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國際棒球: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阿根廷}}: 國家代表隊) |
(→{{阿根廷}}) |
||
第73行: | 第73行: | ||
(Pitchers) | (Pitchers) | ||
− | Agustín | + | Agustín Borrino、 |
− | Rodrigo | + | Rodrigo Bruera、 |
− | Ezequiel | + | Ezequiel Cufré、 |
− | Diego | + | Diego Echeverría、 |
− | Miguel | + | Miguel García、 |
− | Guido | + | Guido Monis、 |
− | Lucas | + | Lucas Ramón、 |
− | Federico | + | Federico Robles、 |
− | Agustín | + | Agustín Tanco、 |
Federico Tanco | Federico Tanco | ||
− | + | (Catchers) | |
− | Juan | + | Juan Angrisano、 |
− | Lucas | + | Lucas Nakandakare、 |
José Gerez | José Gerez | ||
(Infielders) | (Infielders) | ||
− | Jacinto | + | Jacinto Cipriota、 |
− | Mauricio | + | Mauricio Costa、 |
− | Federico | + | Federico Gómez、 |
− | Nicols | + | Nicols Solari、 |
− | Exequiel | + | Exequiel Talevi、 |
Agustín Tissera | Agustín Tissera | ||
(Outfielders) | (Outfielders) | ||
− | Nicolás | + | Nicolás Arrube、 |
− | Sebastián | + | Sebastián García、 |
− | Lucas | + | Lucas Montalbetti、 |
− | Mauro | + | Mauro Schiavoni、 |
+ | Eduardo Zurbriggen、 | ||
+ | Agustín Tissera、 | ||
+ | Nicolás Arrube、 | ||
+ | Sebastián García、 | ||
+ | Lucas Montalbetti、 | ||
+ | Mauro Schiavoni、 | ||
Eduardo Zurbriggen | Eduardo Zurbriggen | ||
− | |||
− | |||
− | |||
− | |||
− | |||
− | |||
=={{瓜地馬拉}}== | =={{瓜地馬拉}}== |
2020年3月29日 (日) 09:14的修訂版本
尋求協助 -- 敬邀共同編寫:本頁簡介國際上較積極發展棒球的國家、發展棒球的歷史/成果、對台灣棒球的影響 ... 等;將來若資料更豐富,再分立成單獨頁面,歸屬於「Category:國際棒球」的分類中。
目次 |
美洲
加拿大
加拿大棒球發展得非常早,根據加拿大人普遍的認知,認為加拿大史上的第一場棒球比賽,是在1838年6月14日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舉行(也就是達博岱發明棒球運動的隔年);雖然許多加拿大人聲稱這是加拿大現代棒球史上的第一場棒球賽,但至今仍然無法獲得確切的證實。
加拿大棒球的發展一直脫離不了美國的影響,當加拿大所屬的蒙特婁博覽會隊與多倫多藍鳥隊加入美國職棒之後,加拿大的棒球運動才開始蓬勃的發展。直到2003年,加拿大職棒聯盟(Canadian Baseball League)成立,加拿大人才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職棒聯盟。雖然沒多久加拿大職棒聯盟即停止運作,但隔年即又重建加拿大美國人職業棒球聯盟,加上已存在許久,等級實力被評估大概是和美國職棒小聯盟中的新人聯盟(Rookie)至1A等級相當的郡際棒球聯盟(Intercounty Baseball League),讓加拿大在職業棒球環境這個環節依然經營的不錯。
