpeg
一、內野
  • 內野呈現正方形,壘包置於每個角落。每個壘包之間的距離為13公尺,或42.5英呎(圖一黑色區域)。
  • 從在本壘後方的打擊區開始(如圖一所示),壘包起始計算為逆時針開始(一、二及三)。
二、界內區域
  • 界內區域是一個由四邊、各18公尺(59英呎)所圍成的正方形區域,其中一個角落會形成本壘板(圖一黑色+黃色)。本壘前的禁止擊球區不是界內區域的一部分。
三、禁止擊球區
  • 4.5公尺(15英呎)長的直線從本壘的一壘側邊線畫出,在三壘側畫出相對應的直線。
  • 在任何可能情況下,從本壘畫出的線最短要有3公尺(10英呎)。
四、打擊區
  • 打擊區是由四邊、各3公尺(10英呎)所圍成的正方形區域。打擊區位於界內區之外,對應於本壘板所在的角落,由兩條形成本壘板所交錯的邊線向外延伸。
  • 本壘形狀也可以與棒球/壘球本壘類似。
五、壘包
  • 每個壘包理想的形狀與尺寸為每邊各50公分(1.6英呎)的正方形。每個壘包須完全置放於界內區域。不像棒球/壘球的實體緩衝物,壘包應該在地面上標記。
六、一壘
  • 為了避免衝撞,一壘壘包"加倍",所以守備方的守備行為會產生於 位於界內區的壘包,打者/跑者的目標則是接觸位在界外區的壘包。
  • 打者將球擊出形成比賽進行中球,朝向一壘奔跑時,必須要求取接觸到壘包,而為 了保持安全上壘狀態,必須要停留在包括壘包,以及與壘包接觸的一個1.5公尺(5英呎)長的安全區域。如果跑者無法至少維持一隻腳在安全區內,他/她如被守備員持球觸碰會被判決出局。
七、圍牆
  • 理想的圍牆高度在100公分或3英呎高。不過,各個聯盟/錦標賽的組織單位可以決定其他對於比賽場地的限制,像是利用現存的牆面,或是就場地進行標記。在這些情況下,或許需要特定場地規則。

[編輯]

  • 正式世界棒壘球總會五人制棒球競賽,要以經過認證的世界棒壘球總會五人制棒球用球進行。
  • 世界棒壘球總會做為五人制棒球的世界主體管轄單位,具用球與器材認證、相似物與授權的資格。
  • 世界棒壘球總會核准競賽要使用通過世界棒壘球總會相似物許可程序的五人制棒球用球。

[編輯]

  • 局是五人制棒球(Baseball5)的比賽單位,包括了兩隊在進攻上的打擊交換。一場五人制棒球(B5)比賽為五局。
  • 可以發展出超過三戰兩勝制的比賽形式,但不限於世界盃、青年奧運會等賽事。

[編輯] 球隊選手

  • 任何時間場上進行比賽的選手人數為五人。一支球隊無法派出上場所需最低選手人數,球隊這場比賽被判定沒收,比賽結束。
  • 球隊選手名單的人數最多為八人(上場五人、預備三人)。
  • 運動員務必登記在打擊順序卡(lineup card)上,號碼可自由從0到99號選擇,所選號碼必須清楚顯示在球衣上。
  • 球衣標準請參照錦標賽文件。

[編輯] 男女混隊

  • 在混合不同性別的競賽中,防守方一定要固定維持兩名同性別運動員在場上。

[編輯] 衣著

  • 只有在特定情況下特定種類的手指保護貼布可以獲得比賽官員的核可,這必須要在比賽開始前向比賽官員宣告並且獲得許可。
  • 從事五人制棒球需要穿著一般普遍的都會運動服裝。世界棒壘球總會保留選手參加官方競賽時,定義特定規定的權利。如可行,此資訊會在錦標賽手冊中呈現。
  • 只有護膝與袖套是被允許的保護器材。

