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棒球規則 :第八章-投手: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8.04) |
(→8.05) |
||
第66行: | 第66行: | ||
===8.05=== | ===8.05=== | ||
+ | : 倘壘上有跑壘員,在下列情形下應屬投手犯規。 | ||
+ | : (A)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做投球之關連動作而停止投球者。 | ||
+ | : 【註】不論右、左投手,凡舉自由腳並越出投手板之後緣時,必須向擊球員投球,但唯有向二壘跑壘員作牽制行為時,向二壘傳球是被允許的。 | ||
+ | : (B)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假裝傳球給一壘而未傳球者。 | ||
+ | : 【註】投手觸於投手板時,得直接將自由腳踏出向著二壘或三壘上的跑壘員作偽傳,但不得向一壘或擊球員作偽傳或偽投。投手軸心腳退踏於投手板後方時,方得以不直接踏出方式向有跑壘員的壘作偽傳的動作,但不得向擊球員作偽投。 | ||
+ | : (C)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向壘傳球前,腳未直接踏向該壘者。 | ||
+ | : 【原註】觸於投手板之投手,要向壘上傳球之前,須先將自由腳向該壘踏出,如投手未確實踏出向該壘,而中途改變了方向,或上舉在空中迴擺,或先轉動身體之方向傳球後再踏出自由腳向該壘時,均為投手犯規。 | ||
+ | : 投手向壘傳球前,應踏出向該壘,但踏出後並不一定將球傳出(除一壘外),跑壘員佔一、三壘時,投手擬使跑壘員回三壘,於向三壘踏出(軸心腳觸於投手板)假裝傳球時看到一壘跑壘員跑向二壘時,接著轉身向一壘踏出並傳球於一壘時,是可以的。但同樣情況,投手觸於投手板向三壘踏出之同時轉身向一壘傳球時,事實上向一壘傳球前並未向一壘直接踏出,明顯地是為欺騙一壘跑壘員之動作,因此該行為應宣判為投手犯規,如投手退踏投手板,雖然有上述行為時,也不可視為投手犯規。 | ||
+ | : 【註】投手踏向三壘方向揮臂做假傳動作之餘勢致使軸心腳離開投手板(不管離開之位置)時,允許接著轉向一壘傳球。 | ||
+ | : (D)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傳球給無跑壘員之壘或假裝傳球者,但若有行動上(PLAY)之必要者除外。 | ||
+ | : 【問】跑壘員佔一壘時,投手如傳球於無跑壘員的二壘或假裝傳球時,是否為投手犯規? | ||
+ | : 【答】是為投手犯規,但如為阻止一壘跑壘員企圖盜向二壘,而以第一動作向二壘的方向踏出自由腳時,是不成為投手犯規的。假如投手正規地退踏投手板的話,雖然沒有做出踏出的動作,也是沒有關係的。 | ||
+ | : (E) 投手違規投球者。 | ||
+ | : 【原註】突襲投球(QUICK-RETURN PITCH)為犯規投球(違規投球),投手乘擊球員於擊球區內還未完成準備時的投球,裁判員應判定該投球為突襲投球,壘上有跑壘員時成為投手犯規,無跑壘員時計「壞球」一球,突襲投球為危險動作,裁判員應嚴格取締。 | ||
+ | : (F) 投手不面對擊球員投球時。 | ||
+ | : (G) 投手不觸於投手板,而作關連投球之動作者。 | ||
+ | : 【問】跑壘員佔一壘時,投手未觸於投手板而已開始作伸展手臂(投球預備動作),此時,將球掉落時,是否為投手犯規? | ||
