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臺北市112學年度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各類獎項) |
(→參賽隊伍)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7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19行: | 第19行: | ||
:*比賽日期: | :*比賽日期: | ||
+ | ::*少 棒甲組:[[2024年]]03月04日~03月07日 | ||
+ | ::*少 棒乙組:[[2024年]]03月18日~03月21日 | ||
+ | ::*青少棒甲組:[[2024年]]03月25日~03月27日 | ||
+ | ::*青少棒乙組:[[2024年]]03月11日~03月14日 | ||
+ | ::*青 棒甲組:[[2024年]]03月18日~03月20日 | ||
+ | ::*青 棒乙組:[[2024年]]04月08日~04月16日 | ||
+ | :*比賽場地:[[新生公園棒球場]]、[[觀山棒球場]](D、E、F) | ||
+ | :*參賽球隊:<tt>72</tt> 隊 | ||
+ | ::*少 棒甲組:<tt>7</tt> 隊 | ||
+ | ::*少 棒乙組:<tt>9</tt> 隊 | ||
+ | ::*青少棒甲組:<tt>6</tt> 隊 | ||
+ | ::*青少棒乙組:<tt>9</tt> 隊 | ||
+ | ::*青 棒甲組:<tt>5</tt> 隊 | ||
+ | ::*青 棒乙組:<tt>36</tt> 隊 | ||
+ | ====相關單位==== | ||
+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 ||
+ | :*承辦單位: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國民小學 | ||
+ | :*協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臺北市體育總會棒球協會]] | ||
+ | |||
+ | ====一般範疇==== | ||
+ | :*比賽組別 | ||
+ | :::一、青棒(團體賽) | ||
+ | ::::(一)甲組(木棒組):經教育局核定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學校須參加甲組。 | ||
+ | ::::(二)乙組(鋁棒組):以推廣棒球運動為原則,並取消一校一隊限制,讓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的學校社團球隊能參與,非校內社團球員請勿報名本組參賽。 | ||
+ | :::二、 青少棒(團體賽) | ||
+ | ::::(一)甲組(硬式):經教育局核定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學校須參加甲組。 | ||
+ | ::::(二)乙組(軟式):以推廣青少棒運動為原則,依本競賽規程第壹拾捌條辦理獎勵相關事宜。 | ||
+ | :::三、 少棒(團體賽) | ||
+ | ::::(一)甲組(硬式):經教育局核定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學校須參加甲組。 | ||
+ | ::::(二)乙組(軟式):以推廣少棒運動為原則,依本競賽規程第壹拾捌條辦理獎勵相關事宜。 | ||
+ | |||
+ | :*參加資格 | ||
+ | :::一、球員資格 | ||
+ | ::::(一)參賽選手,須以各校 <tt>112</tt> 學年度第 <tt>1</tt> 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 ||
+ | ::::(二)轉學生參加此次比賽者,以具有就讀學校連續一年以上學籍者(<tt>110</tt> 學年度第 <tt>2</tt> 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如原就讀本市(或外縣市)<BR> 之學校於 <tt>111</tt> 年係因教育部諭令停招或解散之學生則不受此限,惟須檢附相關證明。 | ||
+ | :::::: <tt>1.</tt> 青 棒:應為 <tt>93</tt> 年 <tt>9</tt> 月 <tt>1</tt> 日(含)以後出生者。 | ||
+ | :::::: <tt>2.</tt> 青少棒:應為 <tt>96</tt> 年 <tt>9</tt> 月 <tt>1</tt> 日(含)以後出生者。 | ||
+ | :::::: <tt>3.</tt> 少 棒:應為 <tt>100</tt> 年 <tt>9</tt> 月 <tt>1</tt> 日(含)以後出生者。 | ||
+ | |||
+ | :::二、其他共同規範 | ||
+ | ::::(一)球隊應以學校之名稱參賽,每校限一隊參賽。 | ||
+ | ::::(二)在高國中修業 <tt>3</tt> 年以上者不得報名參加高國中組。 | ||
+ | ::::(三)開學日之認定: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公布核定之學年開學日為基準。 | ||
+ | |||
+ | :::三、教練資格 | ||
+ | :::::青棒甲組教練均須取得 <tt>B</tt> 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青棒乙組、青少棒甲乙組、少棒甲乙組教練均須取得 <tt>C</tt> 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始能報名參賽。未列名於報名表之教練,<BR>不得於場內指導區指導比賽。 | ||
+ | |||
+ | :*報名人數 | ||
+ | :::一、職員:領隊 <tt>1</tt> 人、總教練 <tt>1</tt> 人、教練 <tt>1-3</tt> 人、管理 <tt>1-2</tt> 人。職員帶領學生參賽時請佩戴識別證。 | ||
+ | :::二、球員:因應各校長期備戰各項賽事,為避免選手受傷,提升教練調度彈性,報名人數如下: | ||
+ | ::::(一)少 棒:隊員 <tt>22</tt> 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 <tt>12</tt> 名)。 | ||
+ | ::::(二)青少棒:隊員 <tt>25</tt> 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 <tt>12</tt> 名)。 | ||
