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中華職棒大聯盟季後賽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在2024年10月8日 (二) 21:46由可達鴨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Logo cpbl new.png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Logo cpbl new.png
中信兄弟隊 富邦悍將隊 樂天桃猿隊 台鋼雄鷹隊 統一7-ELEVEn獅隊 味全龍隊
二軍季賽 | 二軍總冠軍賽 | 樂天二軍 | 中信兄弟二軍 | 統一二軍 | 富邦二軍 | 味全二軍 | 台鋼二軍
台灣職棒各項記錄 | 特殊賽事(聯盟開幕賽季後挑戰賽台灣大賽歷年明星賽) | 歷年各類獎項 | 歷年選秀會 | 歷年測試會 | 歷年賽制 | 比賽場地 | 歷年戰績 | 亞冠賽 | MLB | NPB | KBO | ABL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賽事 > 國內賽事 > 國內職棒賽事

內容說明:2017年中華職棒季後賽Logo
所有人:中華職棒大聯盟

©版權所有 本上傳圖片採用All Rights Reserved,請完全遵照著作權法的規範來授權。

目次

賽事簡介

  中華職棒大聯盟季後賽,是中華職棒大聯盟1998年開始實施的賽制,前身為挑戰盃,是中華職棒聯盟1993年開始實施的賽制,直到1996年起廢止。由於1992年實施的金冠軍挑戰賽評價不如預期,遂修訂賽制將金冠軍賽改為「挑戰盃」,由年度排名前三名球隊進行挑戰賽,勝者為當年「挑戰盃」冠軍,但年度總冠軍仍為同獲上、下半球季冠軍的球隊。聯盟原訂1994年開始將採單一球季,挑戰盃僅為過渡時期產物,但1994年之後的球季因故仍實施上、下半季,也讓「挑戰盃」制度持續實行。
  實施挑戰盃賽制後,1994年1995年連續兩年都由同一球隊獲上、下半球季冠軍,也連續舉辦了兩年挑戰盃,但票房、評價依舊低迷。1995年球季結束後,在票房不佳及「連續兩年沒有總冠軍賽可看」的意見反映下,聯盟再次修訂賽制,若上、下半球季由同一球隊奪冠仍須進行總冠軍賽,但該隊先獲得一勝,挑戰盃正式走入歷史。
  1998年又因應1997年前三名皆無緣總冠軍賽的狀況,再度舉辦,並重新增訂賽制。曾因球隊解散而取消。2005年復辦,曾比照美國職棒採取「外卡」方式進行,但2009年起因球隊減少而修改賽制,調整為「季後挑戰賽」延用至2021年2022年季後賽再度修改賽制。

賽制沿革

  若該年上、下半球季冠軍為同一球隊,由年度戰績前三名球隊進行挑戰盃。先由年度第二名和第三名隊伍舉行三戰二勝制資格賽,勝者再和年度第一名進行挑戰盃冠軍賽,冠軍隊獨得五十萬元獎金。

  為因應台灣職棒大聯盟的季後賽制度競爭,以及避免1997年度前三名皆無緣總冠軍賽的狀況再度發生,聯盟決議實施單一球季。

  比賽由年度第二名和第三名隊伍舉行三戰二勝制季後賽,年度第二名擁有第一、三場主場優勢,勝者再和年度第一名進行總冠軍賽1999年主場分配進行調整,第一場由年度第三名擁有主場優勢,第二、三場為年度第二名主場。當年賽後聯盟有意將季後賽改為五戰三勝制,但因三商虎隊味全龍隊相繼解散而恢復上、下半季制度,並取消僅運行兩年的季後賽制。

  2005年起,中華職棒季後賽增加一輪外卡戰,使得六支球隊中有三隊能在季後賽爭奪冠軍金盃,除了兩支季冠軍球隊外、未獲得半季冠軍的球隊裡面年度勝率最高者也能晉級季後賽,兩支季冠軍年度勝率較高者直接晉級七戰四勝制的台灣大賽、且擁有五場主場優勢,年度勝率較低的季冠軍球隊則和未獲得季冠軍之球隊中年度勝率最高的隊伍先進行五戰三勝制外卡戰,季冠軍球隊擁有三場主場。過去台灣職棒大聯盟也曾採用「挑戰賽制」,先由年度第三名球隊與第二名球隊進行第一輪,勝隊晉級冠軍戰。中華職棒做法類似,不過分成上下半季第一名同一隊,與上下半季冠軍不同隊兩種方式。

  若上下半季第一名不同隊時,另外四支球隊年度勝率最高者可取得「外卡」資格,外卡球隊先與年度勝率較低的半季第一名球隊(半季冠軍享有三場主場優勢)進行五戰三勝制第一輪,勝者晉級第二輪。若上下半季第一名為同一隊,則由年度勝率第三名與第二名進行第一輪季後賽,第二名球隊享有三場主場優勢,勝者晉級七戰四勝制台灣大賽

  直接晉級台灣大賽球隊,五場主場優勢分別為一、二、三、六、七戰,從第一輪季後賽勝出的球隊,則只有第四、五戰主場。對於球隊來說,握有主場優勢不一定會在季後賽中有所幫助,但票房收入上卻有不小差別。但2007年修改為第一、二、五場由上、下半球季第一名兩隊中全年度勝率較低之球隊擔任主場,第三、四場由剩餘四隊中勝率最高之球隊擔任主場。此外2007年起季後賽正式命名為「PLAYOFF SERIES」。

