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陳智源
目次 |
生平簡介
陳智源出生台灣台南,為1969年第一代金龍少棒隊榮獲世界冠軍的當家投手,1974年青棒時期因傷退出棒壇。後來朝學術界發展,1982年前往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攻讀固體力學,取得機械博士學位後,擔任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教授。
陳智源小學四年級時僅為候補球員,在外野幫忙撿球和收拾器具。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教練發現陳智源球路不同於他人,很多球員都打不到,從此隨隊練習開始了他輝煌的投手生涯。1969年成為金龍少棒隊王牌投手。第二十三屆世界杯少年棒球錦標賽被美國體壇譽為一、二十年間罕見的最佳明星投手,享有「少棒魔手」的美譽,其手臂肌肉發育更是理想,是最合乎投手的條件。可惜在青棒時期因投變化球過度造成手臂受傷無法再參賽。
不過,他的父親陳增鏗曾對兒子因傷退出球壇有不同的說法,他說:「大家說智源是因為手臂受傷,才沒打棒球,其實這只是藉口,是我教他的。」退出球壇後的陳智源朝學術界發展,取得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機械博士學位,為歷屆三級棒球國手中第一位取得博士學位者,畢業後留美擔任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教授,並娶了一位中國籍女子為妻,目前已定居美國。
基本資料
經歷
少棒魔手陳智源 難忘赤腳打球日子
在1969年之前,還不是叫「少棒」,而是稱做「學童棒球」,打的還是軟式棒球年代,東部紅葉等學校以木為棒、以石為球進行練習,令不少人感到動容。
但是,西部球隊物資狀況也沒好到那裡去,尤其中南部不少球隊學童沒錢買球鞋,就是打著赤腳在比賽場上飛奔,「少棒魔手」陳智源也是如此在球場上成長。
聽陳智源如此說時覺得有些訝異,問起他那時代球場狀況應該不是很好,滿地碎石踩在腳上難道都不會痛嗎?
陳智源直說「小孩子那知道痛,我們都是如此熬過來的」,在縣市級的比賽都是打赤腳拚天下,打到省級全國賽才會有雙球鞋穿。
陳智源說他的棒球啟蒙之路也是蠻偶然的,他小學五年級在操場打躲避球時,被立人國小體育老師石榮堯發現,他投出來的球特別有力,於是叫他參加棒球隊。
他一開始是練二壘手起家,六年級才專攻投手,而且開始大量練習變化球路。他說在那個時期,少棒投手並沒有隔場隔天的限制,還是屬於「一人投手」的時代,只要是比賽就是一個人獨撐到底,那時候的少棒投手也都習慣天天先發完投,並不以為意。
當然,早期大量練習變化球及完全燃燒自己手臂的投球模式,也是導致陳智源後來肩膀受傷主要原因之一。
當年以陳智源為主的台南立人少棒隊實力並不弱,但是在第一次實施南區少棒選拔賽中,立人輸給台南永福無緣晉級南區前兩強,當然也無法到台北打全國賽,更談不上國手選拔的機會。
陳智源感激方水泉知遇之恩
「這應該是國內最好的少棒投手!」,雖然時隔44年,陳智源忘不了恩師方水泉第一次見面時對他的讚許。
陳智源很感恩方水泉那一次知遇之恩。
中華少年棒球隊在1969年4月連輸給日本隊兩場後,棒協緊急在台灣四地尋材進行補強,方水泉教練親自南下台南棒球場選材,在南區預賽就遭到淘汰立人陳智源,也獲推薦參加那一場甄試。
投手出身的方水泉教練,為了實際瞭解每位甄試球員的實力,還特別放下身段拿捕手手套親自接少棒球員的球,當接到陳智源的快速直球時,方教練整個精神精神也振奮起來。
尤其,方水泉對陳智源外角快速直球,球壓的很低、又快、控球又精準,印象特別深刻,不吝嗇地直誇這個孩子的球威是國內少棒最好的投手,他心裡也瞭解陳智源就是中華少棒隊未來擊敗日本隊,最重要補強武器之一。
陳智源回想那一段往事時,說自己在甄選前兩個星期才第一次接觸到硬式棒球,畢竟軟式及硬式棒球大小及重量並不一樣,投球的手感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他很感念台南立人教練石榮堯在那幾天特別盯他練投硬式棒球的日子。
