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使用者:Digipunk/XXT/TOP4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Digipunk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18:07 ;歷來作者:Good boy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次

[編輯] 四強線形圖(XXT/TOP4)

  • 輸入:以「位置」為依據,以「場次」為單位,填寫初始隊名(第一輪)、各場比分、場次資訊。
  • 輸出:自動判斷晉級球隊、畫出晉級粗線。

[編輯] 除錯模式

  • XXT 系列提供一種特殊的除錯模式,在此模式下暫時不呈現使用者輸入值,而是以參數名稱顯示。
  • 除錯模式的用途在於:一方面讓使用者對線形圖外觀有個概念,二方面也清楚該填入哪些參數。
  • 正式呈現時只要關閉除錯模式(DEBUG=0 或不設定此參數)即可,亦可於填寫資料過程中隨時切換至除錯模式檢視參數名稱。
TOP4-DESCR TOP2-DESCR
Debug Mode
紅字:必填
綠字:選填
黑字:免填
TOP4-M1-TEAM1 S1

TOP4-M1-INFO
TOP4-M1-TEAM2 S2 S1 TITLE-1ST

TOP2-M1-INFO
TOP4-M2-TEAM1 S1 S2 TITLE-2ND

TOP4-M2-INFO
TOP4-M2-TEAM2 S2 S1 TITLE-3RD

TOP2-M2-INFO
S2 TITLE-4TH

[編輯] 語法

1 {{XXT/TOP4
2 <!-- 【必填參數】一場完整比賽的必要參數 -->
3 <!-- 決定最終有幾個名次 --> 必填參數
4 | RANKING = <指定欲排名的隊數。預設值:4>
5  
6 <!-- 四強隊名 -->
7 | TOP4-M1-TEAMS = <四強,第Ⅰ場比賽,隊名:第Ⅰ隊代碼/第Ⅱ隊代碼。參考「隊名表示法」說明>
8 | TOP4-M2-TEAMS = <四強,第Ⅱ場比賽,隊名:第Ⅰ隊代碼/第Ⅱ隊代碼>
9  
10 <!-- 四強比分 -->
11 | TOP4-M1-SCORES = <四強,第Ⅰ場比賽。比數:第Ⅰ隊分數/第Ⅱ隊分數>
12 | TOP4-M2-SCORES = <四強,第Ⅱ場比賽。比數:第Ⅰ隊分數/第Ⅱ隊分數>
13  
14 <!-- 決賽比分 -->
15 | TOP2-M1-SCORES = <二強,第Ⅰ場比賽。比數:第Ⅰ隊分數/第Ⅱ隊分數>
16 | TOP2-M2-SCORES = <二強,第Ⅱ場比賽。比數:第Ⅰ隊分數/第Ⅱ隊分數,若有排名賽的話>
17  
18 <!-- 【選填參數/可省略】場次資訊 -->
19 <!-- 四強場次資訊 --> 選填參數
20 | TOP4-M1-INFO = <四強,第Ⅰ場比賽,資訊:場次/地點/時間>
21 | TOP4-M2-INFO = <四強,第Ⅱ場比賽,資訊:場次/地點/時間>
22  
23 <!-- 決賽場次資訊 -->
24 | TOP2-M1-INFO = <二強,第Ⅰ場比賽,資訊:場次/地點/時間>
25 | TOP2-M2-INFO = <二強,第Ⅱ場比賽,資訊:場次/地點/時間,若有排名賽的話>
26  
27 <!-- 初始來源 -->
28 | TOP16-M1-FROMS = <二強,第Ⅰ場比賽,來源標示:第Ⅰ隊來源/第Ⅱ隊來源
29 | TOP16-M2-FROMS = <二強,第Ⅱ場比賽,來源標示:第Ⅰ隊來源/第Ⅱ隊來源
30  
31 <!-- 【進階參數/可省略】除錯模式、樣式設定等 -->
32 <!-- 除錯模式 --> 進階參數
33 | DEBUG = <設為 1 表示進入除錯模式,顯示此模板所需的主要參數。預設值:0>
34 | SHOW-PHASE = <設為 0 表示不顯示階段提示(準決賽、決賽)。預設值:1>
35 | PR = <在隊名後面附加全型空格至 PR 指定的長度。預設值:3>
36 | EVENT-LOGO = <設定此賽事的 LOGO 圖檔名稱>
37  
38 <!-- 樣式設定 -->
39 | RND-TEAMS = <隊名框格左方圓角半徑值。數字值,不加單位,單位固定為 px。預設值:5>
40 | RND-SCORES = <分數框格右方圓角半徑值。數字值,不加單位,單位固定為 px。預設值:5>
41 | STL-DIV = <外框樣式>
42 | STL-TABLE = <表格樣式>
43 | STL-TEAMS = <隊名框格樣式。預設值:漸層淺灰>
44 | STL-TEAMS-WIN = <勝隊隊名框格樣式>
45 | STL-TEAMS-LOSS = <敗隊隊名框格樣式>
46 | STL-SCORES = <分數框格樣式。預設值:漸層灰>
47 | STL-SCORES-WIN = <勝隊分數框格樣式。預設值:漸層藍>
48 | STL-SCORES-LOSS = <敗隊分數框格樣式。預設值:漸層暗紅>
49 | STL-PLACE-1ST = <冠軍隊名框格樣式。預設值:漸層黃>
50 | STL-PLACE-REST = <其它名次隊名框格樣式。預設值:白>
51 | STL-FROMS = <來源標示的樣式。預設值:無>
52 | POS-FROMS = <來源標示是否放在框格外側。1 是、0 否(預設值)>
53  
54 <!-- 頭銜描述 -->
55 | TITLE-1ST = <第一名頭銜。預設值:冠 軍>
56 | TITLE-2ND = <第二名頭銜。預設值:亞 軍>
57 | TITLE-3RD = <第三名頭銜。預設值:季 軍>
58 | TITLE-4TH = <第四名頭銜。預設值:殿 軍>
59  
60 <!-- 階段描述 -->
61 | TOP4-DESCR = <四強階段描述。預設值:準 決 賽>
62 | TOP2-DESCR = <二強階段描述。預設值:決 賽>
63 | TOP1-DESCR = <一強階段描述。預設值:排 名>
64  
65 <!-- 晉級路線 -->
66 | TOP1-LINE = <冠軍晉級線段顏色。預設值:blue>
67 | TOP1-STYLE = <冠軍晉級隊名樣式。預設值:漸層黃>
68 }}

