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封殺行為: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Jiashyan Yao(對話 | 貢獻) 小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導覽條1|術語}} | ||
+ | |||
+ | <b>術語</b>:[[FORCE PLAY]] | ||
+ | |||
+ | <b>縮寫代碼</b>: | ||
+ | |||
+ | <b>說明</b>: | ||
+ | |||
因[[擊球員]]成為[[跑壘員]],依照規則,前壘上的[[跑壘員]]則失去佔有該壘的權利,因此等原因所發生的狀態。 | 因[[擊球員]]成為[[跑壘員]],依照規則,前壘上的[[跑壘員]]則失去佔有該壘的權利,因此等原因所發生的狀態。 | ||
*[[棒球規則]]:2.30 | *[[棒球規則]]:2.30 | ||
+ | {{頁面品質1|完整度-中}} | ||
[[category:術語]] | [[category:術語]] |
2021年5月24日 (一) 11:47的最新修訂版本
術語:FORCE PLAY
縮寫代碼:
說明:
因擊球員成為跑壘員,依照規則,前壘上的跑壘員則失去佔有該壘的權利,因此等原因所發生的狀態。
- 棒球規則: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