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棒球論文: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Hsueh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15:23 ;歷來作者:27.52.40.136140.136.5.211其他...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由12名用戶作出的66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第2行: 第2行:
 
#[[林伯修]],「美日臺職棒球團屬地權經營之跨文化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2004。
 
#[[林伯修]],「美日臺職棒球團屬地權經營之跨文化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2004。
 
#[[盂峻瑋|Yu, Junwei]], "Baseball in Taiwan: Politics, Participation, and Culture." 博士論文, Warwick University, 2004.
 
#[[盂峻瑋|Yu, Junwei]], "Baseball in Taiwan: Politics, Participation, and Culture." 博士論文, Warwick University, 2004.
 +
#林文蘭,「棒球作為『原/圓夢階梯』:教育體制、文化創生與社會階序繁衍」,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2010。
  
 
==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
#[[林伯修]],「棒球投手守備知識構造的發展性變化」,日本國立筑波大學體育研究研究科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1997
+
#[[楊賢銘]]。「棒球」。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5年。
#陸銘澤,「[[台灣地區建置棒球博物館前置構想與芻議]]」,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指導教授:張譽騰)
+
#[[龔榮堂]]。「慣用手主視力眼與棒球打擊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1996年。
#[[user:新鮮人|李志強]],「[[台北市各級學校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民國56~94年)]]」。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2006。(指導教授:范春源)
+
#[[楊清瓏]]。「棒球〔攻擊〕」。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6年。
#陳嘉謀。<台灣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1968)>。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體育教學碩士班。2002年8月。(指導教授:范春源)
+
#[[葉志仙]]。「棒球運動防守技術與戰術」。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6年。
#溫勝智。<台灣地區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87~2001)>。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03年。
+
#[[林伯修]]。「棒球投手守備知識構造的發展性變化」,日本國立筑波大學體育研究研究科,未出版論文,1997年
 +
#[[高英傑]]。「棒球」。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7年。
 +
#[[鍾宇政]]。「健康及受傷棒球投手尺神經傳導速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1999年。
 +
#[[黃士魁]]。「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1999年。
 +
#[[李軾揚]]。「我國優秀職業棒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1年。
 +
#[[侯威光]]。「我國職業棒球教練領導型態、球員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2001年。
 +
#陳嘉謀。「台灣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1968)」。未出版。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體育教學碩士班。2002年8月。(指導教授:范春源)
 +
#[[唐昭鈞]]。「棒球打擊表現與揮棒時間之相關因素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2年。
 +
#[[葉國輝]]。「台灣企業贊助中華大專體總運動賽會之研究─以2003神腦國際盃世界大學棒球名校邀請賽為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2年。
 +
#[[廖文男]]。「探討大專棒球選手的目標取向、知覺動機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來源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2年。
 +
#[[曾文誠]]。「運動媒體消費者對企業贊助商的品牌認知及購買意願之研究: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之兄弟象隊為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3年。
 +
#溫勝智。<台灣地區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87~2001)>。未出版。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03年。
 +
#陸銘澤。「[[台灣地區建置棒球博物館前置構想與芻議]]」,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2004。(指導教授:張譽騰)
 +
#[[黃瑛坡]]。「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營運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4年。
 +
#[[陳一平]]。「台灣職棒球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成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4年。
 +
#[[林琨瀚]]。「不同水準棒球選手打擊反應時間與手眼協調反應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4年。
 +
#[[林敬民]]。「學校棒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現況與需求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4年。
 +
#[[李坤哲(1964)|李坤哲]]。「統一獅職棒球團服務品質球迷覺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05年。
 +
#[[馮勝賢]]。「我國旅美職棒球員的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5年。
 +
#[[闕壯鎮]]。「大專甲組棒球聯賽第一級球員參與動機與次文化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5年。
 +
#[[陳師正]]。「多功能數位運動知識庫的塑模-以棒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2005年。
 +
#[[user:新鮮人|李志強]],「[[台北市各級學校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民國56~94年)]]」。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2006。(指導教授:范春源)
 +
#[[林郁捷]]。「棒球投手投球動作之運動學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6年。
 +
#[[蘇茂菘]]。「2006世界棒球經典賽日本隊投手投球配球模式分析預測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06年。
 +
#[[林光宏]]。「棒球投手」。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2006年。
 +
#[[陳義信]]。「原住民棒球運動員明星化的過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休閒與運動管理碩士班,2006年。
 +
#[[黃輝榮]]。「高中棒球隊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7年。
 +
#[[李金為]]。「增強式訓練對女子壘球選手上肢肌力影響之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7年。
 +
#[[陳威成]]。「中華成棒隊打擊能力之研究–以2006年第十六屆洲際盃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2007年。
 +
#[[徐展元]]。「職棒球員在國際比賽與國內職棒例行賽表現落差原因之探討」。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7年。
 +
#[[王志成]]。「國營事業經營運動代表隊之研究─以台電棒球隊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7年。
 +
#[[吳和諺]]。「輔仁大學棒球隊發展歷程(1975年-2006年)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7年。
 +
#[[李傳財]]。「甲組成棒教練領導思考模式與傳統儒家思想」。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7年。
 +
#鄭秀貴。「「永不放棄」:李瑞麟教練領導棒球隊歷程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7年。
 +
#官欣瑩。「Wiki資訊架構之可用性評估: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8。(指導教授:林信成)
 +
#李婉羽。「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化流程與數位典藏系統之規劃設計」。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8。(指導教授:林信成)
 +
#林瑜嫻。「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之計量分析」。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8。(指導教授:林信成)
 +
#[[李逸楠]]。「王建民效應對於青少棒、青棒球員參與運動動機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8年。
 +
#[[陳杰成]]。「職業棒球隊促銷策略之研究-以La New熊All For Fans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8年。
 +
#[[陳天胤]]。「棒球鋁棒及木棒打擊動態特性分析」。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8年。
 +
#[[曾昭然]]。「國中棒球選手專項體能評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08年。
 +
#[[蕭任汶]]。「棒球代訓選手比賽表現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09年。
 +
#陳瑩潔。「Wiki協作系統之可用性研究: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9。(指導教授:林信成)
 +
#康佩薰。「基於OAIS模式之開放式數位典藏系統設計:以台灣棒球歷史新聞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9。(指導教授:林信成)
 +
#詹凱博。「Wiki擴充模組之開發與應用: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9。(指導教授:林信成)
 +
#[[蕭文勝]]。「以不同學習風格分析棒球選手在批判性思考之差異」。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2009。
 +
#[[張協進]]。「台灣棒球選手運動傷害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2009。
 +
#[[翁叔淼]]。「棒球選手運動傷害情境分析」。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9。
 +
#[[馬良睿]]。「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應用於高中棒球校隊訓練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
 +
#[[吳晉維]]。「中華職棒大聯盟選手營養增補劑使用狀況調查」。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09。
 +
#洪銘禪。「Wiki網站作者生產力與其引用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10。(指導教授:林信成)
 +
#[[高克武]]。「台灣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以台東馬蘭棒球隊為例(1965-1977)」。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0
 +
#[[陳劭宸]]。「企業贊助業餘甲組社會棒球隊之效益─以臺中威達棒球隊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2010
 +
#[[周正雄]]。「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各隊整體和棒次之攻擊指數與勝率相關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0
 +
#[[李來發]]。「高中棒球年度週期訓練計畫:高苑工商青棒隊98年度為例」。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
#[[蕭良吉]]。「學校棒球運動專任教練專業能力與功能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
#[[何献凡]]。「青少年棒球運動內野守備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
#[[林朝煌]]。「棒球比賽攻隊佔壘時對投手投球表現差異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0。(指導教授:[[林華韋]]、高明峰)
 +
#[[黃武雄]]。「中華成棒隊投手投球策略分析研究-以2010年洲際杯棒球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0。(指導教授:[[林華韋]]、高明峰)
 +
#[[熊育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組合與速度訓練對大專甲組棒球投手球速之影響」。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
#[[江柏青]]。「高中棒球投手基礎運動能力對不同投球型態球速與乳酸代謝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2010
 +
#[[劉義傳]]。「高中棒球選手心理堅韌性及教練威權領導與競技倦怠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2010
 +
#[[謝承勳]]。「棒球投手投球動作動學之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0
 +
#[[藍天勇]]。「本土職棒野手打擊表現與隔年薪資之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10
 +
#[[謝仕淵]]。「帝國的體育運動與殖民地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運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0
 +
#[[林庭逸]]。「台灣甲組成棒球員自由時間管理、休閒效益與自覺訓練效果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2010
 +
