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球種介紹: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Micheallin15(對話 | 貢獻) 小 (→球種相關) |
|||
(由10名用戶作出的18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19行: | 第19行: | ||
以快速球為例,從一壘的視角觀察由投手丘投往本壘的快速球,我們可以發現球是往上旋轉(順時針旋轉)。此時我們更進一步的利用風洞實驗來觀察流場變化,並以流體力學角度探討,以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 Theory)解釋,當流體從左往右流向球時,我們會發覺球體上方呈現的流線較密(代表球體上方有較多流線(流體)經過、流速較快),這表示球體上半部壓力較小,在要達成瞬間力平衡狀態下,自然會讓球產生一個向上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即升力)。 | 以快速球為例,從一壘的視角觀察由投手丘投往本壘的快速球,我們可以發現球是往上旋轉(順時針旋轉)。此時我們更進一步的利用風洞實驗來觀察流場變化,並以流體力學角度探討,以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 Theory)解釋,當流體從左往右流向球時,我們會發覺球體上方呈現的流線較密(代表球體上方有較多流線(流體)經過、流速較快),這表示球體上半部壓力較小,在要達成瞬間力平衡狀態下,自然會讓球產生一個向上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即升力)。 | ||
− | + | 如果要判斷球是會往左或往右偏移,必須由俯視的角度觀察流場來判斷。以曲球為例,如果由俯視角度觀察,投球出時將球上半部對左側施力,球體左方呈現的流線較密(代表球體左方有較多流線(流體)經過、流速較快),這表示球體左半部壓力較小,在要達成瞬間力平衡狀態下,這時我們會發現球會產生一股向左的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使球逐漸往左偏移,這常見於側投投手所投出的曲球。 | |
而相對造成球產生各種變化型態的是馬格列斯力以及上面提到的重力。由於球旋轉所造成的馬格納斯力會因為旋轉軸是否和地面平行,產生和重力方向相同或相反,甚至在同時也形成向左或向右的馬格納斯力,而如果將球所受的各種瞬間力量以及瞬間的位移變化配合三度空間,將其組成,我們就可以清楚的了解球的行進軌跡。 | 而相對造成球產生各種變化型態的是馬格列斯力以及上面提到的重力。由於球旋轉所造成的馬格納斯力會因為旋轉軸是否和地面平行,產生和重力方向相同或相反,甚至在同時也形成向左或向右的馬格納斯力,而如果將球所受的各種瞬間力量以及瞬間的位移變化配合三度空間,將其組成,我們就可以清楚的了解球的行進軌跡。 | ||
==快速球系列([[速球]])(Fastball)== | ==快速球系列([[速球]])(Fastball)== | ||
− | 快速球系列一般來說是[[投手]]的基本球種,如果一位投手能投出不錯的速度的快速球,常能藉此壓制[[打擊者]] | + | 快速球系列一般來說是[[投手]]的基本球種,如果一位投手能投出不錯的速度的快速球,常能藉此壓制[[打擊者]]。通常要成為三振型投手的第一步就是擁有至少時速145公里(90英里)以上的[[速球]],而且還能讓[[變化球]]更具威力。[[速球]]除了能造成[[打者]]的高揮空率外,更重要的是可造成[[打者]]的心理上的壓迫感。 |
而非三振型的[[投手]],通常[[速球]]是比較慢的,所以他們除了控球準確之外,利用食指、中指分別對球施力的些微差異性,來產生出下列衍伸自四縫線快速球及二縫線快速球的變種。這類球種球路在末段通常會有些許游動(movement),使[[打者]]不易擊中球心,擊出高飛球或滾地球而造成出局數。 | 而非三振型的[[投手]],通常[[速球]]是比較慢的,所以他們除了控球準確之外,利用食指、中指分別對球施力的些微差異性,來產生出下列衍伸自四縫線快速球及二縫線快速球的變種。這類球種球路在末段通常會有些許游動(movement),使[[打者]]不易擊中球心,擊出高飛球或滾地球而造成出局數。 | ||
第45行: | 第45行: | ||
通常國外在形容變化球的威力常見銳利度(Sharpness)這個形容詞,銳利度夠好的變化球,可以讓打者降低辨識球路的成功率,減少打者的反應時間,增加擊球點掌握的困難度。而銳利度通常建立在幾個因素上,投手投變化球的動作儘可能和快速球不要有太大差異增加打者辨識困難度、變化球不要過早變化使打者容易判別好壞球、產生不錯的變化幅度、讓打者增加揮擊難度甚至造成打者擊球動作變形的[[進壘位置]](Location)。有時[[蝴蝶球]]也會被列入變化球系列,但由於[[蝴蝶球]]的變化模式是不規則的,與其他變化球系列略有不同,因此不列入本範圍之內。 | 通常國外在形容變化球的威力常見銳利度(Sharpness)這個形容詞,銳利度夠好的變化球,可以讓打者降低辨識球路的成功率,減少打者的反應時間,增加擊球點掌握的困難度。而銳利度通常建立在幾個因素上,投手投變化球的動作儘可能和快速球不要有太大差異增加打者辨識困難度、變化球不要過早變化使打者容易判別好壞球、產生不錯的變化幅度、讓打者增加揮擊難度甚至造成打者擊球動作變形的[[進壘位置]](Location)。有時[[蝴蝶球]]也會被列入變化球系列,但由於[[蝴蝶球]]的變化模式是不規則的,與其他變化球系列略有不同,因此不列入本範圍之內。 | ||