古巴
古巴的棒球源自美國,1864年曾在美國受過教育的古巴青年格羅將棒球與球棒帶進哈瓦那,古巴從此有了棒球這項運動,因此格羅也被尊稱為「古巴棒球之父」。古巴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場球賽則是1874年哈瓦那與馬坦札兩個城市所舉辦的棒球對抗賽。此外,1878年,有三支球隊在古巴組成職棒聯盟,這也是世界棒球歷史上的第二個職棒聯盟。現今的古巴棒球國家代表隊是業餘棒球界的著名強隊,雖然這與其國內多層有職棒之實而無職棒之名的棒球聯盟體系有關,但古巴仍是國際業餘棒壇的常勝軍。由於古巴國家隊的代表顏色是紅色球衣,因此素有「紅色閃電」之稱。
多明尼加
棒球運動是十九世紀時由美國、古巴等鄰國傳入多明尼加的。1890年,Ozama與Nuevo Club兩支球隊組成職棒聯盟,多明尼加開始進入職棒時代。其間多明尼加的職棒聯盟曾一度解散,目前多明尼加的職棒賽季約從每年10月開始至隔年的2月結束。
- 詳見:多明尼加職業棒球聯盟
多明尼加籍的球員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外籍球員的最大宗,美國、日本兩個國家也在多明尼加設立許多棒球學校,使得多明尼加成為世界棒球人才的寶庫,台灣的職棒史上也有為數不少的多明尼加球員馳騁球場。
墨西哥
早期的墨西哥棒球運動受古巴影響甚深,1925年墨西哥職棒正式成立,初期的六支球隊便有許多古巴籍傭兵參與。
1940年代,Jorge Pasquel參考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運作模式,開始改造墨西哥職棒,此時挖角外籍球員的觸角伸向中南美洲。為了在短期內提昇墨西哥職棒聯盟的實力,甚至一度還挖角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星到墨西哥打球。
目前墨西哥職棒仍然蓬勃發展,台灣球員李錦華也曾經到墨西哥職棒參與比賽,並且取得不錯的成績。
墨西哥境內有一個北索諾拉聯盟(Liga Norte de Sonora)(英文名稱North Sonora League),被視為墨西哥聯盟的小聯盟系統,但不清楚北索諾拉聯盟與墨西哥聯盟之間的從屬關係到何種層度。2009年北索諾拉聯盟改名為北墨西哥聯盟(Liga Norte de Mexico)(英文名稱North Mexico League)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的棒球運動在當地盛行的時間不長,而且深受鄰近的美國與多明尼加、巴拿馬的影響。
棒球運動來自於1888年美國傳教士的帶入,盛行原因是由於多明尼加與巴拿馬移民的關係。由於1979~1990年長達12年的內戰,造成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停滯,也影響了棒球的發展,使尼加拉瓜棒球的發展不如臨近的古巴、多明尼加、巴拿馬、波多黎各。大部分棒球運動的最為風行的地區,多屬美國移民聚集地,參與者大多是學校球隊、業餘愛好者及六支半職業球隊一年近五十場的非正規式比賽而已。但是,每年多明尼加的多明尼加聯盟往往會吸引當地較為知名且有發展潛力的年輕選手跨海參與,並且更有人因此被發掘而登上大聯盟的。總而言之,該地棒球運動頗為風行,可是由於優秀選手外流,且無有心人士的經營,短期之內,概無可觀。但在尼加拉瓜出身的知名大聯盟投手Dennis Martinez與有心人士努力下,2004年重新創建職業聯盟尼加拉瓜職業棒球聯盟,並且已漸漸讓尼加拉瓜本地球員比例與其餘各國達到1:1。
尼加拉瓜職業棒球聯盟營運模式跟其他中南美洲各國職業聯盟有所不同,包括外籍球員登錄等球員規則,尼加拉瓜除了職業聯盟外,二月到七月也有歷史悠久的全國棒球聯賽(Campeonato Nacional de Béisbol Superior)成立於1912年,在中南美洲除了墨西哥外,尼加拉瓜也是整年度都有棒球季節的國家。
