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Win Expectancy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台灣棒球維基館
在2008年9月16日 (二) 21:57由竹板凳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 統計用語

術語:Win Expectancy(勝出機率)

縮寫代碼:WE

說明:Win Expectancy(勝出機率) 是由 Tom Tango 以 RE 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數據。WE 將一場比賽分成 18 個半局,再將一個半局分成可能出現的 24 個上壘與出局狀態,並分別列出各種情況下主場球隊勝出的機率。網路上常見的 WE 表通常以 7 局開始。

計算公式: WE 將一場比賽分成 18 個半局,再將一個半局分成可能出現的 24 個上壘與出局狀態。之後用 Markov Chain (馬可夫鍊) 導出各個狀態下主場球隊勝出的機率。常見的 WE 表格假設沒有主場優勢。所以每局上半,無人出局無人在壘的情況下,WE 都是 0.500。

WE 可以讓球隊在不同戰況下找出最有利自己勝出的戰術,同時也呈現減少獲勝可能的戰術。

網路上則有人利用 [RetroSheet] 提供從 1977 到 2006 年的大聯盟實際比賽資料做分析,做出了 WE Finder 。不同於 WE 的理論數據, WE Finder 在一局上半無人出局無人上壘時,主場勝出機率為 0.540。從歷史上來看,美國大聯盟主場有 4% 的勝出優勢。

Tom Tango 另有設計主隊 Run Environment (RPG 每九局平均得分)高於客隊的 WE 表來逼進實際情況。

有許多新的數據是以 WE 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如 Win Probability Added (WPA)與 WPA/LI

外部連結
TangoTiger 的 WE 表
WE Finder 以 1977 到 2006 年實際對戰結果做成
TangoTiger 解釋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