+ | |||
+ | 前勇士隊知名投手教練馬榮尼(Leo Mazzone)提到,投變化球時要有先投後轉的觀念,投手投變化球的動作不要有太大差異。2015年NIKE青棒訓練營日本名人堂球星[[野茂英雄]],提到近年來他來台參與指導青棒訓練營時,發現參與訓練營的一些投手,在牛棚練習與練習賽時,有一個年輕球員常見的通病,那就是投手為了追求變化球的變化幅度,過早的轉動手腕,雖然這樣的感覺會讓變化球的變化幅度變大,但這也讓變化球過早變化。野茂英雄提到,其實好的變化球,是盡可能讓變化球在接近打者時才開始變化,這樣可使打者不易判斷投手投出的是變化球還是快速球,因此投出好的變化球的關鍵是在出手最後階段靠著手腕的轉動來使球路變化,使打者不易判讀,而不是為了追求變化球的變化幅度,提早轉動手腕卻讓打者容易解讀出投手在投變化球。 | ||
+ | |||
+ | |||
*正向變化 | *正向變化 | ||
#[[曲球]](Curveball) | #[[曲球]](Curveball) | ||
第59行: | 第63行: | ||
[[變速球]]在旅外球員的學習使用下,讓國內棒壇掀起了一股風潮,其實這在國外已經很常被[[投手]]拿來做為配球武器,甚至有[[投手]]以此球路做為在和[[打者]]對決拿來使用的致勝武器。原因在於投[[變速球]],不像很多變化球種需要有轉腕動作,所以比較不容易造成投[[變化球]]需轉腕所可能造成的傷害,加上揮臂動作及揮臂速度和投[[快速球]]時幾乎相同,會造成增加[[打者]]在判斷球路上的困惑。 | [[變速球]]在旅外球員的學習使用下,讓國內棒壇掀起了一股風潮,其實這在國外已經很常被[[投手]]拿來做為配球武器,甚至有[[投手]]以此球路做為在和[[打者]]對決拿來使用的致勝武器。原因在於投[[變速球]],不像很多變化球種需要有轉腕動作,所以比較不容易造成投[[變化球]]需轉腕所可能造成的傷害,加上揮臂動作及揮臂速度和投[[快速球]]時幾乎相同,會造成增加[[打者]]在判斷球路上的困惑。 | ||
− | 而美國及日本對於[[變速球]]的看法也有些差異,美國他們認為[[變速球]]因為投球動作和[[快速球]]差異很小,而兩者差別在於投[[變速球]]的手臂動作雖然跟投速球手臂動作的一樣,但[[變速球]]不是由指尖出去,而是扣在手裡較後端的部分,使它有不同樣的初速度。當打者看到投手投[[變速球]] | + | 而美國及日本對於[[變速球]]的看法也有些差異,美國他們認為[[變速球]]因為投球動作和[[快速球]]差異很小,而兩者差別在於投[[變速球]]的手臂動作雖然跟投速球手臂動作的一樣,但[[變速球]]不是由指尖出去,而是扣在手裡較後端的部分,使它有不同樣的初速度。當打者看到投手投[[變速球]]的手臂動作,他們會以為是投出快速球,當揮棒時打者會發現球仍未進壘,而是打者自己揮棒過早。而這也說明了[[變速球]]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球速會突然發生驟降。當然有些右投手在對付左打者時(左投對右打時)所投出的變速球,會出現類似[[螺旋球]]的軌跡,但又不會有像[[螺旋球]]那樣有些違反人體工學,容易傷害手臂的逆轉動作,所以近來越來越多投手學習變速球。而日本球界認為的[[變速球]],感覺起來就像是顆球速不快的直球,容易遭打者狙擊,所以他們除了要求有一定速差,也希望能有球路軌跡變化的效果。 |
+ | |||
*[[變速球]] | *[[變速球]] | ||
#[[三指變速球]](Three-Fingered Change-Up) | #[[三指變速球]](Three-Fingered Change-Up) | ||
第68行: | 第73行: | ||
前勇士隊知名投手教練馬榮尼(Leo Mazzone)曾經說過:「如果你的[[變速球]]能投的像是在投[[快速球]]一樣,擁有相同的旋轉型態、相同的揮臂動作,球投出時保證沒人認的那是顆[[變速球]]。」 | 前勇士隊知名投手教練馬榮尼(Leo Mazzone)曾經說過:「如果你的[[變速球]]能投的像是在投[[快速球]]一樣,擁有相同的旋轉型態、相同的揮臂動作,球投出時保證沒人認的那是顆[[變速球]]。」 | ||
− | <b> | + | <b>※註:通常以[[變速球]]作為主力球種的優秀投手,其變速球的旋轉型態也會和他們所擅長的[[快速球]]旋轉型態相同。</b> |
==飄忽球系列(飄忽球)== | ==飄忽球系列(飄忽球)== | ||
+ | 飄忽球這類球路我們無法從球體旋轉方向,轉速等來較為預測球路進壘點,且其易受流場的改變來影響球路軌跡,打者較為不易揮擊這種球路,也因為如此捕手也較容易在接捕此類球路發生捕逸,故捕手在接捕擅投這類球路之投手,會特別選用較大尺寸之捕手手套來減少捕逸發生的機會。 | ||