由於上述之尼加拉瓜職業棒球聯盟球員組成年齡、實力上有著不小差距,所以在2008年10月,成立一個職業聯盟尼加拉瓜青年新秀聯盟期望藉由培養更多青年球員,以厚植國家整體棒球實力以便將來能在世界棒壇更上一層樓。
2013年與台灣簽屬協議且台灣將捐款建立新國家棒球場,於2014年動工,預計2016年完成12。2015年01月宣布因各種因素導致工程延後,並開放各國招標建設球場。3。2017年新球場落成後,10月邀請台灣國家代表隊舉辦開幕系列賽,12月舉行的中美洲運動會棒球項目會是新球場首次正式國際賽。
巴拿馬
巴拿馬曾經有職棒聯盟,但在1972年解散。2001年11月,巴拿馬職棒重新開打,由Canaleros、Macheteros、Ronners、Tiburones四支球隊組成職棒聯盟,迪生、鷹俠、必可、米樂、陳用彩等台灣球迷熟知的球員都曾經投身其中。
- 詳見:巴拿馬職棒聯盟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的棒球運動起源甚早,主要是由前往美國求學的留學生以及1860年左右古巴爆發十年內戰所產生的古巴難民潮索引入。早期棒球運動在波多黎各的評價兩極,有人視其為正式的社交運動,有人則認為棒球是遊手好閒的活動。
1897年波多黎各成立了兩支正式的棒球隊,分別是El Borinquen與El Almendares,1898年1月11日為這兩隊在波多黎各第一場正式的棒球比賽,但因雨而沒有打完。同年1月30日,此二隊再戰,El Borinquen以9比3戰勝El Almendares,完成波多黎各史上第一場打完九局的正式棒球比賽。
波多黎各現有六支職棒球隊,隊名分別為:Banmon、Caguas、Carolina、Mayaguez、Ponce、Santurce。由於波多黎各並非獨立國家,現仍為美國屬地,且鄰近美國,使得波多黎各成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第三大的海外球員來源地。(僅次於多明尼加、委內瑞拉)
- 詳見:波多黎各職棒聯盟
美國
棒球源自於板球運動,一般認為是1839年由美國陸軍軍官達博岱(Abner Doubleday,畢業於美國知名的西點軍校,日後成為南北戰爭時代的名將)在紐約州的古柏鎮(Copperstown,美國棒球名人堂所在地)所發明;所以,美國一向被視為棒球的發源地。
- 詳見:美國棒球
- 相關雜誌:The National Pastime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的棒球運動據悉來自其鄰國古巴,古巴的雪茄製造商克洛馬在委國的首都卡拉卡斯設立雪茄工廠,古巴移民與當地民眾也因此開始打起棒球,此為委國棒運的濫觴。委內瑞拉國內人口以年輕人佔較多數,加上經濟上與美國來往密切,使得委內瑞拉年輕人有相當多機會接觸到諸如搖滾樂或棒球等等美國文化,委內瑞拉的石油工人就在棒球這項運動的流傳上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一般而言南美洲國家最風行的運動為足球,委內瑞拉則因棒球成為其中的例外。目前在大聯盟打球的委內瑞拉籍球員為非美籍球員的第二大來源地,僅次於多明尼加。
- 詳見:委內瑞拉職業棒球聯盟
巴西
和足球、排球、籃球等運動相比,棒球在巴西國內並不風行,主要是靠國內廣大日本裔移民後代的參與,巴西棒球國家代表隊亦曾參與過世界盃、州際杯、泛美運動會棒球賽和美洲杯的比賽,但成績均不佳。有少數日裔巴西籍選手前往日本打社會人球隊,其中巴西籍選手日裔克萊柏和席瓦,曾在台灣職棒的誠泰隊擔任投手。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在第三組中擊敗巴拿馬、尼加拉瓜、哥倫比亞等隊,晉級了預賽,是近年來的代表作。
哥倫比亞
和南美臨國委內瑞拉和中北美臨國相比,哥倫比亞不算是棒球風氣強盛的國家,但是也曾輸出過不少大聯盟級的選手,例如Jolbert Cabrera、Orlando Cabrera、Edgar Renteria 等。台灣職棒的洋將中,時報鷹的翔鷹和中信鯨的卡洛斯是哥倫比亞籍選手。
- 詳見:哥倫比亞職業棒球聯盟
薩爾瓦多
阿根廷
阿根廷國家代表隊'' (Pitchers)
Agustín Borrino、 Rodrigo Bruera、
Ezequiel Cufré、 Diego Echeverría、 Miguel García、 Guido Monis、 Lucas Ramón、 Federico Robles、 Agustín Tanco、 Federico Tanco (Catchers)
