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
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 | (工作紀錄) |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 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日誌)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
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為淡江資訊與圖書館研究所參與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研究案,目的在建立一個具文化保存價值的數位化棒球史料庫、知識庫,以協助人們探索台灣棒運發展的軌跡與社會變遷的脈動。該研究主要分成三個面向持續進行(整體架構如圖所示):
- 取得平面媒體授權提供台灣棒球歷史性新聞作為原始素材,再進行架構設計、系統分析,建置一個名為「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的數位典藏系統,並探討內容語意描述及分析各式Metadata,並開發Metadata轉換及OAI-PMH協定模組,解決與國家數位典藏聯合目錄的資料交換與整合問題。此部分自2004年始,至2007年初已完成歷史性新聞5萬篇及照片1千5百幅之數位化建檔工作,詳見:http://ndap.dils.tku.edu.tw 。
- 以維基協作系統作為知識匯集平台,整合知識組織技術,如分類、索引、索引典與控制詞彙等,完成一個名為「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加值利用系統,並開放網路社群共同編輯,使內容更豐富多元,彌補新聞資料庫的不足,成為更具利用價值的棒球知識庫。此部分自2005年4月開始建置,在眾多參與者共同努力下,至2007年5月底已撰寫1萬餘以棒球為主題之頁面,總點閱數也超過3千萬次,其內容豐富性也持續增長中,詳見:http://twbsball.dils.tku.edu.tw 。
- 尋求棒球史研究者、棒球文字工作者及棒球界人士的合作,進一步籌設「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此部分計畫自2006年底開始啟動,至2007年中旬僅略具雛形,研究小組持續努力中,期望未來能將分散各地之棒球文物數位化建檔,並建構一虛擬3D導覽系統,供社會大眾查詢應用,詳見:http://museum.dils.tku.edu.tw/ 。
因此,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台灣棒球維基館和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可謂構成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的三大支柱。該計畫並曾數度獲「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相關網站推薦及收錄:
目次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 | (工作紀錄) |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 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日誌)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
2003年底淡江大學資圖所向國科會提交「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計畫,2004年3月起開始執行,開啟了「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的序幕。至2007年,「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共收錄了由聯合報提供的歷史性新聞約5萬篇,照片約1千5百幅,時間分佈在1961年至2006年間,系統首頁如圖所示。以下略述該計畫建置過程及相關研究成果。
系統建置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網址:http://ndap.dils.tku.edu.tw )之作法係以「主題式」進行新聞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可避免收錄所有主題,導致新聞資料庫龐大的缺點,也較易在有限的人力、時間內達成深度加值的目標。在取得平面媒體「聯合報」合法授權光復以來與台灣棒球運動相關之新聞專卷檔案及照片後,由研究小組進行內容數位化工作、建置數位典藏庫。首先進行類目的分析,並規劃「棒球專卷類目表」,並同步進行典藏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資料庫的建置;接著開發親和之使用介面與便捷之檢索系統,除傳統的「全文/欄位檢索功能」外,尚針對專卷特性設計「加值檢索功能」;至於學術研究方面則涵蓋棒球新聞後端管理系統、棒球新聞Metadata之分析與探討 、OAI-PMH協定之研究、RSS訂閱服務等項目 ,以作為新聞的傳遞與交換。
Metadata