[編輯] 打擊順序

  • 各隊教練務必在比賽開打十五分鐘前繳交填寫完成並簽名的打擊順序卡給紀錄台官員。
  • 賽事籌辦方可以要求最早在比賽開打前九十分鐘繳交打擊順序卡。如教練缺席,球隊領隊或隊長須盡此責任。
  • 複寫的打擊順序卡必須要在比賽開打前遞交給對手球隊。

[編輯] 比賽規則

  • 比賽開始,主隊先進行守備,客隊先進行進攻。
  • 守備方的目標在於消滅(製造”出局”)進攻方的三名選手,接著進行攻守交換。守備方球隊接著成為進攻方球隊,反之亦然。
  • 進攻方的目標在於得分(製造”分數”)。

[編輯] 守備方/守備球隊

  • 當打者擊球時,守備方的五位選手都得要在界內區域。
  • 守備位置:
  • 一壘手
  • 二壘手
  • 三壘手
  • 游擊手
  • 中線手

[編輯] 進攻方/進攻球隊

  • 打擊順序卡上列出上場的五位選手,打擊一到五棒。整場比賽打擊順序均不得更換,除非當中有選手被另一人替換。在此情況下,替補選手是取代被換下場選手原本在打擊順序中所處打序。

[編輯] 打擊

  • 打擊行為必須發生在打者已完全進入打擊區,在所擊的球離開打者手之前,打者必須要留在打擊區白線內。
  • 球必須要用手掌或拳頭擊/拍出。

[編輯] 非法打擊

  • 第一次彈跳必須要在從本壘斜畫出4.5公尺禁止擊球區外。U-15層級的禁止擊球區畫出的則是3公尺長。
  • U-15以及以下的層級,如果非法擊球或是打成界外球,選手可以有第二次機會。

[編輯] 得分/分數

  • 一名選手在他的球隊進攻的當局,完成繞過每個壘包,便得到一分。也就是,依照順序接觸到一壘、二壘、三壘以及本壘。

[編輯] 出局

為了要得以攻守交換轉換成為進攻球隊,守備球隊每一局要使對手三名選手出局。
一、守備如何製造"出局":
  • 透過觸碰(當持有球時)跑者"被迫"推進進壘的壘包。
  • 在所擊出的球第一次觸地前將球接住。
  • 透過觸碰沒有接觸壘包的跑者。
  • 觸碰=當手持球時,持球觸碰跑者。
  • 如果打者成功上到一壘,但是無法保持在安全區內,並且被持球守備員在安全區外觸碰。
二、進攻選手如何會因為非法行為/舉動而讓他們自己出局:
  • 當擊球時觸碰到(踩到)打擊區的任一條線。
  • 當將球擊到界外區。
  • 沒有將所擊出球擊往觸及外野圍牆(假如沒有任何守備員觸碰到)。
  • 被自己擊出的球給打到。
  • 試圖揮擊下完全沒有打到球。
  • 故意假裝要擊球。
  • 在球觸及圍牆,或是越過圍牆前,所擊出的球沒有至少與比賽場地接觸至少一次。
  • 不尊重打擊順序,並且在應該是隊友打擊的打擊順位打擊。
  • 做為壘上跑者在打者擊到球之前提前離開壘包。
  • 當在跑壘時,超越同為正在跑壘的隊友。
  • 當兩名、或超過兩名跑者同時佔據同個壘包,而被守備方持球觸碰。在打擊順序上居後的跑者應該要被判決"出局"。
  • 透過滑壘企圖安全上壘,或是企圖避免觸殺。
註記:跑者應該要進一切可能避免與守備方接觸相撞。要是跑者被認定得以避免接觸相撞卻無盡力避免,那麼跑者會被判決"出局"。

