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粉絲專頁

棒球專欄/開港講棒球/004-台灣囝仔與魔球

分享此網頁到Facebook
分享此網頁到Plurk
分享此網頁到百度搜藏
分享此網頁到Twitter
分享此網頁到Del.icio.us
最近作者:台灣阿成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15:44 ;歷來作者:羅倫佐
台灣棒球維基館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台灣囝仔與魔球



關於本文

  • 專欄作者:謝仕淵(talk)
  • 發文時間:2006/08/16
  • 本站責任編輯:台灣阿成
  • 版權標示:All Rights Reserved,作者保留本文所有權利,僅授權本館發佈,網友請勿任意轉貼
  • 備註:專欄作者之外的本站參與者,除提供排版協助之外,不應更動原文用語,以示尊重原始作者。協助者請於「本站責任編輯」欄留下ID。

Alt text
專欄作者簡介
  • 棒球史文字工作者
  • 現任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專攻體育史、棒球史之研究
  • 謝佳芬合著之《臺灣棒球一百年》曾獲得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推薦書及2004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人文類出版入圍
  • 2005年起開始參與中華棒協台灣棒球百年史》之編撰工作,該書於2006年7月問世。


  兩三個星期以來,球迷關注的焦點全部集中在王建民身上。二連勝的佳績,迄今未被擊出全壘打,被擊出的安打幾乎都是短程的一壘安打,王建民的優異表現站穩了洋基隊的先發投手行列。未料,就在王建民贏得第二勝後,洋基隊總教練JoeTorre卻說,目前正在傷兵之列的萊特,傷癒後將取代王建民目前的固定先發位置,時間就在六月中。

  其實,王建民遭遇的情境,正如Michael Lewis在《魔球》一書中所述的情況。《魔球》描寫奧克蘭運動家隊,如何利用最少預算,成為大聯盟最有價值球隊的暢銷書,書中嘲諷的是投入成本與所得成績未成正比的球隊。西雅圖水手隊、德州遊騎兵隊,甚至連紐約洋基隊都可算是其中之一。運動家隊為了贏球,他們依賴統計數據,視上壘率的提升為球隊獲勝的重要憑藉,改變了傳統以打擊率、全壘打為指標的衡量標準。運動家隊的大刀闊斧,反駁了傳統球探認為好球員須具備球速快、身材好的迷思,並且認為,出手龜毛而不豪邁的打擊者,是磨損投手且能爭取四壞球保送上壘的「極品」。因此,運動家隊挑中的球員,被他們視為「璞玉」,但卻被他人視為破銅爛鐵。然而,他們卻締造了優異的成績。《魔球》提倡的新觀念,引發美國棒壇甚至社會的廣泛討論,至今依舊延續。可以確定的是,運動家隊的經營之道,開啟了棒球運動的另一種可能性,被視為百年老店的大聯盟,在乎的是傳統與榮耀,但運動家隊以小搏大的成功之道,卻逐漸吸引眾人的重視。

  運動家隊挑戰百年老店與舊有思惟的經驗,此刻正是王建民的寫照。洋基隊全隊薪資高達兩億美金,白底線條球衣的傳統與榮耀,搭配著世界之都紐約的浮誇與極盛,七○○萬美金的薪水萊特取代三十萬美金的王建民,正是洋基隊的典型作風。對此,王建民的奮鬥猶如大衛迎戰巨人的戲碼,他所能做的就是一球一球好好投,當出局數一個又一個的出現,防禦率一局又一局的減少時,相信台灣囝仔王建民投出的球,也跟Michael Lewis的《魔球》一般,都在挑戰美國職業運動與洋基隊的固有價值,他們的意義,不在於顛覆、改變事實,而在於提供一種反思。



文章列表