Juan Angrisano、 Lucas Nakandakare、 José Gerez (Infielders) Jacinto Cipriota、 Mauricio Costa、 Federico Gómez、 Nicols Solari、 Exequiel Talevi、 Agustín Tissera (Outfielders) Nicolás Arrube、 Sebastián García、 Lucas Montalbetti、 Mauro Schiavoni、 Eduardo Zurbriggen、 Agustín Tissera、 Nicolás Arrube、 Sebastián García、 Lucas Montalbetti、 Mauro Schiavoni、 Eduardo Zurbriggen
瓜地馬拉
巴哈馬
亞洲
中國
大清國時期
1873年清朝政府選派30名留學生赴美,這些留學生中包括了後來知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先生。這批留學生在美國留學其間,曾在耶魯大學組織「中華棒球隊」。1881年,這些留學歸國的留學生歸國,也將棒球運動帶入中國,這是中國棒球史上最初的一頁。
1895年,北京彙文書院成立棒球隊,這是目前可考的資料中,中國的第一支正式棒球隊。1907年,北京彙文書院與通州協和書院舉行了一場比賽,這也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一場正式棒球賽。
中華民國時期
1915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第四年,第2屆遠東運動會在上海召開,中國派出代表隊在棒球項目出場,使得中國棒球隊首次躍上國際比賽舞台。此時的台灣尚處於日治時期,棒球運動與日本關係較為密切,同年(大正4年)台灣棒球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棒球組織北部野球協會成立於台北,共有十五支球隊加入。
1932年,日僑梁扶初先生回到中國(此時為「中華民國」政府),之後窮其畢生之力推廣中國棒運。因為其對中國棒球貢獻良多,因此被尊為「神州棒球之父」,或稱為「中國棒球之父」。其子梁友德、梁友文亦對中國棒球貢獻良多。其後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台灣棒球運動開始與中華民國歷史產生密切關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台灣與大陸不但在政治、歷史上產生分歧,連同棒球運動也各自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棒球仍在軍隊中流行,自1956年起恢復全國性的比賽,並且在全國運動會中佔有一席之地。但隨後的文化大革命徹底摧毀棒球運動的基礎,時至今日,棒球運動除全國為數僅幾百人的專業運動員從事外,僅有幾個大城市的大學中有少數因興趣而從事棒球運動的大學生,其他各年齡層的棒球運動人口皆極少。
2002年,中國棒球協會集合了北京猛虎隊、天津雄獅隊、上海金鷹隊、廣東閃電隊(後改名為廣東獵豹隊)四支球隊,舉辦第一屆中國棒球聯賽。2005年中國棒球聯賽擴編,增加四川蛟龍隊與江蘇希望之星隊二隊,2009年河南吉象隊加入目前有若干涉賭的台灣職棒球員因未能參與中華職棒,轉而成為中國棒球發展的助手,但因聯賽賽程較短且球員素質仍在提升,目前稱為「準職業棒球比賽」但尚未成為正式職業棒球比賽。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台灣於1895年因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清廷被迫割讓台灣給日本之後,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台灣因而深受日本文化影響,也開始出現棒球運動。台灣於1906年三月間,在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現在的建國中學)出現了史上首支棒球隊,並進行了史上首次的棒球比賽;1907年位於台北的新公園棒球場落成啟用,是台灣史上第一個正式的棒球場,台北已儼然成為台灣的棒球重鎮。