#[[郭志偉]]。「棒球觀賞者觀賞動機、觀賞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2010
 +
#林東寬。「中華職棒面對假球事件之風險與危機管理策略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2011。(指導教授:葉公鼎)
 +
#[[王宸浩]]。「專項期力量訓練模式對棒球打擊者競技能力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2011
 +
#[[謝長亨]]。「中華成棒國家代表隊組訓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11
 +
#[[徐嘉宏(1986)|徐嘉宏]]。「臺灣旅外職棒球員體育報導之內容分析研究 – 以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為研究對象」。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2011
 +
#[[高建三]]。「專項期重量訓練模式對棒球投手專業能力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2012。
 +
#[[黃貴裕]]。「三級棒球選手揮棒速度之比較」。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2。(指導教授:[[陳太正]])
 +
#[[王金勇]]。「棒球比賽獲勝因素之研究-以2012中華職棒大聯盟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2。(指導教授:[[葉志仙]])
 +
#[[王光輝]]。「101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前六名投打表現與勝率相關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2。
 +
#[[王俊文]]。「大專院校甲組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滿意度相關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12。
 +
#[[申豫忠]]。「銀髮族樂樂棒球運動資訊、參與認知與健康體驗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2012。
 +
#[[鍾國忠]]。「不同訊息回饋與異質性合作學習策略對棒球打擊效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12。
 +
#[[陳家豐]]。「臺灣棒球球員旅日發展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碩士班。2012。
 +
#[[曾琮萱]]。「上肢輕阻力訓練對棒球選手等速肌力與球速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13。
 +
#[[葉明嘉]]。「臺東縣青少棒球員外流因素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3。
 +
#[[劉育辰]]。「臺灣運動賽會創新組成因子初探─以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2013。
 +
#[[張志強]]。「優秀原住民職業棒球選手的生涯發展歷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2013。
 +
#[[田家安]]。「城市棒球隊選手生涯規劃之現況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13。
 +
#[[郭文居]]。「臺灣以「中華台北」模式 參與國際運動競賽之研究 -以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2013。
 +
#[[劉裕安]]。「瑜伽訓練對棒球選手的柔軟度和爆發力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13。(指導教授:[[黃士魁]])
 +
#[[蔡榮宗]]。「多媒體教材對不同學習風格棒球運動員的學習成效探討」。吳鳳科技大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2013。
 +
#[[陳保泉]]。「南部地區國中棒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成就動機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2013。
 +
#[[張鎧巖]]。「棒球攻擊戰術-以第26屆亞洲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學系碩士班,2014(指導教授:[[林華韋]])。
 +
#[[倪福德]]。「國高中棒球選手心理資本、球員績效對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2014。
 +
#[[湯登凱]]。「優秀棒球運動員壓力管理策略與心理技能訓練之質性研究-以2014仁川亞運投手為例」。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2014。
 +
#[[劉榮華]]。「臺灣投手郭俊麟配球模式之研究--以2014年第一屆世界盃21U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4。
 +
#[[陳舜松]]。「台南市國民中學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滿意度相關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14。
 +
#[[鄭凱名]]。「以網絡層級分析法探討基層棒球教練關鍵成功之因素」。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4
 +
#[[彭賢庭]]。「運動功能性足弓墊對棒球投手投球運動表現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14
 +
#[[高國輝]]。「如果可以重來」─ 一位旅美棒球選手的自我敘說」。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2014
 +
#[[游宗龍]]。「棒球選手凝視位置差異對短打技能表現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2014
 +
#[[陳俊池]]。「中華職棒球員對職棒競技球場設備使用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2014
 +
#[[劉韋成]]。「測速槍融入國中棒球投手的投球技術訓練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14
 +
#[[陳威廷(1990)|陳威廷]]。「高中甲組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相關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14
 +
#陳星翰。「[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73578/1/013101.pdf 中華職棒大聯盟選手契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2015。(指導教授:林佳和)。
 +
#[[楊博智]]。「全國高中棒球競賽媒體效益分析:以104學年度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與高中棒球聯賽為例」。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2015
 +
#[[郭勇志]]。「中華隊投手表現能力-以2015年亞洲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5。(指導教授:[[王琦正]])
 +
#[[翁豐堉]]。「金門棒球發展歷史及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5。
 +
#[[沈柏蒼]]。「應用德爾菲法建構國中棒球運動投手選才之關鍵因素」。真理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2015。
 +
#[[邱敏舜]]。「棒球打擊技術在重心轉移與肘關節運動學之探討」。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2015。
 +
#[[林坤宏]]。「中華職棒服務品質、體驗價值、滿意度及忠誠度之關係-以統一7-ELEVEn獅隊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2015。
 +
#[[潘俊榮]]。「職棒投手之投球策略—以潘威倫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6。(指導教授:鄭安城)
 +
#[[呂祐華]]。「我國城市棒球隊經營策略分析—以新北市棒球隊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6。(指導教授:[[葉志仙]])
 +
#[[塗永樑]]。「臺北市國小棒球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16。
 +
#[[章子健]]。「臺北市、新北市國小棒球選手參與組訓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16。
 +
#[[蔡仲南]]。「職業棒球投手下肢等速肌力與推蹬力對球速的影響」。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2016。
 +
#[[張正昌]]。「一位旅日棒球選手父親的心路歷程 -以家庭互動為探討中心」。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2016。
 +
#[[梁功斌]]。「影響中華職棒選手薪資與績效表現因子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2016。
 +
#[[王信民]]。「懸吊訓練介入對高中棒球選手專項能力之影響」。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7。
 +
#[[曹竣崵]]。「台灣甲組棒球選手休閒動機與休閒阻礙調查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7。
 +
#[[郭岱詠]]。「高中棒球選手身體旋轉動作對打擊表現的影響」。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7。
 +
#[[賴浩鈞]]。「高中棒球聯賽木棒組選手參與動機、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7。
 +
#[[蔡士勤]]。「大專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滿意度之分析-以大專公開組一級棒球隊為例」。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7。
 +
#[[李千賢]]。「大學棒球校隊團隊形象重要性及團隊認同感之調查 -以遠東科大棒球校隊為例」。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7。
 +
#[[林宗毅]]。「以教練觀點探討臺美棒球交流賽對我棒球 發展之影響」。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7。
 +
#[[林聖恩]]。「應用棒球發球機訓練國小棒球選手打擊能力之研究」。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2018。
 +
#[[鄭乃文]]。「大專棒球選手其專項體能對棒球技術預測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18。
 +
#[[邱郁達]]。「不同材質棒球木棒之特性分析」。國立清華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18。
 +
#[[鄭漢禮]]。「棒球團隊中的“我”在社會懈怠之現象」。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8。
 +
#[[蕭明治]]。「高中棒球選手運動心理技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8。
 +
#[[洪孟緯]]。「肩關節傷害與疲勞對於台灣棒球投手投擲直球時上肢生物力學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2018。
 +
#[[官大元]]。「國內外職棒球探選材評估之比較研究」。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2018。
 +
#[[陳江和]]。「肌內效貼布對棒球選手比賽中自覺盡力程度的影響」。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2018。
 +
#謝明倫。「探討培養國中棒球捕手關鍵因素之研究」。育達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2018年。
 +
#[[蕭孟均]]。「高雄地區國中棒球隊教練領導、訓練滿意度對團隊凝聚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2019。
 +
#[[林益全]]。「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球迷角度分析明星球員應必備之條件」。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9。
 +
#陳泓任。「台灣棒球的知識探源與追蹤:1960年至2019年棒球運動研究軌跡的分析」。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19。
 +
#黃程偉。「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運動表現之關係研究-以國小棒球隊選手為例」。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2019年。
 +
#[[雷浩庭]]。「職棒球隊品牌形象、品牌愛慕、球迷忠誠度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2019年。
 +
#[[陳建霖(1995)|陳建霖]]。「棒球場上情境之投打對決:投手配球策略與打擊表現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20。
 +
#[[林以哲]]。「探討棒球比賽投手第一球判定好壞球對上壘率之影響-以台南市成棒隊109年春季聯賽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2020。
 +
#路翔皓。「大專甲一級棒球球員之職涯承諾量表發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2020。
 +
#[[黃俊嘉]]。「棒球場上的暗號形成和反制措施」。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20。(指導教授:[[盂峻瑋]])
 +
#[[林其緯]]。「中華職棒球員平日例假休閒活動之研究」。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系碩士班。2021。(指導教授:[[曹竣崵]])
 +
#[[李岱祐]]。「大臺北棒球俱樂部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系碩士班。2021。
 +
#[[陳家駒]]。「打擊者揮棒速度與擊球角度對棒球飛行距離影響之運動分析」。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所碩士。2021。
 +
#[[許國隆]]。「競技心理技能與運動心理資本對棒球員運動表現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碩士。2021。
 +
#[[邱俊文]]。「大專棒球野手體能素質及動作型態與運動表現之關聯性」。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碩士。2021。
 +
#[[王星隱]]。「協調性與敏捷訓練對國小棒球選手外野防守能力之影響」。台灣首府大學休閒管理學系碩士班。2021。
 +
#[[鍾承祐(1985)|鍾承祐]]。「台灣職棒球員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開南大學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2021。
 +
#[[簡笙原]]。「傳統棒球運動轉型發展趨勢之探討」。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22。
 +
#[[黃松儒]]。「國中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22。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
#<首支青少棒明星 參加棒總首屆比賽>。《體育與運動》62期。1989年8月。頁97。
 +
#張芳榮。<青棒菁英藍白紅 為國爭光各分工>。《中華棒球雜誌》8期。1992年。頁38~39。
 +
#<華興是一個普通中學……>。《中華棒球雜誌革新版》2期。1992年2月。頁105~113。
 +
#康正男。<國立臺灣大學棒球代表隊隊史>。《臺大體育》23期。1993年10月31日。頁118~119。
 +
#陳守愚。<國內兩大校際棒球對抗賽>。《學校體育》66期。2001年10月。頁63~67。
 +
#葉城。<臺灣棒球場巡禮>。《國民體育季刊》131期。2001年12月。頁32~37。
 
