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第九棒
台灣棒球維基館
在2015年8月20日 (四) 16:47由Aadaniel12345(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特殊名詞
第九棒在棒球中,代表先發上場的九位球員裡最後一位登上打擊區的打擊者。在沒有指定打擊制度的賽事中,此棒次幾乎都是由投手擔任;而有指定打擊制度者則通常是讓打擊能力較差的先發球員擔綱。
而為了製造攻擊契機給隨後的第一棒,也有所謂的「九一連線」之戰術存在,即安排一位型態與第一棒類似的球員擔任第九棒與之串聯。過去興農牛隊於2004、2005兩年連續拿下台灣大賽冠軍時,就曾以張家浩、曾華偉兩人貫徹此觀念。
此外,在教練的刻意安排下,中華隊在巴塞隆納奧運曾以廖敏雄埋伏在此棒,並於對日本兩度擊出全壘打,「最可怕的第九棒」之名可說是不脛而走。之後的陳致遠也曾經在國際賽打第九棒,所以有時候教練會將刻意隱藏實力的強打者安排在第九棒,稱為「埋伏打線」。
而在無DH制度的美國職棒國家聯盟和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第九棒的位置通常是由投手來擔任,但仍偶有例外。只是效力於另外兩個聯盟的投手在跨聯盟比賽碰到無DH制的聯盟球隊擔任主場時,還是得拎著棒子上場打擊。為了保護投手,通常此兩個聯盟的投手在打擊時,除了握短棒助攻之外,大部分都是被三振掉居多。只要在輪到投手打擊時換上代打,或者上壘之後換上代跑,表示該投手的任務就結束了,該投手就會下場休息去。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