+ | ::::(三)青 棒:隊員 <tt>25</tt> 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 <tt>12</tt> 名)。 | ||
+ | |||
+ | |||
+ | |||
+ | ,職員 | ||
+ | 帶領學生參賽時請佩戴識別證。 | ||
+ | 二、 球員:因應各校長期備戰各項賽事,為避免選手受傷,提升教 | ||
+ | |||
+ | |||
+ | |||
+ | ====競賽規則==== | ||
+ | :*比賽用球: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審定合格之比賽用球。 | ||
+ | :*比賽用球棒: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審定合格之比賽用球棒。 | ||
+ | :*競賽規則: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公布之規則及學生棒球聯賽特別規定。 | ||
+ | |||
+ | :*計分及名次順位之排定 | ||
+ | :::一、循環賽採積分制:每場勝隊得 <tt>3</tt> 分,和局各得 <tt>1</tt> 分,敗隊得 <tt>0</tt> 分。 | ||
+ | :::二、因積分相同無法產生名次時,依下列順序處理。 | ||
+ | ::::(一)兩隊積分相同時,以對戰勝隊為先;二隊為和局或三隊以上積分相同時,再依下列核算方式順序決定之。 | ||
+ | ::::(二)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相關場次之對戰優質率(TQB)較高者為先。 | ||
+ | ::::(三)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總場次之對戰優質率(TQB)較高者為先。 | ||
+ | ::::(四)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總場次之安打總數(核對總局數)較多者晉級。 | ||
+ | ::::(五)擲銅板以決定名次。 | ||
+ | ::::※得分率公式:完成總場次之總得分÷攻擊總局數。 | ||
+ | ::::※失分率公式:完成總場次之總失分÷守備總局數。 | ||
+ | ::::※對戰優質率(TQB)公式:得分率-失分率。 | ||
+ | :::三、淘汰賽制:每場均賽至勝負為止(並採[[突破僵局制]]) | ||
+ | ::::(一)在正規局數結束後仍無法分出勝負時,進入延長賽。 | ||
+ | ::::(二)攻方從無人出局一、二壘有人開始進攻。 | ||
+ | ::::(三)延長賽開始時將繼續延用上一局的打序,如上一局結束時的最後一名打者為第 <tt>8</tt> 棒,延長賽打者將從第 <tt>9</tt> 棒開始,而二壘跑者為第 <tt>7</tt> 棒,一壘跑者為第 <tt>8</tt> 棒。以後每局亦同。 | ||
+ | ::::★其餘任何的代跑或代打將按照既有的規定進行。 | ||
+ | ::::(註:因故被褫奪比賽之球隊,其已賽之成績均不予以計算) | ||
+ | |||
+ | :*比賽附則 | ||
+ | :::一、青棒乙組、青少棒及少棒甲組複、預賽比賽時間,<tt>7</tt> 局或 <tt>120</tt> 分鐘(以先到為主)。冠亞軍賽不限時間。青棒甲組七局不限時間。 | ||
+ | :::二、少棒甲乙組複、預賽比賽時間,<tt>6</tt> 局或 <tt>100</tt> 分鐘(以先到為主)。冠亞軍賽不限時間。 | ||
+ | :::三、所有組別(青棒甲組除外)比賽時間於任一整局結束時比賽時間剩餘不足 <tt>10</tt> 分鐘(含)時則不開新局,比賽結束;符合不開新局之條件下,先攻球隊落後時須完成該局,後攻球隊領先時,方可截止比賽。 | ||
+ | :::::※任一整局結束時,比賽時間剩餘 <tt>10</tt> 分鐘(含),[定時器設定 <tt>90</tt> 或 <tt>110</tt> 分鐘響]則該局為最後一局,不再開新局。 | ||
+ | :::::※先攻隊伍領先時,則必須完成該局,方可截止比賽。 | ||
+ | :::::※雙方平手時,必須完成該局或後攻隊伍獲得致勝分,方可截止比賽。 | ||
+ | :::::※後攻隊伍領先:若上半局比賽中定時器鈴響,上半局結束後,則不須再攻擊,即得截止比賽;若下半局進攻時定時器鈴響,亦即截止比賽。 | ||
+ | :::四、青棒甲組使用木棒,青棒乙組使用鋁棒。 | ||
+ | :::五、少棒投手不得投變化球,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起皆判定為壞球。 | ||
+ | :::六、少棒甲、乙組,順位進壘之跑壘員,嚴禁使用前撲式(頭、手向前式)滑壘,違者應判出局。 | ||
+ | :::七、各隊應於比賽時間 <tt>40</tt> 分鐘前向記錄組報到,<tt>30</tt> 分鐘前提出攻守名單,接受資格審查,如有延誤者,大會得限制教練出場指揮。各場比賽均無賽前練習,唯第 <tt>5</tt> 局後容許次場球隊 <tt>5</tt> 人入場練習教練 <tt>1</tt> 人、投手 <tt>3</tt> 人及捕手 <tt>1</tt> 人。 | ||
+ | :::八、在比賽開始之預定時刻未能出場者視同棄權(如遇不可抗拒之事實,經大會認定者除外)。 | ||
+ | :::九、比賽採 <tt>7</tt> 局制比賽,投手每場出場投球未超過二局(含),則不受隔場限制,投手出場投球超過二局以上,則須受隔場限制,如該局上場投出一球則視為一局(預、複、決賽均按此規範延續計算),<br> 每天比賽上場之投手至多可投 <tt>7</tt> 局。遇雙重賽時,投手投球局數兩場合計超過三局以上(含)須受隔場限制。 | ||
+ | :::十、兩隊得分比數,三局相差 <tt>15</tt> 分,四局相差 <tt>10</tt> 分,五局相差 <tt>7</tt> 分,即截止比賽。 | ||
+ | :::十一、先攻之隊伍請在一壘邊選手席,後攻隊伍在三壘邊選手席。 | ||
+ | :::十二、除暫停之需,總教練或教練不得任意走出選手席(包括壘指區),並須指導球員撿拾界外球,一壘邊由一壘選手席負責,三壘邊由三壘選手席負責,本壘後方由攻隊負責撿拾。 | ||
+ | :::十三、如遇風雨或其他不可抗拒之因素,當日第一場比賽即無法進行時,則整個賽程順延,已開賽未滿 <tt>1</tt> 局,取消另擇期重新比賽,但賽滿 <tt>4</tt> 局得裁定比賽。途中因停賽而延誤之賽程,由大會另行安排,<br> 必要時得一天出賽兩場。上述決定經主辦單位會同競賽、裁判組研商後執行,各球隊不得提出異議。 | ||
+ | :::十四、野手集會每局限 <tt>1</tt> 次(不得超過 <tt>3</tt> 人),時間以 <tt>1</tt> 分鐘為限,第 <tt>2</tt> 次(含)計教練技術暫停 <tt>1</tt> 次。每場限 <tt>3</tt> 次野手集會,第 <tt>4</tt> 次含)則每次都計教練技術暫停 <tt>1</tt> 次。延長賽時則每 <tt>3</tt> 局限 <tt>1</tt> 次。 | ||