#[[彈指球]]([[蝴蝶球]]、[[指關節球]])(Knuckleball) | #[[彈指球]]([[蝴蝶球]]、[[指關節球]])(Knuckleball) | ||
#[[彈指曲球]](Knuckle Curve) | #[[彈指曲球]](Knuckle Curve) | ||
第78行: | 第84行: | ||
http://www.hardballtimes.com/main/article/a-pitching-model-playing-the-slots1/ | http://www.hardballtimes.com/main/article/a-pitching-model-playing-the-slots1/ | ||
− | == | + | ==外部連結== |
− | + | ===球種相關===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482 The pitches]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516 球路的辨識(1)]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544 A disscussion about on PTT]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711 On breaking ball]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13273032 球路的辨識(2)] | ||
+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312 神秘的蝴蝶球_別相信沒根據的說法] | ||
+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5148 簡單算一下,要投上飄球有多難?] | ||
+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6999 上飄球物理學-by David Kagan] | ||
− | == | + | ===配球相關===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465 略談配球]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554 關於詢問配球的問題]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640 Pitch Selection:Why not the pitcher]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701 You can't count on catcher all the time]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748 Blame yourself first]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786 You're not facting a bat,but the man who's holding it]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5927366 Greeting the hitters]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7987963 Living on the outside]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18248175 略談配球(二)]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
− | == | + | ===速差相關===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468 變速與速差]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470 速度、變速、速差]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678 為什麼速差大小不重要]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529 It's important to maintain your velocity]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4305853 It's not the difference in the speed but the change of speed]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