#[[謝仕淵]],「1929年高雄第一公學校與第一回全島少年野球大會」,高市文獻,17:3,第110-120頁,2003。
 
#[[謝仕淵]],「1929年高雄第一公學校與第一回全島少年野球大會」,高市文獻,17:3,第110-120頁,2003。
 +
#莊林貴。<振興台北市學生棒球之探討>。《學校體育》13卷2號。2003年4月。頁59~66。
 
#[[謝仕淵]],「地域棒球風--後山傳奇.南國榮光」,大地地理雜誌,197,第24-31頁,2004。
 
#[[謝仕淵]],「地域棒球風--後山傳奇.南國榮光」,大地地理雜誌,197,第24-31頁,2004。
 +
#[[余宗龍]]、邵于玲(2004)。兄弟象與興農牛球迷涉入程度對球場設施環境與服務品質需求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3),59-69。
 
#[[林信成]],「[http://mail.tku.edu.tw/sclin/research/pub/200503DigiArchTwBsBall.pdf 主題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之研究—以台灣棒球運動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四十二卷,第三期,第369-392頁,2005/3。
 
#[[林信成]],「[http://mail.tku.edu.tw/sclin/research/pub/200503DigiArchTwBsBall.pdf 主題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之研究—以台灣棒球運動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四十二卷,第三期,第369-392頁,2005/3。
 
#[[盂峻瑋]]。「文明化過程,一種運動社會學的探索」。[http://tsa.sinica.edu.tw/Publication/file3/no54.pdf 台灣社會學通訊,第五十四期],2005/4。
 
#[[盂峻瑋]]。「文明化過程,一種運動社會學的探索」。[http://tsa.sinica.edu.tw/Publication/file3/no54.pdf 台灣社會學通訊,第五十四期],2005/4。
 +
#[[林信成]]、康珮熏,「[http://research.dils.tku.edu.tw/Joemls/43/43-1/049-068.pdf Metadata與OAI-PMH在新聞數位典藏之整合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四十三卷,第一期,頁49-68,2005/9。
 +
#李志強、范春源。「台北市國小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民國78年~92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卷2期。民國94年9月。頁401~427。
 +
#[[康正男]]。「大專棒球聯賽制度之發展現況與有效策略」。《中華體育季刊》19卷3期。2005年9月。頁26~23。
 +
#張廷榮。「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92-2004)」。《臺東大學體育學報》3期2005年12月。頁59~76。
 +
#[[余宗龍]]、張永文(2005)。「中華奧運棒球隊兵敗雅典後的省思。中華體育季刊」,19(2),84-92。
 
#Yu, Junwei and Dan Gordon. "[http://muse.jhu.edu/cgi-bin/access.cgi?uri=/journals/nine/v014/14.2junwei.pdf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ese Baseball]". '''NINE: A Journal of Baseball History and Culture''' - Volume 14,Number 2, Spring 2006, pp. 27-39.
 
#Yu, Junwei and Dan Gordon. "[http://muse.jhu.edu/cgi-bin/access.cgi?uri=/journals/nine/v014/14.2junwei.pdf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ese Baseball]". '''NINE: A Journal of Baseball History and Culture''' - Volume 14,Number 2, Spring 2006, pp. 27-39.
#李志強、范春源。<台北市國小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民國78年~92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卷2期。民國94年9月。頁401~427。
+
#吳世政、蘇淑娟。「[http://www.geog.ntu.edu.tw/journal/article/G43-01.pdf 台灣棒球場域的消費景觀]」。《地理學報》43期。2006年1-22。
#康正男。<國立臺灣大學棒球代表隊隊史>。《臺大體育》23期。1993年10月31日。頁118~119。
+
#[[徐傑]]。「美國、日本與台灣的職棒裁判制度之比較」。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 5期 (2006 / 05 / 31)
#莊林貴。<振興台北市學生棒球之探討>。《學校體育》13卷2號。2003年4月。頁59~66。
+
#[[林信成]]、林瑜嫻,「[http://joemls.dils.tku.edu.tw/fulltext/45/45-2/199-232.pdf 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推展成效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四十五卷,第二期,頁199 - 232,2007。
#陳守愚。<國內兩大校際棒球對抗賽>。《學校體育》66期。2001年10月。頁63~67。
+
#康正男。<大專棒球聯賽制度之發展現況與有效策略>。《中華體育季刊》19卷3期。2005年9月。頁26~23。
+
#張芳榮。<青棒菁英藍白紅 為國爭光各分工>。《中華棒球雜誌》8期。1992年。頁38~39。
+
#<華興是一個普通中學……>。《中華棒球雜誌革新版》2期。1992年2月。頁105~113。
+
#<首支青少棒明星 參加棒總首屆比賽>。《體育與運動》62期。1989年8月。頁97。
+
#葉城。<臺灣棒球場巡禮>。《國民體育季刊》131期。2001年12月。頁32~37。
+
#張廷榮。<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92-2004)>。《臺東大學體育學報》3期2005年12月。頁59~76。
+
#吳世政、蘇淑娟。<[http://www.geog.ntu.edu.tw/journal/article/G43-01.pdf 台灣棒球場域的消費景觀]>。《地理學報》43期。2006年1-22。
+
#[[余宗龍]]、張永文(2005)。中華奧運棒球隊兵敗雅典後的省思。中華體育季刊,19(2),84-92。
+
 