隨後在1910年,台南郵政局日籍員工組成了南鯤團棒球隊,是南部的第一個棒球隊;1914年間,中部的台中、嘉義等地,也陸續出現了新球隊。1915年(大正4年),台灣棒球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棒球組織北部野球協會成立於台北,共有十五支球隊加入。而在1921年,位於花蓮的高砂棒球隊成立,它是台灣東部棒球隊的濫觴,也是第一個完全由台灣原住民所組成的球隊,隨後於1923年改名為「能高團」,並赴日參加宣傳賽,引起日本本土當地民眾很大的迴響。
1923年起,台灣每年固定在圓山棒球場舉行「全島中等學校野球大會」,並派出代表隊參加日本的甲子園高中棒球賽,還曾經於1931年由嘉義農林棒球隊奪得亞軍,為當時台灣青棒史上的最高成就。台灣參加甲子園的歷史,直到1941年第二十七屆夏季甲子園宣佈暫停舉行才告結束;而這一年嘉義中學雖然獲得全島中等學校野球大會冠軍,但無緣參賽。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台灣棒球運動開始與中華民國歷史產生密切關聯。
中華民國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當時因官方人士認為棒球運動是日本殖民文化的遺毒,曾經一度抑制棒球的發展,轉而發展籃球運動;直到1968年的紅葉少棒隊崛起,在國家亟需突破外交困境與高漲的國族主義推波助瀾之下,引發了三級棒球的運動熱潮;之後並且獲得十七次世界少棒聯盟(威廉波特少棒賽)冠軍,成為世界知名的少棒強權。
但由於中國的外交封鎖,台灣的成棒直到1982年才成功重返國際棒壇,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之名參與各國際賽會,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表演賽當中獲得銅牌,1992年在巴塞隆納奧運獲得正式比賽銀牌,成為世界棒壇五強之一。在此期間,台灣最有名的旅外球員,是旅日的「二郭一莊」。台灣的職棒運動則發軔於1990年,於三月十七日由統一獅隊與兄弟象隊在台北市立棒球場進行了台灣史上第一場職棒賽。1997年曾經一度因為職棒轉播權的爭議,發展成為兩聯盟的規模,直到2003年兩聯盟合併之後,讓台灣的職棒運動又回到正常的發展。
現役台灣知名的旅美球員尚有王建民、陳偉殷、郭泓志等人,被視為台灣人的驕傲,也是台灣少數站穩大聯盟的球員。此外,還有胡金龍、陳鏞基、耿伯軒等,被美國職棒大聯盟視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新星,也將會是下一波站穩大聯盟的球員。也是目前台灣掌管職棒運作的是「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其下共有四個職棒球團,而負責業餘棒球與國家代表隊組隊事宜的則是「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兩者之間互不隸屬,均為民間組織;在政府官方,則有「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負責職棒替代役男的選訓事宜。
以色列
以色列在2007年六月間由美國大聯盟扶植成立以色列棒球聯盟.. 但聯盟只承辦1年就停辦,不過美國大聯盟持續在推廣當地棒球。2012年,以色列徵召不少美國大聯盟農場體系1A、2A、3A的猶太裔選手,組成代表隊參加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第一組賽事,但最終在冠軍賽敗給西班牙隊,無法晉級隔年三月的預賽。
日本
日本棒球運動受美國影響甚深,1876年赴美求學的平岡熙將棒球帶入日本,直到1895年日本人中馬庚首創以野球一詞取代baseball,因此這一年也被稱為日本的「野球元年」。1920年代前後,日本開始出現類似職棒團體以俱樂部型態出現的準職棒球隊,到了1936年,日本職棒成立,棒球於是成為日本人的國民運動。
