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金龍少棒隊: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歷史成員
第7行: 第7行:
 
*1969年金龍隊獲得首次世界冠軍的陣容為:首棒[[莊凱評]](游擊手)、二棒[[黃正一]](一壘手)、三棒[[林建良(金龍少棒隊)|林建良]](右翼)、四棒[[陳智源]](投手)、五棒[[陳弘丕]](二壘手)、六棒[[郭源治]](中堅)、七棒[[余宏開]](三壘手)、八棒[[陳鴻欽]](左翼)、九棒[[蔡松輝]](捕手)。
 
*1969年金龍隊獲得首次世界冠軍的陣容為:首棒[[莊凱評]](游擊手)、二棒[[黃正一]](一壘手)、三棒[[林建良(金龍少棒隊)|林建良]](右翼)、四棒[[陳智源]](投手)、五棒[[陳弘丕]](二壘手)、六棒[[郭源治]](中堅)、七棒[[余宏開]](三壘手)、八棒[[陳鴻欽]](左翼)、九棒[[蔡松輝]](捕手)。
  
:*金龍藍隊:[[余宏開]],[[郭源治]],[[陳玉校]],[[張瑞欽]],[[蔡景峰]],[[莊凱評]],[[陳鴻欽]],[[溫天壽]],[[黃正一]],[[陳立]]。
+
:*金龍藍隊:[[余宏開]],[[郭源治]],[[陳玉佼]],[[張瑞欽]],[[蔡景峰]],[[莊凱評]],[[陳鴻欽]],[[溫天壽]],[[黃正一]],[[陳立]]。
 
:*金龍紅隊:[[陳智源]]、[[蔡松輝]]、[[林建良]]、[[陳弘丕]]、[[李俊杰]]、[[黃文男]]、[[林伯祿]]、[[陳明發]]、[[施騰豐]]、[[蘇建財]]。
 
:*金龍紅隊:[[陳智源]]、[[蔡松輝]]、[[林建良]]、[[陳弘丕]]、[[李俊杰]]、[[黃文男]]、[[林伯祿]]、[[陳明發]]、[[施騰豐]]、[[蘇建財]]。
  

2006年3月13日 (一) 16:47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球隊 > 少棒球隊   金龍少棒隊1969年8月24日,在美國威廉波特舉辦的第廿三屆世界少棒錦標賽中,以五A比零擊敗美國西區代表隊榮獲冠軍。凱旋返國之時,獲得15萬市民如同「民族英雄」般的狂熱歡迎,也為台灣民族主義狂熱式的三級棒運時期掀開序幕,在台灣棒球史上留下無可抹滅的一頁。雖然威廉波特的少棒賽只是屬於小朋友遊戲性質的棒球賽,卻是我國推展少棒運動以來的首次「世界冠軍」,金龍少棒隊的勝利使台灣棒壇受到極大鼓舞,更開啟了台灣棒運走向世界舞台的先河!隨後幾年,包括七虎巨人立德等少棒隊陸續進軍威廉波特,掀起一波波的棒球熱潮。

  不過,如同紅葉少棒隊一般,在金龍旋風的背後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辛:那就是球員與球隊的資格、名稱問題。當年的全國冠軍隊原為嘉義大同少棒隊,不過棒球界人士後來決定由全國選出一支明星隊,組成中華民國少棒代表隊,其中嘉義最多,共有五位球員入選(四名就讀大同國小,一名就讀博愛國小)。但依據世界少棒聯盟規定,參與的球隊應為地區球隊,而非以全國明星球員組成的國家代表隊。當初,我國尚不清楚此一規定,直到在日本取得遠東區代表權後才得知。主辦這項比賽的日本少棒聯盟,曾向中華隊領隊謝國城說明原委,希望能改名為一個地方球隊。謝國城在取得日本少棒聯盟的諒解後答應更名。由於這支即將代表中華民國出征威廉波特的隊伍,是在台中集訓,全部球員的學籍也都寄讀在台中市忠孝國小,因此,最後決定更名為台中市金龍少棒隊參賽。金龍少棒隊勝利歸國後榮耀歸於台中,此事長期以來令嘉義地方人士久久無法釋懷。

目次

 [隱藏

歷史成員

特殊事蹟

參考資源

相關連結

相關報導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