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壘打大賽: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小 (回降到122.116.24.75的最後一次編輯) |
||
(由7名用戶作出的19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導覽條3|賽事|國內賽事|國內職棒賽事}}{{前往|中華職棒大聯盟明星賽 | + | {{導覽條3|賽事|國內賽事|國內職棒賽事}}{{前往|中華職棒大聯盟明星賽}} |
{{youtube|u1lCapBryYY|300|right|[[布雷]][[全壘打大賽]]破紀錄之夜}} | {{youtube|u1lCapBryYY|300|right|[[布雷]][[全壘打大賽]]破紀錄之夜}} | ||
==簡介== | ==簡介== | ||
− | ''' | + |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壘打大賽(CPBL Home Run Derby)'''是[[中華職棒]]每年於[[明星賽]]前夕固定舉辦的賽事,自[[1992年]]起開始舉行,僅於[[1995年]]、[[1996年]]以五項戰技競賽取代。原先中職的全壘打大賽與[[明星賽]]同日進行,但為炒熱[[明星賽]]氣氛,近年則改為提前一天舉行;不但另行售票,更採取內外野相同的票價。此外與例行賽相異,球迷也多半集中在[[外野]]看台卯勁搶球。 |
==賽事規則== | ==賽事規則== | ||
早期台灣職棒的全壘打大賽規則為於球數固定的情況下,比較擊出支數,比賽過程較為平淡。但後來參照[[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大賽規則,更改為出局制,即未擊出[[全壘打]]計算一次出局數,打出[[全壘打]]就不算出局數。相比球數固定制的規則來說,即使打者僅剩下1個出局數,但仍保有擊出無限多支[[全壘打]]的機會,觀眾看來更為刺激。此外,無論採用何種規則,為提供選球空間及減輕[[餵球投手]]壓力,打者未揮棒時,即不計球數或出局數。 | 早期台灣職棒的全壘打大賽規則為於球數固定的情況下,比較擊出支數,比賽過程較為平淡。但後來參照[[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大賽規則,更改為出局制,即未擊出[[全壘打]]計算一次出局數,打出[[全壘打]]就不算出局數。相比球數固定制的規則來說,即使打者僅剩下1個出局數,但仍保有擊出無限多支[[全壘打]]的機會,觀眾看來更為刺激。此外,無論採用何種規則,為提供選球空間及減輕[[餵球投手]]壓力,打者未揮棒時,即不計球數或出局數。 | ||
− | [[2005年]] | + | [[2005年]]起,賽制自原有的初賽、決賽兩階段,再增加準決賽階段;[[2014年]]起則增設金球制,若打者於使用金球時擊出全壘打,獎金或公益捐款金額也會增加。[[2016年]]起,實施多年的出局制再度修改,改為在固定時限內不限揮擊球數,僅計算最後全壘打支數的限時制。雖然限時制對參賽者而言較容易疲勞,但也使得比賽更為緊湊,全壘打產量也更為翻升,為球迷帶來不少樂趣。但如前所述,由於限時制對選手體力的負荷較大,因此自[[2018年]]起又再度改回出局制。 |
{{中職全壘打大賽}} | {{中職全壘打大賽}} | ||
==特殊事蹟== | ==特殊事蹟== | ||
− | :*單屆最多支:[[ | + | :*單屆最多支:[[林智勝]]([[2016年]],55支) |
:*決賽最多支:[[布雷T.B|布雷]]([[2008年]],27支) | :*決賽最多支:[[布雷T.B|布雷]]([[2008年]],27支) | ||
:*連續支數:[[布雷T.B|布雷]]([[2008年]],12支) | :*連續支數:[[布雷T.B|布雷]]([[2008年]],12支) | ||
第18行: | 第18行: | ||
:*最遠距離:[[林智勝]]([[2007年]],496呎) | :*最遠距離:[[林智勝]]([[2007年]],496呎) | ||
:*新人年參賽即奪冠:[[黃忠義(1967)|黃忠義]]([[1993年]])、[[藍寅倫]]([[2014年]]) | :*新人年參賽即奪冠:[[黃忠義(1967)|黃忠義]]([[1993年]])、[[藍寅倫]]([[2014年]]) | ||