+ | :::十五、守備時 <tt>1</tt> 局中允許 <tt>1</tt> 次教練技術暫停(換投手不計),時間以 <tt>1</tt> 分鐘為限,第 <tt>2</tt> 次(含)則須更換投手(原投手強迫退場)。每場第 <tt>4</tt> 次(含)暫停時,則每次都須更換投手。延長賽時則每 <tt>3</tt> 局限 <tt>1</tt> 次暫停。<br> 攻擊時 <tt>1</tt> 局允許暫停 <tt>1</tt> 次,時間以 <tt>1</tt> 分鐘為限,每局第 <tt>2</tt> 次(含)時,則視同該隊教練技術暫停 <tt>1</tt> 次。 | ||
+ | :::十六、擊球員應在擊球區內接受教練或壘指導員指示,違者裁判員應予以糾正警告。 | ||
+ | :::十七、比賽進行中,總教練或教練之言行應自我約束,嚴禁向球員或裁判作人身攻擊,球員亦不得有挑釁行為,違者大會得予以勒令退場。各隊對於己隊選手席邊之啦啦隊負有約束之責,違者將驅離出場,<br> 相關球隊之總教練或教練將報請主管單位議處。 | ||
+ | :::::※針對裁判的不適當批評(例如以不雅言語辱罵或揶揄嘲諷裁判)(以該場次執法裁判認定)如有違規將嚴重議處。 | ||
+ | :::十八、球員出場比賽時,應備妥身分證或學生證正本以備查驗,未帶證件之球員,不得填寫在攻守名單內比賽(請在開賽前提出查驗要求,比賽開始後即不予受理),違者視同違規球員,除褫奪該隊所有比賽成績,<br> 失職人員送請有關單位議處。 | ||
+ | :::十九、比賽前或比賽中發生球員資格問題時,對於有疑問之球員得透過競賽工作人員『拍照存證』以備查核,並以不影響球賽進行為原則。 | ||
+ | :::二十、為提昇學生棒球精神,學校球隊服裝應力求整齊劃一,球衣(含內衣)樣式、顏色、長短一致,球褲之穿著應露出吊襪,且拉至膝下,攻守交換時比賽球須放置投手板上,不得任意丟放或交於裁判。 | ||
+ | :::廿一、報名表內之總教練、教練、選手須著球衣始能進入選手席,以避免產生事端。 | ||
+ | :::廿二、比賽中不得有欺騙行為,違者裁判員應予以嚴重議處。 | ||
+ | :::廿三、球隊如有任何一場棄權、被褫奪比賽者,除取消該隊已賽成績及繼續比賽資格外,並陳報有關單位嚴處。 | ||
+ | :::廿四、捕手護具須自備,並合乎標準(頭盔、面罩、護喉、護胸、護襠及護腿),換局守備練投時,預備捕手亦應配戴頭盔及面罩,始得暫代捕手出場練捕接球;擊球員、跑壘員及壘指導員(若為球員)均須戴安全帽<br> (安全帽請採用雙耳並附安全帶之規格)。如缺任何一項,大會得沒收該隊比賽資格。 | ||
+ | :::廿五、跑壘員有意圖地以危險且粗暴的身體動作去衝撞、或是觸碰野手跑壘員除當場會被判出局且不得再上場進行比賽(即被判退),並且視為比賽停止球,其他的跑壘員則必須回到投球當時所佔有的壘包。 | ||
+ | :::廿六、壘上有人時,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假裝傳球給一壘或三壘而未傳球者,視為投手違規。 | ||
+ | :::廿七、當擊球員擊出全壘打,不允許隊職員(壘指導員除外)在回本壘前去碰觸球員,未遵守此規定,第一次球隊將被警告,再犯者則球隊總教練將被驅逐出場。一壘有跑壘員盜壘時,擊球員揮空棒掩護盜壘,<br> 不得跨出擊球區,若捕手有守備牽制行為時,立即宣告擊球員出局。 | ||
+ | :::廿八、為加快比賽節奏,壘上無跑者時,投手持球 <tt>12</tt> 秒內須投球,此 <tt>12</tt> 秒以裁判員之認定為準。若 <tt>12</tt> 秒內未投出,則計壞球一個。 | ||
+ | :::廿九、凡比賽時發生棒球規則或本規程無明文規定之問題,由主辦單位召集競賽組及裁判組會商決定之,其判決即為終決。 | ||
+ | :::三十、參賽學校若於競賽場上違反運動精神情事,當場第一次以警告方式處理,第二次再犯則中止比賽,並將此事件報告提交審判委員會及教育局當日完成議處。 | ||
+ | :::三十一、依本賽事目的所提之冠軍學校負責組織聯隊,若因故無法組織聯隊,應依組隊資格依序遞補之。 | ||
+ | |||
+ | ==參賽隊伍== | ||
+ | '''少棒甲組''' | ||
+ | {| STYLE="white-space:nowrap;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border-collapse:separate;border-spacing:10px 2px;margin:0 0 10px 10px" | ||
+ | |- | ||
+ | | {{點}}<B>A組:</B> {{BN|1}}[[台北市龍山國小少棒隊|龍山國小]] || {{BN|2}}[[台北市福林國小少棒隊|福林國小]] || {{BN|3}}[[台北市社子國小少棒隊|社子國小]] || {{BN|4}}[[台北市立農國小少棒隊|立農國小]] | ||
+ | |- | ||
+ | | {{點}}<B>B組:</B> {{BN|5}}[[台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東園國小]] || {{BN|6}}[[台北市實踐國小少棒隊|實踐國小]] || {{BN|7}}[[台北市長安國小少棒隊|長安國小]] | ||
+ | |} | ||
+ | |||
+ | '''少棒乙組''' | ||
+ | {| STYLE="white-space:nowrap;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border-collapse:separate;border-spacing:10px 2px;margin:0 0 10px 10px" | ||
+ | |- | ||
+ | | {{點}}<B>A組:</B> {{BN|1}}[[台北市大理國小少棒隊|大理國小]] || {{BN|2}}[[台北市建安國小少棒隊|建安國小]] || {{BN|3}}[[台北市敦化國小少棒隊|敦化國小]] | ||
+ | |- | ||
+ | | {{點}}<B>B組:</B> {{BN|4}}[[台北市健康國小少棒隊|健康國小]] || {{BN|5}}[[台北市光復國小少棒隊|光復國小]] || {{BN|6}}[[台北市延平國小少棒隊|延平國小]] | ||
+ | |- | ||
+ | | {{點}}<B>C組:</B> {{BN|7}}[[台北市志清國小少棒隊|志清國小]] || {{BN|8}}[[台北市桃源國小少棒隊|桃源國小]] || {{BN|9}}[[台北市華興中學少棒隊|華興小學]] | ||
+ | |} | ||
+ | |||
+ | '''青少棒甲組''' | ||