− |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
− | * | + | |
− | http://blog.pixnet.net/andrenomo/post/ | + | |
− | + | ||
− | http://blog. | + | ===投手投球扣球正確方式=== |
− | * | + | *[http://blog.yam.com/matsuisam/article/8702141 淺談變化球球路與握法#0(補充)] |
− | http:// | + | *[http://www.baseballtaiwan.net/forum/viewtopic.php?f=4&t=638&st=0&sk=t&sd=a 請問為什麼球出手時要逆時針呢?] |
− | * | + | *[http://www.baseballtaiwan.net/images/ballreleasing.bmp 投手投球扣球示意圖] |
− | http://blog. | + | *[http://blog.yam.com/matsuisam/article/9463975 傳接球練習] |
− | * | + | *[http://blog.yam.com/matsuisam/article/36253408 拉長球的觀念與實際操作] |
− | http://blog. | + | |
− | == | + | ===教學影片=== |
− | * | + | *http://www.pitchingprofessor.com/Video_Page.html |
− | htt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投手投球動作介紹=== |
− | * | + | *[http://www.baseballtaiwan.net/pitchers/ 投手空間] |
− | http://www. | + | :以科學角度來剖析各個投手的投球動作優缺點。 |
+ | *[[投手空間]] | ||
+ | :本館對投手空間所做的介紹。 | ||
+ | *[http://www.pitchingclips.com/ Baseball Pitching Video Clips] | ||
+ | :裡面有介紹許多mlb投手投球分解動作,作者Steven Ellis本身也曾於小聯盟奮鬥多年,後因運動傷害導致退休。 | ||
+ | *[http://www.wretch.cc/blog/jinghyde 投手姿勢分析部落格] | ||
+ | :作者對於國內外眾多投手的投球姿勢都有作介紹、分析。 | ||
− | == | + | ==註釋== |
− | * | + | *外部連結段落裡的部分文章來自於andrenomo的Blog,感謝他願意分享著作,但這些文章若要連結至他處,請和andrenomo本人聯絡,不要隨意連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高}} |
[[Category:特殊名詞]][[Category:球種介紹]] | [[Category:特殊名詞]][[Category:球種介紹]] |
2018年12月4日 (二) 08:08的最新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特殊名詞 > 球種介紹
球種的分類,主要融合球速、轉向、飛行軌跡、投手握球方式、球的自轉速度...等,來做為球種分類的依據。一般而言,球種可以分為快速球、變化球、變速球、飄忽球等四大類。
而我們會在國外的一些關於描述投手球路特性,常見使用以下詞彙加以描述,如快速球的尾勁(movement)、變化球的銳利度(Sharpness)、球路的威力(stuff)等。而因進壘位置所形成的外角球、內角球、高球、低球,則是投手控球、投手放球點及變化球特性等所產生進壘角度差異,不在本頁討論範圍之內。
如果我們以微觀角度來看一顆旋轉的棒球(以快速球為例),棒球的表面氣流狀態是因為投手給予球的旋轉,因空氣的黏性帶動強大剪力(Shear force),並和周遭流場一起作用,造成在極為靠近棒球表面的地方,且空氣的平均速度受黏性影響的邊界層(Boundary layer )裡,產生局部強勁的漩渦。並且在極為靠近棒球表面的地方,產生作用力。而棒球表面的粗糙,以及棒球縫線的不規則突起,使原本保持速度均勻平滑的層流(Laminar )流場迅速地產生強勁的渦流而轉變為紊流(Turbulence),隨著上游的跡流(如果是曲球則是隨著下游的跡流)離開球體。
棒球風洞實驗圖片中的A與B二處流場發生所謂的邊界層剝離現象,而剝離現象的產生是與邊界層裡流體的動量有關。在A處,由於球的上表面流場是向下來游移,增加了邊界層裡流體動量,延遲了剝離現象的發生。B處則因球的下表面流場是向上來游移,減低了邊界層裡流體動量,導致剝離現象較早發生。在二處流場交互作用下,最後造成偏向下方的紊性跡流,也就是棒球本身得到空氣施予的向上作用力。
由風洞實驗圖片,可以看出幾點與我們原先理想化勢流的差異。第一,流場只在棒球前端一半的地方保持層流的狀態,過了中線之後,明顯有渦流夾雜,呈現典型的紊流型態。第二,球體的轉動並沒有造成如右圖所呈現之勢流模型中的流場(理想化之流場),而受影響的部分似乎只局限在靠近球表面的邊界層裡。球上方的流場分布似乎較密,但也並不如勢流模型裡預測的那麼強烈,藉著上面敘述,我們可以大概了解球的在流場中的微觀現象。
