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外卡: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183.246.177.186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10:27 ;歷來作者:42.76.77.34223.137.117.77其他...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釋意
釋意
 
第15行: 第15行:
 
*中文的「外卡」二字其實是外來語,就是「Wild Card」的直譯,即「另外一張決賽或季後賽門票」的意思。
 
*中文的「外卡」二字其實是外來語,就是「Wild Card」的直譯,即「另外一張決賽或季後賽門票」的意思。
 
*[[美國職棒]]從[[1994年]]開始,季後賽改為三輪制,首創兩聯盟各有一個「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
 
*[[美國職棒]]從[[1994年]]開始,季後賽改為三輪制,首創兩聯盟各有一個「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
*[[中華職棒]]則是從[[2005年]]開始,將季後賽改為兩輪制,新增一個「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2009年]]起則改為隨戰績實際情形才會出現「外卡」球隊,但隨著球隊增加,[[2022年]]起再度恢復此制度。
+
*[[中華職棒]]則是從[[2005年]]開始,將季後賽改為兩輪制,新增一個「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2009年]]起則改為隨戰績實際情形才會出現「外卡」球隊,但隨著球隊增加,[[2022年]]起再度恢復固定外卡制度。
  
 
==由來==
 
==由來==

2024年9月24日 (二) 10:27的最新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目次

[編輯] 原文

Wild Card

[編輯] 原意

Wild Card中文音譯為「外卡」,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

  1. 撲克牌遊戲:Wild是野生的、不受拘束的意思,Wild Card在撲克牌遊戲中是指可當任意牌用的「萬用牌」或「王牌」,通常以「鬼牌」為之。這是Wild Card一詞最早的起源。
  2. 運動競賽:在運動競賽中,「外卡」一般是指額外進入冠軍爭奪賽的「關鍵名額」,通常保留給在正規比賽中未達原定資格的隊伍或個人來爭取,所以奪得外卡者就如同拿到敗部復活的王牌一般。
  3. 電腦科學:在電腦科學領域中,Wildcard是指可替代任意字的「萬用字元」,例如星號「*」。
  4. 預見研究(Foresight research):在預見研究的領域中,「外卡」指的是發生機率極低,但影響極大的「關鍵事件」。決策理論強調組織需提升從微弱信息中預見外卡事件的能力,以便洞燭機先、因應環境變遷。組織擁有這樣的能力就像手中握有王牌,不論未來如何變化,都能如變色龍一樣因應。

由此可知不論哪個領域,「外卡」都是指「如王牌般具備關鍵影響力的事物」。

[編輯] 釋意

  • 外卡在球類運動中的原意是 - 不依照球員排名,由比賽的主辦單位邀請一位或多位球員參加比賽,給予他們外卡參賽資格,這些機會通常給予排名還不夠高的年輕球員,或是來不及報名的明星球員。運用在職業棒球比賽上面,就是主辦單位給予其他球隊有進入季後賽的機會,至於這些球隊的篩選方式就由主辦單位來訂定了。
  • 中文的「外卡」二字其實是外來語,就是「Wild Card」的直譯,即「另外一張決賽或季後賽門票」的意思。
  • 美國職棒1994年開始,季後賽改為三輪制,首創兩聯盟各有一個「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
  • 中華職棒則是從2005年開始,將季後賽改為兩輪制,新增一個「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2009年起則改為隨戰績實際情形才會出現「外卡」球隊,但隨著球隊增加,2022年起再度恢復固定外卡制度。