+ | {| STYLE="white-space:nowrap;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border-collapse:separate;border-spacing:10px 2px;margin:0 0 10px 10px" | ||
+ | |- | ||
+ | | {{點}}<B>A組:</B> {{BN|1}}[[台北市北投國中青少棒隊|北投國中]] || {{BN|2}}[[台北市興福國中青少棒隊|興福國中]] || {{BN|3}}[[台北市長安國中青少棒隊|長安國中]] | ||
+ | |- | ||
+ | | {{點}}<B>B組:</B> {{BN|4}}[[台北市重慶國中青少棒隊|重慶國中]] || {{BN|5}}[[台北市陽明中學青少棒隊|陽明中學]] || {{BN|6}}[[台北市大理中學青少棒隊|大理中學]] | ||
+ | |} | ||
+ | |||
+ | '''青少棒乙組''' | ||
+ | {| STYLE="white-space:nowrap;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border-collapse:separate;border-spacing:10px 2px;margin:0 0 10px 10px" | ||
+ | |- | ||
+ | | {{點}}<B>A組:</B> {{BN|1}}[[台北市介壽國中青少棒隊|介壽國中]] || {{BN|2}}[[台北市中崙高中青少棒隊|中崙國中]] || {{BN|3}}[[台北市東山高中青少棒隊|東山國中]] | ||
+ | |- | ||
+ | | {{點}}<B>B組:</B> {{BN|4}}[[台北市和平高中青少棒隊|和平國中]] || {{BN|5}}[[台北市實踐國中青少棒隊|實踐國中]] || {{BN|6}}[[台北市華興中學青少棒隊|華興中學]] | ||
+ | |- | ||
+ | | {{點}}<B>C組:</B> {{BN|7}}[[台北市敦化國中青少棒隊|敦化國中]] || {{BN|8}}[[台北市復興實中青少棒隊|復興實中]] || {{BN|9}}[[台北市石牌國中青少棒隊|石牌國中]] | ||
+ | |} | ||
+ | |||
+ | '''青棒甲組''' | ||
+ | {| STYLE="white-space:nowrap;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border-collapse:separate;border-spacing:10px 2px;margin:0 0 10px 10px" | ||
+ | |- | ||
+ | | {{點}}<B>A組:</B> {{BN|1}}[[台北市南港高工青棒隊|南港高工]] || {{BN|2}}[[台北市大理高中青棒隊|大理高中]] || {{BN|3}}[[台北市稻江商職青棒隊|稻江商職]] || {{BN|4}}[[台北市陽明高中青棒隊|陽明高中]] || {{BN|5}}[[台北市南港高工青棒隊|南港高工]] | ||
+ | |} | ||
+ | |||
+ | '''青棒乙組''' | ||
+ | {| STYLE="white-space:nowrap;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border-collapse:separate;border-spacing:10px 2px;margin:0 0 10px 10px" | ||
+ | |- | ||
+ | | {{點}}<B>A組:</B> {{BN|1}}[[台北市大安高工青棒隊|大安高工]] || {{BN|2}}[[台北市南湖高中青棒隊|南湖高中]] || {{BN|3}}[[台北市中崙高中青棒隊|中崙高中]] | ||
+ | |- | ||
+ | | {{點}}<B>B組:</B> {{BN|4}}[[台北市松山工農青棒隊|松山工農]] || {{BN|5}}[[台北市南港高工青棒隊|南港高工]] || {{BN|6}}[[台北市內湖高中青棒隊|內湖高中]] | ||
+ | |- | ||
+ | | {{點}}<B>C組:</B> {{BN|7}}[[台北市立大同高中青棒隊|市立大同]] || {{BN|8}}[[台北市百齡高中青棒隊|百齡高中]] || {{BN|9}}[[台北市中正高中青棒隊|中正高中]] | ||
+ | |- | ||
+ | | {{點}}<B>D組:</B> {{BN|10}}[[台北市大直高中青棒隊|大直高中]] || {{BN|11}}[[台北市陽明高中青棒隊|陽明高中]] || {{BN|12}}[[台北市成功高中青棒隊|成功高中]] | ||
+ | |- | ||
+ | | {{點}}<B>E組:</B> {{BN|13}}[[台北市成淵高中青棒隊|成淵高中]] || {{BN|14}}[[台北市私立大同高中青棒隊|私立大同]] || {{BN|15}}[[台北市政大附中青棒隊|政大附中]] | ||
+ | |- | ||
+ | | {{點}}<B>F組:</B> {{BN|16}}[[台北市東山高中青棒隊|東山高中]] || {{BN|17}}[[台北市延平高中青棒隊|延平高中]] || {{BN|18}}[[台北市木柵高工青棒隊|木柵高工]] | ||
+ | |- | ||
+ | | {{點}}<B>G組:</B> {{BN|19}}[[台北市育達高中青棒隊|育達高中]] || {{BN|20}}[[台北市士林高商青棒隊|士林高商]] || {{BN|21}}[[台北市麗山高中青棒隊|麗山高中]] | ||
+ | |- | ||
+ | | {{點}}<B>H組:</B> {{BN|22}}[[台北市南港高中青棒隊|南港高中]] || {{BN|23}}[[台北市建國中學青棒隊|建國中學]] || {{BN|24}}[[台北市西松高中青棒隊|西松高中]] | ||
+ | |- | ||
+ | | {{點}}<B>I組:</B> {{BN|25}}[[台北市幼華高中青棒隊|幼華高中]] || {{BN|26}}[[台北市明倫高中青棒隊|明倫高中]] || {{BN|27}}[[台北市復興實中青棒隊|復興實中]] | ||
+ | |- | ||
+ | | {{點}}<B>J組:</B> {{BN|28}}[[台北市師大附中青棒隊|師大附中]] || {{BN|29}}[[台北市育成高中青棒隊|育成高中]] || {{BN|30}}[[台北市永春高中青棒隊|永春高中]] | ||
+ | |- | ||
+ | | {{點}}<B>K組:</B> {{BN|31}}[[台北市華江高中青棒隊|華江高中]] || {{BN|32}}[[台北市內湖高工青棒隊|內湖高工]] || {{BN|33}}[[台北市復興高中青棒隊|復興高中]] | ||
+ | |- | ||