接著我們來簡單討論球的受力狀態,基本上球所受的力量依方向性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阻力,一種是側向力。而阻力又大概可分為空氣阻力與重力,球所受的空氣阻力是四面八方都有,但是相對影響較為明顯的是和球前進方向相反的空氣阻力,它會削弱球前進的力量,側向力的大小可用庫達-賈可斯基定律(Kutta-Joukowski Theorem)來解釋,即球所受各方向側向力的大小會與與球速及環流量成正比。而且從各種電腦模擬及實驗數據來看,快速球的軌跡會受到各種力量的影響,形成像拋物線的軌跡。(即便我們所認知的直球也是如此,它的行進軌跡絕對不會是捕手接球位置和投手出手點連成一直線。)
以快速球為例,從一壘的視角觀察由投手丘投往本壘的快速球,我們可以發現球是往上旋轉(順時針旋轉)。此時我們更進一步的利用風洞實驗來觀察流場變化,並以流體力學角度探討,以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 Theory)解釋,當流體從左往右流向球時,我們會發覺球體上方呈現的流線較密(代表球體上方有較多流線(流體)經過、流速較快),這表示球體上半部壓力較小,在要達成瞬間力平衡狀態下,自然會讓球產生一個向上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即升力)。
如果要判斷球是會往左或往右偏移,必須由俯視的角度觀察流場來判斷。以曲球為例,如果由俯視角度觀察,投球出時將球上半部對左側施力,球體左方呈現的流線較密(代表球體左方有較多流線(流體)經過、流速較快),這表示球體左半部壓力較小,在要達成瞬間力平衡狀態下,這時我們會發現球會產生一股向左的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使球逐漸往左偏移,這常見於側投投手所投出的曲球。
而相對造成球產生各種變化型態的是馬格列斯力以及上面提到的重力。由於球旋轉所造成的馬格納斯力會因為旋轉軸是否和地面平行,產生和重力方向相同或相反,甚至在同時也形成向左或向右的馬格納斯力,而如果將球所受的各種瞬間力量以及瞬間的位移變化配合三度空間,將其組成,我們就可以清楚的了解球的行進軌跡。
目次 |
[編輯] 快速球系列(速球)(Fastball)
快速球系列一般來說是投手的基本球種,如果一位投手能投出不錯的速度的快速球,常能藉此壓制打擊者。通常要成為三振型投手的第一步就是擁有至少時速145公里(90英里)以上的速球,而且還能讓變化球更具威力。速球除了能造成打者的高揮空率外,更重要的是可造成打者的心理上的壓迫感。
而非三振型的投手,通常速球是比較慢的,所以他們除了控球準確之外,利用食指、中指分別對球施力的些微差異性,來產生出下列衍伸自四縫線快速球及二縫線快速球的變種。這類球種球路在末段通常會有些許游動(movement),使打者不易擊中球心,擊出高飛球或滾地球而造成出局數。
- 四縫線快速球(Four Seam Fastball)
- 快速直球(直球)(Fastball)
- 上升快速球(上升球)(Rising Fastball)
- 外揚快速球(外揚球)(Sailing Fastball)
- 內移快速球(內移球)(Running Fastball)
- 二縫線快速球(Two Seam Fastball)
- 下沉快速球(速沉球、快速伸卡球)(Sinking Fastball)
- 外切快速球(切球、卡特球)(Cutting Fastball、Cutter)
- 內竄快速球(竄球)(Tailing Fastball),即噴射球(內飄球)(Shoot ball)
- 叉指球(Splitter)
- 指叉球(Forkball)
- 叉指快速球(叉指速球、叉速球、快速指叉球)(Split-Finger Fastball、SFF)
- 叉指變速球(螃蟹球)(Split-Fingered Change-up、Vulcan Change-up)
[編輯] 變化球系列(變化球)(Breaking Ball)
棒球本來就是一場投手與打者對決的比賽,投手為了求取勝利,因此發展出變化球,作為投手與打者之間的心理戰。所謂的變化球,有正向變化與反向變化之別,以右投手而言,正向變化的球種會往右打者的外側偏移,反向變化的球種則會往右打者的內側偏移。
通常國外在形容變化球的威力常見銳利度(Sharpness)這個形容詞,銳利度夠好的變化球,可以讓打者降低辨識球路的成功率,減少打者的反應時間,增加擊球點掌握的困難度。而銳利度通常建立在幾個因素上,投手投變化球的動作儘可能和快速球不要有太大差異增加打者辨識困難度、變化球不要過早變化使打者容易判別好壞球、產生不錯的變化幅度、讓打者增加揮擊難度甚至造成打者擊球動作變形的進壘位置(Location)。有時蝴蝶球也會被列入變化球系列,但由於蝴蝶球的變化模式是不規則的,與其他變化球系列略有不同,因此不列入本範圍之內。
