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康寧亞諾獎: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小 |
||
第56行: | 第56行: | ||
|-align=middle | |-align=middle | ||
|2012||[[R.A. Dickey]]||[[紐約大都會隊]]||右手尺骨缺韌帶 | |2012||[[R.A. Dickey]]||[[紐約大都會隊]]||右手尺骨缺韌帶 | ||
+ | |-align=middle | ||
+ | |2013||[[John Lackey]]||[[波士頓紅襪隊]]||右手動Tommy John手術 | ||
|} | |} | ||
2014年1月10日 (五) 19:21的修訂版本
康寧亞諾獎(Tony Conigliaro Award)是創立於1990年,由波士頓紅襪隊的棒球記者協會所頒發的一個獎項,為了紀念他們前明星球員Tony Conigliaro。每年頒發給一位擁有傑出表現、充滿勇氣以及決心克服各種逆境的身患疾病或殘疾的球員,好比Tony Conigliaro。1965年Tony Conigliaro以20歲之齡成為歷代最年輕的全壘打王,他卻在1967年08月18日被觸身球打中左眼,導致日後視力出了問題,他在1969年獲得過東山再起獎,1975年年僅30歲就退休。該獎項是由Tony Conigliaro的兩個兄弟以及球迷所選出來。2000年、2001年是目前唯二有兩位球員榮獲獎項的年份。
歷屆得獎名單
年度 | 球員 | 球隊 | 獲獎原因 |
1990 | Jim Eisenreich | 堪薩斯市皇家隊 | 罹患妥瑞症 |
1991 | Dickie Thon | 費城費城人隊 | 被觸身球擊中左眼 |
1992 | Jim Abbott | 加州天使隊 | 出生即缺右手 |
1993 | Bo Jackson | 芝加哥白襪隊 | 動髖關節全關節置換手術 |
1994 | Mark Leiter | 加州天使隊 | 九個月大的兒子死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
1995 | Scott Radinsky | 芝加哥白襪隊 | 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 |
1996 | Curtis Pride | 蒙特婁博覽會隊 | 天生耳聾 |
1997 | Eric Davis | 巴爾的摩金鶯隊 | 罹患大腸癌 |
1998 | Bret Saberhagen | 波士頓紅襪隊 | 動肩膀手術 |
1999 | Mike Lowell | 佛羅里達馬林魚隊 | 罹患睪丸癌 |
2000 | Kent Mercker | 安那罕天使隊 | 腦溢血 |
Tony Saunders | 坦帕灣魔鬼魚隊 | 投球時手骨折 | |
2001 | Graeme Lloyd | 蒙特婁博覽會隊 | 肩膀動關節鏡手術,妻子死於克隆氏症 |
Jason Johnson | 巴爾的摩金鶯隊 | 罹患1型糖尿病 | |
2002 | José Rijo | 辛辛那提紅人隊 | 手肘手術於球壇消失五年 |
2003 | Jim Mecir | 奧克蘭運動家隊 | 兩腳先天性內翻足 |
2004 | Dewon Brazelton | 坦帕灣魔鬼魚隊 | 膝蓋動手術 |
2005 | Aaron Cook | 科羅拉多洛磯隊 | 肺出現血塊 |
2006 | Freddy Sanchez | 匹茲堡海盜隊 | 右腳先天內翻,左腳內八 |
2007 | Jon Lester | 波士頓紅襪隊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
2008 | Rocco Baldelli | 坦帕灣光芒隊 | 粒線體遺傳疾病 |
2009 | Chris Carpenter | 聖路易紅雀隊 | 右手動Tommy John手術 |
2010 | Joaquín Benoit | 坦帕灣光芒隊 | 肩旋轉袖斷裂 |
2011 | Tony Campana | 芝加哥小熊隊 | 何杰金氏淋巴瘤 |
2012 | R.A. Dickey | 紐約大都會隊 | 右手尺骨缺韌帶 |
2013 | John Lackey | 波士頓紅襪隊 | 右手動Tommy John手術 |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