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雙殺打: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Jiashyan Yao(對話 | 貢獻) 小 |
||
(由3名用戶作出的5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導覽條2|術語|統計用語}} | {{導覽條2|術語|統計用語}} | ||
− | |||
− | <b>縮寫代碼</b>: | + | <b>術語</b>:[[Double play]] |
+ | |||
+ | <b>縮寫代碼</b>:[[GIDP]] | ||
<b>說明</b>: | <b>說明</b>: | ||
+ | '''雙殺打'''的紀錄在棒球規則中並未明確規範,在世界各國中關於「雙殺打」的記錄方式也略有差異。 | ||
− | + | 臺灣的記錄方式是承襲於日本的「併殺打」認定,如下: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 | + | [[擊球員]]擊出[[內野]][[滾地球]],使兩位原先[[強迫進壘]]的[[跑壘員]](含[[擊跑員]])在成功進壘前遭到守備[[球員]][[封殺]]、[[刺殺]]、[[觸殺]][[出局]]。雙殺打大致可分為兩種情形: |
+ | |||
+ | *'''[[順向雙殺]](FORCE DOUBLE PLAY)''':係指連續[[封殺]]或先封殺[[跑壘員]],再傳球於[[一壘]]使[[擊跑員]]出局之雙殺行為。 | ||
+ | |||
+ | *'''[[逆向雙殺]](REVERSE FORCE-DOUBLE PLAY)''':係指先使[[擊跑員]]出局於[[一壘]],或第一出局行使[[封殺]],接著使本應為[[封殺]],但因後位[[跑壘員]]之[[出局]]而解除了[[封殺]]狀態之前位[[跑壘員]]於未到達次壘前被[[觸殺]][[出局]]之雙殺行為。 | ||
+ | |||
+ | 而根據[[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定義所述,只要[[擊球員]]擊出[[內野]][[滾地球]]而造成[[雙殺守備]],皆屬於[[GIDP]]。 | ||
+ | |||
+ | ==相關連結== | ||
+ | :*相關頁面:[[雙殺守備]]、[[三殺打]] | ||
+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 ||
[[category:統計用語]] | [[category:統計用語]] | ||
+ | |||
+ | [[en:GIDP]] | ||
+ | [[ja:併殺打]] | ||
+ | [[zh:雙殺打]] |
2021年5月13日 (四) 22:42的最新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統計用語
術語:Double play
縮寫代碼:GIDP
說明:
雙殺打的紀錄在棒球規則中並未明確規範,在世界各國中關於「雙殺打」的記錄方式也略有差異。
臺灣的記錄方式是承襲於日本的「併殺打」認定,如下:
擊球員擊出內野滾地球,使兩位原先強迫進壘的跑壘員(含擊跑員)在成功進壘前遭到守備球員封殺、刺殺、觸殺出局。雙殺打大致可分為兩種情形:
- 逆向雙殺(REVERSE FORCE-DOUBLE PLAY):係指先使擊跑員出局於一壘,或第一出局行使封殺,接著使本應為封殺,但因後位跑壘員之出局而解除了封殺狀態之前位跑壘員於未到達次壘前被觸殺出局之雙殺行為。
而根據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定義所述,只要擊球員擊出內野滾地球而造成雙殺守備,皆屬於GIDP。
[編輯]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