[編輯] 死球

如果,在有效擊球後,球離開了球場而守備方已經無法進行守備,比賽停止。在這些情況下,適用下列之一:
  • 如果沒有守備員觸碰到球,每位跑者推進到下個壘包(不給予更多壘包);
  • 如果球觸碰到守備員(沒有失誤發生)並且離開了球場,每位跑者推進到下個壘包(不給予更多壘包);
  • 如果球因為守備方的失誤(爆傳或漏接)離開了球場,每位跑者可獲得多一個壘包(打者上二壘、一壘跑者推進到三壘,以此類推……)。失誤由比賽官員判定決定給予進攻方多的壘包。
  • 如果比賽官員判定妨礙,球形成死球(每位跑者向前推進一個壘包)。

[編輯] 滿壘、兩出局 – 特別狀況

在滿壘並且兩出局的狀況下,假使三壘上跑者在打序上輪到是下一位上場打擊的打者,每名跑者推進一個壘包,三壘跑者去打擊,帶跑者進佔一壘。只有五位選手的球隊,這一局第一個出局的選手成為一壘代跑者。打擊應該總是依照順序進行。
  • 第一局:
1.Paul擊出安打,Paul在一壘,無人出局,Jane進入打擊區。
2.Jane擊出安打,Paul在二壘,Jane在一壘,無人出局,Mike進入打擊區。
3.Mike擊出安打,Paul在三壘,Jane在二壘,Mike在一壘,無人出局,Steve進入打擊區。
4.Steve飛球出局,Paul在三壘,Jane在二壘,Mike在一壘,一人出局,Kim進入打擊區。
5.Kim飛球出局,Paul在三壘,Jane在二壘,Mike在一壘,兩人出局,Paul應該是下一位打者,但是他在三壘上。
  • 所以:
Paul進到打擊區打擊,Jane前進三壘,Mike上二壘,這局第一個出局的Steve上到一壘作為代跑者。

[編輯] 妨礙

  • 要是比賽官員認為跑者妨礙守備進行,跑者應被判決出局。

[編輯] 阻礙

  • 要是比賽官員認為擊球跑壘員跑往下一個壘包當中被阻礙了,球成為死球,全部跑者都向前推進到在沒有受到阻礙下得以抵達的壘包。

[編輯] 暫停

  • 當一個攻擊/守備行為結束後選手可以要求暫停,在比賽官員同意暫停前球的狀態都是活球。

[編輯] 違反運動精神行為

  • 要是比賽官員察覺任何代表成員—不論是場上或場下的選手、教練或領隊—有違反運動精神行為,行為人可被驅逐出場。在錦標賽中,任何驅逐出場都會導致一場比賽禁賽。

[編輯] 選手替換

一、技術性替換
  • 技術性替換可以在局與局之間,攻守交換時進行。
  • 預備球員只可以換上進入比賽一次,所以,一旦他們被替換下場,他們便無法再上場。
  • 先發球員在被替換後只可以再次上場一次重新取得他原本在打擊順序中的位置。
二、受傷替換
  • 要是一位球員受傷,他/她可以在任何時間被替換。受傷選手不能再上場。如果比賽是三戰系列賽當中的賽事,受傷球員在整個系列賽都不得再上場。

[編輯] 比賽結束

  • 當五局結束,一支球隊的分數比其對手球隊的分數要多時。
  • 當主隊的得分超越客隊,而客隊已經完成其第五局的進攻,此時比賽結束,主隊獲勝。在以三戰系列賽進行的賽事當中,取得兩勝的球隊便贏得賽事。

[編輯] 突破僵局規定

  • 假使比數呈現平手,比賽球隊要進行加局延長賽,直到當中一支球隊得分超越其對手。
  • 延長賽第一局一開始跑者直接進佔一壘。
  • 延長賽第二局一開始跑者直接進佔一、二壘。
  • 從延長賽第三局開始,每局都以滿壘開始。壘上跑者一定要依打擊順序進佔壘包。

[編輯] 比數超前規則

  • 三局結束一隊領先達十五分,或四局結束領先達十分比賽便結束。如果一隊在五局上半進行當中領先達十分或十分以上,比賽結束。

[編輯] 國際比賽

[編輯] 相關新聞

[編輯]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