+ | | {{點}}<B>L組:</B> {{BN|34}}[[台北市松山高中青棒隊|松山高中]] || {{BN|35}}[[台北市和平高中青棒隊|和平高中]] || {{BN|36}}[[台北市景文高中青棒隊|景文高中]] | ||
+ | |} | ||
==參賽名單== | ==參賽名單== | ||
第35行: | 第228行: | ||
: [[楊子儀]]、[[趙曜|趙 曜]]、[[傅伯元]]、[[呂曜宇]]、[[陳楷中]]、[[陳伽暟]]、[[黃祈睿]]、[[許述翔]]、 | : [[楊子儀]]、[[趙曜|趙 曜]]、[[傅伯元]]、[[呂曜宇]]、[[陳楷中]]、[[陳伽暟]]、[[黃祈睿]]、[[許述翔]]、 | ||
: [[鄭鋒盛]]、[[鍾楷謙]]、[[李佳叡]]、[[鄭宇廷]]、[[康坤隆]]、[[趙昕|趙 昕]]。 | : [[鄭鋒盛]]、[[鍾楷謙]]、[[李佳叡]]、[[鄭宇廷]]、[[康坤隆]]、[[趙昕|趙 昕]]。 | ||
− | |||
====[[台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東園國小]]==== | ====[[台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東園國小]]==== | ||
第194行: | 第386行: | ||
:球 員:[[莊昀融]]、[[劉奕辰]]、[[林暉恩]]、[[馮騫棠]]、[[楊晨佑]]、[[李彥霆]]、[[陳澤軒]]、[[高施諠]]、 | :球 員:[[莊昀融]]、[[劉奕辰]]、[[林暉恩]]、[[馮騫棠]]、[[楊晨佑]]、[[李彥霆]]、[[陳澤軒]]、[[高施諠]]、 | ||
: [[沈立宸]]、[[馬佑嘉]]、[[廖芫豎]]、[[李宇申]]、[[鄭文哲]]、[[邱翊宸]]、[[王元甫]]、[[鐘祥宇]]、 | : [[沈立宸]]、[[馬佑嘉]]、[[廖芫豎]]、[[李宇申]]、[[鄭文哲]]、[[邱翊宸]]、[[王元甫]]、[[鐘祥宇]]、 | ||
− | : [[曾乙喆]]、[[張冠志]]、[[黃子齊]]、[[黃唯倫]]、[[高靖佑]]、[[沈風|沈 風]]、[[林至堯]]、[[蕭兆勛]]、 | + | : [[曾乙喆]]、[[張冠志]]、[[黃子齊(2010)|黃子齊]]、[[黃唯倫]]、[[高靖佑]]、[[沈風|沈 風]]、[[林至堯]]、[[蕭兆勛]]、 |
: [[林均翰]]。 | : [[林均翰]]。 | ||
第381行: | 第573行: | ||
:教 練:[[劉俊廷(1995)|劉俊廷]]、[[卓琨原]] | :教 練:[[劉俊廷(1995)|劉俊廷]]、[[卓琨原]] | ||
:管 理:董遠平 | :管 理:董遠平 | ||
− | :球 員:[[陳宗裕]]、[[李蘊展]]、[[張庭揚]]、[[張桀睿]]、[[陳品旭]]、[[林郁翔]]、[[黃子齊]]、[[孔令恩]]、 | + | :球 員:[[陳宗裕]]、[[李蘊展]]、[[張庭揚]]、[[張桀睿]]、[[陳品旭]]、[[林郁翔]]、[[黃子齊(2007)|黃子齊]]、[[孔令恩]]、 |
: [[吳鼎謙]]、[[吳承軒]]、[[林東君]]、[[邱品元]]、[[蔡杰睿]]、[[王廷旭]]、[[王家鎧]]、[[謝森棠]]、 | : [[吳鼎謙]]、[[吳承軒]]、[[林東君]]、[[邱品元]]、[[蔡杰睿]]、[[王廷旭]]、[[王家鎧]]、[[謝森棠]]、 | ||
: [[劉承鎧]]、[[李昱翰]]、[[呂博玄]]、[[蔡承昊]]、[[沈冠宏]]、[[陳皓翔]]、[[林承顥]]、[[賴威佑]]、 | : [[劉承鎧]]、[[李昱翰]]、[[呂博玄]]、[[蔡承昊]]、[[沈冠宏]]、[[陳皓翔]]、[[林承顥]]、[[賴威佑]]、 | ||
第563行: | 第755行: | ||
: [[楊梓平]]、[[楊敦博]]、[[曾立昕]]、[[劉奕德]]、[[陳昱愷]]、[[翁沁睿]]、[[陳楷翔]]、[[陳尚陽]]、 | : [[楊梓平]]、[[楊敦博]]、[[曾立昕]]、[[劉奕德]]、[[陳昱愷]]、[[翁沁睿]]、[[陳楷翔]]、[[陳尚陽]]、 | ||
: [[蔡汯均]]、[[陳振銓]]、[[李信成]]、[[劉咏儒]]、[[蔡宗諭]]、[[周彧丞]]、[[陳仲勤]]。 | : [[蔡汯均]]、[[陳振銓]]、[[李信成]]、[[劉咏儒]]、[[蔡宗諭]]、[[周彧丞]]、[[陳仲勤]]。 | ||
+ | |||
+ | |width="20"| | ||
+ | |valign="top"| | ||
====[[台北市成淵高中青棒隊|成淵高中]]==== | ====[[台北市成淵高中青棒隊|成淵高中]]==== | ||
第572行: | 第767行: | ||
: [[李昀祐]]、[[甘偉成]]、[[李英睿]]、[[溫家棟]]、[[侯尚旺]]、[[郭育安]]、[[洪昕妤]]、[[葉柏廷]]、 | : [[李昀祐]]、[[甘偉成]]、[[李英睿]]、[[溫家棟]]、[[侯尚旺]]、[[郭育安]]、[[洪昕妤]]、[[葉柏廷]]、 | ||
: [[張祐嘉]]。 | : [[張祐嘉]]。 | ||
− | |||
− | |||
− | |||
====[[台北市華江高中青棒隊|華江高中]]==== | ====[[台北市華江高中青棒隊|華江高中]]==== | ||
第729行: | 第921行: | ||
==賽程表== | ==賽程表== | ||
+ | |||
+ | ==大會人員== | ||
+ | :*會 長:[[湯志民]] | ||
+ | :*副會長:[[陳素慧]]、[[鄧進權]]、[[廖文靜]] | ||
+ | :*總幹事:[[許巧華]] | ||
+ | :*顧 問:[[陳政忠]]、[[王睫褕]]、[[蔣文英]] | ||
+ | :*副總幹事:[[賴宜君]]、[[徐家莆]]、[[朱榮富]] | ||
+ | :*幹 事:[[洪淑卿]]、[[謝孟瑞]] | ||
+ | :*行政組:[[林麗惠]]、[[羅泰興]]、[[沈姿金]]、[[張翠麟]] | ||
+ | :*系統組:[[白文宗]]、[[姜保煌]] | ||
+ | :*總務組:[[劉佳鑫]]、[[陳燕茹]] | ||
+ | :*會計組:[[劉慧文]]、[[李委委]] | ||
+ | |||
+ | |||
+ | :*裁判長:[[陳宗信]] | ||
+ | :*裁判員: | ||
+ | :: [[王曉玲]]、[[王承駿]]、[[王釧源]]、[[王秉承]]、[[王祥仁]]、[[文昱鈞]]、[[田惠之]]、 | ||
+ | :: [[林裕益]]、[[林星豐]]、[[林楚堯]]、[[林書弘]]、[[林子惟]]、[[林家慶]]、[[李自浩]]、 | ||
+ | :: [[李國正]]、[[李昆龍]]、[[吳柏翰]]、[[姜雅富]]、[[陳捷棪]]、[[楊尚儒]]、[[陳慶龍]]、 | ||
+ | :: [[陳雲棟]]、[[陳宗信]]、[[陳順益]]、[[陳建國]]、[[高明煌]]、[[高銘鈴]]、[[周敬文]]、 | ||
+ | :: [[程平弘]]、[[楊世浩]]、[[翁卓立]]、[[張朝舜]]、[[張淑雯]]、[[許勝傑]]、[[楊順發]]、 | ||
