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蘇正生: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小 |
小 |
||
第38行: | 第38行: | ||
:*{{重點頁面}} | :*{{重點頁面}} | ||
− | :*{{ | + | :*{{完整度-高}} |
|} | |} | ||
[[Category:人物]][[Category:球員]][[Category:教練]][[Category:日據時期人物]][[Category:棒壇重要人物]] | [[Category:人物]][[Category:球員]][[Category:教練]][[Category:日據時期人物]][[Category:棒壇重要人物]] |
2005年8月19日 (五) 19:16的修訂版本
台南縣東山鄉人,嘉農隊第一代勇士,擔任中堅手及第二棒的位置。早期的日本棒球場規定全壘打線最少要420呎,而且在全壘打線上作一道有兩公尺高的全壘打牆,並規定全壘打須把球打出牆外才算。當時420呎的距離不但比現在球場的外野超出甚多,而且那個時代的球員體型、球棒材質等條件都不如現在,這項規定對想打出全壘打的選手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在嘉農隊到甲子園出賽之前,甲子園的全壘打牆只有兩位社會組的美國人及一位日本人曾把球打得飛撞到牆上,而且在牆上留下姓名。1931年嘉農進軍甲子園,臂力特強的蘇正生在第五局也打出一支少見的420呎超長打球,這顆球以現在的標準已是一支飛到甚至飛出觀眾席的超級全壘打,但是當時球在撞到全壘打牆後又反彈回場內,只被判為三壘安打,但是當年年僅十九歲的蘇正生已因這驚人的一擊而與二位美國國際棒球明星及一位日本打擊名將同時留名在甲子園的全壘打牆上。蘇正生另一項強肩的見證也是在甲子園球場精彩呈現,他守備中外野,每次接到高飛球,可以直接傳球到捕手手套封殺正要進入本壘得分的對手,這項美技讓日本球迷驚艷不已,嘆為奇人。
蘇正生嘉農畢業後進入日本橫濱專校就讀,專校畢業返台後不時回到嘉農母校調教學弟,後來在嘉義實業團工作時,倡議與台南隊合組「台南州團」隊,在台灣城市棒球對抗賽中打敗實力堅強的台北州隊,勇獲台灣城市代表權,進而促使台南州廳答應在嘉義建造機場,讓後人能夠享受南北往返交通的便利。台灣光復後,蘇正生仍繼續參加第一及第二屆省運會,直到第三屆才脫下球衣改為裁判,是全國最佳的棒球裁判及教練之一。民國四十二年(1953),日本在戰後第一支訪問台灣的早稻田大學棒球隊,已橫掃全台灣,只有在最後一戰輸給台灣聯隊,當時的教練即是蘇正生。
民國五十年(1961)以後,蘇正生回到台南縣東山故鄉,在鄉公所任建設課長。退休後賦閒在家的這位台灣棒壇始祖,依然精神煥發,身體硬朗,講話聲音若洪鐘。今年九十一歲的蘇正生看書寫字不用戴眼鏡,令人驚奇,他自豪的說,眼睛不好怎麼打全壘打,他甚至可以在唱片轉動時清楚唸出唱片上的目錄及歌名。這位有彪炳戰功的我國棒壇老前輩雖然蜇居台灣南部鄉下,但仍然非常關心我國棒運的發展,他說有機會仍願意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傳給下一代。
目次 |
基本資料
- 籍貫:台灣台南縣東山鄉
經歷
- 嘉義農林棒球隊第一代隊員
- 台南州團隊
- 棒球裁判
個人年表
特殊事蹟
- 1931年嘉農進軍甲子園,在第五局打出一支少見的420呎超長打球(這顆球以現在的標準是一支飛出觀眾席的超級全壘打),但是當時球在撞到全壘打牆後又反彈回場內,只被判為三壘安打,但是當年年僅十九歲的蘇正生已因這驚人的一擊與二位美國國際棒球明星及一位日本打擊名將同時留名在甲子園的全壘打牆上。
- 另一項強肩的見證也是在甲子園球場精彩呈現,他守備中外野,每次接到高飛球,可以直接傳球到捕手手套封殺正要進入本壘得分的對手,這項美技讓日本球迷驚艷不已,嘆為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