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台北棒球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小 |
小 |
||
第20行: | 第20行: | ||
==文化輔大的雙雄爭霸期== | ==文化輔大的雙雄爭霸期== | ||
+ | 不知是為什麼,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華興中學畢業的學生大多數會念輔大,而美和中學畢業的學生則是會念文化大學,兩個學校球員的競爭也就從高中時期一直延續到這個時候。 | ||
2006年3月23日 (四) 00:01的修訂版本
台北是台灣首善之都,早在日治時期就已經是當時的政經中心,所以順其自然的成為台灣棒球運動的發源地。
目次 |
日治時期的台北棒球
1906年3月,台北出現了台灣第一支正式棒球隊台灣總督府中學校棒球隊,是由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今台北建國中學)校長田中敬一主導成立。不久,國語學校師範部(今台北師範學院)也成立另一支棒球隊。當年春天兩支隊伍進行比賽,雙方戰成平手,以五比五和局,這可能是台灣棒球史上有正式紀錄的第一場比賽。隨後,成淵學校(今日的成淵中學)、台北工業學校、台北商業學校也陸續組織棒球隊。台北逐漸成了台灣發展棒球運動的重鎮。
1907年,位於現今二二八紀念公園的新公園棒球場啟用;1921年台北圓山棒球場興建完工正式啟用。
1911年台北出現三星、雷、台北廳團三支成棒隊。
戰後初期的台北棒球
從1945年台灣光復到1960年代之間,棒球運動進入以各公民營機構組隊參與的業餘棒球運動為主流的時期,球員也都是各機構對棒球有興趣的員工所組成。例如:
- 石炭隊:1940年曾在日本職棒打過球的薛永順退休回到台灣後進入石炭委員會工作,他結合數位好手組成石炭隊。由於石炭隊是台北市的球隊,光復初期到1950年間,只要是台北市對外的比賽幾乎都由石炭隊代表,也都獲得很好的成績,可說是實力非常堅強的球隊。
- 合庫隊:1948年間,當時合庫行員有許多棒球愛好者,共同組識了棒球隊,接著和士銀、一銀、台銀、華銀等銀行同業,發展成台北市銀行公會棒球賽,雖然一開始合庫棒球隊都是行員居於愛好棒球而組隊,但後續卻是不間斷的推動棒球運動,並且加進入了不少棒球好手,使其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棒球勁旅。合庫長期投入棒球運動的結果,為後來的台灣棒壇培育出不少好手,如早期的高英傑、李來發、康明杉,近期的高志綱、陳金鋒、林智勝、石志偉、陽建福等好手,都出自合作金庫棒球隊。當時台北的合庫隊和高雄的台電隊為南北兩支勁旅,因此有「北合庫、南台電」之稱。
- 公賣局棒球隊:台灣光復後,公賣局內有許多員工對棒球運動非常熱衷,對北部地區各項棒球比賽亦積極組隊參賽,在公賣局各分支單位中,以台北市的啤酒廠及松山菸廠最為積極。
金龍旋風後的華興盛世
1969年金龍少棒隊勇奪第一個世界少棒冠軍後,全體球員保送進入台北的華興中學就讀;與次年進入屏東美和中學的七虎少棒隊共同開啟了台灣棒球史上著名的北華興、南美和時期,華興與美和的爭霸幾乎就是台灣三級棒運的縮影。台灣後來業餘成棒能揚威國際、職業棒球能掀起風潮,「華興」這支位於台北,擁有光榮傳統的棒球隊所培養出來的優秀球員,絕對佔有不可抹滅的一席之地:林華韋、葉志仙、郭源治、陳大豐、呂明賜、謝長亨、鄭昌明、黃武雄、陽耀勳...等名將;美和出身的好則有徐生明、趙士強、李居明、龔榮堂、吳思賢、洪一中、楊清瓏、郭建霖、李安熙、高國慶、潘威倫、張泰山、彭政閔、蔡豐安、沈鈺傑、馮勝賢、吳偲佑...等。
文化輔大的雙雄爭霸期
不知是為什麼,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華興中學畢業的學生大多數會念輔大,而美和中學畢業的學生則是會念文化大學,兩個學校球員的競爭也就從高中時期一直延續到這個時候。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