由於Metadata 是數位化資源管理的核心技術,因此該計畫也同步進行適用於數位化新聞的Metadata研究:國外有IPTC制訂的NITF (News Industry Text Format) 、NewsML (News Markup Language) 、SportsML (Sports Markup Language) 、ProgramGuideML (Program Guide Markup Language) 、EventsML (Events Markup Language) ;IDEAlliance發佈的PRISM (Publishing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y Standard Metadata) ,XMLNews.Org所研擬的XMLNews ,及常見的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國內官方有文建會制訂的「新聞紀錄Metadata格式」(News Records Metadata Format) ,新聞業界有聯合報系的「聯合新聞標示語言」(UDN Markup Language);大陸方面有新華社的「新華標示語言」(Xinhua Markup Language) ,中國報業協會的「中國報業電子新聞文稿格式」(Chinese News Text Format) 等。除了這些新聞專用的Metadata外,尚有許多泛用型的Metadata,可應用於各種數位化資源,例如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簡稱DC) 、國科會制訂的「數位典藏聯合目錄Metadata格式」(Digital Archive Catalog,簡稱DAC) 、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所制訂的「資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簡稱RDF) 等,皆可作為各種Metadata整合機制。這些Metadata標準皆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為基礎,管理者可依需求規範新聞文件的DTD或XML Schema,又保留擴充彈性;XML標示的新聞文件,也可利用程式轉換到其它格式或平台,有助於新聞文件的儲存、檢索以及重複使用。
由於適用的Metadata格式眾多,基於讓新聞能夠更廣泛的傳遞及交換的目的,該計畫選擇以數種不同格式進行對應轉換,並進行Metadata轉換系統的設計。分別為:(1) DC、(2) DAC、(3) RSS1.0、(4) RSS2.0、(5) NITF。其中RSS可以提供「棒球史上的今天」訂閱服務、DAC則作為聯合目錄匯出匯入介面、DC則結合OAI-PMH 分散檢索協定來使得資料更便於傳播與匯整、NITF則作為加強內文語意描述之用。
OAI-PMH
至於OAI-PMH(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 是由OAI協會(Open Archives Initiative﹞所提倡,為國際上數位化資源的交換標準之一,在資訊傳播過程中以Metadata提供互通機制,將分散資源加以匯整,因此可作為數位圖書館、數位博物館間的通訊協定,達成分散式數位典藏品整合檢索目的。OAI-PMH協定具實作容易、開放性,採用XML與HTTP等開放標準,相容性高…等優點,在歐美已有許多單位進行建置與使用 。該計畫在完成Metadata轉換設計後,進一步開發了符合OAI-PMH協定的檢索系統,供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擷取、匯集計畫成果,供民眾查詢取用,達到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整合眾多分散於各地的數位典藏系統之目標。
後續計畫
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研究小組繼「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後,陸續推出台灣棒球維基館與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並自2007年起面對更高難度的系統整合挑戰,其目標無非是要建立一個資料完整、訊息正確、更新迅速且眾人樂於使用的「台灣棒球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庫」。
資料來源
- 林信成,〈台灣棒球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台灣史料研究》,2006.12。
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 | (工作紀錄) |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 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日誌)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
| 前往本頁相片集
台灣棒球維基館是一個線上開放的台灣棒球歷史教育館,旨在記錄台灣棒球史中值得記錄的人物、事件、時代、地點、文物 … 等,為一非營利性質的研究網站,以維基(Wiki)開放協作方式供大眾對棒球相關資料加以彙整,以充實台灣棒運發展的歷史紀錄,只要是對台灣棒運發展有興趣的人士皆可參與編寫工作。
發展概況