  2009年起聯盟再次更改賽制,外卡球隊會隨實際戰績情形而產生,不一定每年皆會出現。當上、下半季冠軍為不同球隊,且其中一隊為年度勝率最高球隊時,兩隊直接打總冠軍賽,便不會出現季後挑戰賽。會出現季後賽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當上、下半球季冠軍為同一隊時:由全季勝率第二名與第三名球隊進行季後挑戰賽。採五戰三勝制,全季勝率第二名擁有三場主場優勢。

  取得全季勝率第一名的球隊,並未獲得上或下半季任何一個季冠軍時:由上下半球季第一之兩隊中,全季勝率較低之球隊,與全季勝率第一之球隊,進行季後賽。採五戰三勝制,奪得季冠軍的球隊可享三場主場優勢。此外季後挑戰賽的主場採2-2-1的形式。享三場主場優勢的球隊擁有前兩場及最後一場的主場。

  當上、下半季冠軍非同一隊時,全年勝率較高之半季冠軍球隊直接保送台灣大賽並享有第1、2、5、6、7戰主場優勢,勝率較低之半季冠軍球隊進入季後挑戰賽,可先拿1勝並擁有第1、3、4戰主場優勢,另一隊則為兩支半季冠軍球隊以外之全年勝率最高球隊,只擁有第2戰主場。台灣大賽:如果上半季與下半季冠軍不是同一個球隊,勝率較高的半季冠軍取得第1、2、5、6、7戰主場,季後挑戰賽勝隊則享有第3、4戰主場。

  上、下半季冠軍若為同一隊時則賽制和以前相同,由年度排名第2與第3的球隊進行5戰3勝制,年度第二球隊握有第1、2、5戰主場,年度第三球隊取得第3、4戰主場,包辦上、下半季冠軍球隊在台灣大賽先拿到1勝,掌握第1、2、5、6戰主場,挑戰賽打上來的球隊則有第3、4戰主場優勢。

各隊成績統計

球隊名稱 參賽次數 晉級次數 出賽 勝場 敗場 勝率 球團前身
統一隊 9 4 29 15 14 .517
兄弟隊 3 3 10 8 2 .800
富邦隊 2 0 7 1 6 .143 興農隊
味全隊 3 2 9 5 4 .556
桃猿隊 2 1 6 3 3 .500 La New隊
誠泰隊 2 1 7 3 4 .429
時報隊 2 0 4 0 4 .000
三商隊 1 1 2 2 0 1.000
  • 球團前身欄位僅列出參加過季後挑戰賽時的名稱。
  • 灰底為已經解散、現已不存在的球隊。
  • 統計至2023年為止。

逐年賽況

季後挑戰賽

  • 備註:
    W
    代表勝場,
    L
    代表敗場,
    W
    L
    為代表「保送」勝場或相對敗場。
年度 職棒紀年 晉級球隊 總教練 對戰成績 勝敗表 落敗球隊 總教練 賽事連結
1994 職棒05年 統一隊 大石彌太郎 2勝0敗
W
W
-
時報隊 李瑞麟 Link
1995 職棒06年 三商隊 宅和本司 2勝0敗
W
W
-
時報隊 李瑞麟 Link
1998 職棒09年 味全隊 徐生明 2勝1敗
L
W
W
統一隊 林家祥 Link
1999 職棒10年 味全隊 徐生明 2勝1敗
L
W
W
統一隊 曾智偵 Link
2005 職棒16年 誠泰隊 郭泰源 3勝1敗
W
L
W
W
-
統一隊 大橋穰 Link
2006 職棒17年 統一隊 大橋穰 3勝0敗
W
W
W
-
-
興農隊 劉榮華 Link
2007 職棒18年 統一隊 呂文生 3勝0敗
W
W
W
-
-
誠泰隊 吳復連 Link
2008 職棒19年 兄弟隊 王光輝 3勝0敗
W
W
W
-
-
La New隊 洪一中 Link
2017 職棒28年 兄弟隊 史耐德 3勝1敗
W
L
W
W
-
統一隊 黃甘霖 Link
2018 職棒29年 統一隊 黃甘霖 3勝1敗
W
L
W
W
-
富邦隊 陳連宏 Link
2022 職棒33年 兄弟隊 林威助 3勝1敗
W
W
L
W
-
味全隊 葉君璋 Link
2023 職棒34年 桃猿隊 曾豪駒 3勝1敗
L
W
W
W
-
統一隊 林岳平 Link
2024 職棒35年 Link

挑戰盃冠軍賽

  • 備註:
    W
    代表勝場,
    L
    代表敗場。
年度 職棒紀年 獲勝球隊 總教練 MVP 對戰成績 勝敗表 落敗球隊 總教練 優秀球員 賽事連結
1994 職棒05年 統一隊 大石彌太郎 陳政賢 3勝0敗
W
W
W
-
-
兄弟隊 山根俊英 曾智偵江泰權 Link
1995 職棒06年 三商隊 宅和本司 林仲秋 3勝1敗
W
W
L
W
-
統一隊 大石彌太郎 鷹 俠羅 魁 Link

相關頁面

相關新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