他更感恩方水泉知遇之恩,讓他從南區比賽遭到淘汰,藉由那次甄選獲得方水泉的提攜,才有機會獲選為第一代金龍少棒國手。
註:1969年4月棒協再加選14名球員與原本中華少棒隊18名球員,分成紅白兩隊在台中進行集訓一個月後,進行三場紅白對抗賽後,再決選出最後中華少棒隊陣容。以下為棒協從各地推薦優秀球員中加選14名球員名單。 投手:陳智源(南市立人)、曾建基(屏東潮州)、溫金明(南縣玉井)、何晉弘(台北老松)。 捕手:蔡松輝(南縣玉井)、林建良(台北老松)。 內野手:盧志誠(台北老松)、陳高昌(竹東大同)、施騰豐(台中大同)、陳弘丕(嘉義博愛)、游正宗(台中大同)。 外野手:陽來生(台東新生)、李俊杰(台南立人)、翁昇柱(嘉義崇文)。
在電視機等待國手名單放榜心情
1969年6月8日晚上,一群少棒隊員在飯店內守在電視機前,因為他們知道晚上新聞報導,會公佈參加太平洋區少棒選拔賽參賽名單。
這個名單將是台灣棒球歷史上首次參加國際少棒比賽正式名單,是從三場紅、白對抗賽中,兩隊32名球員中決選出14名正選球員。
以陳智源為首的白隊14名球員,是第二批加選進來的選手,雖然在體型上比原本的紅隊優異許多,但是白隊集訓時間只有短短一個月,在隊型及默契上的養成,還是明顯不如已早練一個多月的18名紅隊球員。
前兩場紅、白對抗賽,白隊都以些微差距輸掉了比賽,依照選拔規定贏的球隊教練,將是第一任中華少棒隊總教練。棒協原本設計紅、白對抗賽的橋段,想對整個教練及球員重新洗牌改組,結果嘉義吳敏添所帶領的紅隊還是贏了。球員部份,贏的球隊至少可選九名,輸的一方最多只能選五名。
就像大學聯考等待看榜心情般,陳智源和其他選手共同守在電視機前,那時候他的心情其實是很緊張的,因為球隊在前兩場比賽輸球,他也沒有把握自己是否能夠入選,當電視主播唸起入選投手名單,他聽到自己名字被主播唸了出來時,開心的欣喜若狂和其他入選球員開心地擁抱起來。
當然也有一批沒有被唸到名字的小球員,很落寞地坐在一旁,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落選了。
那批12歲孩童就得如此早,經歷人生喜、悲對比很深的一幕。
1969年完封日本贏得少棒魔手封號
「無意中擊敗日本代表隊...」謝南強1969年在美國接獲父親謝國城所寄來的家書時,對父親在書信中用「無意中」這三個字,來形容金龍少棒隊擊敗日本隊的勝利,印象特別深刻。
從謝國城對他兒子書信中的用詞,可以看出謝國城是沒有把握中華少棒隊會擊敗日本的。
因為,在1969年4月日本關西隊第二次來台進行交流賽時,中華少棒隊是被關西少棒修理的,棒協還因此對整個陣容做了補強及改組,到了日本才發現關東西東京少棒隊比來訪關西少棒隊實力更強,以9:0大勝關西少棒晉級冠軍決賽。
那個比數,對球技上會有懼日迷思的中華隊是有壓力的。領隊謝國城及副領隊簡永昌兩人7月28日對日本關東代表隊比賽前一天晚上,還因此壓力過大難以入眠,擔心萬一輸球該如何面對江山父老。
其實,合庫前教練方水泉在當年4月協助棒協至各地尋才在補強時,早已經為中華少棒隊找到剋日秘密武器,那就是台南立人陳智源,就說定他是當時台灣最好的少棒投手,也明瞭要擊敗日本隊就得靠這名投手。
陳智源在那場關鍵性的比賽,拿手外角快速直球及變化曲球成功發揮威力,以3比0完封日本關東西東京代表隊,也為中華代表隊打開進軍美國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大門,並被日本媒體封為「少棒魔手」封號。
陳智源回想起1969年日本太平洋區選拔賽及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比賽,他個人認為對日本關東西東京代表隊一役,對方的體型及實力是讓他感受到最有威脅性比賽。
為台灣贏得第一座世界少棒冠軍的英雄
為了拜訪1969年金龍「少棒魔手」陳智源,特別攜帶了已逝棒球耆老簡永昌所做的比賽記錄南下台南陳家,希望透過比賽紀錄勾起陳智源更多比賽的回憶,結果發現自己是多慮了!