台灣棒球維基館為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的林信成老師領導的數位典藏研究小組執行國科會計畫「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的加值成果,自2005年4月14日正式開站,以正體中文為主要編輯文字,採用Mediawiki作為系統平台,主機架設於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研究所實驗室內,正式網址為:
-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 或 http://wikibaseball.dils.tku.edu.tw
- IP:163.13.243.97 (舊IP:163.13.175.46)
另曾擁有三個透過DynDNS申請的別名(但目前連結已失效):
網站建立初期由研究團隊負責維護,使其順利運作,隨後則開放由眾多對棒球有興趣的使用者共同協作,由於許多使用者的努力,使得內容及功能日益精進,成為許多棒球社群的參考資源。建站初期版權協定為GFDL,然而在開站一週年前夕,曾有版權問題被網站使用者提出,在經過了社群討論後,於2006年4月14日當天轉換版權協定為CC。在軟體部份,建置初期的作業系統是採用Windows Server,遲至2008年年初,將作業系統轉換為以Linux為核心的Fedora(由於作業系統的轉變,系統的備份方式亦從手動轉為自動排程,停機時間大幅地減少),此外,台灣棒球維基館所採用的MediaWiki也進行了建站以來的第一次升級(1.4.0-->1.11.1);而硬體部份,台灣棒球維基館一開始是採用較為簡陋的桌上型電腦,期間雖經歷了一次升級,但架構變動不大,但到了2008年年初,則是一舉轉換為機架式伺服器。
目前,台灣棒球維基館與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共同構成了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的三大支柱,如右圖所示。
參與者
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參與者大多是來自於台灣各地的棒球運動愛好者,有少數是居住於國外的台灣人。目前大部分參與編輯工作的使用者當中,對於現役職棒球團、現役球員相關資料、各項國際賽事 … 等頁面持有較大的興趣,因此編輯較為頻繁者也以該類頁面居多。為了彌補早期歷史資料的不足,工作團隊自2006年起陸續尋求與棒球專家或棒球機構合作,以徵集更豐富的棒球史料、文物。
榮譽與獎勵
為了鼓勵參與者繼續編輯與熱心參與,台灣棒球維基館亦制訂了榮譽制度,依照使用者參與的時間、編輯的次數、新頁面的數目多寡來頒發,並在「台灣棒球維基館榮譽記錄」頁面中公布名單。目前制訂的榮譽制度有:熱心新人、優秀新人、助理編輯、執行編輯、資深編輯、攝影達人和棒球達人等。
社群互動
第一次聚會
為了慶祝開站一週年,台灣棒球維基館在2006年5月21日舉辦了第一次聚會活動,聚會中除了有部份平日參與網站運作的使用者前來,也邀請到了《台灣棒球一百年》作者謝仕淵先生與台灣棒壇人士嚴德和之女。
第二次聚會
為了增進館內互動,台灣棒球維基館於2007年9月8日舉辦了第二次聚會活動,聚會中除了有部份平日參與網站運作的使用者前來,也有台灣棒球資訊網的曹士昌先生及球魂網站的林言熹副站長蒞臨指教。會中進行部分館內管理及編輯上的討論,也參考自中文維基百科的意見。會中也希望藉由用戶力量進行推廣的工作。
第三次聚會
為慶祝台灣棒球維基館建館三週年,館方邀請用戶參加打出夢想~台灣棒球百年特展,並有導覽員解說展覽內容,另於參觀後進行聚會。
第四次聚會
由於社群成員與研究團隊不約而同有舉辦聚會的提議,因此,台灣棒球維基館在2009年9月19日舉辦了第四次的聚會,這次的聚會除了有現役的研究團隊成員以及平時參與網站編輯的使用者參加,尚有過去的研究團隊成員前來,此外,在台灣阿成的邀請下,聚會中也有葉國輝老師與張厥煒老師兩位神祕嘉賓蒞臨。
參觀參訪
為了充實本站的內容,以及落實本站紀錄棒球的主軸,在2006年5月29日在謝仕淵老師的牽線下,台灣阿成、Yarachen與kkii等維基館的部份成員進入了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參訪並參觀了棒協放置獎盃、錦旗的倉庫。隨後做出日後再次走訪棒協並協助整理歷年來重要獎盃、錦旗、檔案,以進行數位化的決定,並於6月份起陸續前往棒協著手整理、拍攝、掃瞄、建檔。
2007年2月3日利用出席台中好棒-棒球歷史回顧特展開幕典禮的機會,順道前往興農牛隊史館參訪;2007年10月與紅葉少棒紀念館洽談合作文物數位化事宜,並於12月11日利用前往台東參加Wiki校園應用座談會的機會,順道前往紅葉少棒紀念館拜訪,並拍攝該館珍藏之棒球文物。
2009年5月1日,台灣阿成、Kevin與Daniel等研究團隊成員協同謝仕淵老師訪談人在高雄的洪太山先生,同年7月14日,台灣阿成再以電話訪談洪太山,一個月後(8月13日),Kevin、Daniel等研究團隊成員將洪太山先生提供的棒球文物加以數位化;2009年12月,研究團隊將對葉國輝老師所收藏的棒球文物加以數位化。
相關協作園地
棒球新聞
棒球新聞是始於2006年04月18日的協作園地,旨在透過協同合作方式,以新聞報導形式呈現棒球動態,只要是有興趣的使用者皆可參與新聞撰稿,採用綜合整理、改寫或獨家報導方式來撰寫新聞,可多人合寫、也可一人獨寫;但不鼓勵直接將媒體報導的棒球新聞全文抄錄,以免侵權之虞。
棒球專欄
棒球專欄是始於2006年04月10日的協作園地,旨在提供一個開放空間供執筆者開版撰寫專欄,發表對棒球運動的各項精闢見解。在專欄中可充分表達個人觀點,不似一般頁面需受中立原則之限。除作者外,專欄文章不允許他人對內文用語進行任何更動;不過,作者有權決定是否同意他人對文章進行錯字校對及排版協助。
棒球專欄發展至2009年年底,已有鏘鏘講古、幻象兩千無責任評論、子毓貓流光歲月、開港講棒球與Tzuyi*棒球脫口秀五個專欄成立。
棒球影像
(待補充 ...)
