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Babe Ruth: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MCH對話 | 貢獻
第3行: 第3行:
  
 
==生平簡介==
 
==生平簡介==
  '''Babe Ruth''',[[1895年]]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地摩市,後來成為美國棒壇傳奇人物,[[美國職棒]]當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由於[[貝比魯斯]]之前效力過[[美職]]世仇兩球隊[[紅襪]]與[[洋基]],[[貝比魯斯魔咒]]因此產生,從[[1914年]]之後來到[[2004年]],隨著[[紅襪隊]]的[[世界大賽]]封王而劃下休止符,[[貝比魯斯]]於[[1948年]]因罹患喉癌,享年五十三歲壯年辭世。
+
  '''Babe Ruth''',[[1895年]]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地摩市,後來成為美國棒壇傳奇人物,[[美國職棒]]當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由於[[貝比魯斯]]之前效力過[[美職]]世仇兩[[球隊]][[紅襪]]與[[洋基]],[[貝比魯斯魔咒]]因此產生,從[[1914年]]之後來到[[2004年]],隨著[[紅襪隊]]的[[世界大賽]]封王而畫下休止符,[[貝比魯斯]]於[[1948年]]因罹患喉癌,享年五十三歲壯年辭世。
  
  [[貝比魯斯]]小時頑劣,逃學、喝酒、不服管教,父親不得已將其送往天主教學校,沒想到因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學校裡的馬夏斯(Matthias)老師教他打棒球,激發了魯斯的潛能。[[1914年]]19歲的魯斯加盟[[美國職棒小聯盟#.E5.9C.8B.E9.9A.9B.E8.81.AF.E7.9B.9F.EF.BC.88International_League.EF.BC.89|金鶯隊]],同年,[[金鶯隊]]因財務問題將其轉讓給[[波士頓紅襪隊]]。他在[[波士頓紅襪隊]]時候為隊中王牌左投手,不過他當初在打擊方面的表現仍然不差,[[1920年]]被交易至[[紐約洋基隊]]時因球團投手眾多,轉而往野手發展,並逐漸發揮打擊長才,而當時的棒球屬於死球時代,而[[貝比魯斯]]以全壘打為棒球帶來新的世代。
+
  [[貝比魯斯]]小時頑劣,逃學、喝酒、不服管教,父親不得已將其送往天主教學校,沒想到因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學校裡的馬夏斯(Matthias)老師教他打[[棒球]],激發了魯斯的潛能。[[1914年]]19歲的魯斯加盟[[美國職棒小聯盟#.E5.9C.8B.E9.9A.9B.E8.81.AF.E7.9B.9F.EF.BC.88International_League.EF.BC.89|金鶯隊]],同年,[[金鶯隊]]因財務問題將其轉讓給[[波士頓紅襪隊]]。他在[[波士頓紅襪隊]]時候為隊中王牌[[左投手]],不過他當初在[[打擊]]方面的表現仍然不差,[[1920年]]被交易至[[紐約洋基隊]]時因隊上[[投手]]眾多,轉而往[[野手]]發展,並逐漸發揮[[打擊]]長才。當時的[[棒球]]屬於死球時代,而[[貝比魯斯]]以[[全壘打]]為[[棒球]]帶來新的世代。
  
  [[1919年]]~[[1921年]]連續三次打破[[大聯盟]]全壘打紀錄,[[1927年]]更創下單季151場比賽擊出60支全壘打的紀錄。在[[美國聯盟]]12度奪下[[全壘打王]],有四個球季全壘打超過50支,11個球季全壘打超過40支。在22年[[大聯盟]]生涯中共擊出714支全壘打,這個記錄直到[[1974年]]才被[[Hank Aaron]]所打破。
+
  [[1919年]]~[[1921年]]連續三次打破[[大聯盟]][[全壘打]]紀錄,[[1927年]]更創下單季151場比賽擊出60支[[全壘打]]的紀錄。在[[美國聯盟]]12度奪下[[全壘打王]],有四個球季[[全壘打]]超過50支,11個球季[[全壘打]]超過40支。在22年[[大聯盟]]生涯中共擊出714支[[全壘打]],這個紀錄直到[[1974年]]才被[[Hank Aaron]]所打破。
  