雖然時隔44年,陳智源對於1969年金龍少棒隊在美國威廉波特比賽狀況瞭如指掌,比如第一場比賽遭遇加拿大纏鬥了12局,最關鍵的第12局大局,余宏開先靠失誤上壘,他隨即擊出安打,再靠著隊長陳弘丕關鍵的安打先搶得兩分,隨後郭源治三分全壘打再添加分數,一局攻下5分,陳智源是不用看紀錄本,就可以把當時比賽狀況,說明的一清二楚。
金龍少棒隊參加美國威廉波特的啟頭可以說是從不順遂中走了出來,比賽場外有日本隊對台灣金龍少棒隊組隊模式提出抗議。
日本代表隊在那一年是不放棄的,整隊也是拉到美國威廉波特,直接飛到美國就是要抗議台灣少棒隊組織模式不符合世界少棒聯盟規定,企圖說服大會取消台灣參賽資格,日本少棒整隊就在美國威廉波特少棒場地上,一副就是隨時可以接替比賽模樣,讓隨隊的隊職員很傷透腦筋。
還好,主辦單位認定台灣是首次參賽可以用明星隊籌組,最後裁定台灣金龍少棒隊沒有違規,結果飛到美國的日本隊只能在觀眾席,看金龍少棒隊奪冠。
少了日本隊抗議的干擾,金龍少棒隊參加美國威廉波特的啟頭可以說是從不順遂中走了出來,首戰延長至12局以5比0擊敗加拿大艱辛贏得勝利,第二場靠著再見四壞球以4:3擊敗美北,冠軍戰再由陳智源主投以5比0擊敗美西,贏得台灣第一座世界少棒冠軍。
手傷選擇平淡退出球界 成灣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少棒國手
雖然,1969年金龍少棒隊奪得世界少棒冠軍,那一年並沒有做電視轉播。
但是透過中廣轉播,金龍少棒隊在美國那一端奪得世界少棒冠軍時,台灣各地就開始響起鞭炮聲慶祝,場景就像是過年半夜除歲般熱鬧,冠軍戰主戰投手陳智源,當然成為當年最受注目的棒球英雄。
回台後,甚至被安排至各地遊街接受民眾喝采,所到之處萬人瘋迷。那樣的盛況,對陳智源人生而言,是一段很美、很難得的人生回憶;但,在贏得風光盛景時,他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陳智源摸一摸右肩後方處,說在少棒時期因為使用變化球數量過多,加上當時國內並沒有隔場隔日、限制投球數等觀念,只要學校的比賽就是一個人獨撐到底,在過度使用下投球的肩膀終於出現了問題。
包括他和郭源治進華興青少棒時都出現手臂或肩膀受傷情況,兩人有一段時間是常往台大醫院去診斷求診,結果郭源治部份是有診斷出受傷原因,反而醫生細心診療他的狀況,就是找不出肩痛的主因。
「加上自己個性比較內向,自我認定不適合棒球團體生活,所以就在高二時跟學校提出退隊的申請」,當聽到陳智源很坦直說出離開球界幾個主因時,是蠻訝異他後面提到所謂「個性」及「不適合棒球團體生活」兩個原因。
從第一代少棒英雄到每週必需到醫院報到的運動傷兵,他悟出再繼續下去,自己未來人生將會有很多的不確定,他想找回因為過去在棒球上的努力,卻長期荒廢的課業,那樣的抉擇對曾經是少棒英雄、還是高中二年級的他,是件很煎熬、很煎熬的決定。
「幸好,方水泉教練及學校最後都很支持我的決定」,即使隔了近40年的往事,陳智源回想起來那次人生最煎熬的決定,能獲得校方及師長支持時,心中還是充滿了感激,他也很爭氣,那兩年幾乎是完全封閉自己下了很多心力去苦讀。
當要挑戰當時錄取率僅百分之二十多的大學聯考時,陳智源自己也做了最壞的打算,萬一落榜了就選擇重考一年。結果,放榜那一天,他忐忑不安的心情比主投世界少棒冠軍戰還緊張,當看到自己名字落在逢甲大學機械系上時,才重現他很久未見的自信笑容。
當一位第一位考上大學的棒球國手,陳智源第一年進入校園,過去的少棒手光環不被校園學生注意也難,連在學校附近餐廳用餐,也都可以隱約聽到「他就是那位少棒魔手陳智源」,是他大學生活初期常見的困擾,他不想要這個光環,想重新塑造新的自我,回絕了學校棒球隊及社團的邀請,當同學在享受大學多采多姿社團生活時,「我只想用這四年來彌補過去學習棒球所荒廢的課業」陳智源如此說。
他大學四年苦讀也出現成果,考上了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機械博士,拿到博士學位後曾在學校擔任為期一年的訪問教授,後來他在芝加哥找到了工作,就移居至芝加哥,目前在一家John Crane專門做煉油廠設備的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
問了他,在美國棒球如此風行的國家,還曾再重拾棒球或參加社區的比賽嗎?虔誠的基督徒陳智源說「印象中只有一、兩次,教會偶而會安排我去教導教會的小孩,除此之外就很少再觸及棒球了」。
選擇平淡,完全退出球界的第一代少棒英雄。
個人年表
- 1969年 -- 1969年春節少棒邀請賽立人國小少棒隊
- 1969年 -- 第二十三屆世界杯少年棒球錦標賽中華少棒代表隊
- 1972年 -- 61年全國青少棒錦標賽華興中學青少棒隊
特殊事蹟
相關連結
- 站外連結:
- 相關新聞:
- 1969-08-24 美報讚揚(對陳智源讚譽有加)
參考資料
- 方正東(1999,8月7日)。魔手老爸 模範父親。民生報,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