#[[余宗龍]]、張洪斌、張永文(2008)。應用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於國中棒球隊之經營與管理。中華體育季刊,22(2),121-133。
 
#[[余宗龍]]、張洪斌、張永文(2008)。應用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於國中棒球隊之經營與管理。中華體育季刊,22(2),121-133。
 
#[[余宗龍]](2008)。2008年北京奧運棒球的奪牌利器-情報蒐集小組。運動管理,12,55-60。
 
#[[余宗龍]](2008)。2008年北京奧運棒球的奪牌利器-情報蒐集小組。運動管理,12,55-60。
 +
#[[林信成]]、鄭國祥,「運動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以臺灣棒球為例」,圖書與資訊學刊,第六十六卷,頁14-34,2008年8月。
 +
#陳忠誠、[[余宗龍]](2010)。防堵不法份子介入職棒比賽之策略。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4(1),25-34。
 +
#林文蘭(2011)<棒球文化:紅土上的原住民文化展演和運動儀式>。《文化研究》12:203-259。
 +
#羅鴻仁、[[涂鵬斐]]、李凰慈(2011)<個人背景因素對大專棒球運動員人格特質之影響>。[http://asp.yuntech.edu.tw/dmdocuments/asp-13-contribution-accomplish.pdf 《雲科大體育》13:29-37]。
 +
#[[盂峻瑋]]、[[張漢川]](2011)<高雄市明德少棒的推手-陳正光校長訪談錄>。《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所)刊》
 +
#李俞麟、施致平、 黃蕙娟(2011)<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績效評估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頁 317-335。
 +
#林文蘭(2013)<打出機會:原住民成為棒球選手的社會流動和訓練體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0:43-114。
 +
#[[余宗龍]](2014)。建構職棒球賽再次購票觀賞的行為意圖模式:以涉入程度為區隔變數。大專體育學刊,16(2),151-166。(TSSCI)
 +
#[[陳建霖]](2020)。首球表現與打擊結果之關係 -以 2018 台灣大專棒球聯賽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53-66。
 +
#[[余宗龍]]、賴政豪(2020)。職業棒球比賽現場觀賞行為意圖之影響因素:目標導向行為模式觀點。戶外遊憩研究,33(1)。(TSSCI)
 +
#[[余宗龍]] Chung-Long Yu (2021). The role of CSR in sport consumption decision-making.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39(1), 17-32. (SSCI)
 +
 +
==專書論文==
 +
#林文蘭(2007)<金牌背後:原住民投身棒球運動的社會基礎與效應>。收於《2007年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頁3-1至3-28。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林文蘭(2008)<原/圓夢之球:台東棒球運動發展的歷史系譜考察(1895-2008)>。收於《2008年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二》,頁1-2-1至1-2-24。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Lin, Wen-lan (2011) Adolescent Soldiers: Sport Socialization of Indigenous Baseball Players in Taiwan. pp.736-779. in Proceedings of 3rd Next-Generation Global Workshop, edited by Wako Asato and Hideki Nakata. Japan: Kyoto University.
  
 
==會議論文==
 
==會議論文==
 +
#[[林伯修]](2001)臺灣職棒運動中投手暴力之文化分析 --- 以臺灣大聯盟為對象。發表於 2001 年第一屆中日韓國際運動人類學國際研討會。
 +
#[[林伯修]]、李晶(2002)。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 --- 以職業棒球工作人員之角度。第四屆造園景觀與環境規劃設計研討會 CD-Rom 論文集 \ 第二類景觀遊憩資源經營與管理類。中華民國造園學會、東海大學景觀學系主辦。
 +
#[[林伯修]](2002)以 Zeisel 環境行為研究方法的思維探討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的發展方向。 2002 年第二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書。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主辦。
 
#[[謝仕淵]],〈口述歷史與體育史研究  以台灣棒球史為例〉,發表於身體文化學會主辦「2004台灣身體文化學術發表會」,2004年12月26日。
 
#[[謝仕淵]],〈口述歷史與體育史研究  以台灣棒球史為例〉,發表於身體文化學會主辦「2004台灣身體文化學術發表會」,2004年12月26日。
 
#[[林伯修|Lin, Po-Hsiu]] & Li, Ching (2004, Nov30-Dec2) . The Sport Facility Influence on the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 Performance. CD-Rom of Proceedings. Oral presented at 1st Reg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Performance, Kuala Lumpur , Malaysia .  
 
#[[林伯修|Lin, Po-Hsiu]] & Li, Ching (2004, Nov30-Dec2) . The Sport Facility Influence on the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 Performance. CD-Rom of Proceedings. Oral presented at 1st Reg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Performance, Kuala Lumpur , Malaysia .  
 
#[[林伯修|Lin, Po-Hsiu]] (2004, Sep) . Global Sport in Taiwan-Franchise Management Culture of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Invited speech at the meeting of Reading Asia and Oceania through Sport on Asian Sport Studies Forum 2004, Shiga , Japan .  
 
#[[林伯修|Lin, Po-Hsiu]] (2004, Sep) . Global Sport in Taiwan-Franchise Management Culture of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Invited speech at the meeting of Reading Asia and Oceania through Sport on Asian Sport Studies Forum 2004, Shiga , Japan .  
#[[林伯修]]、李晶(2002)。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 --- 以職業棒球工作人員之角度。第四屆造園景觀與環境規劃設計研討會 CD-Rom 論文集 \ 第二類景觀遊憩資源經營與管理類。中華民國造園學會、東海大學景觀學系主辦。
 
#[[林伯修]](2002)以 Zeisel 環境行為研究方法的思維探討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的發展方向。 2002 年第二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書。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主辦。
 
#[[林伯修]](2001)臺灣職棒運動中投手暴力之文化分析 --- 以臺灣大聯盟為對象。發表於 2001 年第一屆中日韓國際運動人類學國際研討會。
 
 
#李志強。<台北市東園國小棒球發展之研究(1985~2003)>。2005年國際體育運動史學研討會。台灣體育運動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民國94年。
 
#李志強。<台北市東園國小棒球發展之研究(1985~2003)>。2005年國際體育運動史學研討會。台灣體育運動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民國94年。
 +
#[[林信成]]、陳瑩潔,「[http://joemls.tku.edu.tw/43/43-3/285-307.pdf Wiki協作系統在數位典藏內容加值之應用研究]」,TANET 2005 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2005/10/26~10/28。
 +
#[[林信成]]、康珮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系統Metadata轉換模組之設計與應用」,中文媒體數位典藏與新聞標示語言研討會,2005/5/11~5/12。
 +
#[[林信成]],「[http://mail.tku.edu.tw/sclin/research/pub/200607LibAndCom.pdf 從報紙棒球新聞數位典藏談傳播與圖書資訊的整合],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會 -- 數位風華 典範轉移,2006/07/12~2006/07/14。
 
