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對戰優質率: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注意事項
第4行: 第4行:
  
 
==說明==
 
==說明==
<B>對戰優質率</B>常在數隊勝負場數相同,用來判別名次的方法。
+
<B>對戰優質率</B>」即「得失分率差」,是在數隊間「勝負相同且互咬」時,用來決定最後一名的方法。勝負相同且互咬只可能發生在奇數(如3、5、7...等)隊之間,這是因為在奇數隊伍間,各隊的比賽場數為偶數,始可能出現每隊勝負相同情形(如1勝1敗、2勝2敗、3勝3敗...等),其中又以3隊(隊伍間每隊皆1勝1敗)最為常見。
  
 
:<B>得分率</B> = 總得分 ÷ 總攻擊局數
 
:<B>得分率</B> = 總得分 ÷ 總攻擊局數
第10行: 第10行:
 
:<B>對戰優質率(TQB) = 得分率 - 失分率</B>
 
:<B>對戰優質率(TQB) = 得分率 - 失分率</B>
  
請注意「局數」的定義同於「[[投球局數]]」,未必是整數。例如 A、B 兩隊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平手,九局下半 B 隊在 2 出局之後擊出致勝分,比賽結束,則 A 隊的攻擊局數(或 B 隊的防守局數)為 9 局,A 隊的防守局數(或 B 隊的攻擊局數)為 8<BIG>⅔</BIG> 局。
+
*請注意「局數」的定義同於「[[投球局數]]」,未必是整數。例如 A、B 兩隊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平手,九局下半 B 隊在 2 出局之後擊出致勝分,比賽結束,則 A 隊的攻擊局數(或 B 隊的防守局數)為 9 局,A 隊的防守局數(或 B 隊的攻擊局數)為 8<BIG>⅔</BIG> 局。
 +
*TQB 計算不包括延長賽,例如正規局數結束時兩隊為 <tt>5:5</tt>,則以此得分、局數計算,不包括延長賽所得分數與局數。
 +
*各隊 TQB 的總和必等於 0 。
 +
 
 +
==應用方法==
 +
奇數隊勝負場數相同且互咬,則比較隊伍之間的 TQB,不計與其它球隊對戰的情況,TQB最低者為最後一名。
 +
 
 +
*舉例: A、B、C 三隊勝負場數相同且互咬,進而套用 TQB,若計算出來的 TQB 值為 <tt>A>B>C</tt>,則 C 為三隊中排名最後一名。至於 A、B 兩隊排名的決定,則須回到前一項排序條件,也就是「勝負關係」,如果 B 勝 A,則 B 第一、A 第二、C 第三;如果 A 勝 B,則 A 第一、B 第二、C 第三。
 +
 
 +
 
 +
==旁觀者定律==
 +
假設在奇數(2N+1)隊伍間的比賽尚未全部完成,但可能形成勝負相同且互咬情形,若其中有一 A 隊與其他 2N 支隊伍間的比賽皆已完成(戰績 N 勝 N 敗),則 A 隊即被稱為旁觀者。由於 A 隊在這些隊伍間的比賽已完成,其本身的 TQB 值已可計算,此時如果 A 隊 TQB 值為正,則 A 隊確定不會是這些隊伍間的最後一名。
 +
 
 +
*證明:若最後沒形成勝負相同且互咬,則必存在其他隊伍戰績劣於 N 勝 N 敗;若最後形成勝負相同且互咬,由於各隊 TQB 的總和必等於 0,A 隊 TQB 值為正,則必存在其他隊伍 TQB 值為負,使得 A 隊絕對不會是這些隊伍間的最後一名。
 +
 
 +
 
 +
==例外應用==
 +
單純用以決定多隊間的排名而非只是最後一名。數隊(不限定奇數)勝負場數相同,且無對戰記錄(例如單淘汰賽制或分組賽制裡,相同勝負場數的球隊未必曾經交手),則比較這些球隊在整體賽事裡的 TQB,直接以 TQB 值的高低來決定各隊排名。
  
==應用時機==
 
應用時機取決主辦單位在賽前所公佈的賽制,通常應用在數隊勝負場數相同時。
 
這又分成兩種情況:
 
