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能高團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Hsueh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02:25 ;歷來作者:Rocio24.18.183.143其他...
台灣棒球維基館
(重定向自能高)
跳轉到: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球隊 > 日治時期球隊

內容說明:林桂興所籌組的高砂棒球隊就是後來威震日本的能高團前身。
拍攝日期:2013年11月
拍攝地點:花蓮市
所有人:翻攝1976年9月日本所發行《文藝春秋》一書
攝影者:王志成

Alt text
本上傳圖片採用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內容說明:1923年能高團,左起杉提楊羅道厚紀薩辜茂得阿仙查屋馬
拍攝日期:1923年
拍攝地點:
所有人:不詳
註:本圖由於其著作權在中華民國(臺灣)已經到期,所以目前該圖在其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內容說明:能高團(後排左一為監督坂本,右一為教練門馬經祐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
所有人:片山寫真館
註:本圖由於其著作權在中華民國(臺灣)已經到期,所以目前該圖在其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目次

[編輯] 簡介

  能高團的前身是高砂棒球隊,它是台灣東部棒球隊的濫觴,也是台灣棒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支球隊。1921年花蓮有位熱愛棒球的學校老師林桂興,他在台北任教時,曾經教導過三個學校的棒球隊,後來調職到花蓮,發現花蓮竟然沒有棒球隊,於是召集附近的山地少年,讓他們試一試投球和接球,其中有位名為查屋馬的少年投球非常快,所以林桂興去找可以接查屋馬投的的人,結果一位叫辜茂得的人可以接他的球,林桂興就以這兩位少年為中心組織了高砂棒球隊,由自己擔任教練職務,並且常與當地的日本人在花岡山棒球場舉行比賽。

  高砂棒球隊成立不久後,於1923年演變成為著名的能高團,不但多次與台灣北部、西部球隊交手,逐漸打開了名號,更遠征日本比賽,以優異戰果造成轟動。

[編輯] 球隊起源

[編輯] 演變之說

  從高砂棒球隊演變到能高團的過程有幾種不同說法:

  • 之一:防止山胞出草(引用資料來源:曾文誠,台灣棒球史)

  高砂棒球隊成立之後不久,這批會打棒球的少年進入甫成立的「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正巧此時有位日本人梅野清太因為承造東部鐵道工程、花蓮港工程及臨海道路等三大工程而來到花蓮,加上當時花蓮廳長江口良三郎,他們兩人認為山胞尚有出草的習俗,所以為了防止山胞滋事,維持良好的治安,於是在教化功能下將原先的高砂棒球隊中的少年組成以能高山為名的棒球隊「能高團」,正式成立於1923年

  高砂棒球隊成立之後不久,當時的花蓮廳長江口良三郎正苦於日本政府不願撥款建設花蓮港,認為正好可以利用這支棒球隊打開「花蓮港」的知名度,而有利於花蓮地區的三大建設。於是他更換了該隊隊名為能高團,並且由日本人擔任教練。之後,經過多次與台灣北部、西部球隊交手,能高團逐漸打開了名號,更促成了日後赴日宣傳(比賽)的結果。由於「能高團」的比賽成績優異,讓日本媒體刮目相看,因而造成轟動。當然,花蓮港的建設經費也有了著落,花蓮廳長江口良三郎以棒球隊打開花蓮港知名度的策略,獲得百分之百的成功。雖然,花蓮港因為某些因素遲至1931年才開始動工興建,距離「能高團」訪日比賽也有六年的時間,江口良三郎也退休了;不過,對於台灣東部棒球的發展,林桂興江口良三郎等人的貢獻,是不能夠抹滅的。

