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第一棒: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Tokuseki(台論的6+)(對話 | 貢獻) 小 (那我這樣改大家說呢?) |
小 |
||
第3行: | 第3行: | ||
'''第一棒'''在棒球中,代表先發上場的九位球員裡第一位登上打擊區打擊者。由於第一棒肩負率先開啟球隊攻勢,以及觀察對方[[先發投手]]的狀況等責任,因此傳統觀念中,一個標準的第一棒通常具有水準之上的[[選球]]能力,以及優異的跑壘速度,以高[[上壘率]]製造得分機會給後續的[[中心打者]],也更容易執行[[盜壘]]戰術。 | '''第一棒'''在棒球中,代表先發上場的九位球員裡第一位登上打擊區打擊者。由於第一棒肩負率先開啟球隊攻勢,以及觀察對方[[先發投手]]的狀況等責任,因此傳統觀念中,一個標準的第一棒通常具有水準之上的[[選球]]能力,以及優異的跑壘速度,以高[[上壘率]]製造得分機會給後續的[[中心打者]],也更容易執行[[盜壘]]戰術。 | ||
− | 不過隨著棒球進攻觀念的改變,某些球隊起用的第一棒,並不受限於以上條件(尤其是速度),而出現了一些跑壘速度中等,但具有強悍長打能力的球員,如[[中華職棒]]的[[黃龍義]]、[[劉芙豪]],[[日本職棒]]的[[真弓明信]]、[[高橋由伸]]、[[松井稼頭央]]等人。在[[日本職棒]]中,更直接將此種可以量產[[全壘打]]的第一棒稱之為「核彈頭」,以表示其用長打引爆打線、提前震撼對手的能力。至於[[美國職棒]]的[[鈴木一朗]]、[[Jacoby Ellsbury]]等人,則是擁有高[[打擊率]] | + | 不過隨著棒球進攻觀念的改變,某些球隊起用的第一棒,並不受限於以上條件(尤其是速度),而出現了一些跑壘速度中等,但具有強悍長打能力的球員,如[[中華職棒]]的[[黃龍義]]、[[劉芙豪]],[[日本職棒]]的[[真弓明信]]、[[高橋由伸]]、[[松井稼頭央]]等人。在[[日本職棒]]中,更直接將此種可以量產[[全壘打]]的第一棒稱之為「核彈頭」,以表示其用長打引爆打線、提前震撼對手的能力。至於[[美國職棒]]的[[鈴木一朗]]、[[Jacoby Ellsbury]]等人,則是擁有高[[打擊率]]和速度破壞力的第一棒打者。 |
==相關頁面== | ==相關頁面== |
2012年8月14日 (二) 21:29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特殊名詞
第一棒在棒球中,代表先發上場的九位球員裡第一位登上打擊區打擊者。由於第一棒肩負率先開啟球隊攻勢,以及觀察對方先發投手的狀況等責任,因此傳統觀念中,一個標準的第一棒通常具有水準之上的選球能力,以及優異的跑壘速度,以高上壘率製造得分機會給後續的中心打者,也更容易執行盜壘戰術。
不過隨著棒球進攻觀念的改變,某些球隊起用的第一棒,並不受限於以上條件(尤其是速度),而出現了一些跑壘速度中等,但具有強悍長打能力的球員,如中華職棒的黃龍義、劉芙豪,日本職棒的真弓明信、高橋由伸、松井稼頭央等人。在日本職棒中,更直接將此種可以量產全壘打的第一棒稱之為「核彈頭」,以表示其用長打引爆打線、提前震撼對手的能力。至於美國職棒的鈴木一朗、Jacoby Ellsbury等人,則是擁有高打擊率和速度破壞力的第一棒打者。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