#[[林信成]]、李婉羽,"[http://yang.nhlue.edu.tw/tanet2006/G000/G00010.pdf 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與Metadata比較分析]",《2006TANET研討會論文集》,光碟檔G0010.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林信成]]、李婉羽,"[http://yang.nhlue.edu.tw/tanet2006/G000/G00010.pdf 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與Metadata比較分析]",《2006TANET研討會論文集》,光碟檔G0010.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林信成]]、官欣瑩,"[http://yang.nhlue.edu.tw/tanet2006/G000/G0005.pdf 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展示系統規劃與設計—以棒協文物為例]",《2006TANET研討會論文集》,光碟檔G0005.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林信成]]、官欣瑩,"[http://yang.nhlue.edu.tw/tanet2006/G000/G0005.pdf 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展示系統規劃與設計—以棒協文物為例]",《2006TANET研討會論文集》,光碟檔G0005.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林信成]]、陳彥宇,"[http://moodle.lips.tw/~tcasist/activities/2006/RALIS2006Autumn/RALIS2006Autumn05.pdf 台灣棒球維基館授權模式探討--兼論法律從業人員對開放內容授權協議的看法]",RALIS2006 Autumn,2006年11月18日,台北˙台灣大學。
 
#[[林信成]]、陳彥宇,"[http://moodle.lips.tw/~tcasist/activities/2006/RALIS2006Autumn/RALIS2006Autumn05.pdf 台灣棒球維基館授權模式探討--兼論法律從業人員對開放內容授權協議的看法]",RALIS2006 Autumn,2006年11月18日,台北˙台灣大學。
 
#[[林信成]]、陳俊佑,"從文化資產保存角度探討百年來台灣棒球書籍出版概況",《現代圖書館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2007年1月6日,台北˙淡江大學。
 
#[[林信成]]、陳俊佑,"從文化資產保存角度探討百年來台灣棒球書籍出版概況",《現代圖書館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2007年1月6日,台北˙淡江大學。
 +
#[[林信成]]、林瑜嫻,「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推展成效探討」,Wkimania 2007第三屆維基媒體國際會議,2007/08/03~2007/08/05。
 +
#詹凱博,「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資訊保存與取用現況初探」,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2008/8。
 +
#黃文彥,「虛擬實境之資訊架構設計—以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3D導覽系統為例」,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2008/8。
 +
#林信成、洪銘禪,「AWStats於Wiki網站記錄檔分析之應用」,輔仁大學2009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2009/05/07。
 +
#林文蘭,〈棒打文化:紅土場上的原住民文化展演和運動儀式〉,發表於「中研院民族所週三午餐演講」,2009年12月2日。
 +
#林文蘭,〈紅土「工廠」:原住民成為棒球選手的勞動體制〉,發表於台灣社會學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共同主辦「2009台灣社會學年會」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28至29日。
 +
#林文蘭,〈Maolah kako mimali!原住民教育體制的評核、汰選與分派〉。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2010年第三屆年會」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2至3日。
 +
#林文蘭,〈原住民棒球夢的圓缺:打破/出差異〉。發表於「2010台灣社會學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學術研討會,2010年12月4至5日。
 +
#Lin, Wen-Lan (2010) Adolescent Soldiers: A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n the Sport Socialization of Indigenous Baseball Players in Taiwan. 3rd Next-Generation Global Workshop. 2010.12.11.-13, Japan: Kyoto University.
 +
#林文蘭,〈打球文化:原住民用棒球寫日記的社會機制〉。發表於「2011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2011年1月8日。
 +
#林文蘭,〈棒球作為「原/圓夢階梯」:教育體制、文化創生與社會階序繁衍〉。發表於「2011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2011年1月9日。
 +
#Lin, Wen-Lan (2011) Baseball Warriors: An Observa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Trajectory of Indigenous Baseball Players in Taiwan. 2rd IOS-IASA Joint Workshop of Young Sociologists. 2011.2.21.-22. Jap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Asia, Tokyo University.
 +
#Chen, C.-L., Hsieh, T.-Y., & Liu, Y.-T.(2019).Characteristics of Baseball Defensive Strategy in Taiwan Popcorn League 2018-2019.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port 2019 (Poster), Nagoya, Japan.
  
 
==其他==
 
==其他==
 
 
#張敬果。《中華民國少年青少年青年棒球發展史實》。台北市。作者自行編印。1983年9月。
 
#張敬果。《中華民國少年青少年青年棒球發展史實》。台北市。作者自行編印。1983年9月。
 
#謝仕淵、謝佳芬。《台灣棒球一百年》。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謝仕淵、謝佳芬。《台灣棒球一百年》。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2023年4月5日 (三) 15:23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次

[編輯] 博士論文

  1. 林伯修,「美日臺職棒球團屬地權經營之跨文化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2004。
  2. Yu, Junwei, "Baseball in Taiwan: Politics, Participation, and Culture." 博士論文, Warwick University, 2004.
  3. 林文蘭,「棒球作為『原/圓夢階梯』:教育體制、文化創生與社會階序繁衍」,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論文,2010。