[編輯] 「高砂」與「能高」語源

 「高砂」二字原本是日本德川幕府時期對台灣的稱呼,當時台灣被日本人稱之為「高砂國」,而台灣原住民自然就被稱為「高砂族」,後來被徵調到南洋打仗的就被稱為「高砂義勇軍」了。「高砂」二字一直被沿用到昭和初年才停止使用,而「高砂」在日文裡,其實就是「美麗之島」的意思,換句話說,「高砂」就等於日文版的「福爾摩沙」。所以,「高砂棒球隊」會改名為「能高團」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在花蓮組成的地區棒球隊,怎麼可以被稱之為「台灣棒球隊」呢?所以成軍短短兩年的「高砂棒球隊」因而改名為「能高團」。

 而「能高」二字指的當然就是能高山。能高山位於現在花蓮縣秀林鄉與南投縣仁愛鄉的交界,屬於中央山脈主脊中段山系,能高主峰海拔標高3261公尺。日治時期,能高山與新高山(現在的玉山)、次高山(現在的雪山)並稱「台灣三高」。能高山為當時原住民主要狩獵地之一,有「南能高、北奇萊」之稱。以當時時空環境而言,以「能高」通稱當地原住民族,似乎比「高砂」二字更為貼切,故易名之。

 《野球講古塾》在2014年4月,曾就「能高棒球隊」為何會以「能高」為名提出了見解,主要時任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在1914年太魯閣戰役,曾奉命前往「能高山」進行地形勘察,也使得他成為日治時代第一位登上「能高山」日本人,簡單而言「能高」兩個字,代表的是江口良三郎在日治時期理蕃圖騰。

[編輯] 特殊事蹟

[編輯] 島內比賽

  1924年9月能高團往台灣西部遠征,這在交通相當不便利的1920年代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而且同行的還有「全花軍(全花蓮港棒球代表隊)」 而能高團所屬的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也有六十名原住民學生隨行,一方面幫自己的棒球隊加油兼任啦啦隊,一方面也藉此當做畢業旅行的參觀之旅。他們從基隆打到屏東,在七個地方和九支不同球隊交手當中,獲得五勝四敗成績,雖然勝多敗少,但在台北的三場比賽卻是全敗的結果。

  這三場對台北地區的球隊比賽,能高團留下的攻守紀錄為打數150、安打21(合全壘打2、三壘打1、二壘打4)、盜壘14、三振14、四壞球12、雙殺4、失誤20。

[編輯] 赴日比賽

  1925年7月3日能高團再接再厲由基隆港出發遠征日本,以為期兩個月的時間在東京、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及廣島等地比賽,7月9日能高團首戰迎戰豐島師範棒球隊,日方因不知能高團實力為何,因此第一戰派出實力不佳的豐島隊,結果能高團僅在第四局就以二十八比零領先,逼得日方緊急叫停,趕緊換上實力強一級的早稻田中學隊來出賽。

  能高團與早稻田中學的比賽,於7月11日在立教球場舉行,最後雙方以六比六和局結束。7月14日於橫濱新山下町球場迎戰神奈川一中,最後能高團5:4獲勝。7月21日在阪神甲子園棒球場迎戰天王寺中學,能高團再以7:2獲勝。

  接著他們又按照計畫在日本各地比賽,所到之處不但吸引很多觀眾前往觀戰,而且有趣的是多數的日本球迷還幫能高團隊加油,而能高團在日本總共出賽了九場比賽,獲得六勝二敗一和的成績(亦有四勝四敗一和、五勝一敗等講法),只輸給和歌山中學與平安中學這兩所學校而已,而他們在比賽中每每表現出優異的體能條件,使得他們的傳球又快又準,擊中的球又高又遠,且充滿了慓悍的鬥志,都是讓日本球迷印象深刻的。

[編輯] 能高團的解散

  在訪日結束後花蓮西本願寺住持武田善俊聽到能高團遠征日本的佳績後隨即安排至西本願寺系統的京都府平安中學就讀,包括主力球員羅道厚阿仙羅沙威及年紀較小的候補球員葉天送,但能高團也因人手不足解散。

[編輯] 歷屆成員

[編輯] 資料來源

  • [1]曾文誠,台灣棒球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