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Under hand: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1行: 第1行:
 
{{導覽條1|術語}}
 
{{導覽條1|術語}}
 
[[Image:DSC08346.jpg|thumb|290px|{{Image:DSC08346.jpg}}]]
 
[[Image:DSC08346.jpg|thumb|290px|{{Image:DSC08346.jpg}}]]
  [[低肩投球]]是四種常見的[[投手]]投球方式之一,又稱之為『下勾式投球』或『四分之一投球』,因投球的[[出手點]]明顯低於肩部而得名。此種投球方式需要較多的下盤力量配合,適合身材不夠粗壯、但腰部與腿部力量較強的投手。這種投球方式是最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對於肩部、肘部、腰部負擔極大,因此也必須比其他投手更注重運動傷害的防護。不過也因為這樣,低肩投球的球路有別於其他投球方式,球進入[[好球帶]]前會有上飄的效果,所以也是最讓[[擊球員]]難以適應的。
+
  [[低肩投球]]是四種常見的[[投手]]投球方式之一,又稱之為『下勾式投球』或『潛水艇式投球』,因投球的[[出手點]]明顯低於肩部而得名。此種投球方式需要較多的下盤力量配合,適合身材不夠粗壯、但腰部與腿部力量較強的投手。這種投球方式是最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對於肩部、肘部、腰部負擔極大,因此也必須比其他投手更注重運動傷害的防護。不過也因為這樣,低肩投球的球路有別於其他投球方式,球進入[[好球帶]]前會有上飄的效果,所以也是最讓[[擊球員]]難以適應的。通常是比較注重[[控球]]跟[[尾勁]],而不在於[[球速]]。
  
  另外目前已知低肩投球的[[投手]]都是[[右投]]居多,可是在[[MLB]]卻已出現了數位[[左投]]低肩的投手,如果以近20年的[[大聯盟]]官方紀
+
  另外目前已知低肩投球的[[投手]]都是[[右投]]居多,而在亞洲區的部份,若訓練的好,可以拿來當先發。像日本跟台灣是最明顯的例子。可是在[[MLB]]的觀念中,通長都是以後援居多,而且出現了數位[[左投]]低肩的投手,如果以近20年的[[大聯盟]]官方紀錄,就至少出現過四個低肩左投的[[投手]]。在棒球界,使用右投低肩的[[投手]]已經算是稀少的,可是左投低肩的[[投手]]更是罕見!通常多是擔任一人左投。
錄,就至少出現過兩個低肩左投的[[投手]]。在[[大聯盟]],使用右投低肩的[[投手]]已經算是稀少的,可是左投低肩的[[投手]]更是罕見!通常多是擔任一人左投。
+
  
 
==代表性投手==
 
==代表性投手==

2011年5月9日 (一) 17:27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圖片簡述:兄弟象隊的投手廖于誠
拍攝日期:2008年06月21日
拍攝地點:台北市立天母棒球場
所有人:幻象兩千
攝影者:幻象兩千
備註:攝於兄弟與米迪亞之戰。
Alt text
本上傳圖片採用CC-BY-NC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勿做為商業用途」。

注意:本館已自2012年2月8日起,改採CC-BY-SA授權方式,圖片原上傳者若有意更改此張圖片授權為CC-BY-SA,可徑行修改。

  低肩投球是四種常見的投手投球方式之一,又稱之為『下勾式投球』或『潛水艇式投球』,因投球的出手點明顯低於肩部而得名。此種投球方式需要較多的下盤力量配合,適合身材不夠粗壯、但腰部與腿部力量較強的投手。這種投球方式是最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對於肩部、肘部、腰部負擔極大,因此也必須比其他投手更注重運動傷害的防護。不過也因為這樣,低肩投球的球路有別於其他投球方式,球進入好球帶前會有上飄的效果,所以也是最讓擊球員難以適應的。通常是比較注重控球尾勁,而不在於球速

  另外目前已知低肩投球的投手都是右投居多,而在亞洲區的部份,若訓練的好,可以拿來當先發。像日本跟台灣是最明顯的例子。可是在MLB的觀念中,通長都是以後援居多,而且出現了數位左投低肩的投手,如果以近20年的大聯盟官方紀錄,就至少出現過四個低肩左投的投手。在棒球界,使用右投低肩的投手已經算是稀少的,可是左投低肩的投手更是罕見!通常多是擔任一人左投。

目次

代表性投手

右投

左投

  • (現役選手以粗體顯示)

相關頁面

投 手 投 球 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