棒球文物
棒球文物是始於2006年08月15日的協作園地,旨在透過與棒球界之協同合作關係,如媒體、協會、聯盟、學校、企業、球隊、教練、球員、球評或球迷 ... 等,藉由數位化過程徵集相關棒球文物影像或各類老照片,以建立一個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以協助人們瞭解台灣棒運發展與社會變遷的脈絡。
相關活動
主辦活動
- 2010.12.06:主辦體育文化資產數位典藏發展研討會。
協辦活動
- 2006.07.24:協助棒協舉辦台灣棒球百年史新書發表記者會。
- 2006.11.03~11.04:協辦邁向棒球博物館之路-棒球文化資產保存研討座談會。
- 2006.01.10:中研院CC小組主辦「開放與自由:公眾創用國際研討會」(Open and Free),本館參與協辦,研究團隊亦受邀與會,分享台灣棒球數位典藏和台灣棒球維基館建置經驗。
- 2007.02.03:協辦台中好棒-棒球歷史回顧特展靜態展演開展,此展覽中引用許多本館的資料。
成果展覽
- 2004.05.29:參與「數位典藏93年度內容開發公開徵選計畫成果展暨聯合目錄發表會」(國科會委託中研院主辦,地點:臺北君悅飯店)。
- 2005.05.20:參與「數位島嶼 風華再現-數位典藏94年度內容開發公開徵選計畫成果展暨聯合目錄發表會」(臺北誠品信義旗艦店)。
- 2007.03.10:參與「典石成金!NDAP 2.0」~重返福爾摩沙~主題特展(故宮博物院B1)。
- 2007.05.19:參與「擁抱數位.湧現台灣-95年度內容開發公開徵選計畫成果展」(誠品信義旗鑑店)
- 2007.12.01:參與「96年資訊月」活動。
- 2008.02.18:參與國際書展。
- 2008.06.20~06.21:參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96年度推廣應用公開徵選計畫成果展」(信義公民會館)
- 2009.10.31~11.15:參與「時∣光 97年度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成果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相關報導
- 2006.03.06:淡江時報報導:資圖系林信成設立棒球資料館。
- 2006.03.08:淡江大學新聞稿:發展棒球 紀錄棒球 台灣棒球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 2006.03.09:21:00 聯億新聞--棒球網站開放資訊編輯 瘋狂球迷趨之若鶩(Youtube連結)
- 2006.03.10:19:00 民視晚間電視新聞--虛擬球館 棒球達人(Youtube連結)
- 2006.03.10:民視新聞網(Youtube連結)
- 2006.03.10:2006/03/10 民視新聞網--我的棒球世界 網路球館藏夢想
- 2006.06.01:國科會數位島嶼電子報第三期報導:追憶熱血棒球時光: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數位典藏。
- 2006.11.18:淡江時報第665期專訪:網站點閱率高達近2000萬次 說一口好球的林信成 用數位典藏台灣棒球史。
- 2007.02.06:聯合人力網報導:智慧財產》創用CC 開放創作共享。
- 2007.03.04:自由時報報導:棒球? 來寫吧!
