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滑離壘位: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Jiashyan Yao(對話 | 貢獻) 小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導覽條1|術語}} | ||
+ | |||
+ | <b>術語</b>:[[OVERSLIDE OR OVERSLIDING]] | ||
+ | |||
+ | <b>縮寫代碼</b>: | ||
+ | |||
+ | <b>說明</b>: | ||
+ | |||
攻隊的球員[[滑壘]]時因衝過[[壘包]]離壘,置本身於可能被判[[出局]]的狀態下稱之。 | 攻隊的球員[[滑壘]]時因衝過[[壘包]]離壘,置本身於可能被判[[出局]]的狀態下稱之。 | ||
由[[本壘]]進[[一壘]]時,在須立即返壘的條件下,允許因[[滑壘]]過猛而致[[離壘]]。 | 由[[本壘]]進[[一壘]]時,在須立即返壘的條件下,允許因[[滑壘]]過猛而致[[離壘]]。 | ||
+ | *棒球規則:2.56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 ||
[[category:術語]] | [[category:術語]] |
2021年6月1日 (二) 18:01的最新修訂版本
縮寫代碼:
說明:
攻隊的球員滑壘時因衝過壘包離壘,置本身於可能被判出局的狀態下稱之。
由本壘進一壘時,在須立即返壘的條件下,允許因滑壘過猛而致離壘。
- 棒球規則: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