除了職棒以外,日本的棒球實力在亞洲地區也佔有龍頭的地位,在各項國際錦標賽當中,均有優異的成績;亞洲各國優秀的職棒好手,也常有赴日進軍日本職棒挑戰的例子,例如:南韓的李承燁、具台晟、宣銅烈,台灣的二郭一莊、呂明賜、陳大豐,中國的呂建剛...等,不勝枚舉;日本的旅美球員更是居於亞洲各國之冠,歷年均有五十餘人之譜,站穩大聯盟的更有十餘人,知名的球星有松井秀喜、鈴木一朗、井口資仁、佐佐木主浩、野茂英雄、松井稼頭央...等人。
目前日本掌管職棒運作的是「日本野球機構」,下轄兩個職棒聯盟與十二支職棒球團,負責業餘棒球的則是「日本野球聯盟」,兩者之間互不隸屬,另外還有「全日本野球會議」,負責統籌掌管日本棒球國家代表隊的組隊事宜。
- 詳見:日本棒球
菲律賓
菲律賓曾為西班牙和美國殖民地,尤其受美國的影響,菲律賓的棒球人口不算少。菲律賓曾一度是亞洲棒球強國之一,主辦過1954年、1955年、1965年、1973年等4次亞洲盃錦標賽,並拿下1954年第一屆亞洲棒球錦標賽的冠軍,早期也曾擊敗過中華跟南韓隊。但目前的菲律賓僅在東南亞獨霸,泰國、印尼、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有逐漸趕上趨勢。
菲律賓在2007年也有自己新的職業聯盟,不過與MLB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MLB卻十分關心這塊市場,剛成立時,大聯盟國際市場副總Jim Small親自到菲律賓觀察,之後不斷有MLB人員前往指導,2008年光芒球探John Gilmoer也前往觀察,或許菲律賓棒球再次重新發展。
- 詳見:菲律賓棒球
韓國
1905年美籍傳教士Gilbert向韓國的黃城基督教青年團會員教授棒球,此為韓國棒運的濫觴。一開始棒球運動主要是在教會團體以及學校之間的團體娛樂遊戲,後來逐漸普及到社會中各階層,成為一項受歡迎的運動。
YMCA棒球隊也在1912年11月展開朝鮮體育史上首次的海外遠征前往日本進行比賽(成績為1勝5敗1平手),成為了1920年左右棒球運動的高潮。
1981年底,三星獅子隊、羅德巨人隊、MBC青龍隊、OB熊隊、海陀老虎隊與三美巨星隊等六隊決議組成職棒聯盟,並於隔年的3月7日由三星獅子隊與MBC青龍隊在漢城東大門球場展開第一場職業比賽,韓國棒球正式進入職棒時代。其間經過幾番球團更替,目前南韓職棒擁有LG雙子隊、斗山熊隊、SK飛龍隊、現代獨角獸隊、韓華老鷹隊、三星獅子隊、起亞老虎隊、樂天巨人隊等八支職棒球隊,且擁有完整的FA、新人選秀與二軍體系,是南韓的熱門職業運動之一。
南韓也有不少知名的旅美球員,例如:朴贊浩、金炳賢、秋信守...等人,在大聯盟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韓國掌管職棒運作的是「韓國棒球委員會」,負責業餘棒球的則是「大韓棒球協會」,兩者互不隸屬。至於朝鮮半島另一分裂國家北韓,則幾乎沒有棒球發展的記錄,國際賽事僅參加過澳大利亞舉辦的1993年第十七屆亞洲棒球錦標賽,只擊敗菲律賓,在7隊中名列第6。
- 詳見:韓國棒球
泰國
泰國在棒球運動其實並不出名,不過在東南亞區的棒球比賽,泰國和菲律賓還是可以躋身前兩名,甚至有擊敗菲律賓的紀錄。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泰國隊在參加第四組賽事時,徵召母親為泰國人的前美國大聯盟好手Johnny Damon參賽,雖然仍因接連敗給紐西蘭和菲律賓,無法晉級隔年三月的預賽,但仍表現泰國發展棒球的決心。
印尼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棒球發展歷史較短,實力在亞洲亦不強,歷次國際賽選手多半為板球或曲棍球選手兼任,2003~2005年曾邀請前阪神隊選手渡邊博敏擔任總教練。曾參加2010年第十六屆中國廣州亞運棒球賽,2003、2007和2012三屆亞洲棒球錦標賽(以下簡稱「亞錦賽」),在亞洲棒球總會於1995年開始舉辦亞洲盃棒球賽(以下簡稱「亞洲盃」),並作為「亞錦賽」的資格賽,前二名才能晉級「亞錦賽」之後,巴基斯坦均有參與「亞洲盃」賽事,並拿下2006、2010冠軍,和2012年分成兩區之後西南亞區的冠軍,以及2001、2002、2004和2009年的亞軍(其中2001和2004年晉級2001和2005年的「亞錦賽」,均棄權未參加)。
香港
歐洲
捷克