- 2007.06.01:淡江網路新聞報:「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讓你更了解棒球。
- 2008.02.22:ZDNet Taiwan:台北書展一隅:數位典藏。
- 2008.09.21:國語日報報導:棒球維基館 網路共寫新頁。
- 2008.10.17:淡江網路新聞報:網路紅不讓 台灣維基棒球館重組世代記憶。
- 2009.02.02:數位典藏觀察室報導:重組棒球的世代記憶。
- 2009.02.02:生命力新聞報導:重組棒球的世代記憶。
- 2009.05.05:NGO專家論壇報導:過去的表象,如今棲蔭著未來-數位典藏。
- 2009.05.20:數位典藏觀察室報導:留住你我的棒球記憶─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
- 2009.08.31:創用CC報導:台灣棒球維基館:給你棒球知識力!。
- 2009.08.xx:學校體育第十九卷第四號刊登:學校體育與數位典藏計畫的結合與開發。
- 2009.11.13:生命力新聞報導:回首棒史一百年 台灣人的驕傲。
- 2009.12.30:日藏生活一書專文報導:典藏百年棒球史─台灣棒球維基館。
- 2010.03.13:大陸貓盟維基協會報導:台灣棒球維基館 五週年誌慶。
- 2010.04.12:數位典藏觀察室報導:結合Web2.0的社群經營策略-以台灣棒球維基館與台灣多樣性知識網為例。
- 2010.04.30:大陸新華書目報報導:“海峡两岸数字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
- 2013.02:《找棒球資料?上台灣棒球維基館就對了!》,邢本寧撰稿,《數位傳奇:100年度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成果發表專刊》(臺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2013),頁112-115。
- 2013.03.07: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BLOG:已然是傳奇。
學術文章
專欄文章
- 紀錄棒球史,是為了榮譽(謝仕淵,2006/08/30)
- 棒球,我的第二生命!(幻象兩千,2006/04/14)
- 典藏棒球歷史─台灣棒球維基館(子毓貓,2007/02/23)
相關頁面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 | (工作紀錄) |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 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日誌)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1]與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同為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三大支柱之一。
棒球在台灣有其特殊的歷史定位,從日治時期至今已超過百年 ,與台灣社會發展歷程緊密相依,國人也逐漸意識到保存棒球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於是有許多單位及個人紛紛投入棒球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列,但仍不及美、日等國。美國、日本皆以棒球為國球,對其棒球發展歷程及棒球文物的保存都非常重視。位於紐約古柏鎮的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博物館(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簡稱美國棒球名人堂)在1939年成立;日本財團法人野球體育博物館]也於1959年成立,目的皆是要對這項運動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有傑出貢獻的人物致敬 。同樣以棒球為國球的台灣,截至目前為止,雖有紅葉少棒紀念館、澄清湖棒球博物館和興農牛隊史文物館等常設的地方性棒球文物館 ,卻還沒有一個國家級的棒球博物館。
故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之建立宗旨在於希望能藉由與棒球界的文物收藏者合作,將分散各處的棒球文物,包括獎盃、錦旗、獎牌、老照片 … 等,進行數位化之工作,並加註適當的後設資料(Metadata),使其成為更具參考價值之數位典藏庫;同時也將開發親和之使用介面、便捷之檢索程式與深度加值之應用系統,並與「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台灣棒球維基館」充分整合,以協助棒球界人士、棒球運動研究者以及所有對棒球有興趣的社會大眾,能更深入、更有效率的探索台灣棒球運動與社會發展的脈動。
除了充實典藏庫內容之豐富性與完整度外,在文物展示方面,則擬朝3D虛擬實境的方式來規劃、設計,提供使用者一個不同的參觀經驗。
3D虛擬棒球博物館
建置一虛擬博物館,但更著重於建置完成之後之使用者行為研究,以圖書館學的觀點,研究線上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場館陳列方式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以期文物在虛擬場館的陳列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能夠達到最佳的平衡點。
初步成果
台灣棒球維基館Beta1、Beta2及紅葉少棒紀念館之3D模型
- 下載3D展示館:http://museum.dils.tku.edu.tw/downlond/baseball_beta.exe
- 按我開啟3D場景 (限用InternetExplorer)
未來方向
1.以使用者的角度建置虛擬博物館
2.分析使用者行為研究
3.修改虛擬博物館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
- 日本棒球名人堂官方網站 財団法人野球体育博物館
- 美國棒球名人堂官方網站 Baseball Hall of Fame official website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3D虛擬棒球博物館=== 建置一虛擬博物館,但更著重於建置完成之後之使用者行為研究,以圖書館學的觀點,研究線上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場館陳列方式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以期文物在虛擬場館的陳列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能夠達到最佳的平衡點。
====初步成果====台灣棒球維基館Beta1、Beta2及紅葉少棒紀念館之3D模型
未來方向
1.以使用者的角度建置虛擬博物館
2.分析使用者行為研究
3.修改虛擬博物館
資料來源
- 林信成,〈台灣棒球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台灣史料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