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界外球: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界外飛球) |
|||
(由2名用戶作出的5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導覽條1|術語}} | |
+ | |||
+ | '''術語''':[[foul ball]] | ||
+ | |||
+ | '''說明''': | ||
+ | |||
+ | 擊球員合法擊出之球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則為界外球。 | ||
+ | |||
+ | :(A) 球停止於[[本壘]]至[[一壘]]或[[本壘]]至[[三壘]]間之界外區域者。 | ||
+ | :(B) 球經[[一壘]]或[[三壘]]彈躍通過往外野方向去時,觸於界外區域或從界外區的空間通過者。 | ||
+ | :(C) 球越過[[一壘]]或[[三壘]]而最初之落點為界外區者。 | ||
+ | :(D) 球在界外區域或其上方空間,觸及[[裁判員]]或球員的身體或地面上不應有之物件者。 | ||
+ | |||
+ | '''規則說明''' | ||
+ | *以[[野手]]觸球時該球的位置是界內或界外來決定,而與野手觸球時站之的位置無關。 | ||
+ | *擊出球無觸及[[野手]]而擊中[[投手板]]反彈越過捕手頭上或停留於[[本壘]]、[[一壘]]、[[三壘]]之間的界外區時,是為界外球。 | ||
+ | |||
+ | |||
+ | ::<B>(註一)</B>:擊球於界外區(包括[[觸擊]]球)觸及擊球員所持的球棒(非故意),為界外球。又[[擊球員]]擊出之球,反轉觸及尚未踏離[[擊球區]]的[[擊球員]]的身體或所持的球棒時,和擊出之球觸及球棒或身體時之位置無關,也是為界外球。 | ||
+ | |||
+ | ::<B>(註二)</B>:擊球觸及界外區之擋球網,圍牆,或[[擊球員]]所拋置的球棒,[[捕手]]脫下的面罩及地上的裁判刷子等地面以外的物件後再輾轉進入界內區而停止時,也是界外球。 | ||
+ | |||
+ | ==界外飛球== | ||
+ | <b>術語</b>:'''High Foul Ball''' | ||
'''說明''': | '''說明''': | ||
第9行: | 第32行: | ||
只是上述的「界外[[全壘打]]」頗具爭議,因為有些高飛球的飛行軌跡剛好與邊線平行而飛出牆外。碰到這種情況之時,需要考驗在場之[[裁判員]]如何判定,甚至必須要借助外野標竿上和左右外野觀眾席上的攝影機所拍攝的「即時重播」來判讀最後是否有「出界」還是在「界內」。 | 只是上述的「界外[[全壘打]]」頗具爭議,因為有些高飛球的飛行軌跡剛好與邊線平行而飛出牆外。碰到這種情況之時,需要考驗在場之[[裁判員]]如何判定,甚至必須要借助外野標竿上和左右外野觀眾席上的攝影機所拍攝的「即時重播」來判讀最後是否有「出界」還是在「界內」。 | ||
− | + | ==界外全壘打== | |
− | + | <b>說明</b>:界外全壘打並非全壘打。只是由於全壘打牆在左右外野的邊界上設有界外標竿。而界外「全壘打」是指打者擊出後,球由於飛行的方向偏差,因而掉在標竿之外,且飛越全壘打牆的狀況而言,但仍然為界外球,打者計好球一次。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 | +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高}} | ||
+ | [[category:術語]][[category:特殊名詞]] |
2010年12月16日 (四) 18:42的最新修訂版本
術語:foul ball
說明:
擊球員合法擊出之球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則為界外球。
- (A) 球停止於本壘至一壘或本壘至三壘間之界外區域者。
- (B) 球經一壘或三壘彈躍通過往外野方向去時,觸於界外區域或從界外區的空間通過者。
- (C) 球越過一壘或三壘而最初之落點為界外區者。
- (D) 球在界外區域或其上方空間,觸及裁判員或球員的身體或地面上不應有之物件者。
規則說明
[編輯] 界外飛球
術語:High Foul Ball
說明:
如果球沒有沿著邊線剛好飛出牆外,稱為「界外全壘打」,計好球一次。
只是上述的「界外全壘打」頗具爭議,因為有些高飛球的飛行軌跡剛好與邊線平行而飛出牆外。碰到這種情況之時,需要考驗在場之裁判員如何判定,甚至必須要借助外野標竿上和左右外野觀眾席上的攝影機所拍攝的「即時重播」來判讀最後是否有「出界」還是在「界內」。
[編輯] 界外全壘打
說明:界外全壘打並非全壘打。只是由於全壘打牆在左右外野的邊界上設有界外標竿。而界外「全壘打」是指打者擊出後,球由於飛行的方向偏差,因而掉在標竿之外,且飛越全壘打牆的狀況而言,但仍然為界外球,打者計好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