+ | : 【答】因投手未觸於投手板,而作關連投球之動作,可構成投手犯規。 | ||
+ | : (H) 投手做無必要之拖延比賽時。 | ||
+ | : (I) 投手未持球站在投手板或跨在投手板,或是離開投手板假裝投球時。 | ||
+ | : (J) 投手於採取正規投球姿勢後,除實際投球或傳球給壘外,任何一手放開球時。 | ||
+ | : (K)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故意或無意落球時。 | ||
+ | : (L) 企圖故意四壞球時,投手投球給位於捕手區外之捕手時。 | ||
+ | : 【註】「捕手於捕手區外」係指捕手未將雙腳置於捕手區內。因此投手企圖故意「四壞球」時,於投球尚未離開投手之手前,捕手之一腳置放於捕手區外時,亦適用於本項之規定。 | ||
+ | : (M) 投手採固定式姿勢投球時,未經完全靜止之狀態而投球時。 | ||
+ | : 【罰則】投手犯規係屬比賽停止球,各跑壘員保送安全進一個壘。擊球員因安打、失誤、四壞球、觸身球或其他原因進到一壘,且其他各跑壘員也至少進一個壘時,與投手犯規無關,比賽繼續進行。 | ||
+ | : 【原附註一】投手向壘或本壘構成投手犯規尚且暴傳於壘或本壘時,各跑壘員除獲得因投手犯規應給予的壘外,可再負險進壘。 | ||
+ | : 【原附註二】關於適用本條罰則之規定,如跑壘員於進壘時漏踏最初之壘者,因「促請裁決」被宣判出局者,仍應認為進一壘。 | ||
+ | : 【原註】投手犯規(BALK)規則之目的在防止投手欺騙跑壘員,若裁判員心中有疑問,則以投手之「意圖」為判決之依據。但下列情形應記住: | ||
+ | : (1)投手未持球而跨立投手板,視為意圖欺騙,應判投手犯規。 | ||
+ | : (2)如一壘有跑壘員,投手為阻止盜壘為目的可毫不猶豫轉身向一壘而傳向二壘。此舉不視為向空壘傳球。 | ||
+ | : 【註一】因投手犯規成為四壞球或觸身死球,如跑壘員佔一壘或一、二壘或滿壘時,與投手犯規無關,應判四壞球或觸身死球。如跑壘員僅佔二壘或三壘或二、三壘或一、三壘時適用本罰則之前段(投手犯規)。 | ||
+ | : 至於「其他因素」者,並不包括捕手或其他野手的妨礙擊球。 | ||
+ | : 【註二】本項〔原附註一〕之所謂暴傳,不僅限於投手之暴傳,接應該傳球之野手的失誤也應包括在內。跑壘員因投手之暴傳,或野手的失誤,形成可能奪取更多壘的狀況時,跑壘員一旦通過因投手犯規而獲得之進壘權後,企圖再奪取更多的壘時,與投手犯規無關,比賽繼續進行。 | ||
===8.06=== | ===8.06=== |
2005年8月31日 (三) 01:29的修訂版本
八、投手
目次[隱藏] |
8.01
- 正規之投球:投球之姿勢分為揮臂式姿勢(WINDUP POSITION)與固定式姿勢(SET POSITION)兩種,投手可採用任何一種姿勢。
- 【原註】投手應踏觸於投手板上接受捕手的指示,不得跨於投手板或立於投手板之後方接受捕手之暗號。
- 投手接受暗號後,並不受到不能退觸投手板的限制,但退離後並不能立即又踏觸投手板投球,裁判員對於此種情形的投球,可視為「突襲投球」(QUICK-RETURN PITCH)。投手退觸投手板時,必須將兩手放下置於身體之兩側。投手接受指示後,不得習慣性地或屢次退觸投手板。
- (A) 揮臂式姿勢:投手首先面對擊球員站立,其軸心腳踏在投手板上或與投手板前緣接觸不得越出投手板之兩側,自由腳置於投手板上或投手板之後緣及延長線的後方。採用此姿勢投手對擊球員所做的投球動作,不得在中途停止或變更,應連貫完成投球動作。除實際投球之需要外,任何腳均不得抬離地面,但實際投球時,自由腳(非軸心腳)可往後退一步,再往前踏出一步。
