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查看使用者:台灣阿成/我的維基筆記/電子報特稿的源代碼
←
使用者:台灣阿成/我的維基筆記/電子報特稿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該頁面已被保護以防止編輯或其他操作。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寫在前面== 以下這篇文章是我於2005年11月15日所寫,12月1日刊登出來。沒想到就在11月29日,田納西新聞前發行人、今日美國報社論版前主編,資深媒體人席根塔勒(John Seigenthaler Sr.)投書今日美國報,批評目前全球最大的Wiki協作社群:「維基百科」(Wikipedia)的一個條目竟謊稱他涉嫌參與暗殺羅伯和約翰甘乃迪。這個事件的惡作劇者切斯後來不但出面道歉更辭去工作,還意外引發了傳播媒體對維基百科可信度與安全性的一連串討論,並促使維基百科的創始人 Jimmy Walse 承諾改變編輯策略,可說影響深遠。(見:[[User:台灣阿成/我的維基筆記/維基新聞動態|維基新聞動態]]) 這一連串事件再度顯露出我們對Wiki協作系統先天潛藏許多「危機」的顧慮並非杞人憂天,而是其來有自。但我們也不需因噎廢食,畢竟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興利除弊,一方面盡量善用維基協作系統的優點,創造高品質的數位內容;另一方面要設法避免Wiki開放性所帶來的問題。 ==維基是轉機還是危機 - 酸甜苦辣談Wiki== 林信成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副教授 原文刊於淡江大學資圖所週報五十四期2005.12.1:http://163.13.175.11/epaper/54/special.htm ---- 這一期的電子報出刊前不久,我心血來潮自動提議要寫一篇Wiki甘苦談的文章,沒想到負責的同學竟然歡呼大叫,顯然是鬆了一口氣,不必再為稿源發愁了。 兩年前我選擇以台灣棒球作為主題,參與國科會的數位典藏計畫,目標是以聯合報提供的歷史性棒球新聞為素材,建立一個紀錄台灣棒運發展歷程的資料庫(http://ndap.dils.tku.edu.tw )。兩年來和研究生共同進行系統分析與建置、分類架構設計、新聞Metadata探討、Metadata轉換系統及分散式檢索系統開發等研究,雖然皆依原訂進度進行,卻總覺得除新聞外,若能提供進一步的內容,必定更有價值。由於我本身並不是棒球迷,對於棒球的瞭解也只是個小時候曾經半夜隨大人起床看轉播,感受了台灣早年民族主義式棒球狂熱的小跟班罷了。現在因為工作忙碌,已經很少看棒球了,對職棒的瞭解也有限。但執行此計畫至少需具備基本的棒球素養,於是和研究生陸續從一些棒球書籍、棒球雜誌、棒球網站收集許多相關資料加以閱讀。心想這些新聞報導之外的額外資料如果能持續收集且歸納整理,並上網供公眾利用,必定比僅僅提供一篇篇的歷史性新聞更能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然而,我們整個研究團隊沒有人是真正的棒球專家,也沒有足夠的人力持續且全面性的收集更完整的相關資料。左思右想,只能邊進行原定的研究計畫,邊尋思如何解決此部分額外資料的加值利用問題。 就在第一年計畫進行到一半時,事情有了轉機。由於我先前曾有使用和編寫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經驗,所以聯想到也許採用維基(Wiki)協作模式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如果能把我們已收集到的相關資料用 Wiki 管理,同時也開放讓許多真正對棒球有所瞭解的人士一起來參與撰寫,不就能彌補我們研究團隊在棒球知識上的不足,也能有源源不絕的資料來源了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Wiki系統的整體運作,我開始帶著幾位研究生投入了Wiki的研究,並動手架設自己的維基網站來進行實驗,就這樣「台灣棒球維基館」誕生了(http://twbsball.dils.tku.edu.tw/ )。Wiki雖是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系統,程式免費且架設不難,但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深切體認到天下真的沒有白吃的午餐!因為我們領悟出一個重要觀念-「Wiki金三角」:也就是「系統技術」、「內容管理」與「社群經營」,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構成Wiki協作的三個重要環節!現成的Wiki軟體只解決了「系統技術」方面的部份問題,有些功能需求還是要自行改寫程式才能達成,而其餘兩個環節的工作更是真正的重心所在。於是,我們先以研究團隊五人小組為核心,在系統建置之後,開始融入知識組織概念,如分類、索引、索引典與控制詞彙等,進行內容管理;當內容架構略具雛形之後,才開始進行社群的推廣與經營。此期間,不但原訂計畫案進度不能受影響,還要額外兼顧Wiki的管理與推展,所以經常到了凌晨還和研究生們一同掛在網上互道「早安」;學生還可能隨時被我用MSN逮到,直接就一些相關問題討論起來;有時我們一群人也要扮演母雞帶小雞的起頭作用,引領新進的外來使用者,盡快熟悉Wiki的協作哲學。就這樣歷經了半年多的奮鬥,目前台灣棒球維基館雖未臻完美,但相關資料已依人、事、時、地、物的基礎架構分門別類歸納整理,並持續改善中;也有許多真正的棒球愛好者陸續加入了這個虛擬社群,使資料內容的質與量逐漸提升;最令人欣慰的是在不知不覺中竟成了棒球人士口中的「專業網站」。 上個月底我們前往TANet 2005研討會,就Wiki的研究成果發表了相關論文,引起熱烈討論。其中有位聽眾提出「維基」唸起來像「危機」,認為這樣的音譯並不妥當。由於此譯名乃沿用成習,所以一時之間我們也不知如何回應此一問題,只能感謝他的提醒。會後心有所感而作此文。的確,採用「維基」不盡然都是「轉機」,由於它開放協作的特性,先天就潛藏了許多「危機」!例如,「安全性堪虞」、「權威性不足」、「寫作風格不一」、「正確性無法確保」…等問題,在在都是Wiki亟需面對的挑戰。我們的維基網站也曾遭受破壞,幸好及時發現,未釀成大害。曾有同學問我,圖書館是否適合採用Wiki?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大多數人仍對Wiki因開放而帶來的安全性問題存有疑慮,這可能也是造成若干圖書館對Wiki裹足不前的最大因素。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圖書館如果有意引進Wiki,且希望能確保安全性,那麼,將Wiki應用在內部的專案管理,也許是較可行的方案。一來,社群單純,皆是同一專案的成員,彼此以Wiki作為資源共享與內容管理平台,可增進專案管理的效率與小組成員的互動性;二來,內部網路可用防火牆阻絕入侵,不必擔心內容遭到外來使用者的竄改。當然,絕對還有其他可能的應用,端看創意如何發揮了。 以上是我們從事Wiki研究的一些心得,提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不吝與我們討論,也歡迎有興趣者來「台灣棒球維基館」參觀或參與協作,並給予我們批評指教。
返回到
使用者:台灣阿成/我的維基筆記/電子報特稿
。
導航
個人工具箱
建立新帳號
登入
名字空間
用戶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最近更改
編輯討論
輔助說明
語法練習
建新頁面
聯絡我們
姊妹站
台灣籃球維基館
淡水維基館
棒球姊妹館
棒球歷史新聞館
棒球數位文物館
工具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用戶貢獻
紀錄集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