+ | :: [[顏世樑]]、[[鄭傳穆]]、[[賴國璋]]、[[崔家豪]]、[[蔡穎霖]]、[[劉嘉軒]]、[[劉柏君]]、 | ||
+ | :: [[羅秋鳳]]、[[李松輝]]、[[梁仲芳]]、[[蔡仲仁]] | ||
+ | |||
+ | :*紀錄員: | ||
+ | :: [[陳士賢]]、[[朱大衛]]、[[曾幸姿]]、[[戴芳裕]]、[[李雅雯]]、[[蒲秀滿]]、[[袁仕中]]、 | ||
+ | :: [[廖建中]]、[[周禹辰]]、[[林國榮]]、[[洪毓蔚]]、[[張淑雯]]、[[石婕羚]]、[[詹筱嫻]]、 | ||
+ | :: [[蔡宜真]]、[[章鴻昱]]、[[蘇筠婷]]、[[莫紹晉]]、[[黃季琴]] | ||
+ | |||
+ | :*競賽組組長:[[文昱鈞]] | ||
+ | :*場地組:[[吳進宜]]、[[胡賀欽]]、[[陳順情]]、[[李培欽]]、[[張鈞翔]]、[[林神福]]、[[吳讚芳]]、[[林俊秀]] | ||
==各類獎項== | ==各類獎項== |
2024年10月6日 (日) 08:41的最新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賽事 > 國內賽事 > 臺北市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
臺北市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 | ||||||||||||||||||||||||||||||||||
| ||||||||||||||||||||||||||||||||||
91學年 | 92學年 | 93學年 | 94學年 | 95學年 | 96學年 | 97學年 | 98學年 | 99學年 | 100學年 | 101學年 | 102學年 | 103學年 | 104學年 | 105學年 106學年 | 107學年 | 108學年 | 109學年 | 110學年 | 111學年 | 112學年 | ||||||||||||||||||||||||||||||||||
|
[編輯] 賽事簡介
[編輯] 賽事資訊
- 賽事名稱:臺北市112學年度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
- 目 的:
- 一、發展全民體育,厚植棒球運動基礎,提昇本市棒球技術水準。
- 二、提倡休閒運動,培養全民運動風氣。
- 三、少棒甲組冠軍學校負責組織聯隊參加113年TOTO盃全國少棒錦標賽。
- 四、青棒甲組冠軍學校負責組織聯隊參加113年王貞治盃全國青棒錦標賽。
- 比賽日期:
[編輯] 相關單位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 承辦單位: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國民小學
- 協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臺北市體育總會棒球協會
[編輯] 一般範疇
- 比賽組別
- 一、青棒(團體賽)
- (一)甲組(木棒組):經教育局核定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學校須參加甲組。
- (二)乙組(鋁棒組):以推廣棒球運動為原則,並取消一校一隊限制,讓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的學校社團球隊能參與,非校內社團球員請勿報名本組參賽。
- 二、 青少棒(團體賽)
- (一)甲組(硬式):經教育局核定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學校須參加甲組。
- (二)乙組(軟式):以推廣青少棒運動為原則,依本競賽規程第壹拾捌條辦理獎勵相關事宜。
- 三、 少棒(團體賽)
- (一)甲組(硬式):經教育局核定設置有棒球體育班或棒球專任運動教練學校須參加甲組。
- (二)乙組(軟式):以推廣少棒運動為原則,依本競賽規程第壹拾捌條辦理獎勵相關事宜。
- 一、青棒(團體賽)
- 參加資格
- 一、球員資格
- (一)參賽選手,須以各校 112 學年度第 1 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
- (二)轉學生參加此次比賽者,以具有就讀學校連續一年以上學籍者(110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學日前即於代表學校就學,設有學籍現仍在學者)為限;如原就讀本市(或外縣市)
之學校於 111 年係因教育部諭令停招或解散之學生則不受此限,惟須檢附相關證明。- 1. 青 棒:應為 93 年 9 月 1 日(含)以後出生者。
- 2. 青少棒:應為 96 年 9 月 1 日(含)以後出生者。
- 3. 少 棒:應為 100 年 9 月 1 日(含)以後出生者。
- 一、球員資格
- 二、其他共同規範
- (一)球隊應以學校之名稱參賽,每校限一隊參賽。
- (二)在高國中修業 3 年以上者不得報名參加高國中組。
- (三)開學日之認定: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公布核定之學年開學日為基準。
- 二、其他共同規範
- 三、教練資格
- 青棒甲組教練均須取得 B 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青棒乙組、青少棒甲乙組、少棒甲乙組教練均須取得 C 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始能報名參賽。未列名於報名表之教練,
不得於場內指導區指導比賽。
- 青棒甲組教練均須取得 B 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青棒乙組、青少棒甲乙組、少棒甲乙組教練均須取得 C 級教練資格(含)以上者,始能報名參賽。未列名於報名表之教練,
- 三、教練資格
- 報名人數
- 一、職員:領隊 1 人、總教練 1 人、教練 1-3 人、管理 1-2 人。職員帶領學生參賽時請佩戴識別證。
- 二、球員:因應各校長期備戰各項賽事,為避免選手受傷,提升教練調度彈性,報名人數如下:
- (一)少 棒:隊員 22 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 12 名)。
- (二)青少棒:隊員 25 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 12 名)。
- (三)青 棒:隊員 25 名(含隊長,最少不得低於 12 名)。
,職員 帶領學生參賽時請佩戴識別證。 二、 球員:因應各校長期備戰各項賽事,為避免選手受傷,提升教
[編輯] 競賽規則
- 比賽用球: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審定合格之比賽用球。