- 【原附註】投手之軸心腳完全踏在投手板上或與投手板前緣接觸,但不得僅觸於投手板末端,自由腳置於投手板上或在投手板後緣以及其延長線之後方,兩手持球保持於身體之前方,則視為已進入揮臂式姿勢。
- 【原註】揮臂式姿勢~在投手投球前,應把兩腳全部緊密地與地面接觸,把軸心腳全部置於投手板之上或緊緊地與投手板之前緣接觸。非軸心腳(即自由腳),得置於投手板後緣或其延長線之後方,但不得置於投手板之側方。以此姿勢得向擊球員投球:亦得為牽制跑壘員踏向傳球之壘:亦得退出投手板;退踏投手板時須先退軸心腳,不得先退自由腳,亦不得改為固定投球姿勢或作伸展之動作,違者為投手犯規。
- 投手之自由腳於進行投球時,可退向後方一步,再踏向前方一步,但不得踏出投手板之側方,即不得踏向一壘或三壘之方向。
- 【註】投手採取投球動作時,雙手一旦接合於體前,之後除向擊球員投球外,不得踏向壘方向企圖傳球觸殺跑壘員或退踏離投手板,違者投手犯規。
- (B) 固定式姿勢:投手首先面對擊球員站立,軸心腳全部置於投手板內不得越出投手板的側方,應立於投手板上或確實與投手板的前邊緣接觸。自由腳應置於投手板的前方以及其延長線較前之位置。球用兩手保持在身體的前面,使動作完全靜止。以此姿勢投手可向擊球員投球,向壘傳球或得將軸心腳退至投手板之後方(僅限於後方)。一經對擊球員開始作投球動作,則不得在中途停止,變更,應連貫完成投球動作。
- 於做固定式姿勢前,得做伸展(STRETCH)之準備動作。所謂伸展係指胳臂伸張至頭上或身前之動作,但一經做伸展動作於投球前,必須完成固定式姿勢。
- 【原註】固定式姿勢~投手採固定式姿勢投球前,應把單手放下置於身體之側方,由此姿勢以不中斷之連續動作完成固定式姿勢。投手之軸心腳不得越出投手板的側方,應全部放在投手板上或緊密地觸於投手板前緣(不可中斷接觸)。不得僅以軸心腳之側面少許部份觸於投手板,使軸心腳越出投手板的側邊投球。投手作伸展動作後必須(A)雙手持球置於身體之前方。(B)進入完全靜止狀態,此乃硬性規定,裁判員須嚴格監視之,投手時常為盯住跑壘員於壘上時企圖違反本規定。如投手未能完全靜止時,裁判員應立刻宣判投手犯規。
- 【註一】本條(A)(B)規定之所謂「中途停止或變更」,係指投球動作中故意停止片刻或不自然(片斷不能連貫者)之動作時。
- 【註二】採用固定式姿勢之投手,於踏投手板後,至投球前應以兩手持球,在此之前並非一定要有伸展(STRETCH)手臂的動作,但一旦作了伸展手臂的動作時,一定須用雙手持球,至於持球之位置,只要在身體前方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一旦兩手持球停置於身前,便不得再移動,除脖子外應使身體之動作完全靜止。
- 【註三】採固定式投球姿勢投球時,自由腳(1)可踏於投手板前方任何位置,但不得踏出投手板之側方。(2)不得像揮臂式姿勢般退後一步再向前踏出一步。
- 【註四】投手於壘上有跑壘員時,雖已採固定式姿勢,但為了行動之目的,得自由退離投手板,此時軸心腳必須退離至投手板之後方,不得踏於側方或前方,投手退出投手板就不得向擊球員投球,但對有跑壘員之壘,不作跨步(STEP),僅用手腕(SNAP)傳球或假裝傳球均可。
- 【註五】無論揮臂式或固定式姿勢,將軸心腳踏觸於投手板,雙手持球者,如退出投手板時必須先以保持雙手持球的狀態退出,至退離後才能將雙手放開,並下垂於身體之兩側,然後才可重新把軸心腳踏觸於投手板。
- 【問】投手自作了伸展手臂動作,至進入固定式姿勢中,自臉部前面接觸雙手持球,不作中斷而下降停止於胸前,請問是否為投手犯規?
