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三振: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由1名用戶作出的一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第1行: 第1行:
{{導覽條1|術語}}
+
簡單的說就是如果投手三振對手的比率,計算公式如下:
[[Image:Symbols-SO.JPG|right]]
+
'''術語''':[[strike out]]
+
  
<b>縮寫代碼</b>:[[SO]]
+
三振人次 * 9局 / 總投球局數 = 奪三振率
  
<b>記錄代碼</b>:[[K]]
+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投手在一個球季中三振次數有100次。如果該球季他總共投了200局。他的奪三振率就是:100*9/200=4.5。
  
'''說明''':
+
[[category:特殊名詞]]
 
+
[[投手]]投出三個進[[好球帶]]球數時,即三振打擊者。
+
 
+
圖例說明:兩好球兩壞球之下遭到三振。中間的I代表該局的第一個出局數,左側則為球數記錄。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低}}
+
[[category:術語]]
+

2006年1月23日 (一) 18:54的修訂版本

簡單的說就是如果投手三振對手的比率,計算公式如下:

三振人次 * 9局 / 總投球局數 = 奪三振率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投手在一個球季中三振次數有100次。如果該球季他總共投了200局。他的奪三振率就是:100*9/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