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113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
台灣棒球維基館
在2024年4月22日 (一) 21:46由Catcher320(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賽事 > 國內賽事 > 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
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 | |||||||||||||||
| |||||||||||||||
67年 | 68年 | 69年 | 70年 | 71年 | 72年 | 73年 | 74年 | 75年 | 76年 | 77年 | 78年 | 79年 | 80年 | 81年 | 82年 | 83年 | 84年 | 85年 | 86年 | 87年 | 88年 | 89年 | 90年 91年 | 92年 | 93年 | 94年 | 95年 | 96年 | 97年 | 98年 | 99年 | 100年 | 101年 | 102年 | 103年 | 104年 | 105年 | 106年 | 107年 | 108年 | 109年 | 110年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
|
目次 |
賽事簡介
賽事資訊
- 賽事名稱:113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
- 主 旨:(一)發展全民棒球運動,提高棒球技術水準。
- (二)加強推展成棒運動,積極培養成棒優秀人才。
- 指導單位:教育部體育署
-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新北市政府體育處、臺東縣政府教育處
- 協辦單位: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宜蘭縣政府教育處、宜蘭縣體育會、宜蘭縣體育會棒球委員會、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新北市棒球委員會
- 比賽日期:2024年03月20日~04月26日(預賽)
2024年05月03日~05月10日(決賽) - 比賽地點:屏東縣立棒球場、嘉南藥理大學棒球場、高雄市國慶青埔棒球場、宜蘭縣立羅東運動公園棒球場、青埔運動公園棒球場、國立體育大學棒球場、亞太棒球村(成棒副球場)、岡山棒球場(B)、新北市三重棒球場、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棒球場
- 參賽球隊:33 隊
一般範疇
- 球隊球員資格
- 1. 球隊:凡 112 年經向本會辦妥登記在案之業餘成棒甲組球隊。
- 2. 教練:各教練均須取得 A 級教練資格者(教練證之認定須符合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輔導特定體育團體建立運動教練制度章則),始能報名參賽(報名時須附上教練證影本,
比賽開打時須至少 1 名教練到場,違者將褫奪比賽)。 - 3. 訓練員:須取得 B 級教練資格者(教練證之認定須符合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輔導特定體育團體建立運動教練制度章則)始能報名參賽(報名時須附上教練證影本)。
【若訓練員違反前述職權規定(不含擔任跑壘指導員戰術指令)將驅逐出場。】 - 4. 球員:球員登錄資格請依本會球隊及球員管理辦法規定辦理,如於教練會議前未完成登錄手續,則該球員視同未登錄,隊職員經教練會議審核後不允許再變更。
- 5. 比賽開打之前發生球員資格不符,則該球員須從該隊之球員名單中自動移除,再提報本會技術暨紀律委員會議處。
- 6. 假如在比賽中、賽後或賽季已結束後發現違犯「球員資格」之情況,除沒收本賽事所有比賽成績及資格,再提報本會技術暨紀律委員會議處。
- 球隊人數規定
- 1. 職員:領隊、副領隊、總教練、管理、運動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需有運動防護員資格證明書或物理治療師國家證照)各 1 名、教練及訓練員數名,總計不得超過 7 名
(僅教練具有比賽指揮調配權(更換球員、進入比賽場內與球員面授機宜、抗議及申訴))。 - 2. 若訓練員違反前述職權規定(不含擔任跑壘指導員戰術指令),將驅逐出場。
- 3. 球員:含隊長 30 名,最少不得低於 25 名。