- 【答】假如雖自臉部前方兩手即持球,但其動作如不中斷,而下降至胸前靜止住的話,並不成為投手犯規。但是一旦停止於臉部前方,則必須在此持球,如在這種姿勢狀態中,再將兩手往下降的話,即成為投手犯規。
- (C) 投手在準備動作中且在投球連貫動作前隨時可向壘傳球,但在傳球之前應向傳球之壘方向直接踏出。
- 【原註】投手傳球前,須將自由腳向欲傳壘踏出。若手腕傳球之後,自由腳才向傳球壘踏出的話,成為投手犯規。
- 【註】投手不退離投手板而傳球於一壘時,軸心腳底之旋轉與在投手板上傳球動作一致連貫的話,是可以的。如果動作不自然連續,應判為投手犯規。
- (D) 壘上無跑壘員,投手違反規則投球時,其投球應被宣判為壞球,但擊球員因安打、失誤、觸身死球、四壞球或其他原因進一壘者,不在此限。
- 【原註】投球動作中球自投手手中滑落越出界外線時,應被宣判為壞球,其他不算為投球(No Pitch)。壘上有跑壘員時,球自投手手中滑落時,立刻成為投手犯規。
- 【註】主審針對投手違規宣判「壞球」時,應向投手明示。又違反本規則8.02(A)(6)之規定時,亦適用該罰則。
- (E) 投手之軸心腳一旦往投手板之後方退出,則即視為內野手。從而以後向壘暴傳之時,亦視同一般內野手所為之暴傳處理。
- 【原註】投手如退出投手板時,是可任意向何意壘傳球的,假如該傳球成為暴傳時,該傳球將被視同一般野手的傳球,則有關於野手的傳球規則皆能適用。(參考7.05(G))
8.02
- 投手之禁止事項如下:
- (A) (1)在投手板18呎投手丘範圍內,將投球的手附於嘴或嘴唇。
- 【例外】天候寒冷時,於比賽開始前,如有雙方經理之同意者,裁判員得允許投手呵氣於手取暖。
- 【罰則】投手違反本項之規定,主審應立即宣判壞球(BALL),投手倘不顧此項宣判投球,而擊球員因安打、失誤、觸身死球或其他原因已到達一壘而其他跑壘員安全進次壘或安全停留於原壘時,與違反本項之規定無關,比賽仍屬繼續,連續犯規之投手應被聯盟主席罰款。
- (2)將異物附著於球。
- (3)將唾液附於球或投球之手及手套。
- (4)用手套、身體、衣物磨擦球。
- (5)以任何方式污損球體的表面。
- (6)投所謂之抹滑的球(SHINE BALL)、唾液球(SPIT BALL)、沾泥球(MUD BALL)或者磨粗的球(EMERY BALL),但投手得以手磨擦球。
- 【罰則】投手違反本規則8.02(A)(2)~(6)之規定時,裁判員應使下列之處置。
- (a)對投手宣告壞球(ball)並警告,同時將宣告壞球之理由在場內廣播。
- (b)同一投手同一場比賽再度違反規定時,應令其退場。
- (c)於裁判員宣告違反規定後,如比賽仍繼續進行,則攻隊經理可向主審要求活用該行為。於行為(PLAY)終了後立即向主審聲明選擇接受該行為,但如擊球員因安打、失誤、四壞球、觸身死球或其他原因已達到一壘,而其他跑壘員安全進次壘或安全停留於原壘者,則比賽仍繼續進行。
- (d)上項前段所述,雖然攻隊選擇活用該行為,但對其犯規行為之處罰仍適用(a)與(b)之規定。
- (e)投手之是否違反本規則各項之規定,裁判員乃係唯一之決定人。
- 【原註】裁判員須攜帶一包正式認可之松脂粉袋,並有責任將其置放於投手板後方之地面。球觸及該松脂粉袋時為比賽進行中。如遇雨天或比賽場地潮濕時,裁判員得示意投手,將該松脂袋放在口袋裡。(一個松脂粉袋,兩隊輪流共同使用)。
- 投手使用松脂粉袋時,僅能用素手沾粉袋,投手或其他守備員不得以松脂粉袋沾於球或手套或球衣之任何部份。
- 【註一】「SHINE BALL」將球磨成光滑者(抹滑的球)。「MUD BALL」沾泥土於球者(沾泥球)。「SPIT BALL」使用砂紙磨擦於球,使成粗糙者(磨粗的球)。吹氣於球者,亦為禁止之列。
- 【註二】本會規定,應用本項罰則前,應前給予警告,如再繼續違犯時,得命其退出比賽。
- (B) 投手身上不得附有或持有任何足以影響投球之物品,凡違反本項之規定,投手應立即被逐出場。