[編輯] 碩士論文

  1. 楊賢銘。「棒球」。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5年。
  2. 龔榮堂。「慣用手主視力眼與棒球打擊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1996年。
  3. 楊清瓏。「棒球〔攻擊〕」。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6年。
  4. 葉志仙。「棒球運動防守技術與戰術」。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6年。
  5. 林伯修。「棒球投手守備知識構造的發展性變化」,日本國立筑波大學體育研究研究科,未出版論文,1997年
  6. 高英傑。「棒球」。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7年。
  7. 鍾宇政。「健康及受傷棒球投手尺神經傳導速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1999年。
  8. 黃士魁。「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1999年。
  9. 李軾揚。「我國優秀職業棒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1年。
  10. 侯威光。「我國職業棒球教練領導型態、球員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2001年。
  11. 陳嘉謀。「台灣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1968)」。未出版。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體育教學碩士班。2002年8月。(指導教授:范春源)
  12. 唐昭鈞。「棒球打擊表現與揮棒時間之相關因素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2年。
  13. 葉國輝。「台灣企業贊助中華大專體總運動賽會之研究─以2003神腦國際盃世界大學棒球名校邀請賽為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2年。
  14. 廖文男。「探討大專棒球選手的目標取向、知覺動機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來源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2年。
  15. 曾文誠。「運動媒體消費者對企業贊助商的品牌認知及購買意願之研究: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之兄弟象隊為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3年。
  16. 溫勝智。<台灣地區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87~2001)>。未出版。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03年。
  17. 陸銘澤。「台灣地區建置棒球博物館前置構想與芻議」,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2004。(指導教授:張譽騰)
  18. 黃瑛坡。「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營運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4年。
  19. 陳一平。「台灣職棒球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成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4年。
  20. 林琨瀚。「不同水準棒球選手打擊反應時間與手眼協調反應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4年。
  21. 林敬民。「學校棒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現況與需求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4年。
  22. 李坤哲。「統一獅職棒球團服務品質球迷覺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05年。
  23. 馮勝賢。「我國旅美職棒球員的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5年。
  24. 闕壯鎮。「大專甲組棒球聯賽第一級球員參與動機與次文化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5年。
  25. 陳師正。「多功能數位運動知識庫的塑模-以棒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2005年。
  26. 李志強,「台北市各級學校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民國56~94年)」。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2006。(指導教授:范春源)
  27. 林郁捷。「棒球投手投球動作之運動學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6年。
  28. 蘇茂菘。「2006世界棒球經典賽日本隊投手投球配球模式分析預測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06年。
  29. 林光宏。「棒球投手」。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2006年。
  30. 陳義信。「原住民棒球運動員明星化的過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休閒與運動管理碩士班,2006年。
  31. 黃輝榮。「高中棒球隊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7年。
  32. 李金為。「增強式訓練對女子壘球選手上肢肌力影響之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7年。
  33. 陳威成。「中華成棒隊打擊能力之研究–以2006年第十六屆洲際盃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2007年。
  34. 徐展元。「職棒球員在國際比賽與國內職棒例行賽表現落差原因之探討」。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7年。
  35. 王志成。「國營事業經營運動代表隊之研究─以台電棒球隊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7年。
  36. 吳和諺。「輔仁大學棒球隊發展歷程(1975年-2006年)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07年。
  37. 李傳財。「甲組成棒教練領導思考模式與傳統儒家思想」。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7年。
  38. 鄭秀貴。「「永不放棄」:李瑞麟教練領導棒球隊歷程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7年。
  39. 官欣瑩。「Wiki資訊架構之可用性評估: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8。(指導教授:林信成)
  40. 李婉羽。「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化流程與數位典藏系統之規劃設計」。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8。(指導教授:林信成)
  41. 林瑜嫻。「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之計量分析」。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8。(指導教授:林信成)
  42. 李逸楠。「王建民效應對於青少棒、青棒球員參與運動動機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8年。
  43. 陳杰成。「職業棒球隊促銷策略之研究-以La New熊All For Fans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08年。
  44. 陳天胤。「棒球鋁棒及木棒打擊動態特性分析」。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8年。
  45. 曾昭然。「國中棒球選手專項體能評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08年。
  46. 蕭任汶。「棒球代訓選手比賽表現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09年。
  47. 陳瑩潔。「Wiki協作系統之可用性研究: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9。(指導教授:林信成)
  48. 康佩薰。「基於OAIS模式之開放式數位典藏系統設計:以台灣棒球歷史新聞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9。(指導教授:林信成)
  49. 詹凱博。「Wiki擴充模組之開發與應用: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9。(指導教授:林信成)
  50. 蕭文勝。「以不同學習風格分析棒球選手在批判性思考之差異」。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2009。
  51. 張協進。「台灣棒球選手運動傷害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2009。
  52. 翁叔淼。「棒球選手運動傷害情境分析」。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9。
  53. 馬良睿。「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應用於高中棒球校隊訓練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
  54. 吳晉維。「中華職棒大聯盟選手營養增補劑使用狀況調查」。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09。
  55. 洪銘禪。「Wiki網站作者生產力與其引用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10。(指導教授:林信成)
  56. 高克武。「台灣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以台東馬蘭棒球隊為例(1965-1977)」。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0
  57. 陳劭宸。「企業贊助業餘甲組社會棒球隊之效益─以臺中威達棒球隊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2010
  58. 周正雄。「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各隊整體和棒次之攻擊指數與勝率相關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0
  59. 李來發。「高中棒球年度週期訓練計畫:高苑工商青棒隊98年度為例」。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60. 蕭良吉。「學校棒球運動專任教練專業能力與功能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61. 何献凡。「青少年棒球運動內野守備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62. 林朝煌。「棒球比賽攻隊佔壘時對投手投球表現差異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0。(指導教授:林華韋、高明峰)
  63. 黃武雄。「中華成棒隊投手投球策略分析研究-以2010年洲際杯棒球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0。(指導教授:林華韋、高明峰)
  64. 熊育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組合與速度訓練對大專甲組棒球投手球速之影響」。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2010
  65. 江柏青。「高中棒球投手基礎運動能力對不同投球型態球速與乳酸代謝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2010
  66. 劉義傳。「高中棒球選手心理堅韌性及教練威權領導與競技倦怠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2010
  67. 謝承勳。「棒球投手投球動作動學之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0
  68. 藍天勇。「本土職棒野手打擊表現與隔年薪資之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10
  69. 謝仕淵。「帝國的體育運動與殖民地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運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0
  70. 林庭逸。「台灣甲組成棒球員自由時間管理、休閒效益與自覺訓練效果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2010
  71. 郭志偉。「棒球觀賞者觀賞動機、觀賞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2010
  72. 林東寬。「中華職棒面對假球事件之風險與危機管理策略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2011。(指導教授:葉公鼎)
  73. 王宸浩。「專項期力量訓練模式對棒球打擊者競技能力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2011
  74. 謝長亨。「中華成棒國家代表隊組訓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11
  75. 徐嘉宏。「臺灣旅外職棒球員體育報導之內容分析研究 – 以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為研究對象」。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2011
  76. 高建三。「專項期重量訓練模式對棒球投手專業能力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2012。
  77. 黃貴裕。「三級棒球選手揮棒速度之比較」。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2。(指導教授:陳太正)
  78. 王金勇。「棒球比賽獲勝因素之研究-以2012中華職棒大聯盟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2。(指導教授:葉志仙)
  79. 王光輝。「101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前六名投打表現與勝率相關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2。
  80. 王俊文。「大專院校甲組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滿意度相關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12。
  81. 申豫忠。「銀髮族樂樂棒球運動資訊、參與認知與健康體驗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2012。
  82. 鍾國忠。「不同訊息回饋與異質性合作學習策略對棒球打擊效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2012。
  83. 陳家豐。「臺灣棒球球員旅日發展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碩士班。2012。
  84. 曾琮萱。「上肢輕阻力訓練對棒球選手等速肌力與球速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13。
  85. 葉明嘉。「臺東縣青少棒球員外流因素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3。
  86. 劉育辰。「臺灣運動賽會創新組成因子初探─以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2013。
  87. 張志強。「優秀原住民職業棒球選手的生涯發展歷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2013。
  88. 田家安。「城市棒球隊選手生涯規劃之現況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13。
  89. 郭文居。「臺灣以「中華台北」模式 參與國際運動競賽之研究 -以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2013。
  90. 劉裕安。「瑜伽訓練對棒球選手的柔軟度和爆發力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13。(指導教授:黃士魁)
  91. 蔡榮宗。「多媒體教材對不同學習風格棒球運動員的學習成效探討」。吳鳳科技大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2013。
  92. 陳保泉。「南部地區國中棒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成就動機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2013。
  93. 張鎧巖。「棒球攻擊戰術-以第26屆亞洲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學系碩士班,2014(指導教授:林華韋)。
  94. 倪福德。「國高中棒球選手心理資本、球員績效對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2014。
  95. 湯登凱。「優秀棒球運動員壓力管理策略與心理技能訓練之質性研究-以2014仁川亞運投手為例」。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2014。
  96. 劉榮華。「臺灣投手郭俊麟配球模式之研究--以2014年第一屆世界盃21U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4。
  97. 陳舜松。「台南市國民中學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滿意度相關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14。
  98. 鄭凱名。「以網絡層級分析法探討基層棒球教練關鍵成功之因素」。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4
  99. 彭賢庭。「運動功能性足弓墊對棒球投手投球運動表現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2014
  100. 高國輝。「如果可以重來」─ 一位旅美棒球選手的自我敘說」。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2014
  101. 游宗龍。「棒球選手凝視位置差異對短打技能表現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2014
  102. 陳俊池。「中華職棒球員對職棒競技球場設備使用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2014
  103. 劉韋成。「測速槍融入國中棒球投手的投球技術訓練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14
  104. 陳威廷。「高中甲組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相關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14
  105. 陳星翰。「中華職棒大聯盟選手契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2015。(指導教授:林佳和)。
  106. 楊博智。「全國高中棒球競賽媒體效益分析:以104學年度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與高中棒球聯賽為例」。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2015
  107. 郭勇志。「中華隊投手表現能力-以2015年亞洲棒球錦標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5。(指導教授:王琦正)
  108. 翁豐堉。「金門棒球發展歷史及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5。
  109. 沈柏蒼。「應用德爾菲法建構國中棒球運動投手選才之關鍵因素」。真理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2015。
  110. 邱敏舜。「棒球打擊技術在重心轉移與肘關節運動學之探討」。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2015。
  111. 林坤宏。「中華職棒服務品質、體驗價值、滿意度及忠誠度之關係-以統一7-ELEVEn獅隊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2015。
  112. 潘俊榮。「職棒投手之投球策略—以潘威倫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6。(指導教授:鄭安城)
  113. 呂祐華。「我國城市棒球隊經營策略分析—以新北市棒球隊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6。(指導教授:葉志仙)
  114. 塗永樑。「臺北市國小棒球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16。
  115. 章子健。「臺北市、新北市國小棒球選手參與組訓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16。
  116. 蔡仲南。「職業棒球投手下肢等速肌力與推蹬力對球速的影響」。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2016。
  117. 張正昌。「一位旅日棒球選手父親的心路歷程 -以家庭互動為探討中心」。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2016。
  118. 梁功斌。「影響中華職棒選手薪資與績效表現因子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2016。
  119. 王信民。「懸吊訓練介入對高中棒球選手專項能力之影響」。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17。
  120. 曹竣崵。「台灣甲組棒球選手休閒動機與休閒阻礙調查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7。
  121. 郭岱詠。「高中棒球選手身體旋轉動作對打擊表現的影響」。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7。
  122. 賴浩鈞。「高中棒球聯賽木棒組選手參與動機、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7。
  123. 蔡士勤。「大專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滿意度之分析-以大專公開組一級棒球隊為例」。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7。
  124. 李千賢。「大學棒球校隊團隊形象重要性及團隊認同感之調查 -以遠東科大棒球校隊為例」。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7。
  125. 林宗毅。「以教練觀點探討臺美棒球交流賽對我棒球 發展之影響」。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17。
  126. 林聖恩。「應用棒球發球機訓練國小棒球選手打擊能力之研究」。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2018。
  127. 鄭乃文。「大專棒球選手其專項體能對棒球技術預測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2018。
  128. 邱郁達。「不同材質棒球木棒之特性分析」。國立清華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18。
  129. 鄭漢禮。「棒球團隊中的“我”在社會懈怠之現象」。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8。
  130. 蕭明治。「高中棒球選手運動心理技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8。
  131. 洪孟緯。「肩關節傷害與疲勞對於台灣棒球投手投擲直球時上肢生物力學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2018。
  132. 官大元。「國內外職棒球探選材評估之比較研究」。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2018。
  133. 陳江和。「肌內效貼布對棒球選手比賽中自覺盡力程度的影響」。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2018。
  134. 謝明倫。「探討培養國中棒球捕手關鍵因素之研究」。育達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2018年。
  135. 蕭孟均。「高雄地區國中棒球隊教練領導、訓練滿意度對團隊凝聚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2019。
  136. 林益全。「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球迷角度分析明星球員應必備之條件」。遠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9。
  137. 陳泓任。「台灣棒球的知識探源與追蹤:1960年至2019年棒球運動研究軌跡的分析」。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19。
  138. 黃程偉。「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運動表現之關係研究-以國小棒球隊選手為例」。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2019年。
  139. 雷浩庭。「職棒球隊品牌形象、品牌愛慕、球迷忠誠度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2019年。
  140. 陳建霖。「棒球場上情境之投打對決:投手配球策略與打擊表現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020。
  141. 林以哲。「探討棒球比賽投手第一球判定好壞球對上壘率之影響-以台南市成棒隊109年春季聯賽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2020。
  142. 路翔皓。「大專甲一級棒球球員之職涯承諾量表發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2020。
  143. 黃俊嘉。「棒球場上的暗號形成和反制措施」。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2020。(指導教授:盂峻瑋
  144. 林其緯。「中華職棒球員平日例假休閒活動之研究」。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系碩士班。2021。(指導教授:曹竣崵
  145. 李岱祐。「大臺北棒球俱樂部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系碩士班。2021。
  146. 陳家駒。「打擊者揮棒速度與擊球角度對棒球飛行距離影響之運動分析」。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所碩士。2021。
  147. 許國隆。「競技心理技能與運動心理資本對棒球員運動表現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碩士。2021。
  148. 邱俊文。「大專棒球野手體能素質及動作型態與運動表現之關聯性」。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碩士。2021。
  149. 王星隱。「協調性與敏捷訓練對國小棒球選手外野防守能力之影響」。台灣首府大學休閒管理學系碩士班。2021。
  150. 鍾承祐。「台灣職棒球員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開南大學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2021。
  151. 簡笙原。「傳統棒球運動轉型發展趨勢之探討」。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22。
  152. 黃松儒。「國中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2022。

