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投手自責分率: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DICE) |
小 |
||
第1行: | 第1行: | ||
{{導覽條2|術語|統計用語}} | {{導覽條2|術語|統計用語}} | ||
+ | |||
'''術語''':[[earned run average]] | '''術語''':[[earned run average]] | ||
2012年8月10日 (五) 12:21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統計用語
縮寫代碼:ERA
說明:
投手自責分率又稱之為『防禦率』(語源為日本漢字「防御率」),其計算門檻是投球局數必須達到所屬球隊之出賽數的總和(但各聯盟可自行規定投球局數,如日本二軍以0.8局/場來計算規定局數)。
從防禦率可得知一個投手每九局大概會失幾分,其數值越低,表示每場比賽失分越少。
DICE
術語:Defense Independent Component ERA
縮寫代碼:DICE
說明:是棒球專家利用電腦採取大量投手數據樣本後,發現場自責數值其實與「保送、全壘打、三振」數有高相關,與其他資料只有低相關,所以簡化出如此公式,以方便算出投手不受其他影響、「純粹」的投球戰力。
- DICE = 3 + (3*(BB + HBP) + 13*HR - 2*K) / IP
(BB是四壞球,HBP是觸身球,HR是全壘打,K是三振,IP是投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