− | :* | + | :*最多觀眾:7,731人([[2013年]]) |
− | :*[[2005年]][[陳冠任(1982)|陳冠任]]以[[代訓球員]] | + | :*[[2005年]][[陳冠任(1982)|陳冠任]]以[[代訓球員]]身份參賽即獲得冠軍,也是[[全壘打大賽]]史上唯一一位奪冠的代訓球員。 |
+ | :*[[2008年]][[布雷T.B|布雷]]於決賽上場時,因大會及播報員均未注意,而在第10個出局數出現後又多打了1個打席。 | ||
+ | |||
+ | ==備註== | ||
+ | :*[[台灣大聯盟]]於[[1999年]][[台灣大聯盟明星賽]]前亦曾舉辦一次[[全壘打大賽]],由[[將軍C.P|將軍]]獲得冠軍,但隔屆明星賽即未再舉辦。 | ||
+ | :*原[[2023年中華職棒紅白明星對抗賽]]07月29日進行[[全壘打大賽]]預賽,因雨延賽,07月30日經[[中華職棒大聯盟]]討論,預賽與決賽合併於07月30日進行,即為最終擊出最多全壘打者即為本屆冠軍。 | ||
+ | |||
+ | ==相關新聞== | ||
+ | :*[http://www.epochtimes.com/b5/8/7/20/n2197700.htm <tt><nowiki>[2008-07-20]</nowiki></tt> 職棒全壘打大賽 布雷46發榮登王座]【大紀元】 | ||
+ | :*[http://www.nownews.com/n/2016/06/20/2140722 <tt><nowiki>[2016-06-20]</nowiki></tt> 全壘打大賽改計時制 考驗眾家餵球投手準度]【NOWnews】 | ||
+ | :*[http://sports.ettoday.net/news/737149 <tt><nowiki>[2016-07-17]</nowiki></tt> 林智勝、陽耀勳打破布雷障礙 合計55轟創大師兄障礙]【ETToday】 | ||
+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sports/20170709/1157461/ <tt><nowiki>[2017-07-09]</nowiki></tt> 陽耀勳全壘打大賽奪冠 陽:打給父親看]【蘋果日報】 | ||
+ | :*[http://tw.sports.appledaily.com/realtime/20180708/1387600/ <tt><nowiki>[2018-07-08]</nowiki></tt> 澳職砲手3轟奪全壘打大賽冠軍 陽耀勳:打不過好丟臉]【蘋果日報】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
2023年8月4日 (五) 17:09的最新修訂版本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賽事 > 國內賽事 > 國內職棒賽事 | 前往 中華職棒大聯盟明星賽
目次 |
[編輯] 簡介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壘打大賽(CPBL Home Run Derby)是中華職棒每年於明星賽前夕固定舉辦的賽事,自1992年起開始舉行,僅於1995年、1996年以五項戰技競賽取代。原先中職的全壘打大賽與明星賽同日進行,但為炒熱明星賽氣氛,近年則改為提前一天舉行;不但另行售票,更採取內外野相同的票價。此外與例行賽相異,球迷也多半集中在外野看台卯勁搶球。
[編輯] 賽事規則
早期台灣職棒的全壘打大賽規則為於球數固定的情況下,比較擊出支數,比賽過程較為平淡。但後來參照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大賽規則,更改為出局制,即未擊出全壘打計算一次出局數,打出全壘打就不算出局數。相比球數固定制的規則來說,即使打者僅剩下1個出局數,但仍保有擊出無限多支全壘打的機會,觀眾看來更為刺激。此外,無論採用何種規則,為提供選球空間及減輕餵球投手壓力,打者未揮棒時,即不計球數或出局數。
2005年起,賽制自原有的初賽、決賽兩階段,再增加準決賽階段;2014年起則增設金球制,若打者於使用金球時擊出全壘打,獎金或公益捐款金額也會增加。2016年起,實施多年的出局制再度修改,改為在固定時限內不限揮擊球數,僅計算最後全壘打支數的限時制。雖然限時制對參賽者而言較容易疲勞,但也使得比賽更為緊湊,全壘打產量也更為翻升,為球迷帶來不少樂趣。但如前所述,由於限時制對選手體力的負荷較大,因此自2018年起又再度改回出局制。