[編輯] 期刊論文

  1. <首支青少棒明星 參加棒總首屆比賽>。《體育與運動》62期。1989年8月。頁97。
  2. 張芳榮。<青棒菁英藍白紅 為國爭光各分工>。《中華棒球雜誌》8期。1992年。頁38~39。
  3. <華興是一個普通中學……>。《中華棒球雜誌革新版》2期。1992年2月。頁105~113。
  4. 康正男。<國立臺灣大學棒球代表隊隊史>。《臺大體育》23期。1993年10月31日。頁118~119。
  5. 陳守愚。<國內兩大校際棒球對抗賽>。《學校體育》66期。2001年10月。頁63~67。
  6. 葉城。<臺灣棒球場巡禮>。《國民體育季刊》131期。2001年12月。頁32~37。
  7. 謝仕淵,「1929年高雄第一公學校與第一回全島少年野球大會」,高市文獻,17:3,第110-120頁,2003。
  8. 莊林貴。<振興台北市學生棒球之探討>。《學校體育》13卷2號。2003年4月。頁59~66。
  9. 謝仕淵,「地域棒球風--後山傳奇.南國榮光」,大地地理雜誌,197,第24-31頁,2004。
  10. 余宗龍、邵于玲(2004)。兄弟象與興農牛球迷涉入程度對球場設施環境與服務品質需求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3),59-69。
  11. 林信成,「主題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之研究—以台灣棒球運動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四十二卷,第三期,第369-392頁,2005/3。
  12. 盂峻瑋。「文明化過程,一種運動社會學的探索」。台灣社會學通訊,第五十四期,2005/4。
  13. 林信成、康珮熏,「Metadata與OAI-PMH在新聞數位典藏之整合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四十三卷,第一期,頁49-68,2005/9。
  14. 李志強、范春源。「台北市國小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民國78年~92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卷2期。民國94年9月。頁401~427。
  15. 康正男。「大專棒球聯賽制度之發展現況與有效策略」。《中華體育季刊》19卷3期。2005年9月。頁26~23。
  16. 張廷榮。「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92-2004)」。《臺東大學體育學報》3期2005年12月。頁59~76。
  17. 余宗龍、張永文(2005)。「中華奧運棒球隊兵敗雅典後的省思。中華體育季刊」,19(2),84-92。
  18. Yu, Junwei and Dan Gordon.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ese Baseball". NINE: A Journal of Baseball History and Culture - Volume 14,Number 2, Spring 2006, pp. 27-39.
  19. 吳世政、蘇淑娟。「台灣棒球場域的消費景觀」。《地理學報》43期。2006年1-22。
  20. 徐傑。「美國、日本與台灣的職棒裁判制度之比較」。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 5期 (2006 / 05 / 31)
  21. 林信成、林瑜嫻,「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推展成效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四十五卷,第二期,頁199 - 232,2007。
  22. 余宗龍、張洪斌、張永文(2008)。應用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於國中棒球隊之經營與管理。中華體育季刊,22(2),121-133。
  23. 余宗龍(2008)。2008年北京奧運棒球的奪牌利器-情報蒐集小組。運動管理,12,55-60。
  24. 林信成、鄭國祥,「運動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以臺灣棒球為例」,圖書與資訊學刊,第六十六卷,頁14-34,2008年8月。
  25. 陳忠誠、余宗龍(2010)。防堵不法份子介入職棒比賽之策略。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4(1),25-34。
  26. 林文蘭(2011)<棒球文化:紅土上的原住民文化展演和運動儀式>。《文化研究》12:203-259。
  27. 羅鴻仁、涂鵬斐、李凰慈(2011)<個人背景因素對大專棒球運動員人格特質之影響>。《雲科大體育》13:29-37
  28. 盂峻瑋張漢川(2011)<高雄市明德少棒的推手-陳正光校長訪談錄>。《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所)刊》
  29. 李俞麟、施致平、 黃蕙娟(2011)<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績效評估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頁 317-335。
  30. 林文蘭(2013)<打出機會:原住民成為棒球選手的社會流動和訓練體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0:43-114。
  31. 余宗龍(2014)。建構職棒球賽再次購票觀賞的行為意圖模式:以涉入程度為區隔變數。大專體育學刊,16(2),151-166。(TSSCI)
  32. 陳建霖(2020)。首球表現與打擊結果之關係 -以 2018 台灣大專棒球聯賽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53-66。
  33. 余宗龍、賴政豪(2020)。職業棒球比賽現場觀賞行為意圖之影響因素:目標導向行為模式觀點。戶外遊憩研究,33(1)。(TSSCI)
  34. 余宗龍 Chung-Long Yu (2021). The role of CSR in sport consumption decision-making.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39(1), 17-32. (SSCI)