  [[貝比魯斯]]於[[1936年]]成為首批選入[[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博物館|美國棒球名人堂]]的五人之一。他的大放異彩正順應[[美國職棒]]興隆的20年代,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具帶頭作用,其打擊成績更成為衡量其他所有長打好手的標準。事實上,當時的年代所發展的棒球是屬於小球文化的比賽,直到[[貝比魯斯]]的全壘打表現才使大家了解到巨砲的全壘打效應。
+
  [[貝比魯斯]]於[[1936年]]成為首批選入[[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博物館|美國棒球名人堂]]的五人之一。他的大放異彩正順應[[美國職棒]]興隆的20年代,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具帶頭作用,其[[打擊]]成績更成為衡量其他所有[[長打]]好手的標準。事實上,當時的年代所發展的[[棒球]]是屬於小球文化的比賽,直到[[貝比魯斯]]的[[全壘打]]表現才使大家了解到巨砲的[[全壘打]]效應。
當時[[MLB]]流行的的打者打擊方式幾乎都是略彎腰,上半身與下半身角度約為167度(鈍角),[[球棒]]握住以後與身體成75度的夾角,所以腰力無法完全施展出來,球自然無法飛的又高又遠。但是[[貝比魯斯]]是採「直立式打法」,也就是利用下盤和腰力的相互配合,擊球時先用下盤的力量穩住重心,等到擊中球的那一瞬間,再將腰力一次的爆發出來,所以球自然飛的又高又遠,形成強勁的[[安打]],甚至是[[全壘打]]。至今各國職棒都是採用這種打擊方式,就連[[青棒]]和[[少棒]]也不例外。
+
當時[[MLB]]流行的[[打擊]]方式幾乎都是略彎腰,上半身與下半身角度約為167度(鈍角),[[球棒]]握住以後與身體成75度的夾角,所以腰力無法完全施展出來,[[球]]自然無法飛得又高又遠。但是[[貝比魯斯]]是採「直立式打法」,也就是利用下盤和腰力的相互配合,擊[[球]]時先用下盤的力量穩住重心,等到擊中[[球]]的那一瞬間,再將腰力一次地爆發出來,所以[[球]]自然飛得又高又遠,形成強勁的[[安打]],甚至是[[全壘打]]。至今各國[[職棒]]都是採用這種[[打擊]]方式,就連[[青棒]]和[[少棒]]也不例外。
 
   
 
   
 
==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
第21行: 第21行:
 
:*出生地點:{{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德國}}裔)
 
:*出生地點:{{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德國}}裔)
 
:*最高學歷:St. Mary's Industrial School High School
 
:*最高學歷:St. Mary's Industrial School High School
:*職棒選秀:[[1914年]][[美國職棒]][[美國職棒小聯盟#.E5.9C.8B.E9.9A.9B.E8.81.AF.E7.9B.9F.EF.BC.88International_League.EF.BC.89|巴爾的摩金鶯隊]]自由契約球員
+
:*職棒選秀:[[1914年]][[美國職棒]][[美國職棒小聯盟#.E5.9C.8B.E9.9A.9B.E8.81.AF.E7.9B.9F.EF.BC.88International_League.EF.BC.89|巴爾的摩金鶯隊]][[自由契約]][[球員]]
 
:*球衣背號:<b><font size="3">3</font></b> ([[洋基隊]][[永久欠番|退休背號]])
 
:*球衣背號:<b><font size="3">3</font></b> ([[洋基隊]][[永久欠番|退休背號]])
 
:*原文姓名:George Herman Ruth
 
:*原文姓名:George Herman Ruth
第36行: 第36行:
 