- 比賽用球棒: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審定合格之比賽用球棒。
- 競賽規則:採用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公布之規則及學生棒球聯賽特別規定。
- 計分及名次順位之排定
- 一、循環賽採積分制:每場勝隊得 3 分,和局各得 1 分,敗隊得 0 分。
- 二、因積分相同無法產生名次時,依下列順序處理。
- (一)兩隊積分相同時,以對戰勝隊為先;二隊為和局或三隊以上積分相同時,再依下列核算方式順序決定之。
- (二)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相關場次之對戰優質率(TQB)較高者為先。
- (三)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總場次之對戰優質率(TQB)較高者為先。
- (四)以該分組循環賽中之總場次之安打總數(核對總局數)較多者晉級。
- (五)擲銅板以決定名次。
- ※得分率公式:完成總場次之總得分÷攻擊總局數。
- ※失分率公式:完成總場次之總失分÷守備總局數。
- ※對戰優質率(TQB)公式:得分率-失分率。
- 三、淘汰賽制:每場均賽至勝負為止(並採突破僵局制)
- (一)在正規局數結束後仍無法分出勝負時,進入延長賽。
- (二)攻方從無人出局一、二壘有人開始進攻。
- (三)延長賽開始時將繼續延用上一局的打序,如上一局結束時的最後一名打者為第 8 棒,延長賽打者將從第 9 棒開始,而二壘跑者為第 7 棒,一壘跑者為第 8 棒。以後每局亦同。
- ★其餘任何的代跑或代打將按照既有的規定進行。
- (註:因故被褫奪比賽之球隊,其已賽之成績均不予以計算)
- 比賽附則
- 一、青棒乙組、青少棒及少棒甲組複、預賽比賽時間,7 局或 120 分鐘(以先到為主)。冠亞軍賽不限時間。青棒甲組七局不限時間。
- 二、少棒甲乙組複、預賽比賽時間,6 局或 100 分鐘(以先到為主)。冠亞軍賽不限時間。
- 三、所有組別(青棒甲組除外)比賽時間於任一整局結束時比賽時間剩餘不足 10 分鐘(含)時則不開新局,比賽結束;符合不開新局之條件下,先攻球隊落後時須完成該局,後攻球隊領先時,方可截止比賽。
- ※任一整局結束時,比賽時間剩餘 10 分鐘(含),[定時器設定 90 或 110 分鐘響]則該局為最後一局,不再開新局。
- ※先攻隊伍領先時,則必須完成該局,方可截止比賽。
- ※雙方平手時,必須完成該局或後攻隊伍獲得致勝分,方可截止比賽。
- ※後攻隊伍領先:若上半局比賽中定時器鈴響,上半局結束後,則不須再攻擊,即得截止比賽;若下半局進攻時定時器鈴響,亦即截止比賽。
- 四、青棒甲組使用木棒,青棒乙組使用鋁棒。
- 五、少棒投手不得投變化球,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起皆判定為壞球。
- 六、少棒甲、乙組,順位進壘之跑壘員,嚴禁使用前撲式(頭、手向前式)滑壘,違者應判出局。
- 七、各隊應於比賽時間 40 分鐘前向記錄組報到,30 分鐘前提出攻守名單,接受資格審查,如有延誤者,大會得限制教練出場指揮。各場比賽均無賽前練習,唯第 5 局後容許次場球隊 5 人入場練習教練 1 人、投手 3 人及捕手 1 人。
- 八、在比賽開始之預定時刻未能出場者視同棄權(如遇不可抗拒之事實,經大會認定者除外)。
- 九、比賽採 7 局制比賽,投手每場出場投球未超過二局(含),則不受隔場限制,投手出場投球超過二局以上,則須受隔場限制,如該局上場投出一球則視為一局(預、複、決賽均按此規範延續計算),
每天比賽上場之投手至多可投 7 局。遇雙重賽時,投手投球局數兩場合計超過三局以上(含)須受隔場限制。 - 十、兩隊得分比數,三局相差 15 分,四局相差 10 分,五局相差 7 分,即截止比賽。
- 十一、先攻之隊伍請在一壘邊選手席,後攻隊伍在三壘邊選手席。
- 十二、除暫停之需,總教練或教練不得任意走出選手席(包括壘指區),並須指導球員撿拾界外球,一壘邊由一壘選手席負責,三壘邊由三壘選手席負責,本壘後方由攻隊負責撿拾。
- 十三、如遇風雨或其他不可抗拒之因素,當日第一場比賽即無法進行時,則整個賽程順延,已開賽未滿 1 局,取消另擇期重新比賽,但賽滿 4 局得裁定比賽。途中因停賽而延誤之賽程,由大會另行安排,
必要時得一天出賽兩場。上述決定經主辦單位會同競賽、裁判組研商後執行,各球隊不得提出異議。 - 十四、野手集會每局限 1 次(不得超過 3 人),時間以 1 分鐘為限,第 2 次(含)計教練技術暫停 1 次。每場限 3 次野手集會,第 4 次含)則每次都計教練技術暫停 1 次。延長賽時則每 3 局限 1 次。
- 十五、守備時 1 局中允許 1 次教練技術暫停(換投手不計),時間以 1 分鐘為限,第 2 次(含)則須更換投手(原投手強迫退場)。每場第 4 次(含)暫停時,則每次都須更換投手。延長賽時則每 3 局限 1 次暫停。
攻擊時 1 局允許暫停 1 次,時間以 1 分鐘為限,每局第 2 次(含)時,則視同該隊教練技術暫停 1 次。 - 十六、擊球員應在擊球區內接受教練或壘指導員指示,違者裁判員應予以糾正警告。
- 十七、比賽進行中,總教練或教練之言行應自我約束,嚴禁向球員或裁判作人身攻擊,球員亦不得有挑釁行為,違者大會得予以勒令退場。各隊對於己隊選手席邊之啦啦隊負有約束之責,違者將驅離出場,
相關球隊之總教練或教練將報請主管單位議處。- ※針對裁判的不適當批評(例如以不雅言語辱罵或揶揄嘲諷裁判)(以該場次執法裁判認定)如有違規將嚴重議處。
- 十八、球員出場比賽時,應備妥身分證或學生證正本以備查驗,未帶證件之球員,不得填寫在攻守名單內比賽(請在開賽前提出查驗要求,比賽開始後即不予受理),違者視同違規球員,除褫奪該隊所有比賽成績,
失職人員送請有關單位議處。 - 十九、比賽前或比賽中發生球員資格問題時,對於有疑問之球員得透過競賽工作人員『拍照存證』以備查核,並以不影響球賽進行為原則。
- 二十、為提昇學生棒球精神,學校球隊服裝應力求整齊劃一,球衣(含內衣)樣式、顏色、長短一致,球褲之穿著應露出吊襪,且拉至膝下,攻守交換時比賽球須放置投手板上,不得任意丟放或交於裁判。
- 廿一、報名表內之總教練、教練、選手須著球衣始能進入選手席,以避免產生事端。
- 廿二、比賽中不得有欺騙行為,違者裁判員應予以嚴重議處。
- 廿三、球隊如有任何一場棄權、被褫奪比賽者,除取消該隊已賽成績及繼續比賽資格外,並陳報有關單位嚴處。
- 廿四、捕手護具須自備,並合乎標準(頭盔、面罩、護喉、護胸、護襠及護腿),換局守備練投時,預備捕手亦應配戴頭盔及面罩,始得暫代捕手出場練捕接球;擊球員、跑壘員及壘指導員(若為球員)均須戴安全帽
(安全帽請採用雙耳並附安全帶之規格)。如缺任何一項,大會得沒收該隊比賽資格。 - 廿五、跑壘員有意圖地以危險且粗暴的身體動作去衝撞、或是觸碰野手跑壘員除當場會被判出局且不得再上場進行比賽(即被判退),並且視為比賽停止球,其他的跑壘員則必須回到投球當時所佔有的壘包。