# 三隊勝負場數相同且互咬,則比較三隊之間的 TQB,不計與其它球隊對戰的情況。
 
# 數隊勝負場數相同,且無對戰記錄(例如單淘汰賽制裡,相同勝負場數的球隊未必曾經交手),則比較這些球隊在整場賽事裡的 TQB。
 
  
==注意事項==
 
:* TQB 計算不包括延長賽,例如正規局數結束時兩隊為 <tt>5:5</tt>,則以此得分、局數計算,不包括延長賽所得分數與局數。
 
:* TQB 的排序意義必須參考主辦單位的規定,以目前 WBSC 名下的賽事而言,<B>TQB 並不是用來決定名次,而是用來淘汰。</B><P>例如 A、B、C 三隊勝負場數一樣且對戰勝負關係為互咬情況,進而套用 TQB,若計算出來的 TQB 值為 <tt>A>B>C</tt>,這並不代表三隊的名次為 A 第一、B 第二、C 第三,而是根據 TQB 值將 C 淘汰,然後 A、B 兩隊回到前一項排序條件,也就是比較 A、B 之間的勝負關係;在許多賽事裡,有可能出現 TQB 是 <tt>A>B>C</tt>,但回頭比較 A、B 兩者勝負關係時是 B 贏了 A,故正確的排名便是 B 第一、A 第二、C 第三。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category:術語]]
 
[[category:術語]]

2018年9月26日 (三) 18:44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英文名稱TQB(Team Quality Balance)

目次

說明

對戰優質率」即「得失分率差」,是在數隊間「勝負相同且互咬」時,用來決定最後一名的方法。勝負相同且互咬只可能發生在奇數(如3、5、7...等)隊之間,這是因為在奇數隊伍間,各隊的比賽場數為偶數,始可能出現每隊勝負相同情形(如1勝1敗、2勝2敗、3勝3敗...等),其中又以3隊(隊伍間每隊皆1勝1敗)最為常見。

得分率 = 總得分 ÷ 總攻擊局數
失分率 = 總失分 ÷ 總防守局數
對戰優質率(TQB) = 得分率 - 失分率
  • 請注意「局數」的定義同於「投球局數」,未必是整數。例如 A、B 兩隊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平手,九局下半 B 隊在 2 出局之後擊出致勝分,比賽結束,則 A 隊的攻擊局數(或 B 隊的防守局數)為 9 局,A 隊的防守局數(或 B 隊的攻擊局數)為 8 局。
  • TQB 計算不包括延長賽,例如正規局數結束時兩隊為 5:5,則以此得分、局數計算,不包括延長賽所得分數與局數。
  • 各隊 TQB 的總和必等於 0 。

應用方法

奇數隊勝負場數相同且互咬,則比較隊伍之間的 TQB,不計與其它球隊對戰的情況,TQB最低者為最後一名。

  • 舉例: A、B、C 三隊勝負場數相同且互咬,進而套用 TQB,若計算出來的 TQB 值為 A>B>C,則 C 為三隊中排名最後一名。至於 A、B 兩隊排名的決定,則須回到前一項排序條件,也就是「勝負關係」,如果 B 勝 A,則 B 第一、A 第二、C 第三;如果 A 勝 B,則 A 第一、B 第二、C 第三。


旁觀者定律

假設在奇數(2N+1)隊伍間的比賽尚未全部完成,但可能形成勝負相同且互咬情形,若其中有一 A 隊與其他 2N 支隊伍間的比賽皆已完成(戰績 N 勝 N 敗),則 A 隊即被稱為旁觀者。由於 A 隊在這些隊伍間的比賽已完成,其本身的 TQB 值已可計算,此時如果 A 隊 TQB 值為正,則 A 隊確定不會是這些隊伍間的最後一名。

  • 證明:若最後沒形成勝負相同且互咬,則必存在其他隊伍戰績劣於 N 勝 N 敗;若最後形成勝負相同且互咬,由於各隊 TQB 的總和必等於 0,A 隊 TQB 值為正,則必存在其他隊伍 TQB 值為負,使得 A 隊絕對不會是這些隊伍間的最後一名。


例外應用

單純用以決定多隊間的排名而非只是最後一名。數隊(不限定奇數)勝負場數相同,且無對戰記錄(例如單淘汰賽制或分組賽制裡,相同勝負場數的球隊未必曾經交手),則比較這些球隊在整體賽事裡的 TQB,直接以 TQB 值的高低來決定各隊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