- 1. 職員:領隊、副領隊、總教練、管理、運動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需有運動防護員資格證明書或物理治療師國家證照)各 1 名、教練及訓練員數名,總計不得超過 7 名
賽事規範
- 競賽規則:採用中華民國棒球規則。
- 指定打擊:本賽事使用 DH。
- 比賽用球:採 BRETT BR-100 型硬式棒球。
- 比賽球棒:
- 1. 本會認定之比賽用球棒(品牌及型號,球棒清單於教練會議發放)。
- 2. 棒球規則 3.02(d) 木製球棒顏色,本會訂定如下:原木、黑、棕、紅及棕、紅的深色系,含上述二色組合為限,不得有第三種顏色或環節式之配色。比賽中若教練對球棒顏色有疑慮,
經向主審提出抗議成立時,則依賽事規定罰則 C 第 4 項處置。
- 比賽護具:擊球員及跑壘員必須戴雙耳頭盔,跑壘指導員可戴任何安全頭盔。
- 賽前 40 分鐘開始守備練習,主隊先客隊後,每隊各 10 分鐘,若賽程延誤時,則賽事技術委員得取消守備練習。
- 各隊應於開賽前 90 分鐘,相互通知將啟用右投或左投,並於 60 分鐘(電視轉播 90 分鐘)前向大會提交攻守名單(1 份 5 張),此份名單為正式攻守名單,在開打前因任何原因而變動先發球員時
(不得變動打擊棒次),於本場次比賽或保留補賽,視同已替換下場之球員。 - 遇天候不良或其他不可預期因素,裁判在判定是否宣告截止比賽前,必須等待兩次 30 分鐘,如持續無法排除中斷因素,則比賽宣布終止。假如已經完成 5 局並且裁判也宣告截止的比賽,
即結束比賽為正式比賽,如未完成 1 局則取消。 - 當擊球員擊出全壘打,不允許隊職員在回本壘前去碰觸球員(跑壘指導員除外),未遵守此規定,第一次球隊將被警告,再犯者則球隊總教練將被驅逐出場。
- 當擊球員擊出安打,或跑壘員跑回本壘得分時,均不允許隊職員離開選手席,未遵守此規定,若無發生妨礙行為時,第一次球隊將被警告,再犯者則球隊總教練將被驅逐出場;若有發生妨礙行為時則停止比賽,
宣判最靠近本壘之跑壘員出局,其他跑壘員退回已佔有之壘。 - 擦棒被捕,若球未落地前捕手尚能確實接捕,則判定為擦棒被捕球。
- 衝撞規則:依中華民國棒球規則 6.01(i) 規定。
- 電視輔助判決之相關規定如下:
- 1. 好壞球、投手犯規及是否揮棒過半,不得要求電視輔助判決。
- 2. 對於裁判員之判決產生疑慮時,應於 10 秒內提出暫停考慮,20 秒內(含前 10 秒)決定是否提出輔助判決,自總教練喊暫停開始計時。
- 3. 電視輔助判決賽事技術委員及裁判應依電視畫面呈現,作正確判決。
- 4. 若同時有兩個判決疑慮時則須提出順序。
- 5. 每隊每場 1 次,若判決改變得保留再 1 次輔助決之權利,此次不論判決是否改變,均不得再提出輔助判決之要求。
- 場地
- 1. 若場地無夜間照明設備,經賽事技術委員會同主審裁判認定天色太暗而無法繼續比賽的時候,即可以截止比賽。(完成比賽:先攻球隊完成 5 局上,如果是處於落後即可截止比賽,若未完成 5 局則保留比賽。)
- 2. 比賽至 6 局(含)之後,若未完成則取消該局,成績以前一局判定,個人紀錄予以保留計算。
- 3. 依現有球場場地規範。
- 4. 嚴禁使用任何瓦斯汽笛、擴音器、大聲公、音響。
- 球衣
- 1. 主隊須穿著淺色上衣,而客隊則穿深色上衣。如改變已定之球衣顏色,除須先獲得賽事技術委員同意外,並依競賽規程 C6 罰則第 1 項處置。
- 2. 所有球員及教練球衣均須有不同之背號,於教練會議決定後,背號不准變更。如改變已定之球衣背號,除須先獲得賽事技術委員同意外,並依競賽規程 C6 罰則第 1 項處置。
- 3. 球隊服裝應整齊劃一,球衣樣式、顏色需一致,號碼清晰,胸前須明確中文隊名且須大於其他語言隊名及小號碼,內衣不得為白色,違者將依競賽規程 C6 罰則第 1 項處置。
- 4. 投手如果穿尼奧普林樹膠衣袖,必須用內衣衣袖覆蓋。投手手上、手腕、手臂不可佩戴任何可能使及球員分心之物,例如吸汗腕帶。
- 選手席
- 1. 主隊(隊名在前者)使用三壘側之選手席,客隊(隊名在後者)使用一壘側之選手席。
- 2. 除暫停之需,總教練或教練不得任意走出選手席(包括壘指導區),對於己隊選手席邊之啦啦隊負有不滋事之責,如有違規將嚴重議處。
- 3. 報名表內之隊職員須穿著球衣(領隊、副領隊、管理及運動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除外)才可進入選手席,教練出場若違反球衣之規定,將驅逐出場。
- 4. 比賽中選手席內不得利用任何器材與外面聯繫,但可與牛棚聯繫。
- 加速比賽特別規定
- 1. 比數 7 局相差 10 分,即截止比賽。
- 2. 欲四壞球保送可直接告知主審,但累計投球數。
