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南美和、北華興
南美和、北華興係指屏東美和棒球隊與台北華興棒球隊,分別為台灣南部與北部的兩支中學棒球勁旅,不僅獨霸一方,還經常在各項重要棒球比賽中,相互爭奪錦標。
目次[隱藏] |
起源
1969年金龍少棒隊勇奪第一個世界少棒冠軍後,面臨了前途的抉擇。大多數球員家庭並不富有,甚至連升學都有困難,極可能必須各奔東西就業謀生,無法再齊聚一堂打球。如此一來將是一大憾事,所以在許多相關人士奔走下,便讓金龍少棒隊全體球員保送進入蔣夫人所創辦的華興中學就讀。
1970年七虎少棒隊衛冕世界少棒冠軍未果,無法援引金龍隊前例。於是在美和中學創辦人徐傍興博士的支持下,決定讓七虎少棒隊小國手前往就讀。這也開啟了台灣中學棒球,「北華興、南美和」對抗的序幕。
南北對抗
從1972年開始,國內青少棒、青棒展開「北華興、南美和」對抗史。以青少棒而論,第一回合(1972年)曾紀恩領軍的美和中學佔上風,奪得全國代表權與世界冠軍;隔年(1973年),華興中學的方水泉立刻率隊扳回一城;往後數年雙方各有輸贏,但以美和略佔上風。回顧台灣三級棒球史,多年來,南美和、北華興的對抗,幾乎就是台灣三級棒球運動的縮影。
戰火延燒
南美和、北華興的戰火後來持續延燒到大學棒球隊,文化大學與輔仁大學的對決,如同台灣版的早慶戰。有一陣子,美和畢業的球員幾乎都進文化大學,而華興畢業的球員則大多唸輔仁大學,於是楊清瓏與林華韋,葉志仙與余富誠,李居明與盧瑞圖等人,從中學到大學經常要面對「宿命的對決」。
不僅如此,這場宿命的對決甚至延伸至社會組球隊味全隊(輔大)與葡萄王隊(文化)的抗衡。在1979年9月15日,味全隊投手黃廣琪與葡萄王隊投手莊勝雄,雙方僵持不下,打出台灣成棒史最長的一戰,鏖戰了21局共6小時又6分鐘,最後味全才以1比0險勝。
榮工興起
1976年,花蓮榮工少棒隊第一次奪下全國少棒冠軍;1978年,榮工青少棒隊更進一步打敗美和青少棒隊,奪得全國青少棒冠軍,並獲得世界青少棒冠軍;榮工少棒隊則在1980年獲得世界少棒冠軍。自此,「東榮工」成為台灣三級棒球繼南美和、北華興之後的另一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