[編輯] 歷年賽況
年度 | 職棒紀年 | 冠軍 | 亞軍 | 準決賽 | 賽事詳情 | 備註 | |||||
球員名 | 所屬球隊 | 球員名 | 所屬球隊 | 球員名 | 所屬球隊 | 球員名 | 所屬球隊 | ||||
1992 | 職棒03年 | 呂明賜 | 味全隊 | Link | |||||||
1993 | 職棒04年 | 黃忠義 | 俊國隊 | Link | |||||||
1994 | 職棒05年 | 廖敏雄 | 時報隊 | Link | |||||||
1997 | 職棒08年 | 林仲秋 | 三商隊 | Link | |||||||
1998 | 職棒09年 | 張泰山 | 味全隊 | Link | |||||||
1999 | 職棒10年 | 亞力士 | 和信隊 | Link | 首位外籍球員 | ||||||
2000 | 職棒11年 | 林仲秋 | 興農隊 | 陳連宏 | 和信隊 | Link | |||||
2001 | 職棒12年 | 張泰山 | 興農隊 | 陳連宏 | 統一隊 | Link | |||||
2002 | 職棒13年 | 黃忠義 | 興農隊 | 陳連宏 | 中信隊 | Link | |||||
2003 | 職棒14年 | 陳連宏 | 統一隊 | 黃忠義 | 興農隊 | Link | |||||
2004 | 職棒15年 | 彭政閔 | 兄弟隊 | 陳連宏 | 統一隊 | Link | |||||
2005 | 職棒16年 | 陳冠任 | 兄弟隊 | 羅德里茲 | La New隊 | 馬力歐 | 誠泰隊 | 張泰山 | 興農隊 | Link | 決賽加賽 |
2006 | 職棒17年 | 黃貴裕 | 中信隊 | 林智勝 | La New隊 | 陳冠任 | 兄弟隊 | 潘忠韋 | La New隊 | Link | |
2007 | 職棒18年 | 謝佳賢 | 誠泰隊 | 黃貴裕 | 中信隊 | 東 尼 | 兄弟隊 | 張泰山 | 興農隊 | Link | 決賽加賽 |
2008 | 職棒19年 | 布 雷 | 統一隊 | 謝佳賢 | 暴龍隊 | 陳冠任 | 兄弟隊 | 陳連宏 | 統一隊 | Link | |
2009 | 職棒20年 | 林智勝 | La New隊 | 黃志祥 | 兄弟隊 | 郭俊佑 | 統一隊 | 威納斯 | 興農隊 | Link | |
2010 | 職棒21年 | 郭俊佑 | 統一隊 | 方克偉 | 興農隊 | 林智勝 | La New隊 | 林泓育 | La New隊 | Link | |
2011 | 職棒22年 | 鍾承佑 | 桃猿隊 | 高國慶 | 統一隊 | 郭嚴文 | 桃猿隊 | Link | |||
2012 | 職棒23年 | 鍾承佑 | 桃猿隊 | 高國慶 | 統一隊 | Link | 無準決賽 | ||||
2013 | 職棒24年 | 林益全 | 義大隊 | 高國輝 | 義大隊 | 鄧志偉 | 統一隊 | 林泓育 | 桃猿隊 | Link | |
2014 | 職棒25年 | 藍寅倫 | 桃猿隊 | 林泓育 | 桃猿隊 | 劉芙豪 | 統一隊 | 陽冠威 | 義大隊 | Link | 決賽加賽 |
2015 | 職棒26年 | 林智勝 | 桃猿隊 | 陳俊秀 | 桃猿隊 | Link | 無準決賽 | ||||
2016 | 職棒27年 | 林智勝 | 兄弟隊 | 陽耀勳 | 桃猿隊 | 劉芙豪 | 統一隊 | 張志豪 | 兄弟隊 | Link | |
2017 | 職棒28年 | 陽耀勳 | 桃猿隊 | 朱育賢 | 桃猿隊 | 吳宗峻 | 富邦隊 | 林智勝 | 兄弟隊 | Link | |
2018 | 職棒29年 | Andrew Campbell |
俠盜隊 | 陽耀勳 | 桃猿隊 | Link | 無準決賽 | ||||
2019 | 職棒30年 | 陳俊秀 | 桃猿隊 | 林益全 | 富邦隊 | Link | 無準決賽 | ||||
2022 | 職棒33年 | 林子豪 | 統一隊 | 拿莫.伊漾 | 味全隊 | Link | 無準決賽 | ||||
2023 | 職棒34年 | 林安可 | 統一隊 | 蘇智傑 | 統一隊 | Link | 無預賽及準決賽 | ||||
2024 | 職棒35年 | 魔 鷹 | 台鋼隊 | 林安可 | 統一隊 | Link | 無準決賽 |
[編輯] 特殊事蹟
[編輯] 備註
[編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