[編輯] 由來

  至於棒球賽為何要有「外卡」呢?
 其實美國職棒1994年開始新增「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只是為了平衡三輪制季後賽各隊的出賽場數,避免勝率最高的球隊成為種子隊,反而降低比賽的可看性與公平性。而中華職棒則是認為增加一個「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可以提高各隊晉級季後賽的機會,而且讓比賽更精采刺激,減少「消化比賽」的發生率。
 另外,「外卡」球隊也有機會獲得總冠軍,而且「外卡」球隊並不一定是年度例行賽戰績較差的球隊,以「外卡」身分晉級季後賽的球隊,並不全然是因為運氣比較好的緣故。以美國職棒為例,2004年世界大賽冠軍,就是由「外卡」身分晉級的波士頓紅襪隊獲得。而中華職棒中,2007年統一獅,2008年兄弟象以及2023年樂天桃猿皆是以外卡身分打進台灣大賽,統一甚至是聯盟目前唯一以外卡身份獲得總冠軍的球隊。

[編輯] 現行賽制

[編輯] 美國職棒

  2012年之前的賽制是兩聯盟(即美聯及國聯)各分成三個分區(東、西、中三區),各有三支分區冠軍隊,另有一支「外卡」球隊可參加季後賽,「外卡」球隊是由分區冠軍隊外該聯盟勝率最高的球隊產生,因此,兩聯盟各有四隊共計八隊進入季後賽。2012年賽季起,外卡名額由一隊增加為兩隊(即各取分區冠軍外勝率最高的二隊),兩聯盟各五隊共計十隊可參加季後賽。各聯盟內之外卡第一名及第二名須先進行單場的淘汰殊死戰,勝隊方可出線為正式外卡隊,再與三分區冠軍共四支球隊進行五戰三勝制之分區系列賽。

  季後賽除外卡為單場淘汰殊死戰外,其餘三個輪次的比賽採五戰三勝或七戰四勝淘汰制,分別為:

  1. 分區系列賽(Division Series):採五戰三勝制。對手分配規則是各聯盟四隊分兩組交戰,其中一組由該聯盟戰績最佳的球隊迎戰「外卡」球隊,但如果兩隊屬該聯盟同一分區,則由戰績次佳的分區冠軍隊迎戰「外卡」球隊;另一組則由其餘兩隊廝殺。交戰對手戰績較佳者享有主場優勢。但「外卡」球隊一律不得享有主場優勢(世界大賽除外)。
  2. 聯盟冠軍賽(League Champion Series):採七戰四勝制,由分區系列賽的兩組勝隊進行鏖戰。
  3. 世界大賽(World Series):採七戰四勝制,由國家聯盟冠軍隊和美國聯盟冠軍隊交手,而主場優勢則由該年度例行賽勝率高享有。

[編輯] 中華職棒

自2022年起,再度恢復固定「外卡」球隊制度:(原2009-2021年外卡球隊只會隨實際戰績情形而產生,不一定每年皆會出現)

  • 上半季冠軍與下半季冠軍不同球隊時:
  1. 季冠軍以外年度勝率最佳者,為當年取得「外卡」資格的球隊。
  2. 兩支季冠軍中年度戰績較佳者為種子球隊,直接晉級七戰四勝制的總冠軍戰
  3. 「外卡」球隊先與年度戰績較差的季冠軍球隊進行四戰三勝制的季後賽,但季冠軍球隊先勝出一場,勝隊晉級七戰四勝制的總冠軍戰
  4. 年度戰績較佳者享有主場優勢,但「外卡」球隊一律不得享有主場優勢。
  • 上半季冠軍與下半季冠軍相同球隊時:
  1. 季冠軍球隊成為當然種子球隊,直接晉級六戰四勝制的總冠軍戰
  2. 年度戰績第二、三名為「外卡」球隊,進行五戰三勝制的季後賽。
  3. 季後賽勝出者晉級六戰四勝制的總冠軍戰,但種子球隊先勝出一場。
  4. 年度戰績較佳者享有主場優勢。

[編輯] 備註

關於日本職棒兩聯盟與韓國職棒的季後賽制度,以及台灣大聯盟雖然也有類似「外卡」球隊晉級季後賽的模式,但習慣上似乎並不稱為「外卡」球隊,反而比較像是中華職棒98年及99年的季後賽賽制,故不在此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