- 3. 野手集會含捕手每局限 1 次,時間以 45 秒鐘為限(逾時計教練技術暫停 1 次),第 2 次計教練技術暫停 1 次。每場限 3 次野手集會,第 4 次(含)則每次都計教練技術暫停一次,延長賽時則每 3 局限 1 次。
- 4. 教練滯留投手丘(場內)時均視為技術暫停,每位投手一局中允許 1 次教練技術暫停,時間以 45 秒為限,第 2 次則須更換投手(原投手強迫退場)。每場第 4 次(含)暫停時,則每次都須更換投手,
延長賽時則每 3 局限 1 次教練技術暫停。攻擊時 1 局允許暫停 1 次,時間以 45 秒為限,每局第 2 次時,則視同該隊教練技術暫停 1 次,每場限 3 次攻擊暫停,第 4 次(含)每次都計教練技術暫停 1 次,
延長賽時則每 3 局限 1 次。 - 5. 攻守交換限於 90 秒內完成,攻方第三出局數完成時開始計算,若遇捕手著裝則可再延長 20 秒。
- 6. 更換投手時含投捕交談,限於 100 秒內完成,依教練暫停時開始計時。
- 7. 教練技術暫停後更換投手含投捕交談,限於 120 秒內完成,依教練暫停時開始計時。
- 8. 前述之時間限制均含投手練投及野手傳接,此時投手須就投手板,逾時將取消投手練投。
- 9. 一局中,跑壘指導員不得更換指導區。
- 10. 比賽中不得有偷竊投捕暗號行為,違者警告 1 次,第 2 次將總教練驅逐出場。
- 【註】若為配合電視轉播、球員替換或其他因素而產生的逾時,則不受前述之時間限制。
本屆賽制
- (一)採九局制。
- (二)預賽:
- 1. 33 隊分為 3 組採分組循環賽制(社會隊 1 組雙循環、大學隊 2 組單循環)。
- 2. 採積分制,每場勝隊獲得積分 3 分,和局各得 1 分,敗隊 0 分。
- 3. 若比賽至第 9 局結束仍無法分出勝負時,以和局結束。
- 4. 每組取前 5 名積分高者晉級決賽,積分相同者依下列順序排定:
- a. 兩隊積分相同相互 1.TQB高者 2.壘進數多者 3.投球數少者 4.擲銅板
- b. 三隊(含)以上,相互關係 TQB 較優者
- c. 總 TQB 較優者
- d. 擲銅板
- 5. 每組第 6 名比較 TQB 最優者以外卡晉級決賽。
- (三)決賽:
- 1. 16 隊採單敗淘汰制。
- 2. 每場均賽至勝負。
- 3. 採突破僵局制。
- (四)突破僵局制:
- 1. 在正規局數(9 局)結束後仍無法分出勝負時,進入延長賽(第 10 局)起採用。
- 2. 攻方從無人出局一、二壘有人開始進攻。
- 3. 第 10 局之後將繼續延用第 9 局的打序,如第 9 局結束時的最後一名打者為第 4 棒,第 10 局的打者將從第 5 棒開始,而二壘跑者為第 3 棒,一壘跑者為第 4 棒。第 11 局延續第 10 局的打序,以後每局亦同,決定棒次以後,不得更改。
- 4. 其餘任何的代跑或代打將按照既有的規定進行。
- (五)突破僵局制成績計算方式:
- 1. 壘上 2 位跑者不算(個人)得失分,不算(球隊)失分率。
- 2. 其他個人紀錄,計算至比賽結束。
- 3. 球隊比賽分數只記錄至第 9 局結束止,但計算勝負。
- (註:如遇連續下雨延誤賽程時,大會有權決定更改比賽方式。)
參賽隊伍
1 屏東紅尾 |
2 綺麗珊瑚 |
3 全越運動 |
4 列特博生技 |
5 桃園市 |
6 合作金庫 |
7 臺南市 |
8 臺北興富發 |
9 新北禾聯 |
10 台灣電力 |
11 臺中市
|
1 中華醫大 |
2 中華科大 |
3 瑋祥科技 |
4 長榮大學 |
5 台灣中油 |
6 崑山科大 |
7 嘉義諸羅山 |
8 中信學院 |
9 文化大學 |
10 歐立諾 |
11 富邦公牛
|
1 高雄大學 |
2 臺北市大 |
3 台灣啤酒 |
4 台灣運彩 |
5 美和科大 |
6 遠東科大 |
7 台鋼科大 |
8 三好體協 |
9 嘉南藥大 |
10 豪心建設 |
11 明新科大
|
參賽名單
賽程表
A組預賽
B組預賽
C組預賽
決賽
113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決賽 | |||||||||||||||
---|---|---|---|---|---|---|---|---|---|---|---|---|---|---|---|
日期 | 場次 | 時間 | 主隊 | 對戰比數 | 客隊 | 場地 | 勝投 | 敗投 | 救援 | 勝利打點 | 全壘打 | 備註 | |||
05/03(五) | G1 | 09:30 | B1 |
|
B5 |
亞太副 | |||||||||
G2 | 13:00 | A2 |
|
A5 |
|||||||||||
05/04(六) | G3 | 09:30 | C2 |
|
B3 |
||||||||||
G4 | 13:00 | C3 |
|
B4 |
|||||||||||
05/05(日) | G5 | 09:30 | A4 |
|