- 廿六、壘上有人時,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假裝傳球給一壘或三壘而未傳球者,視為投手違規。
- 廿七、當擊球員擊出全壘打,不允許隊職員(壘指導員除外)在回本壘前去碰觸球員,未遵守此規定,第一次球隊將被警告,再犯者則球隊總教練將被驅逐出場。一壘有跑壘員盜壘時,擊球員揮空棒掩護盜壘,
不得跨出擊球區,若捕手有守備牽制行為時,立即宣告擊球員出局。 - 廿八、為加快比賽節奏,壘上無跑者時,投手持球 12 秒內須投球,此 12 秒以裁判員之認定為準。若 12 秒內未投出,則計壞球一個。
- 廿九、凡比賽時發生棒球規則或本規程無明文規定之問題,由主辦單位召集競賽組及裁判組會商決定之,其判決即為終決。
- 三十、參賽學校若於競賽場上違反運動精神情事,當場第一次以警告方式處理,第二次再犯則中止比賽,並將此事件報告提交審判委員會及教育局當日完成議處。
- 三十一、依本賽事目的所提之冠軍學校負責組織聯隊,若因故無法組織聯隊,應依組隊資格依序遞補之。
[編輯] 參賽隊伍
少棒甲組
1 龍山國小 |
2 福林國小 |
3 社子國小 |
4 立農國小
|
5 東園國小 |
6 實踐國小 |
7 長安國小
|
少棒乙組
1 大理國小 |
2 建安國小 |
3 敦化國小
|
4 健康國小 |
5 光復國小 |
6 延平國小
|
7 志清國小 |
8 桃源國小 |
9 華興小學
|
青少棒甲組
1 北投國中 |
2 興福國中 |
3 長安國中
|
4 重慶國中 |
5 陽明中學 |
6 大理中學
|
青少棒乙組
1 介壽國中 |
2 中崙國中 |
3 東山國中
|
4 和平國中 |
5 實踐國中 |
6 華興中學
|
7 敦化國中 |
8 復興實中 |
9 石牌國中
|
青棒甲組
1 南港高工 |
2 大理高中 |
3 稻江商職 |
4 陽明高中 |
5 南港高工
|
青棒乙組
1 大安高工 |
2 南湖高中 |
3 中崙高中
|
4 松山工農 |
5 南港高工 |
6 內湖高中
|
7 市立大同 |
8 百齡高中 |
9 中正高中
|
10 大直高中 |
11 陽明高中 |
12 成功高中
|
13 成淵高中 |
14 私立大同 |
15 政大附中
|
16 東山高中 |
17 延平高中 |
18 木柵高工
|
19 育達高中 |
20 士林高商 |
21 麗山高中
|
22 南港高中 |
23 建國中學 |
24 西松高中
|
25 幼華高中 |
26 明倫高中 |
27 復興實中
|
28 師大附中 |
29 育成高中 |
30 永春高中
|
31 華江高中 |
32 內湖高工 |
33 復興高中
|
34 松山高中 |
35 和平高中 |
36 景文高中
|
[編輯] 參賽名單
[編輯] 少棒甲組
[編輯] 長安國小
[編輯] 東園國小
[編輯] 龍山國小
[編輯] 實踐國小 |
[編輯] 福林國小
[編輯] 立農國小
[編輯] 社子國小 |
[編輯] 少棒乙組
[編輯] 敦化國小
[編輯] 健康國小
[編輯] 光復國小
[編輯] 建安國小
[編輯] 延平國小 |
[編輯] 大理國小
[編輯] 志清國小
[編輯] 華興小學
[編輯] 桃源國小 |
[編輯] 青少棒甲組
[編輯] 長安國中
[編輯] 重慶國中
[編輯] 大理中學 |
[編輯] 興福國中
[編輯] 陽明中學
[編輯] 北投國中 |
[編輯] 青少棒乙組
[編輯] 中崙國中[編輯] 介壽國中
[編輯] 敦化國中
[編輯] 復興實中
[編輯] 和平國中 |
[編輯] 東山國中
[編輯] 實踐國中[編輯] 華興中學
[編輯] 石牌國中 |
[編輯] 青棒甲組
[編輯] 強恕高中
[編輯] 稻江商職
[編輯] 大理高中 |
[編輯] 南港高工
[編輯] 陽明高中 |
[編輯] 青棒乙組
[編輯] 賽程表
[編輯] 大會人員
- 裁判長:陳宗信
- 裁判員:
[編輯] 各類獎項
- 團體獎:
- 1. 參賽隊(人)數為十六個以上者,獲得最優級組前八名。
- 2. 參賽隊(人)數為十四個或十五個者,獲得最優級組前七名。
- 3. 參賽隊(人)數為十二個或十三個者,獲得最優級組前六名。
- 4. 參賽隊(人)數為十個或十一個者,獲得最優級組前五名。
- 5. 參賽隊(人)數為八個或九個者,獲得最優級組前四名。
- 6. 參賽隊(人)數為六個或七個者,獲得最優級組前三名。
- 7. 參賽隊(人)數為四個或五個者,獲得最優級組前二名。
- 8. 參賽隊(人)數為二個或三個以下者,獲得最優級組第一名。
- 獲獎隊伍,各頒錦旗 1 面及隊職員各頒發獎狀 1紙 。(因報名甲組參賽獲獎隊伍,方能申請教育局核發之學校體育獎勵金及學生培訓補助金,甲組錄取名次不納入乙組參賽隊數計算。)
- 個人獎:各頒發獎座 1 座及獎狀 1 紙,前 3 名球隊始列入計算。(全壘打獎除外)
- (一)打擊獎:1 名。(打擊率相同時,以打數較多者為先,若打數亦同時,以打點多者為先)。
- (二)投手獎:1 名。
- (三)全壘打獎:1 名。(全壘打數相同時,以打數較少者為先,若打數亦同時,以打點多者為先,如無全壘打時該獎項改為打擊獎第二名,場內全壘打不算全壘打)。
- (四)教練獎:1 名。
類別 | 獎項 | 少棒甲組 | 少棒乙組 | 青少棒甲組 | 青少棒乙組 | 青棒甲組 | 青棒乙組 |
---|---|---|---|---|---|---|---|
團體獎 | 球隊名次 |
1 福林國小2 社子國小3 東園國小
|
1 敦化國小2 華興小學3 桃源國小4 光復國小
|
1 球隊名稱2 球隊名稱3 球隊名稱
|
1 敦化國中2 華興國中3 石牌國中4 介壽國中
|
1 稻江商職2 大理高中
|
1 球隊名稱2 球隊名稱3 球隊名稱4 球隊名稱5 球隊名稱5 球隊名稱5 球隊名稱5 球隊名稱
|
個人獎 | 打擊獎 | 張澤鈞(福林國小) 打擊率 0.750 15打席12打數9安打 |
黃牧群(桃源國小) 打擊率 0.667 12打席9打數6安打 |
姓 名(球隊名稱) 打擊率 |
郭柏元(華興國中) 打擊率 0.545 13打數11打席6安打 |
黃子宥(稻江商職) 打擊率0.600 10打席10打數6安打 |
姓 名(球隊名稱) 打擊率 |
打擊獎第二名 | 林彥廷(福林國小) 打擊率 0.667 12打席9打數6安打 |
曾子為(華興小學) 打擊率 0.583 15打席12打數7安打 |
李楊遵(石牌國中) 打擊率 0.500 17打數14打席7安打 |
||||
全壘打獎 | 高誠祥(大理高中) 全壘打 1 支 |
||||||
投手獎 | 陳恩麒(社子國小) 3 勝、防禦率:0 |
黃齊禾(敦化國小) 2 勝、防禦率:1.05 |
姓 名(球隊名稱) 勝 |
陳子青(敦化國中) 2 勝、9局、防禦率:0.778 |
邱柏澔(大理高中) 2 勝、防禦率:1.75 |
姓 名(球隊名稱) 勝 | |
教練獎 | 林閔建(福林國小) | 耿伯軒(敦化國小) | 姓 名(球隊名稱) | 耿伯軒(敦化國中) | 余霖輝(稻江商職) | 姓 名(球隊名稱) |
[編輯] 相關頁面
[編輯] 相關新聞
[編輯] 外部連結
- 臺北市教育盃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