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曲球: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投法與特性
第1行: 第1行:
{{導覽條3|術語|特殊名詞|球種介紹}}
+
彈指曲球(美:Knuckle-curve;日:ナックルカーブ)
 +
食指與中指改用指尖扣住縫線,出手時除手腕旋轉外另外加上手指向外的彈力,擅長此種球路的首推Mike Mussina。
 +
下墜曲球(美:Drop;日:トロ-プ)
 +
握球時比較靠球的垂直向,因此出手時球的旋轉比較偏向縱向旋轉,球的變化軌跡因此比較少水平向變化,反之垂直向變化較多。
 +
煞車曲球(美:Blake-curve;日:ブレ-キカ-ブ)
 +
與下墜曲球相似。
 +
另外,日本目前還有一種「宜野座曲球」
 +
手腕往逆時針方向,也就是反方向旋轉而投出的曲球。
  
==名稱由來==
+
→唉!又找到了......也是我寫的東西。
:*美:Curveball
+
:*日:カーブ
+
:*中文翻譯:曲球
+
 
+
==簡介==
+
:  曲球是所有變化球的始祖,據稱是由ㄧ名叫做Candy Cummings的投手在1864年所發明,並在1867年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亮相,雖已歷經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仍然歷久彌新,在球場上還是可以發揮威力,也是很多初學者所學成的第一種變化球。
+
 
+
==投法與特性==
+
 
+
[[Image:DSCI0076.JPG|thumb|350px|{{Image:DSCI0076.JPG}}]]
+
[[Image:DSCI0077.JPG|thumb|350px|{{Image:DSCI0077.JPG}}]]
+
:  握球時食指與中指握在球的外側縫線處,出手時藉著手腕的順時針方向旋轉與手指的向下施力,使球造成旋轉,進而產生水平向分力,加上重力的作用,球會像畫出一道弧線般向打者的外角下墜。
+
 
+
:  曲球的投法,幾乎是與直球相反;直球是讓球由下往上旋轉,而曲球則是讓球從上往下旋轉。在姆指壓住四線快速球投法的一條縫線後,食指與中指去扣住正對面的縫線。球在出手時,就像栓緊汽水的瓶蓋一般旋轉,在球離手前,姆指應該要高過食指,讓球由上往下轉。
+
 
+
:  對於1.上肩、2.四分之三投法、3.側投、4.下勾等不同出手的位置,曲球分別是由1.上往下快速地掉落、2.往右打者的外角下墜、3.往右打者的外角大幅度水平偏移、4.在變化路徑中會有一段具有真正的上漂但最後又會因為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而下墜。在投曲球的時候,手腕旋轉的力量怎麼轉移到球的旋轉上,是曲球投得成功與否的關鍵。
+
+
 
+
:  但是在投手投出曲球時,常會在握球的深淺與放球點做一些變化,讓曲球也出現球速差異。通常變化幅度越大的曲球,球速會越慢,出現失投球的機會也會較高。在出手角度上改變,也會讓曲球的變化路徑在橫向與下墜比例上不同。
+
 
+
==代表投手==
+
:台灣:[[黃平洋]](CPBL)、[[謝長亨]](CPBL)、[[涂鴻欽]](CPBL)、[[吳俊良]](CPBL)、[[王勁力]](CPBL)
+
:美國:Darryl Kile(MLB)、Kerry Wood(MLB)、Barry Zito(MLB)
+
:日本:工藤公康(NPB)
+
 
+
===其他類似球種===
+
::*彈指曲球(美:Knuckle-curve;日:ナックルカーブ)
+
:::食指與中指改用指尖扣住縫線,出手時除手腕旋轉外另外加上手指向外的彈力,擅長此種球路的首推Mike Mussina。
+
::*下墜曲球(美:Drop;日:トロ-プ)
+
:::握球時比較靠球的垂直向,因此出手時球的旋轉比較偏向縱向旋轉,球的變化軌跡因此比較少水平向變化,反之垂直向變化較多。
+
::*煞車曲球(美:Blake-curve;日:ブレ-キカ-ブ)
+
:::與下墜曲球相似。
+
::*另外,日本目前還有一種「宜野座曲球」
+
:::手腕往逆時針方向,也就是反方向旋轉而投出的曲球。
+
 
+
==備註==
+
:  成功的曲球,要能破壞打者擊球的節奏,所以配球上要多下功夫;偏高進壘的曲球不會掉,是打者最好狙擊的球路。理想的曲球不是對著打者的身體飛來後掉進內角偏低的位置,就是從正中偏高的角度掉到外角偏低的位置。
+
 
+
[[Image:100hd41.jpg|thumb|350px|{{Image:100hd41.jpg}}]]
+
 
+
:  原理:在所有球種中,只有曲球和螺旋球(所謂的反向曲球)旋轉方向和其他球種不一樣,如果是以高壓出手方式來投曲球,假設我們將從投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球是呈現12往6點鐘方向(12→6)正旋(旋轉軸3-9)。如果我們是從一壘的視角觀察從投手丘投往本壘的快速球我們可以發現球是往下旋轉(順時針旋轉)。此刻我們更深入探討,流體從左往右流向球時,由流體力學角度利用風洞實驗來觀察流場變化,以柏努力定律(Bernoulli’s Theory)解釋此現象,我們會發覺球體下方呈現的流線較密(代表球體下方有較多流線(流體)經過),這表示球體下半部壓力較小,在要達成瞬間力平衡狀態下,自然會讓球產生一個向下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由於這股力量和地心引力的方向相同,下墜速度是所有球種中最快。
+
 
+
 
+
 
+
==資料來源==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70404774 奇摩知識+]
+
{{頁面品質1|完整度-高}}
+
[[Category:所有術語]][[Category:球種介紹]]
+

2007年2月20日 (二) 00:44的修訂版本

彈指曲球(美:Knuckle-curve;日:ナックルカーブ) 食指與中指改用指尖扣住縫線,出手時除手腕旋轉外另外加上手指向外的彈力,擅長此種球路的首推Mike Mussina。 下墜曲球(美:Drop;日:トロ-プ) 握球時比較靠球的垂直向,因此出手時球的旋轉比較偏向縱向旋轉,球的變化軌跡因此比較少水平向變化,反之垂直向變化較多。 煞車曲球(美:Blake-curve;日:ブレ-キカ-ブ) 與下墜曲球相似。 另外,日本目前還有一種「宜野座曲球」 手腕往逆時針方向,也就是反方向旋轉而投出的曲球。

→唉!又找到了......也是我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