[編輯] 專書論文

  1. 林文蘭(2007)<金牌背後:原住民投身棒球運動的社會基礎與效應>。收於《2007年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頁3-1至3-28。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 林文蘭(2008)<原/圓夢之球:台東棒球運動發展的歷史系譜考察(1895-2008)>。收於《2008年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二》,頁1-2-1至1-2-24。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 Lin, Wen-lan (2011) Adolescent Soldiers: Sport Socialization of Indigenous Baseball Players in Taiwan. pp.736-779. in Proceedings of 3rd Next-Generation Global Workshop, edited by Wako Asato and Hideki Nakata. Japan: Kyoto University.

[編輯] 會議論文

  1. 林伯修(2001)臺灣職棒運動中投手暴力之文化分析 --- 以臺灣大聯盟為對象。發表於 2001 年第一屆中日韓國際運動人類學國際研討會。
  2. 林伯修、李晶(2002)。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 --- 以職業棒球工作人員之角度。第四屆造園景觀與環境規劃設計研討會 CD-Rom 論文集 \ 第二類景觀遊憩資源經營與管理類。中華民國造園學會、東海大學景觀學系主辦。
  3. 林伯修(2002)以 Zeisel 環境行為研究方法的思維探討臺灣棒球場使用後評估的發展方向。 2002 年第二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書。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主辦。
  4. 謝仕淵,〈口述歷史與體育史研究 以台灣棒球史為例〉,發表於身體文化學會主辦「2004台灣身體文化學術發表會」,2004年12月26日。
  5. Lin, Po-Hsiu & Li, Ching (2004, Nov30-Dec2) . The Sport Facility Influence on the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 Performance. CD-Rom of Proceedings. Oral presented at 1st Reg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Performance, Kuala Lumpur , Malaysia .
  6. Lin, Po-Hsiu (2004, Sep) . Global Sport in Taiwan-Franchise Management Culture of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Invited speech at the meeting of Reading Asia and Oceania through Sport on Asian Sport Studies Forum 2004, Shiga , Japan .
  7. 李志強。<台北市東園國小棒球發展之研究(1985~2003)>。2005年國際體育運動史學研討會。台灣體育運動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民國94年。
  8. 林信成、陳瑩潔,「Wiki協作系統在數位典藏內容加值之應用研究」,TANET 2005 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2005/10/26~10/28。
  9. 林信成、康珮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系統Metadata轉換模組之設計與應用」,中文媒體數位典藏與新聞標示語言研討會,2005/5/11~5/12。
  10. 林信成,「從報紙棒球新聞數位典藏談傳播與圖書資訊的整合,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會 -- 數位風華 典範轉移,2006/07/12~2006/07/14。
  11. 林信成、李婉羽,"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與Metadata比較分析",《2006TANET研討會論文集》,光碟檔G0010.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12. 林信成、官欣瑩,"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展示系統規劃與設計—以棒協文物為例",《2006TANET研討會論文集》,光碟檔G0005.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13. 林信成、陳彥宇,"台灣棒球維基館授權模式探討--兼論法律從業人員對開放內容授權協議的看法",RALIS2006 Autumn,2006年11月18日,台北˙台灣大學。
  14. 林信成、陳俊佑,"從文化資產保存角度探討百年來台灣棒球書籍出版概況",《現代圖書館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2007年1月6日,台北˙淡江大學。
  15. 林信成、林瑜嫻,「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推展成效探討」,Wkimania 2007第三屆維基媒體國際會議,2007/08/03~2007/08/05。
  16. 詹凱博,「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資訊保存與取用現況初探」,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2008/8。
  17. 黃文彥,「虛擬實境之資訊架構設計—以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3D導覽系統為例」,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2008/8。
  18. 林信成、洪銘禪,「AWStats於Wiki網站記錄檔分析之應用」,輔仁大學2009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2009/05/07。
  19. 林文蘭,〈棒打文化:紅土場上的原住民文化展演和運動儀式〉,發表於「中研院民族所週三午餐演講」,2009年12月2日。
  20. 林文蘭,〈紅土「工廠」:原住民成為棒球選手的勞動體制〉,發表於台灣社會學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共同主辦「2009台灣社會學年會」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28至29日。
  21. 林文蘭,〈Maolah kako mimali!原住民教育體制的評核、汰選與分派〉。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2010年第三屆年會」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2至3日。
  22. 林文蘭,〈原住民棒球夢的圓缺:打破/出差異〉。發表於「2010台灣社會學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學術研討會,2010年12月4至5日。
  23. Lin, Wen-Lan (2010) Adolescent Soldiers: A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n the Sport Socialization of Indigenous Baseball Players in Taiwan. 3rd Next-Generation Global Workshop. 2010.12.11.-13, Japan: Kyoto University.
  24. 林文蘭,〈打球文化:原住民用棒球寫日記的社會機制〉。發表於「2011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2011年1月8日。
  25. 林文蘭,〈棒球作為「原/圓夢階梯」:教育體制、文化創生與社會階序繁衍〉。發表於「2011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2011年1月9日。
  26. Lin, Wen-Lan (2011) Baseball Warriors: An Observa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Trajectory of Indigenous Baseball Players in Taiwan. 2rd IOS-IASA Joint Workshop of Young Sociologists. 2011.2.21.-22. Jap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Asia, Tokyo University.
  27. Chen, C.-L., Hsieh, T.-Y., & Liu, Y.-T.(2019).Characteristics of Baseball Defensive Strategy in Taiwan Popcorn League 2018-2019.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port 2019 (Poster), Nagoya, Japan.

[編輯] 其他

  1. 張敬果。《中華民國少年青少年青年棒球發展史實》。台北市。作者自行編印。1983年9月。
  2. 謝仕淵、謝佳芬。《台灣棒球一百年》。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3. 曾文誠、盂峻瑋。《台灣棒球王》。台北。創智文化有限公司。2004年6月。

[編輯]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