C5 |
||||||||||
G6 | 13:00 | A1 |
|
A3 |
|||||||||||
05/06(一) | G7 | 09:30 | C1 |
|
C4 |
||||||||||
G8 | 13:00 | B2 |
|
外卡 |
|||||||||||
05/07(二) | G9 | 09:30 | W1 |
|
W3 |
||||||||||
G10 | 13:00 | W2 |
|
W4 |
|||||||||||
05/08(三) | G11 | 09:30 | W5 |
|
W7 |
||||||||||
G12 | 13:00 | W6 |
|
W8 |
|||||||||||
05/09(四) | G13 | 09:30 | W9 |
|
W11 |
||||||||||
G14 | 13:00 | W10 |
|
W12 |
|||||||||||
05/10(四) | G15 | 09:30 | W13 |
|
W14 |
決賽線型圖
十 六 強 賽 | 八 強 賽 | 準 決 賽 | 決 賽 | 排 名 | |||||||||||||||||||||||||
B1 |
|||||||||||||||||||||||||||||
|
|||||||||||||||||||||||||||||
B5 |
|||||||||||||||||||||||||||||
|
|||||||||||||||||||||||||||||
C2 |
|||||||||||||||||||||||||||||
|
|||||||||||||||||||||||||||||
B3 |
|||||||||||||||||||||||||||||
|
|||||||||||||||||||||||||||||
A4 |
|||||||||||||||||||||||||||||
|
|||||||||||||||||||||||||||||
C5 |
|||||||||||||||||||||||||||||
|
|||||||||||||||||||||||||||||
C1 |
|||||||||||||||||||||||||||||
|
|||||||||||||||||||||||||||||
C4 |
冠 軍 | ||||||||||||||||||||||||||||
|
|||||||||||||||||||||||||||||
A2 |
亞 軍 | ||||||||||||||||||||||||||||
|
|||||||||||||||||||||||||||||
A5 |
|||||||||||||||||||||||||||||
|
|||||||||||||||||||||||||||||
C3 |
|||||||||||||||||||||||||||||
|
|||||||||||||||||||||||||||||
B4 |
|||||||||||||||||||||||||||||
|
|||||||||||||||||||||||||||||
A1 |
|||||||||||||||||||||||||||||
|
|||||||||||||||||||||||||||||
A3 |
|||||||||||||||||||||||||||||
|
|||||||||||||||||||||||||||||
B2 |
|||||||||||||||||||||||||||||
|
|||||||||||||||||||||||||||||
外 |
|||||||||||||||||||||||||||||
冠軍賽賽況
|
各類獎項
- 團體獎:冠軍、亞軍、季軍各頒獎盃乙座,另將 5 至 8 名成績依複決賽成績以:1.預賽相互對戰勝負 2.得分率高者 3.失分率低者 4.擲銅板方式排定。
- 個人獎:各頒發獎座乙座(三振王、救援王除外,頒發獎狀),成績計算至預賽結束止(最有價值球員及教練獎除外)。
打擊獎之計算,每一打者須達 2.7 打席X場次(小數進位)以上;投手獎之計算為每一投手之投球局數須達 1 局X場次以上。
類別 獎項 獲獎者 備註 團體獎 球隊名次(取前八名) 1[[]]
2[[]]
3[[]]、[[]]
5[[]]
6[[]]
7[[]]
8[[]]
得分率
得分率
得分率
得分率個人獎 打擊獎 [[]]([[]]) 打擊率 打點獎 [[]]([[]]) 打點 分 全壘打獎 [[]]([[]]) 支 投手獎 [[]]([[]]) 防禦率 , 局 三振王 [[]]([[]]) 次 救援王 [[]]([[]]) 次 最有價值球員 [[]]([[]]) 教練獎 [[]]([[]])
相關頁面
相關新聞
外部連結
-
-
- DailyRe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