:*[[1916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紅襪代表冠軍隊。
 
:*[[1916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紅襪代表冠軍隊。
 
:*[[1918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紅襪代表冠軍隊。
 
:*[[1918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紅襪代表冠軍隊。
:*[[1920年]] -- 01月03日因[[紅襪隊]]老闆[[Harry Frazee]]因需要資金,便以10萬美金的代價賣給了[[洋基隊]]。
+
:*[[1920年]] -- 01月03日因[[紅襪隊]]老闆Harry Frazee因需要資金,便以10萬美金的代價賣給了[[洋基隊]]。
 
:*[[1923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23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27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27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28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28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32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32年]] --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洋基代表冠軍隊。
:*[[1936年]] -- 以95.13%得票率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為最先入選的五位球員之一。
+
:*[[1936年]] -- 以95.13%得票率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為最先入選的五位[[球員]]之一。
:*[[1948年]] -- 背號3號列入[[洋基隊]]退休背號。
+
:*[[1948年]] -- [[背號]]3號列入[[洋基隊]][[退休背號]]。
:*[[1999年]] -- 被The Sporting News選為史上百大傑出球員,排名第一。
+
:*[[1999年]] -- 被The Sporting News選為史上百大傑出[[球員]],排名第一。
  
 
==特殊事蹟==
 
==特殊事蹟==

2012年2月29日 (三) 21:50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人物 > 球員 > 依國籍分類 > 美國球員

圖片簡述:美國棒球名將貝比魯斯
拍攝日期:不詳
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
備註:本照片版權已進入公共領域
PD 本上傳圖片採用Public Domain授權,完全開放使用。

目次

 [隱藏

生平簡介

  Babe Ruth1895年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地摩市,後來成為美國棒壇傳奇人物,美國職棒當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由於貝比魯斯之前效力過美職世仇兩球隊紅襪洋基貝比魯斯魔咒因此產生,從1914年之後來到2004年,隨著紅襪隊世界大賽封王而畫下休止符,貝比魯斯1948年因罹患喉癌,享年五十三歲壯年辭世。

  貝比魯斯小時頑劣,逃學、喝酒、不服管教,父親不得已將其送往天主教學校,沒想到因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學校裡的馬夏斯(Matthias)老師教他打棒球,激發了魯斯的潛能。1914年19歲的魯斯加盟金鶯隊,同年,金鶯隊因財務問題將其轉讓給波士頓紅襪隊。他在波士頓紅襪隊時候為隊中王牌左投手,不過他當初在打擊方面的表現仍然不差,1920年被交易至紐約洋基隊時因隊上投手眾多,轉而往野手發展,並逐漸發揮打擊長才。當時的棒球屬於死球時代,而貝比魯斯全壘打棒球帶來新的世代。

  1919年1921年連續三次打破大聯盟全壘打紀錄,1927年更創下單季151場比賽擊出60支全壘打的紀錄。在美國聯盟12度奪下全壘打王,有四個球季全壘打超過50支,11個球季全壘打超過40支。在22年大聯盟生涯中共擊出714支全壘打,這個紀錄直到1974年才被Hank Aaron所打破。

  貝比魯斯1936年成為首批選入美國棒球名人堂的五人之一。他的大放異彩正順應美國職棒興隆的20年代,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具帶頭作用,其打擊成績更成為衡量其他所有長打好手的標準。事實上,當時的年代所發展的棒球是屬於小球文化的比賽,直到貝比魯斯全壘打表現才使大家了解到巨砲的全壘打效應。 當時MLB流行的打擊方式幾乎都是略彎腰,上半身與下半身角度約為167度(鈍角),球棒握住以後與身體成75度的夾角,所以腰力無法完全施展出來,自然無法飛得又高又遠。但是貝比魯斯是採「直立式打法」,也就是利用下盤和腰力的相互配合,擊時先用下盤的力量穩住重心,等到擊中的那一瞬間,再將腰力一次地爆發出來,所以自然飛得又高又遠,形成強勁的安打,甚至是全壘打。至今各國職棒都是採用這種打擊方式,就連青棒少棒也不例外。