[編輯] 說明

[編輯] 概念:以位置為依據、以場次為單位

  • 參數名稱中的 TOPn- 顧名思義,分別表示四強階段(TOP4-)、二強階段(TOP2-)。
  • 參數名稱中的 Mx- 表示該階段中的第 x 場比賽(Match),由上而下,純粹取決於圖中的位置順序。
這裡用 M 而不用 G,是為了避免與實際賽事的場次名稱搞混,兩者必然有所出入,刻意避開。
  • 根據上述邏輯,圖中四強階段、第二場比賽,便是以 TOP4-M2- 開頭。
    加上 TEAMS 為兩隊名稱、加上 SCORES 為兩隊比分、加上 INFO 為場次資訊。
  • 四強階段第二場比賽的兩隊: TOP4-M2-TEAMS
  • 四強階段第二場比賽的資訊: TOP4-M2-INFO
  • 四強階段第二場比賽的兩隊: TOP4-M2-TEAM1TOP4-M2-TEAM2
  • 具備這些觀念,便足以建立一份四強線形圖。

[編輯] 隊名表示法

  • 此線形圖以「場次」為單位,以 TOPn-Mx-TEAMS 表示「n 強階段,第 x 場」的兩隊名稱。
  • 球隊名稱格式為:第Ⅰ隊代碼/第Ⅱ隊代碼。
    其中代碼指「兩字母縮寫」或「三字母縮寫」,此模板將自動代入 {{TeamX}} 顯示小國旗與中文隊名。
<!-- 四強階段,第二場,中華 vs 韓國 -->
| TOP4-M2-TEAMS = ROC / KOR