- (C) 擊球員已就擊球區時,投手為拖延比賽故意傳球給捕手以外之野手,但為企圖使跑壘員出局者,不在此限。
- 【罰則】如經裁判員之警告,投手仍反覆進行拖延之行為,則投手應被宣判退場。
- 【註】投手退離投手板,接受捕手的指示,使比賽拖延,這是不良的習慣,經理或教練應努力糾正之。
- (D) 故意狙擊擊球員之投球,倘經裁判員之判斷有此項違規行為發生時,裁判員可依下列方式處理:
- (1)勒令投手或經理和投手退出該場比賽。
- (2)警告該投手與雙方經理如再發生相同行為時,勒令投手(或其繼任者)及經理退出比賽。裁判依判斷,認為有可能出現「故意觸身球」時,可於賽前或比賽中正式警告雙方。
- 【原註】瞄準擊球員投球是有違運動精神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這種行為是任何人所不能容忍的,所不恥的,裁判員應毫不猶疑地嚴格執行本條規則。
8.03
- 在每一局開始,投手就投手板位置或為援助另一投手時,得以捕手為對象投擲八球以內之準備投球;此時比賽應屬暫停狀態。各主辦單位得各因其獨自之判斷,可將準備投球限制在八球以下,此項準備投球之時間,不得超過一分鐘。
- 倘因突然之事故,投手被召喚進場比賽而無機會做賽前暖身運動,則主審准許其投擲其認為必要的次數。
8.04
- 倘壘上無跑壘員時,投手應於接球後二十秒鐘以內向擊球員投球。投手如違反此項規定藉以拖延比賽時間者,主審應直接宣判「壞球」(BALL)。
- 【原附註】本規則之目的在於避免無謂之拖延。裁判員應堅持捕手於接到投球後立即投還投手,而投手於接到球後應立即踏投手板就投手位置,很明顯之投手故意拖延行為,裁判員應立即予以處罰。
8.05
- 倘壘上有跑壘員,在下列情形下應屬投手犯規。
- (A)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做投球之關連動作而停止投球者。
- 【註】不論右、左投手,凡舉自由腳並越出投手板之後緣時,必須向擊球員投球,但唯有向二壘跑壘員作牽制行為時,向二壘傳球是被允許的。
- (B)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假裝傳球給一壘而未傳球者。
- 【註】投手觸於投手板時,得直接將自由腳踏出向著二壘或三壘上的跑壘員作偽傳,但不得向一壘或擊球員作偽傳或偽投。投手軸心腳退踏於投手板後方時,方得以不直接踏出方式向有跑壘員的壘作偽傳的動作,但不得向擊球員作偽投。
- (C)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向壘傳球前,腳未直接踏向該壘者。
- 【原註】觸於投手板之投手,要向壘上傳球之前,須先將自由腳向該壘踏出,如投手未確實踏出向該壘,而中途改變了方向,或上舉在空中迴擺,或先轉動身體之方向傳球後再踏出自由腳向該壘時,均為投手犯規。
- 投手向壘傳球前,應踏出向該壘,但踏出後並不一定將球傳出(除一壘外),跑壘員佔一、三壘時,投手擬使跑壘員回三壘,於向三壘踏出(軸心腳觸於投手板)假裝傳球時看到一壘跑壘員跑向二壘時,接著轉身向一壘踏出並傳球於一壘時,是可以的。但同樣情況,投手觸於投手板向三壘踏出之同時轉身向一壘傳球時,事實上向一壘傳球前並未向一壘直接踏出,明顯地是為欺騙一壘跑壘員之動作,因此該行為應宣判為投手犯規,如投手退踏投手板,雖然有上述行為時,也不可視為投手犯規。
- 【註】投手踏向三壘方向揮臂做假傳動作之餘勢致使軸心腳離開投手板(不管離開之位置)時,允許接著轉向一壘傳球。
- (D)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傳球給無跑壘員之壘或假裝傳球者,但若有行動上(PLAY)之必要者除外。
- 【問】跑壘員佔一壘時,投手如傳球於無跑壘員的二壘或假裝傳球時,是否為投手犯規?
