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第二棒: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
第8行: | 第8行: | ||
:[[第一棒]]、[[第三棒]]、[[第四棒]]、[[第五棒]]、[[第六棒]]、[[第七棒]]、[[第八棒]]、[[第九棒]] | :[[第一棒]]、[[第三棒]]、[[第四棒]]、[[第五棒]]、[[第六棒]]、[[第七棒]]、[[第八棒]]、[[第九棒]]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
[[Category:術語]][[Category:特殊名詞]] | [[Category:術語]][[Category:特殊名詞]] |
2009年3月28日 (六) 23:53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特殊名詞
第二棒在棒球中,代表先發上場的九位球員裡第二位登上打擊區打擊者。傳統的棒球觀念裡,無論是犧牲觸擊、打帶跑(或跑帶打)等等戰術皆能忠實執行的球員,就是一位理想的二棒打者。分別保有我國職棒以及世界最多犧牲觸擊成功紀錄的羅國璋與川相昌弘即是有名的代表。
除了標準型的第二棒,有時一些打擊火力較為整齊的球隊,也會把全壘打能力中等,但是頗能製造安打且腳程不惡的球員放在第二棒,提早開啟球隊的攻勢,過去兄弟象隊的葛雷諾以及近年來紐約洋基隊的Derek Jeter算是較為典型的例子。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