捷克最早棒球比賽接觸是1920年,捷克首位大聯盟球員是Elmer Valo(捷克斯洛伐克裔美國人),前費城人外野手,他也去過很多球隊,最後當教練和球探。捷克有40個棒球隊,根據歐洲棒球總會20年來統計,當地有4500人棒球成員,有快速的成長。捷克聯賽最棒的球隊AVG Draci Brno至今為止16連霸,歐洲盃有2次季軍,捷克發展棒球雖然較晚,但成長是有目共賭的。
芬蘭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舉行,棒球運動因此引進芬蘭。1981年芬蘭棒壘球協會成立,但棒球在芬蘭仍是一項不普遍的運動。不過,1922年由Lauri Pihkala參考美式棒球運動改良後引進芬蘭的pesapallo卻是芬蘭最為風行的運動之一。
德國
1936年德國的柏林奧運會,讓德國人接觸了棒球運動,在9萬人多人柏林運動場比賽,而希特勒發動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軍人佔領德國一些地區後,美國又將棒球介紹給德國人。德國棒球有德國聯邦聯賽以外,在每個超過六萬人的城市都會有一個以上的棒球俱樂部(早期俱樂部成員是以美國軍人為主),而在每個俱樂部裡面,至少會有一支成棒隊、一支女子壘球隊與一支少棒隊。歐洲棒球總會統計至今58年,德國已將近有3萬人左右棒球成員人口運動,目前當地棒球成員超越於荷蘭、義大利的人口。
德國雖在1951年成立ABFD棒球協會,但是受到如足球的熱門運動影響,1970年棒球協會倒閉,進入沒落階段。一直到了1980年,由於德國部分許多人還支持著棒球運動,因此,1985年,德國聯邦棒球DBV成立,直到現在,雖然德國棒球運動還不算盛行,但已漸漸提升其水準。2007年台灣舉辦37屆世界盃棒球賽中,擊了敗泰國,終於在世界盃搶到首勝,破了0勝15敗的魔咒。
希臘
由於舉辦2004年第二十八屆雅典奧運會,但希臘作為東道國,正面臨困境,實際棒球人才在國內非常小,之後放寬國籍制度,才藉此希臘由美國大聯盟巴爾的摩金鶯隊老闆,美籍希臘裔的Peter Angelos主導,籌組球隊參與奧運棒球比賽,成員幾乎為在美國職棒小聯盟體系效力的美籍希臘裔第三、第四代,多半已完全不會講希臘語,並且早在2002年歐洲棒球錦標賽資格賽開始代表希臘隊,也是希臘隊第一次參加國際賽事並且取得歐錦賽參賽權,而後的2003年歐錦賽締造第二名佳績,2004年雅典奧運擊敗義大利拿下奧運史上第一勝。
義大利
義大利是歐洲棒球實力僅次於荷蘭的國家,一次大戰結束,美國棒球引入義大利,到了二次大戰結束,德軍投降。1945年美國軍隊來到義大利。1948年義大利聯盟開始成立,至2007年為止,舉辦30屆的歐洲國家錦標賽,義大利拿下其中8次的冠軍。義大利是歐洲少數有在正式職棒聯盟的國家,台灣不少洋將如李奇、蓋瑞、法蘭克、由你卡、前田克拓、奧古斯都都曾經前往義大利發展。歐洲棒球總會經過58年統計,義大利棒球成員已有2萬人口左右,但是整個歐洲國家當地十大運動是看不見棒球的。
荷蘭
荷蘭和義大利屬於歐洲的棒球強國之一,棒球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荷蘭棒協成立),雖然棒球在荷蘭本土不算流行,但是在荷蘭屬地如阿魯巴島、荷屬安地列斯群島等島嶼(2010年10月10日,荷屬安地列斯群島正式瓦解,繼阿魯巴島後庫拉索島及聖馬丁島成為自治區,另兩個小島成為荷蘭王國直轄市),由於接近美洲,棒球算是相當普遍的運動,58年來歐洲棒球總會的統計數字,荷蘭有接近2萬5千人棒球成員人口。至2007年為止,舉辦了30屆的歐洲棒球錦標賽,荷蘭包辦其中20次的冠軍。荷蘭舉辦邀請賽哈連盃和港口盃,進步已有成果。荷蘭於2000年雪梨奧運和2007年世界盃分別擊敗古巴一次,2011年第三十九屆世界盃棒球錦標賽更有優異表現,雙勝古巴奪冠;另於2009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雙勝多明尼加,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打進四強,創造佳績。
俄羅斯
俄羅斯發展棒球起於蘇聯時期,原本因為冷戰的關係,蘇聯對棒球這項發源於美國的運動並不感興趣,但在1987年國際奧會將棒球列入1992年奧運會正式項目以後,蘇聯才正式開始推展棒球運動。曾靠著小聯盟投手在世界盃中首度擊敗有數位職棒球員助陣的中華隊。1990年台灣所舉辦國際棒球邀請賽,曾邀請過蘇聯隊參加比賽。