[編輯] 替代寫法

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用另一種形式「單獨指定」隊名(或人名),而且不受限於所使用的文字或符號。以下三種寫法同義:
<!-- 寫法一:合併寫法,必須使用國名縮寫,將自動轉換成小國旗與國名 -->
| TOP8-M3-TEAMS = USA / MEX
<!-- 寫法二:單獨指定,若為國名縮寫,則自動轉換成小國旗與國名 -->
| TOP8-M3-TEAM1 = USA
| TOP8-M3-TEAM2 = MEX
<!-- 寫法三:單獨指定,若非國名縮寫,則直接輸出 -->
| TOP8-M3-TEAM1 = {{TeamX|USA|美國 }}
| TOP8-M3-TEAM2 = {{TeamX|MEX|墨西哥}}

[編輯] 更多說明

[編輯] 比分表示法

  • 此線形圖以「場次」為單位,以 TOPn-Mx-SCORES 表示「n 強階段,第 x 場」的兩隊分數。
  • 比分格式為:第Ⅰ隊分數/第Ⅱ隊分數。
<!-- 四強階段,第二場,兩隊比分 -->
| TOP4-M2-SCORES = 11 / 3

[編輯] 場次資訊表示法

  • 此線形圖以「場次」為單位,以 TOPn-Mx-INFO 表示「n 強階段,第 x 場」的場次資訊。
  • 場次資訊格式為:場次名稱/地點/時間。
<!-- 四強階段,第二場,場次資訊 -->
| TOP4-M2-INFO = Game 2 / 台中洲際 / 2016-07-25 17:30

[編輯] 替代寫法

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用另一種形式「單獨指定」場次資訊,而且不受限於所使用的文字或符號,可為場次名稱、球場名稱等加上鏈結。以下兩種寫法同義:
<!-- 寫法一:合併寫法 -->
| TOP2-M1-INFO = 冠亞軍賽/台中洲際/2016-08-04 18:30
<!-- 寫法二:單獨指定 -->
| TOP2-M1-TTL = 冠亞軍賽
| TOP2-M1-FLD = 台中洲際
| TOP2-M1-DTT = 2016-08-04 18:30

[編輯] 範例

產生四強線形圖的邏輯為:
  • 決定最後多少排名,假設三名,則設定 RANKING=3
  • 填入四強隊名。
  • 填入各階段分數。
  • 填入比賽場地、時間等資訊(以下範例省略此步驟)。
根據這些資訊,即可輕鬆產生四強線形圖,它會自動判斷晉級球隊、劃出晉級粗線、整調最終需顯示的名次。
{{XXT/TOP4
  | RANKING = 3

  | TOP4-M1-TEAMS = CAN / MEX
  | TOP4-M2-TEAMS = NED / USA

  | TOP4-M1-SCORES = 1 / 6
  | TOP4-M2-SCORES = 4 / 3

  | TOP2-M1-SCORES = 0 / 8
  | TOP2-M2-SCORES = 1 / 11   <!-- 排名賽 -->
}}
準 決 賽 決 賽 排 名
XCAN.png加拿大
1

XMEX.png墨西哥
6
XMEX.png墨西哥
0 冠 軍

XNED.png荷蘭 
XNED.png荷蘭 
4
XNED.png荷蘭 
8 亞 軍

XMEX.png墨西哥
XUSA.png美國 
3
XCAN.png加拿大
1 季 軍

XUSA.png美國 
XUSA.png美國 
11 殿 軍
XCAN.png加拿大

[編輯] 應用實例

[編輯] 注意事項

  • 線圖形只顧「對戰組合」,不顧主客隊身份。在一場比賽裡,只要兩隊正確即可,哪一隊寫在上面、哪一隊寫在下面,沒有關係。

[編輯] 棄賽之狀況

[編輯] 場次代稱

[編輯] 開發記錄

  • [2016-07-20] 建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