基本資料

經歷

個人年表

特殊事蹟

職棒生涯成績

打擊成績:
年度 球隊 出賽 打數 打點 得分 安打 二壘打 三壘打 全壘打 四死 三振 盜壘 上壘率 長打率 打擊率
1914 紅襪隊 5 10 2 1 2 1 0 0 0 4 0 .200 .300 .500
1915 紅襪隊 42 92 21 16 29 10 1 4 9 23 0 .376 .576 .315
1916 紅襪隊 67 136 15 18 37 5 3 3 10 23 0 .322 .419 .272
1917 紅襪隊 52 123 12 14 40 6 3 2 12 18 0 .385 .472 .325
1918 紅襪隊 95 317 66 50 95 26 11 11 58 58 6 .411 .555 .300
1919 紅襪隊 130 432 114 103 139 34 12 29 101 58 7 .456 .657 .322
1920 洋基隊 142 457 137 158 172 36 9 54 150 80 14 .533 .849 .376
1921 洋基隊 152 540 171 177 204 44 16 59 145 81 17 .512 .846 .378
1922 洋基隊 110 406 99 94 128 24 8 35 84 80 2 .434 .672 .315
1923 洋基隊 152 522 131 151 205 45 13 41 170 93 17 .545 .764 .393
1924 洋基隊 153 529 121 143 200 39 7 46 142 81 9 .513 .739 .378
1925 洋基隊 98 359 66 61 104 12 2 25 59 68 2 .393 .543 .290
1926 洋基隊 152 495 150 139 184 30 5 47 144 76 11 .516 .737 .372
1927 洋基隊 151 540 164 158 192 29 8 60 137 89 7 .486 .772 .356
1928 洋基隊 154 536 142 163 173 29 8 54 137 87 4 .463 .709 .323
1929 洋基隊 135 499 154 121 172 26 6 46 72 60 5 .430 .697 .345
1930 洋基隊 145 518 153 150 186 28 9 49 136 61 10 .493 .732 .359
1931 洋基隊 145 534 163 149 199 31 3 46 128 51 5 .495 .700 .373
1932 洋基隊 133 457 137 120 156 13 5 41 130 62 2 .489 .661 .341
1933 洋基隊 137 459 103 97 138 21 3 24 114 90 4 .442 .582 .301
1934 洋基隊 125 365 84 78 105 17 4 22 104 63 1 .448 .537 .288
1935 勇士隊 28 72 12 13 13 0 0 6 20 24 0 .359 .431 .181
合計 22年 2503 8398 2217 2174 2873 506 136 714 2062 1330 123 .474 .690 .342
投球成績:
年度 球隊 防禦率 投球局數 勝場 敗場 救援成功 出場數 奪三振 四死 完投 完封 被安打 被全壘打 WHIP
1914 紅襪隊 3.91 23.0 2 1 0 2 3 7 1 0 21 1 1.22
1915 紅襪隊 2.44 217.2 18 8 0 32 112 85 16 1 166 3 1.15
1916 紅襪隊 1.75 323.2 23 12 1 44 170 118 23 9 230 0 1.08
1917 紅襪隊 2.01 326.1 24 13 2 41 128 108 35 6 244 2 1.08
1918 紅襪隊 2.22 166.1 13 7 0 20 40 49 18 1 125 1 1.05
1919 紅襪隊 2.97 133.1 9 5 1 17 30 58 12 0 148 2 1.55
1920 洋基隊 4.50 4.0 1 0 0 1 0 2 0 0 3 0 1.25
1921 洋基隊 9.00 9.0 2 0 0 2 2 9 0 0 14 1 2.56
1930 洋基隊 3.00 9.0 1 0 0 1 3 2 1 0 11 0 1.44
1933 洋基隊 5.00 9.0 1 0 0 1 0 3 1 0 12 0 1.67
合計 10年 2.28 1221.1 94 46 4 163 488 441 107 17 974 10 1.16
  • 紅字為美國職棒紀錄

相關頁面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