西班牙
至2017年為止,西班牙在歐洲棒球錦標賽中,共獲得過1次冠軍(1955年,由西班牙主辦)、2次亞軍(1954年、2016年)和14次季軍。西班牙棒球受古巴移民,棒球全盛時期在50~60年代,西班牙曾經是歐洲棒球強國之一,曾經與義大利爭奪歐錦賽冠軍及歐冠盃冠軍,由於當地熱門運動是足球,許多棒球俱樂部沒能生存到70年代。在本國舉辦1992年第二十五屆巴塞隆納奧運會時,西班牙也組隊參與第一次列為正式項目的棒球賽,結果僅擊敗波多黎各隊,在8隊之中墊底。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徵召不少美國大聯盟體系1A、2A選手,參加第一組賽事,並擊敗法國和以色列,晉級隔年三月的預賽,是近年來較突出的表現。
聯合王國
棒球被認為是由板球演化而來,而板球運動據考證是英格蘭於12世紀發明。後來在英國遷往美國新大陸初期讓美國發明棒球。不過英國早期曾於1938年以4勝1負獲得IBAF正式承認的第一屆世界盃棒球錦標賽冠軍,英國棒球早期歐洲有受發展,原本有意參加第二屆世界盃,但缺乏經費因素。戰爭結束後,棒球運動已逐漸沒落,只是如今英國僅發展板球為主。2007年獲得歐洲棒球錦標賽亞軍,本可以參加2008年奧運棒球最終資格排名賽,但最終因經費不足放棄。甚至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棒球即遭到刪除的命運。不過2009年英國隊重返世界盃,在D組預賽中4:1擊敗東道主之一的克羅埃西亞隊,拿下唯一一勝。
瑞典
瑞典棒球在歐錦賽參加過30屆的紀錄,每屆都有參加。但始終沒有傑出的表現,不過瑞典在世界盃卻有拿過2勝,其中35屆世界盃,瑞典擊敗非洲棒球首強南非,拿下唯一1勝,或許歐洲棒球,有一定的水準。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當地城市組成維斯特拉隊,與美國隊交手,棒球在那時介紹了瑞典。 二次大戰結束後,1944年成立俱樂部,瑞典引進國外教練,推廣當地棒球。至今北歐任何國家,瑞典發展較好。 隨後1964年歐錦賽擊敗法國。
法國
法國棒球1955年首次參加國際賽歐錦賽。也參加過3次世界盃,但是從來沒有贏過任何一場比賽。1997年洲際盃只贏西班牙,排名第7。法國有部份來自法屬聖馬丁島球員,聖馬丁島北部屬於法屬,南部是荷屬的分別。此外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出身的選手和教練,也給予不少技術上的支援。
比利時
比利時是歐洲棒球與西班牙、德國是其在歐錦賽的勁敵,但和義大利、荷蘭仍有段差距,比利時雖曾在1967年的歐錦賽拿下冠軍,但近年來棒球成績不佳,2001年、2003年的歐錦賽成績分別為第9名和第11名,甚至連缺席兩屆歐錦賽(29屆和30屆的資格賽失利)亦未出賽,比利時將於2010年重回歐錦賽。
非洲
南非
非洲國家在棒球的發展上,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較落後的地區,國際棒球總會(IBAF)在非洲的會員國並不多,主要集中在非洲南部和非洲大陸的西海岸地區。非洲唯一與世界各國棒球發展較能夠接軌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南非而已;南非棒球代表隊曾經多次參加世界盃棒球錦標賽與2000年雪梨奧運,但至今仍沒有受人矚目的成績。
奈及利亞
大洋洲
澳洲
澳洲是個棒球並不興盛的國家,不過他們卻有不少人在美國職棒打過球,所以澳洲國家隊的實力並不容小覷。澳洲最有名的棒球選手是David Nilsson和Graeme Lloyd,另外像湯肯、薛伯特、麥克利、費格森、阿丁、湯姆等曾經在台灣職棒球賽中出賽的洋將,都曾是澳洲國家隊的成員。前興農牛隊球員張家豪目前也在澳洲教球。
紐西蘭
紐西蘭原本是一個以板球為主的國家,棒球並不風行,現有12支成棒隊、50支高中青棒隊、60多支青少棒隊以及約兩百支多少棒隊。出身台灣的前職棒練習生葉明煌也在紐西蘭發展,不但成為紐西蘭國家隊的教練,也在紐西蘭創立以自己英文姓名Cola Yeh為名的棒球學校。
關島
其他
參考資料
- 盂峻瑋,經典賽前 趣談古巴棒球。臺北,中國時報-民意論壇,2006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