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館粉絲專頁 |
|
|
一軍球隊
一軍球隊是職棒聯盟中,在正式比賽中參賽的球隊。一軍的球員必須在各方面,尤其是在球技上的表現,受到教練團的認可,方可由二軍球隊升上一軍。一軍球隊不管是在球技、教練的人數、球員的待遇、硬體設備等等都優於二軍球隊,另外,一軍的所有福利對於二軍球員具有激勵效果,能讓二軍球員有升上一軍就不要再下二軍的想法,更努力為他們的職棒事業來努力,不過上了一軍球隊的球員,能要繼續競爭,以免被後起之秀擠下二軍。由此可知,職業棒球競爭的程度,而各國職棒在一軍的編制有一定的數額,各有不同,編制如所下所列。
目次 |
[編輯] 中華職棒編制
中華職棒編制因規章常更動的關係,球員人數不定,但大約在22~25人之間。季末及季後賽時間,可擴充至30人或40人不等。
[編輯] 台灣大聯盟編制
1997~2002之間的台灣大聯盟,由於創立的時間不佳,加上中華職棒的競爭,無法吸收太多的球員,本土一軍球員的編制僅為16-18人不等。
[編輯] 日本職棒編制
在日本職棒的在常規賽及高潮系列賽中,採用以下的選手登錄規則:
在日本大賽中,參加的兩隊需要在比賽前2日,各自從自隊有資格參加日本大賽的選手中挑選40人作為登錄選手。並在每場比賽前在其選取最多25人出賽(即使因為球員受傷等狀況,該40人名單不能再改變)。
理論上,在例行賽季期間一軍登錄人數不一定要保持在9人(計指定打擊為10人)以上。而在2010年例行賽結束至高潮系列第二回合之間,落合博滿(當時中日龍領隊)把當時在於一軍的28人的登錄全部取消(即該期間沒有人待在一軍),並在高潮系列前才登錄28名選手到一軍之中。但因涉及一軍登錄日數等影響薪資的問題,引起了不少爭議。及後2011年球季兩聯盟針對此狀況作出修訂:如球季中一軍兩場比賽的間隔超過10日,所有球員的一軍登錄將自動取消,但如選手再於下一場一軍比賽前再登錄一軍,在計算一軍登錄日數上仍當作待在一軍處理。
在2017年增加的修訂條款中,對凖備退休的選手增加了一條特別規定:球隊可無視一軍人數上限規定,把準備退休的選手登錄上一軍(並無須因此下放任何選手),但以此理由登錄上一軍的退休球員,在登錄翌日其一軍登錄將自動取消,並於餘下賽季中不能再登錄至一軍之內(日本大賽,或因雨天延賽另擇一日登錄時除外)
取消一軍登錄,在一般而言,該選手會立即被下放到二軍球隊作調整。但是,如果選手因為輕微受傷,明星賽前輪值等理由無法在約10日期間出場,但又不至於需要下放二軍調整的場合。球團可只把選手取消一軍登錄,但仍參與一軍的練習(但不能參加一軍比賽)。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球員兼任一軍教練等的職務,除了不能親自出場比賽外可如常執行其他的職務。
[編輯] 韓國職棒編制
{待增補}....
[編輯] 美國職棒編制
一軍球員即為大聯盟球員,一隊可有25名,在9月擴充名單可以擴充至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