- 【答】是為投手犯規,但如為阻止一壘跑壘員企圖盜向二壘,而以第一動作向二壘的方向踏出自由腳時,是不成為投手犯規的。假如投手正規地退踏投手板的話,雖然沒有做出踏出的動作,也是沒有關係的。
- (E) 投手違規投球者。
- 【原註】突襲投球(QUICK-RETURN PITCH)為犯規投球(違規投球),投手乘擊球員於擊球區內還未完成準備時的投球,裁判員應判定該投球為突襲投球,壘上有跑壘員時成為投手犯規,無跑壘員時計「壞球」一球,突襲投球為危險動作,裁判員應嚴格取締。
- (F) 投手不面對擊球員投球時。
- (G) 投手不觸於投手板,而作關連投球之動作者。
- 【問】跑壘員佔一壘時,投手未觸於投手板而已開始作伸展手臂(投球預備動作),此時,將球掉落時,是否為投手犯規?
- 【答】因投手未觸於投手板,而作關連投球之動作,可構成投手犯規。
- (H) 投手做無必要之拖延比賽時。
- (I) 投手未持球站在投手板或跨在投手板,或是離開投手板假裝投球時。
- (J) 投手於採取正規投球姿勢後,除實際投球或傳球給壘外,任何一手放開球時。
- (K) 已踏投手板之投手,故意或無意落球時。
- (L) 企圖故意四壞球時,投手投球給位於捕手區外之捕手時。
- 【註】「捕手於捕手區外」係指捕手未將雙腳置於捕手區內。因此投手企圖故意「四壞球」時,於投球尚未離開投手之手前,捕手之一腳置放於捕手區外時,亦適用於本項之規定。
- (M) 投手採固定式姿勢投球時,未經完全靜止之狀態而投球時。
- 【罰則】投手犯規係屬比賽停止球,各跑壘員保送安全進一個壘。擊球員因安打、失誤、四壞球、觸身球或其他原因進到一壘,且其他各跑壘員也至少進一個壘時,與投手犯規無關,比賽繼續進行。
- 【原附註一】投手向壘或本壘構成投手犯規尚且暴傳於壘或本壘時,各跑壘員除獲得因投手犯規應給予的壘外,可再負險進壘。
- 【原附註二】關於適用本條罰則之規定,如跑壘員於進壘時漏踏最初之壘者,因「促請裁決」被宣判出局者,仍應認為進一壘。
- 【原註】投手犯規(BALK)規則之目的在防止投手欺騙跑壘員,若裁判員心中有疑問,則以投手之「意圖」為判決之依據。但下列情形應記住:
- (1)投手未持球而跨立投手板,視為意圖欺騙,應判投手犯規。
- (2)如一壘有跑壘員,投手為阻止盜壘為目的可毫不猶豫轉身向一壘而傳向二壘。此舉不視為向空壘傳球。
- 【註一】因投手犯規成為四壞球或觸身死球,如跑壘員佔一壘或一、二壘或滿壘時,與投手犯規無關,應判四壞球或觸身死球。如跑壘員僅佔二壘或三壘或二、三壘或一、三壘時適用本罰則之前段(投手犯規)。
- 至於「其他因素」者,並不包括捕手或其他野手的妨礙擊球。
- 【註二】本項〔原附註一〕之所謂暴傳,不僅限於投手之暴傳,接應該傳球之野手的失誤也應包括在內。跑壘員因投手之暴傳,或野手的失誤,形成可能奪取更多壘的狀況時,跑壘員一旦通過因投手犯規而獲得之進壘權後,企圖再奪取更多的壘時,與投手犯規無關,比賽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