前勇士隊知名投手教練馬榮尼(Leo Mazzone)提到,投變化球時要有先投後轉的觀念,投手投變化球的動作不要有太大差異。2015年NIKE青棒訓練營日本名人堂球星野茂英雄,提到近年來他來台參與指導青棒訓練營時,發現參與訓練營的一些投手,在牛棚練習與練習賽時,有一個年輕球員常見的通病,那就是投手為了追求變化球的變化幅度,過早的轉動手腕,雖然這樣的感覺會讓變化球的變化幅度變大,但這也讓變化球過早變化。野茂英雄提到,其實好的變化球,是盡可能讓變化球在接近打者時才開始變化,這樣可使打者不易判斷投手投出的是變化球還是快速球,因此投出好的變化球的關鍵是在出手最後階段靠著手腕的轉動來使球路變化,使打者不易判讀,而不是為了追求變化球的變化幅度,提早轉動手腕卻讓打者容易解讀出投手在投變化球。
- 正向變化
- 反向變化
[編輯] 變速球系列(變速球)(Change-Up)
變速球在旅外球員的學習使用下,讓國內棒壇掀起了一股風潮,其實這在國外已經很常被投手拿來做為配球武器,甚至有投手以此球路做為在和打者對決拿來使用的致勝武器。原因在於投變速球,不像很多變化球種需要有轉腕動作,所以比較不容易造成投變化球需轉腕所可能造成的傷害,加上揮臂動作及揮臂速度和投快速球時幾乎相同,會造成增加打者在判斷球路上的困惑。
而美國及日本對於變速球的看法也有些差異,美國他們認為變速球因為投球動作和快速球差異很小,而兩者差別在於投變速球的手臂動作雖然跟投速球手臂動作的一樣,但變速球不是由指尖出去,而是扣在手裡較後端的部分,使它有不同樣的初速度。當打者看到投手投變速球的手臂動作,他們會以為是投出快速球,當揮棒時打者會發現球仍未進壘,而是打者自己揮棒過早。而這也說明了變速球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球速會突然發生驟降。當然有些右投手在對付左打者時(左投對右打時)所投出的變速球,會出現類似螺旋球的軌跡,但又不會有像螺旋球那樣有些違反人體工學,容易傷害手臂的逆轉動作,所以近來越來越多投手學習變速球。而日本球界認為的變速球,感覺起來就像是顆球速不快的直球,容易遭打者狙擊,所以他們除了要求有一定速差,也希望能有球路軌跡變化的效果。
- 三指變速球(Three-Fingered Change-Up)
- 圈指變速球(OK球)(Circle Change-Up)
- 掌心球(Palmball)
- Eephus pitch
前勇士隊知名投手教練馬榮尼(Leo Mazzone)曾經說過:「如果你的變速球能投的像是在投快速球一樣,擁有相同的旋轉型態、相同的揮臂動作,球投出時保證沒人認的那是顆變速球。」
※註:通常以變速球作為主力球種的優秀投手,其變速球的旋轉型態也會和他們所擅長的快速球旋轉型態相同。
[編輯] 飄忽球系列(飄忽球)
飄忽球這類球路我們無法從球體旋轉方向,轉速等來較為預測球路進壘點,且其易受流場的改變來影響球路軌跡,打者較為不易揮擊這種球路,也因為如此捕手也較容易在接捕此類球路發生捕逸,故捕手在接捕擅投這類球路之投手,會特別選用較大尺寸之捕手手套來減少捕逸發生的機會。
[編輯] 各式球種因不同放球點所造成之旋轉形貌
- A pitching model: playing the slots
http://www.hardballtimes.com/main/article/a-pitching-model-playing-the-slots1/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球種相關
- The pitches
- 球路的辨識(1)
- A disscussion about on PTT
- On breaking ball
- 球路的辨識(2)
- 神秘的蝴蝶球_別相信沒根據的說法
- 簡單算一下,要投上飄球有多難?
- 上飄球物理學-by David Kagan
[編輯] 配球相關
- 略談配球
- 關於詢問配球的問題
- Pitch Selection:Why not the pitcher
- You can't count on catcher all the time
- Blame yourself first
- You're not facting a bat,but the man who's holding it
- Greeting the hitters
- Living on the outside
- 略談配球(二)
[編輯] 速差相關
- 變速與速差
- 速度、變速、速差
- 為什麼速差大小不重要
- It's important to maintain your velocity
- It's not the difference in the speed but the change of speed
[編輯] 投手投球扣球正確方式
[編輯] 教學影片
[編輯] 投手投球動作介紹
- 以科學角度來剖析各個投手的投球動作優缺點。
- 本館對投手空間所做的介紹。
- 裡面有介紹許多mlb投手投球分解動作,作者Steven Ellis本身也曾於小聯盟奮鬥多年,後因運動傷害導致退休。
- 作者對於國內外眾多投手的投球姿勢都有作介紹、分析。
[編輯] 註釋
- 外部連結段落裡的部分文章來自於andrenomo的Blog,感謝他願意分享著作,但這些文章若要連結至他處,請和andrenomo本人聯絡,不要隨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